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销“布烙画”的世界第一人

更新:07-28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我从“故纸堆”里邂逅商机
  
  今年26岁的黄龙泉,出生在湖北省广水市一个小镇,家里还有姐姐和弟弟,父母原本做建筑生意,在龙泉读高三那年,父亲的生意扯上官司,全家人顿时失去了经济来源。懂事的龙泉为了体谅父母,放弃了继续上大学的机会。
  
  1997年7月,龙泉收拾了简单的行李,怀抱着美丽的梦想,来到了温州闯天下。
  
  半个月过去了,龙泉没有找到工作,口袋里的钱已经空了。实在没办法,只好去找在温州的同学,同学家里有个亲戚是开印刷厂的,于是依托同学的关系,他进了印刷厂当了一名工人,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拿800块钱的工资。这时,他深深感觉到工作来之不易。因此,他很珍惜这份难得的工作。
  
  为了尽快地学好印刷技术,让师傅开心,每个月发的工资,他总是先买烟给师傅抽;别的工人搬纸一次只搬几百张,他却一次搬一千多张,还一张张给师傅数清楚,深夜12点后,别人都去睡觉了,他却一个人再到厂房摆弄那些印刷机器。
  
  时间长了,师傅看在眼里,也愿意教他,3个月的时间,他就差不多掌握了技术,半年后,他的工资涨到了2000多元钱。为了使技术更熟练,他坚持每晚去厂房摆弄机器。一天晚上,他工作到夜里3点,看到手边还有一舀纸没卡完,他想索性做完了再去睡觉。可是一不小心把手指卡了进去,3个手指当场就被卡断了。幸好被身边的同事及时送到了医院。
  
  因为是工伤,老板给了龙泉两万块钱,这让他不好意思在医院里躺着,两个月他就出了院。
  
  转眼快到春节了。一天,他上班时,突然接到了在武汉靠卖菜度日的母亲的电话,在电话里一听到妈妈的声音,龙泉就哭了。妈妈在电话那头说:“龙泉,回来吧。”也许是因为独自一人在外的凄凉,也许是来自内心亲情的感动。他决定回湖北武汉,回到妈妈的身边。
  
  尽管他们每个月靠卖菜挣的钱不少,可是龙泉并不觉得开心,反而,他变得越来越消沉,总觉得一只手做不了重活,废了。可是,他才20岁都不到。
  
  他和母亲的租住屋附近有个文物市场,心里难受的时候,他总是到文物市场去转悠。有一次,他看到市场里有人在出售木烙,他想,“这玩意儿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还会有人在这里买卖这个东西呢,里面是不是还蕴藏着财富?”龙泉心里对这个木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去上网查了一下有关木烙的资料,尽管有一些介绍,但有价值的资料却没有。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翻阅古老的线装书,在“故纸堆”里折腾了个把星期,他才发现这其中的奥妙:原来木烙是利用木头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把特制的小熨斗当成笔,直接在木头上烙出字画。龙泉觉得很好玩,就回家自制了一个特别的熨斗,在一块木头上试着烙。做好之后,拿了一幅自己还算满意的作品到收藏品市场,没想到一进市场,他的画就被一家店主看中了,那幅画他卖了20元钱。虽然只有20元,但是他比赚了3000元还要兴奋,当天晚上,他激动得一整夜没睡着,因为他找到了事业的支点和今后人生的奋斗目标。
  
  他终将“古老”化作“时尚”
  
  第一次木烙画的成功,对龙泉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每天早晨帮母亲卖完菜后,他就会到附近的居民楼里找一些木头,拿回去当木烙画的原材料,他没有钱买昂贵的字画,就请房东大爷帮自己写,因为他老人家是武汉一家国营企业退休在家的宣传干部,写得一手好字。这样龙泉就省去了原料费。每当他完成一幅精耕细作的木烙画时,他内心的那份成就感啊,简直无法比拟!
  
  一天下午,他照样拿着烙好的画来到市场上卖,可转了三个小时,都无人问津,偶尔有人凑上来瞄一眼也都走了。“为什么没人买我的画呢?”龙泉觉得很失望。于是他买了份晚报回家去了。由于木烙画没卖出去,晚上,他饭也吃不下,就躺到床上看起了报纸,突然,有一则关于布烙画的消息吸引了他的眼球,他十分好奇,布烙画是什么呢?难道是像木烙一样,利用布在不同温度下的颜色变化来作画?
  
