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小伙在北京的创业梦

更新:08-0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上午9点开门,用餐高峰期后才能顾得上吃饭,回到他在北京租的“家”,常常要晚上11点以后了。
  
  上午9点,这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上的云南米线店照例开门迎客了。10平方米左右的厨房里,刘硕和厨师小马正忙着洗菜、择菜,为中午用餐高峰期做准备。
  
  11点多,来店里吃饭的人多了起来,6张桌子几乎全部客满。外卖电话也接连响起,刘硕要忙着招呼顾客点餐、收银,还要抽空去附近办公楼里送外卖,每分钟都过得像打仗一样。等他和伙计们坐下来吃午饭,已经到了下午2点多钟。
  
  午饭后去东郊农贸市场采购一些辅助食材、调料等,5点多回来后又迎来晚餐高峰,他和伙计们要忙到晚上8点以后。
  
  吃晚饭、打扫门店、盘点库存、准备特色小菜……忙完这些,时针就指向晚上10点多了。等回到他在东大桥附近租的房子,一般要晚上11点以后。
  
  27岁的刘硕就是这家米线店的主人。除了春节前后几天歇业回家,一年到头,他每天的生活基本在店里度过。
  
  6年前,这位瘦瘦高高的小伙从家乡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只身来到北京闯荡,在一家箱包厂找到了工作。领到第一个月工资时,着实让他兴奋了一阵子。慢慢他才发现,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仅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在箱包厂,刘硕逮着空就向老员工学习。“那时候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能开一家公司,该怎么经营运作。”3年后,刘硕“下海”了。他先是投资玉石,想“狠赚”一把。没想到玉石行业风险大,困难多,几个月下来,他几乎把家底赔了个精光。
  
  投资失败后,刘硕消沉了一阵子。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投机没有出路,实干才能兴家。他注意到,在北京的街头小巷里,桂林米粉店门面不大,生意却是红火热闹。“每次经过那些店门前,我总会和家乡的米线对比一番。”他盘算着,桂林米粉能在北京发展起来,云南老家的米线为什么不能?
  
  说干就干。2011年底,刘硕为米线店做起了准备。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北京大约有600多家桂林米粉店,多为加盟店。他决定学习桂林米粉街边快餐的模式,把家乡原汁原味的米线带到北京来。
  
  不过,刘硕坦言,相比采购当地食材,更大的困难是难以招到合适的员工。
  
  为了做出地道的云南味,他坚持所有厨师都从云南招聘。从云南来到北京,厨师们普遍反映生活压力太大。“云南四季如春,空气好、生活节奏慢,他们很难适应北京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刘硕说,工作日尤其繁忙,两位厨师除了要应对用餐高峰外,还要准备配菜、小吃等,几乎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
  
  他至今记得去年暴雨当天下午,他接到附近单位的送餐电话,打着雨伞冒着倾盆大雨去送餐,回来后全身都湿透了,但他没有丝毫怨言。“顾客选择了我们,就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珍惜。”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刘硕用“苦中带甜”来形容。和老家的同龄人相比,他的经历明显要丰富许多。“不想找份工作安安分分过一辈子,总觉得年轻人就该多闯一闯,活出真精彩。”
  
  20岁出头来到北京,家人问他对北京的感觉如何,他的回答意味深长:“大。”北京之大,不止在于东南西北所廓出的地界,更在于这座城市给他提供的舞台,更在于他想要追逐的梦想。
  
  现在,他已经不适应云南老家的生活了,“节奏太慢,一觉醒来不知道该干什么。”刘硕说,当地人有时候吃顿饭、喝喝酒、聊聊天,四五个小时就过去了。而在北京,他体会到了家乡那个边境小城不曾有过的忙碌,也看到了更多机会。
  
  刘硕想要追逐的梦想是什么?“希望在外打拼的云南人能尝到正宗的家乡味道,也希望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云南味道。”说来简单,但他确实尽自己所能坚持着。
  
  从小,刘硕的胃口就不太好,有几次甚至胃疼得直不起身来。开了米线店后,饭点往往是店里最忙的时候,很少能按时吃饭,饭点过后,又常常没有胃口。但他觉得,只要有希望,就算再苦再难也不怕。
  
  “遇到困难时,不下100次想过要放弃。”刘硕一度撑不下去,但心底另一个自己又在说:“坚持吧!坚持吧!”一路跌跌撞撞,他的初衷始终未改。
  
  前不久,刘硕的第二家店也开业了,选址在建外Soho办公区。他变得更忙碌了,不仅要早出晚归,还要在两个店来回跑。筹备新店的过程中,他和伙计们合力设计了店面的布置,又亲自去挑选装修材料、摆件饰品等,一点一点将新店打造成今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的样子。
  
  在北京漂了几年,刘硕也想在北京给自己安个家。现在,米线店每个月能挣几千元,“想买房子,首付还差不少钱”。另外,他还怕自己生病或者有点别的意外。“没有医保,在北京看病可不是个小数目。一旦有个大病什么的,米线店肯定经营不下去了。”
  
  刘硕说,困难从来就有,关键是要敢闯敢干。正如他最喜欢的那首歌《不可一世》里唱的:“从没信要屈膝面对生命,纵没有别人帮,一生只靠我双手。”

【云南小伙在北京的创业梦】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下一篇:睡在悬崖边的女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