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到的,是怎么样的青春

更新:08-0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或者,其实每一次阅读,我读到的,都不过是我自己。这是最近,重读《红头发安妮》,让我悟到的奇异感受。
  
  我是毫无乡村生活经历的人,对田园诗意的幻想,多半来自《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之类的绿野仙踪故事。《柳林风》里湿漉漉的河边、芦苇和多雨的天气,虽然鼹鼠、水鼠以及癞蛤蟆,实在不能是我喜爱的主人公;《彼得兔》里面的森林、小乡村和大蓬裙子的松鼠太太——我恨不得关切地问一声,方便爬树吗?
  
  而《绿山墙山庄的红头发安妮》,在我记忆中,就是阳光、马车、走村串乡的小摊贩,忽悠得安妮染了一头绿发:那一定是个阳光很烈的正午,屋檐下有方寸清凉,热风熏得人直想睡。小贩说什么,一句一句都似梦非梦,买完了,人还像浮在睡眠里。
  
  但我记得的,到底是“书”还是“读书”本身?现在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开架售书,是在我中学期间,才慢慢在大小书店推广开来。蹭书而不买,多么令人惊喜而羞惭,每个中午,我都久久在书店里徘徊,随时会被售货员严肃地喝斥:“翻一下就行了呀,别尽看。”因此,一目十行,一本书翻十来页,赶紧搁下,绕到另一排书架,再看另一本。我同时看三五本书的习惯,不知道是不是那时候养成的。
  
  青春小说这名词还没有传入内地,儿童文学似乎总在书店的半后部,日光灯“咝咝”地响,售货员巡店的时候也懒得走这么深,躲在那里,像一个小小的桃花源。没有窗,书里的阳光透到书外来,我就是倚在角落里,看完《绿山墙山庄的红头发安妮》。
  
  故事通俗得很,一对老兄妹——这次重看,我才恍然发觉马修和马瑞拉居然是兄妹!而当年的我,要么就把他们误当作夫妻了,要么就想都没想他们的关系,就是两个人而已,扑克牌A和J一样的简单存在。儿童是天然接受成人世界的瑰奇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汤姆长住阿姨家,从来没交待他爸他妈去哪里了,我也没意外过——去孤儿院想去收养一个男孩帮忙干活,误打误撞,收养了一个女孩子,红头发的少女安妮……
  
  重看的时候,我随即翻到我印象中最回肠荡气的一幕:马修给安妮买裙子。是马瑞拉对安妮有隐约嫉妒吧,总给她打扮得很老气,马修曾在木箱边撞见安妮与同学在一起,一下子,他觉得她和她们都不一样。而他,为她订做了一条带泡泡袖的大裙子,为了这事,他受了很多窘。“神色诡秘,满脸傻笑”。
  
  我依稀记得,读到这一段,仿佛是盛夏雾雾的中午,我眼前漫起一片水汽,看到了安妮跳舞的样子。在灰姑娘遇到王子之前,她先遇到了马修。马修老了,一生不曾有过爱与温柔,怪癖的老处男,生命中却突然繁花盛放,安妮的红发是天国的诱惑。他就像《爱丁堡监狱》里爱慕女主角的地主一样,明知道自己配不上她,所以只是喜欢,喜欢得很干净很干净。
  
  二十年后,故事在我眼底真相大白:马修纯粹就出于父爱和关心;木箱后的一躲,不是“即见佳人”的惊怯,只是他一向羞于见人;那一眼的“不一样”,是她穿得太不合群了……
  
  这,确实是一部儿童文学,而非《洛莉塔》
  
  是什么让年少的我,留下了那样的印象?是年纪吧。朦胧地意识到欲念的存在,一雨一花都是诗意,都是第一次,都藏着不可蕴知的人生底子;每句话每个无意义动作都可能是谶语,是十二判词,有预示有寓言有玉的铿锵。每一个走过的路人,都可能是我的爱人。
  
  所谓“芳心可可”,不过如此。
  
  而现在,我满架子存书里的所有儿童文学,读者都是我的外甥女儿小满,将来还会是我女儿小年——她们会在书中,读到什么样的青春?
  
  那是她们自己的事儿了,正如我的青春,是我的。
  
  每个人从书中读到的,都是他们自己。

【我读到的,是怎么样的青春】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父亲的一百枚硬币 下一篇: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