  第二天,他又来到市场转悠,发现每个正规的店子里都有布烙画卖,原来布烙画是用布剪成各种形状,然后贴成画。这对龙泉来说,并不是一件难做的事情,可是当他回去自己做起来,才发现其实并不简单。
  
  不管怎么做,剪出来的布总是会抽纱,贴得也特别难看。他到处拜师,慢慢才看出了点门道,原来别人都是沿着布的经纬,这样便不会抽纱。他试着自己去做布贴画,可是布不像木头,布一烫就破了,勉强做出了几幅,也卖不出个好价钱。
  
  也许布烙画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活儿,他觉得里面一定有它的奥秘之处,于是,他想到了去拜师学艺。当天,他按照报纸上的介绍,找到了专门玩布烙画的王师傅,可人家并不想收留他这个徒弟,因为他不愿意把技术传授给外人。
  
  龙泉这个人有点牛脾气,你越不肯教他,他就偏偏要学到。此后,他又去了几次,最后他学聪明了些,他居然花了200多元钱买了一大堆礼物跑到王师傅家去,师傅和他聊了一会儿,但还是不肯收他为徒弟。最后,龙泉索性把被子打包背到王师傅家去,这时看到龙泉确实是诚心诚意想学布烙画,师傅终于答应认他这个徒弟了。
  
  对于没有基础的龙泉来说,他学起来是很难的,每天早晨6点钟就起床开始学习布烙画,一直到夜里12点他才肯歇下来,勤学苦钻了3个多月,他终于掌握了布烙画的基本技巧。
  
  制作布烙画,需要大量的布做原料,可是对龙泉靠卖菜度日的家庭来说,是绝对不会到布料市场去买些现成的布的。再说,父母本来就不支持他去学习布烙画,但他还是铁了心,一门心思要走这条路。到哪里去弄布呢?在邻居的启发下,龙泉决定到附近一家裁缝店去弄些布回来,他想,裁缝每天都裁剪很多衣服,必然会有许多剩余的布条,当他向店主说明来意后,店主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剩余的布条都给他,因为堆在家里还占块地方,扔了又觉得太可惜。
  
  有了这些布料后,他就在家里钻研,怎样才能作出让市场接受的布烙画来呢?他以前做布贴的时候总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他想可不可以增加些其它的颜色呢,那样不就更逼真、更漂亮了。说干就干,于是他就用国画的颜料染,但是一过水就掉色,怎么办呢?他试着把布贴和布烙的技术结合在一起作起画来,在布与布的接口处,使用布烙技术,把各种花色的布烙在一起,用手碰触,还能感觉到布的纹理和画的立体感,几次实验下来,他终于成功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他的布烙画全部卖出去了,虽然卖的价钱并不高,最贵的一幅也才卖了130元钱,但是他认为他的画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他的努力和汗水得到了一定的回报,这就更加坚定了他以后奋斗的信心。
  
  为了赢得市场,他每天下午都要抽两小时去市场转转,认真观察那些来市场买布烙画的顾客,看他们最喜欢买什么类型的布烙画,还走访市场里的店主,问他们哪种布烙画最受到顾客的青睐。
  
  摸清了市场的行情后,他觉得仅仅布烙书法画并不能打开市场,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他决定再烙出顾客喜欢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一天,他把烙好的各种画拿到市场上来,还专门找了个摊位,这时,一群中学生摸样的孩子们来到他的摊位前,仔细观摩着他的布烙画,有的说:“这幅山水画太精致了,简直惟妙惟肖,送给爱好浪漫的语文老师,他一定喜欢,”有的说:“我的英语老师喜欢养宠物,我就送她这幅花鸟画,”有的说:“我的数学老师喜欢字画,我就送他这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经典字画,他也一定会好好珍藏的“。每一个孩子各自选了一幅画。“老板,这幅画多少钱”其中有一个学生问道,“100元钱”,“这么便宜啊,那我买两幅,一幅送给老师,一幅送给爸爸妈妈。”龙泉看着这些叽叽喳喳的孩子们,他不禁产生了好奇,他们为什么买画送给老师呢?问清楚后,原来他们是一群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为了答谢老师多年来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决定各自为自己喜欢的老师赠送一份特别的礼物。
  
  其他的同学没想到也应该买一份礼物送给爸爸妈妈,都觉得很惭愧,于是,每一个同学都决定买两幅画,可是,他们一共有8个人,每人两幅就需要16幅画,而当时龙泉手头只有13幅,怎么办呢?后来有个同学提议,说先丢一点押金,过两天再来拿画。这样,他的布烙画一下子就卖完了,而且还有了预定业务。
  
