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老太太的幸福

更新:08-14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那天,看到电视上正采访一位满头白发的外国老太太。用中国话说,老人很富态,且十分健谈,反应机敏,对每个提问都能做出非常快捷的反应。引起我注意的是老人的年纪:90岁;老人的国籍:美国;现居住地: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刘庙村。
  
  这位老人叫牧琳爱,1917年出生于中国,父母在她出生十几年前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华。童年的经历留给牧琳爱的不仅是儿时的中国玩伴,那时的中国让她看到的更多的是战乱与贫穷。13岁那年,牧琳爱随父母回到美国。在牧师家庭中长大的女孩那时就心存一个梦想:长大了我也要挣钱,要回到中国帮助穷人。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她竟等待了整整六十九年。在这漫长的六十九年中,牧琳爱与许多女性一样,读书,工作,结婚,生子。她获得过两个博士学位并担任美国一家儿童医院的院长和该市的护士学会主席。当年她与丈夫恋爱时,曾提出婚后定居中国的想法,被毫无中国生活背景的男友拒绝了,无法割舍爱情的牧琳爱选择了妥协,和丈夫组建了幸福的家庭,有儿有女,有受人尊敬的职业。
  
  但她从没有忘记回到中国的梦想。1999年,在丈夫去世的第二年,牧琳爱卖掉了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圆梦。那一年她82岁。
  
  为了欢迎这位美国老人,刘庙村特意腾出最好的院落,并为她聘请了翻译。但牧琳爱说,她到中国来并不是养老的,她坚持自己付房租和翻译的工资,还捐资三万美元为村里的小学建起了微机室。
  
  当然,现在的中国已与牧琳爱离开时大大的不同,但这位美国老人仍然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她在小学课堂给村里的孩子们讲授英语,到镇上的中学为英语教师做免费培训,又利用自己多年从医的知识,到市里的医院为医生们讲授医学知识。
  
  现今的农民虽然吃喝不愁,但许多观念还很落后。于是,牧琳爱亲手改建了村里的第一个抽水马桶,并且自己扛起锄头下地,将村边一处废弃的园子种满了鲜花,还出资为村里修路。电视上可以看到这位美国老太太骑着三轮车到处走动,与村民们大声谈笑。
  
  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所显示的生命活力显然已远远超过了许多年轻人。
  
  中国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国度,老人应当受到尊敬和奉养,“孝”在传统文化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以牧琳爱的年纪,她的子女应当六十岁上下了,或许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人们也许会问,子女们会放心让如此高龄的母亲孤身一人漂洋过海,在万里之外的异乡度过余生吗?牧琳爱的回答是肯定的。她的子女们支持她的这一决定,理解母亲存留于心中长达六十九年的梦想。牧琳爱甚至在离开美国前已经写好了遗嘱,包括死后将遗体捐赠用于医学研究。
  
  牧琳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在晚年不是终日坐在树阴下养神,不是频繁地因身体的某些不适出入医院,不是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子女的探望与照顾上。这位老人选择远离子女,按自己的意愿享受落日前的余晖,当她连自己的遗体都捐赠出去时,她对于身外之物己毫无牵挂,生命的意义变得十分纯粹。我想,以她的精神,即使到了91岁,92岁,甚至100岁,只要她活着,就仍然能用生命创造价值,用生命给他人带来阳光。我们知道农村的孩子走出土地有多么困难。而刘庙村的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会记住这位慈祥的老奶奶,她站在讲台上带着孩子们一句句朗读最标准的英语,同时通过她捐资建成的微机室,让孩子们在互联网上与世界建立了实实在在的联系。这群孩子未来会成长为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老师,他们不仅会把自己的学识贡献给社会,也会把美国老奶奶的爱心和她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传承下去。
  
  在我们熟悉的文化中,82岁应当颐养天年,然而,她却决定告别早已熟悉的故土和乡音,包括告别那些通常在人生晚年的最大享受——儿孙子女环绕膝前。但我相信牧琳爱很幸福——这种幸福除了牧琳爱本身的努力,她对梦想的坚持,也应当包括她的子女们对母亲的有别于通常观念的理解和关爱。这或许是更深刻的理解和关爱。
  
  中国的父母与子女们或许能够从这里学到点什么吧。

【一位美国老太太的幸福】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猴子的悲哀 下一篇:坚持做玫瑰的紫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