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厕所文化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英国的剑桥大学曾经修缮过一所新厕所。按照剑桥大学的学生传统,这所新修的厕所肯定将要受到那些年轻绅士的灵感污染。所以,聪明的学监索性把厕所的墙壁设计成黑板的样式,旁边放上粉笔,让学生们可以随时涂鸦,并随时都能顺手擦去。
  
  这个学监简直就是大禹的传人,知道对于有些“洪水”,只能采取疏导而不是硬堵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这么认为,厕所涂鸦缺乏艺术文化气质,主要源于地点与人物不恰当。而剑桥大学却是个极好的场所,光名字就已经堆满了书卷气,而涂鸦者又都是拜伦、牛顿的师弟们,再加上他们都年纪轻轻,这种组合实在让厕所徒壁生辉。
  
  而北大的厕所文化水平不高。这可能是由于北大的卫生环境糟糕,而文化一般情况下都是被舒适滋养出来的。王小波把布鲁塞尔的公共厕所称作“文化的园地”,除了因为这是多种文化的交汇中心以外,更重要的是那里的收费标准是一美元。这肯定是一个极舒服的场所。一美元的心痛再加上舒适的无所事事,思想与文化肯定会蓬勃而出。
  
  北大的卫生场所秉承中国的一贯缺点,无法提供给使用者以从容感。环境的不佳,让这些豪情与才情都明显过剩的年轻家伙们没有心情孕育出崇高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一般来讲,宿舍楼内的卫生环境最差,也因此,这里的图画与文字都流露出一种形而下的趋势。一看笔迹,就知道实在是穷极无聊,才把平时不好意思说的话在这里厚颜无耻地写了出来。这里的记录充分体现了青春期的抑郁症状和渴望肆无忌惮的急切心情。
  
  字迹潦草慌乱,欠磨练。
  
  而老图书馆的卫生间曾让我感动,那里曾经上演了有关北大未来出路的讨论。浅绿色的门上被密密麻麻地书写了若干争辩意见,句句呕心沥血。
  
  其实那原本是一组有关北大与清华比较的讨论文字,明显分为正反两方。先是蓝黑钢笔书写的一段对于北大正在衰落的忧虑感,感慨清华正在成为中国第一高校的事实。接着,一组黑色圆珠笔对此观点进行驳斥,声言北大是如何如何领先,当时的激愤之情,可以想见。一行文字摞着一行,当然到最后,争辩改为谩骂,北大方面声言要把清华改为北大工学院,而反方则要北大人认清自己的位置。
  
  粗粗算来,那道门上的文字笔迹有七八种之多,而且中英文夹杂。当然由于情况特殊,环境所限,争辩双方未能做到有礼有节,但是参赛队员对于北大的爱惜之情都是溢于言表的。而新图书馆的卫生间修缮得明亮宽敞,同学们似乎不再好意思往上写点儿什么了,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北大学生越来越缺乏激情了。
  
  当年,因为读了张中行先生的《红楼点滴》,才抱了非北大不上的决心。似乎那些看似琐碎的吃住行,才真正传神地反映出北大所特有的魅力。张中行没有写过红楼的厕所文化,民国时肯定缺乏这种条件。可惜,《北大往事》里的那些家伙也没有提及。
  
  国外的社会学者在研究校园文化时,厕所文化绝对是重要的一章。而一位牛津的教授只是研究牛津教堂彩色玻璃的变迁就可以出一本专著,这的确可以显现出牛津的傲然气派。
  
  所以不禁有此一想:当北大有一天可以把厕所文学弄成一本研究专著时,彼时的北大,也一定进入了世界一流。

【北大厕所文化】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不成功,便成人 下一篇:用山羊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