  随着业务量的上升,裁缝店的剩布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怎么办呢,去布料市场买布,又需要很大的成本,这时他想到了汉正街有名的服装城,那里有很多服装厂,想必服装厂的周围应该有他需要的剩布。
  
  一天下午,他来到风涌云集的汉正街服装市场,他听人介绍一般服装厂都开在居民楼里。
  
  为了找到剩布,他串街走巷,特别留意每一个垃圾堆,或许那里面就有他需要的东西。经过一下午的“搜寻”,他终于淘到了一些剩布。附近有老人告诉他,如果想要这些布料,最好在凌晨三四点钟过来,在“垃圾”最集中的地方拣,因为那时正是环卫工人运送垃圾的时间,经老人这么一点拨,第二天凌晨三点钟,他就来到了汉正街市场,果然在一片集中地,就有一堆像一座小山似的残余布料等着环卫工人来收拾,龙泉如获至宝,看着眼前的这些宝贝,他兴奋得跳了起来。那天,他满载而归。有了这座“山”做物质后盾,龙泉再也不用愁找不到布料了。
  
  《清明上河图》助我名利双收
  
  龙泉的布烙画制作得特别精细,价钱也比同类画卖得便宜,因此,他的画总是一到市场,就被抢购一空,另外还有顾客慕名而来。可龙泉没有固定的门面卖画,有些顾客来了找不着他,非常失望。
  
  2001年8月,在家人的帮助下,龙泉每月花两千多元在文物市场里租了个13平方米的门面,专卖布烙画。由于生意越来越好,单靠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他请姐姐帮忙他打理店子的生意。
  
  龙泉的布烙画越作越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在这种时候,他正在寻找一个突破口,就是烙出一些有特色的画出来。
  
  一天,他正在家里看电视新闻,看到山东有人木烙《清明上河图》,竟然卖了500万元。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凭借文物的价值烙出一幅画,也能成为人人称羡的百万富翁。他深受启发,决定去效仿那个山东人,布烙出《清明上河图》。可是,到哪里去弄一幅完整而又清楚的《清明上河图》的全图呢?
  
  他跑遍了武汉的所有书店,都没有《清明上河图》的全图卖,有的只是整幅画的一小部分。最后,他在武汉图书馆泡了半年,才算找到了一幅比较清楚的全图,同时还有大量关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资料。
  
  刚开始的时候,他照着图用铅笔画,因为没有专门学过美术,所以画起来有些困难。大概画了半年多,铅笔都用了几百根,薄薄的拷贝纸当废纸卖都卖了5元钱。
  
  图画成了,他才敢作布烙画。但是布烙《清明上河图》不像其他画,它足足有5米多长,实在太难了,一不小心做坏了一点点,就要重新再来。有一次作到半夜睡着了,熨斗掉下去把画烫了一个大洞。那时他已经作了1米多,心疼得不得了。
  
  花了两年多的时间,龙泉终于制作出了一幅《清明上河图》布烙画。2004年9月在武汉市展览中心举办的文洽会上,这幅画竟然以18万元的价格被一位国外的收藏品爱好者买走。而龙泉的布烙画,也因此震惊湖北省和国家文化部门,名扬海内外。黄龙泉对笔者说:“我现在对清明上河图烂熟于心,哪怕是画上的桌椅板凳有几条腿,我都了如指掌!”
  
  现在龙泉的收藏品店里,有几十元一幅的现代布烙画,也有价格上万元的经典文物布烙画。他说正因为档次不一样,才会满足不同顾客的购买需求。目前,他的布烙画已远销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波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统计,全球目前制作“布烙画”的只有两人,但他是将布烙画卖到全世界的第一人。
  
  26岁的黄龙泉尽管历经坎坷,但他在“故纸堆”里邂逅商机,开发商机,他终于获得了成功。他的故事不仅令人震撼,而且耐人回味:“有些古老传统的东西,看上去高不可攀,但因古老,所以无须你拥有多高的学历,只要你有一定的文化,细细揣摩,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化“古老”为“时尚”,如果你稍稍聪明一点,再将“时尚”与历史品牌相‘嫁接’,那么你可能与成功近在咫尺!”这就是他告诉我们的人生秘诀!

【制销“布烙画”的世界第一人】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荷是一种脆弱的植物 下一篇:这么干净的爱情,一生有一次,也足够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