平淡之人为上材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三国时期,魏国谋士刘劭写过一本遴选人才的书《人物志》,是我国古代人才学的重要专著,为清代名臣曾国藩所看重。书中开篇就写道:“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变化应节。是故现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
  
  所谓中和,《中庸》上有解释:“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平淡”两字看似无奇,实则内涵深刻。以颜色和味道为例:无色是白、青、黄、赤、黑五色的基础,没有无色则无法接纳其他五色;无味是甘、酸、苦、辛、咸五味的基础,没有无味就无法参透其他五味。中和质性的人具备平淡的本性,故而可采仁义礼智信五晖之光,温和谦恭,大智若愚,举止有度,进退自如。他不偏倚,不固执,不自大,对名、利、色、权都能正确看待,一旦得到发挥则是上等的栋梁之材。
  
  一个人须历经挫折,智慧圆熟以后,才能体会出平淡的意味。而人的质性未达中和,就会流于抗拘。抗者过之,拘者不逮,过与不及都是人材质上的不足。
  
  平淡之人往往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只是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吃着粗劣的食物,拉着最重的牛车,默默地在崎岖的道路上奔走。清代著名散文家方苞在《辕马说》中有生动的描述:“上坡时,它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奋力拉车而上;下坡时,它股蹙蹄攒,小心翼翼地控制车的下滑,驾车人对它鞭打捶刺,一旦车翻则筋骨尽断无以回避;停车渴饮时,等它卸下车辕来到马槽时又总在众马之后。”
  
  而能堪当辕马重任者,身衰力弱的马不行,狡猾暴躁的马也不行,非要那种心平气和又有胆有识的马不可。选马尚如此,看人又何尝不同此理呢!
  
  诸葛亮在那篇脍炙人口的《诫子书》中曾写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一家祖孙三代皆尽忠沙场,赢得后人无限敬仰,不可以不说是淡泊的力量。举凡国之栋梁莫不如此。
  
  真正的伟大是单纯,真正的智慧是坦诚,真正的力量是谦和。所以老子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透过古今风流人物看默默无闻的平淡之人,就好像在一群五彩缤纷的孔雀中看云中之鹤,他日真正能腾空飞舞的必然是他们,也只能是他们。

【平淡之人为上材】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在风口上飞翔 下一篇:两位大师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