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氏壶腹

更新:06-10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678年,意大利解剖学家劳伦兹尼发现鲨鱼头部前端有斑点般的体孔,体孔集中在鲨鱼嘴巴四周,若将邻近的表皮翻开,每个体孔都是一条透明管子的开口,管子里面充满晶状胶质,这让鲨鱼看起来像“早上刮过胡子、下午五点又长出胡楂”。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劳伦兹尼推测鱼体上的黏液或许是由这些体孔分泌出来的,但随后他就否定了这种推测。虽然他终生都没有证明这些体孔的“用处”,但却坚信其一定有着其他“不为人知的功用”。
  
  后世生物学家把劳伦兹尼发现的鲨鱼体孔称为“劳伦氏壶腹”,为了揭开这“不为人知的功用”,一代又一代的生物学家前赴后继,不辞辛劳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遗憾的是,尽管有那么多生物学家积极参与,但对“壶腹”的研究工作仍旧没有任何进展。
  
  面对这个无法破解的谜,生物学家并没有放弃研究,或干脆宣布“壶腹”属于“无用”器官(就像人们通常认为的“盲肠”)而匆匆“结案”,相反,几乎没有一位生物学家认为“壶腹”“在那里”会“无用”。
  
  这些生物学家为什么会像当初的劳伦兹尼一样,近乎固执地相信“劳伦氏壶腹”“有用”呢?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甚至有些“天真”:既然无法证明其“无用”,就不要怀疑其“有用”,因为造物主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在鲨鱼身体上制造一种“无用”的器官的。
  
  20世纪70年代初,也就是劳伦兹尼发现鲨鱼的“壶腹”近300年时,现代生物学家在前辈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实验设备,终于发现了“劳伦氏壶腹”的“用处”:在污浊水域或暗无天日的海底,鲨鱼的视、嗅、味、触与听觉等感觉器官会统统失灵,这时,平时看似“无用”的“壶腹”就开始发挥它的巨大作用。它就像一台“探测器”,可以检测到微弱的电流刺激,正是依靠这神奇的器官,鲨鱼才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躲在黑暗中或埋在沙子里的猎物……
  
  如果说怀疑精神是科学研究最可贵的品质之一,那么,“不怀疑精神”同样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种“不怀疑精神”推广到社会生活层面,相信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当你无法证明你的爱人是否忠贞时,请不要怀疑她(他)的忠贞;当你无法判断一个人或一件事的价值时,请不要否定他(它)的价值;当你无法证明“犯人”是否有罪时,请不要轻易给他定罪……反之,那些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持怀疑态度的人,往往会因不负责任的怀疑与武断而弄巧成拙。

【劳伦氏壶腹】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非常生活“1+1” 下一篇:有种爱,像罂粟花一样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