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死于“留守”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2012年11月15日夜,贵州毕节市市区,小雨,最低温度6℃。七星关区环东路,五个流浪儿钻进了一个长1。5米、宽1。3米的垃圾箱,他们生火取暖,一个紧挨着一个,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天亮了,这个城市失去了五个孩子。警方称,他们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他们来到这座城市有几天了,有人曾看到他们蜷缩在一个候车亭里,身上盖着捡来的硬纸壳。他们还曾经用废弃雨篷布、水泥砖和三合板草草搭起过一个窝棚,附近工地的人担心他们生火取暖引起火灾,把他们赶走了。
  
  出事前一天,一名路人用手机拍下了疑似他们的照片,孩子们散坐在地下通道的阶梯上,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出事那天晚上6点多,他们花了两块钱去小吃摊买了一碗白米饭,五个人一起吃,这是他们最后的晚餐。
  
  他们来自毕节下面的农村,一个大山深处的苗寨。他们的父亲是同胞兄弟。其中两个孩子的父母和姐姐去了深圳捡垃圾;还有两个孩子的父亲和哥哥也在深圳捡垃圾,妈妈改嫁了;剩下那个孩子的父亲年纪大了,在家务农。父母不在身边的四个孩子平时互相照顾,外出打工的父母隔三岔五会寄几百块钱回来,孩子的大伯帮他们买回米,自己熬粥喝,没有菜,只有盐巴。
  
  这个村子叫擦枪岩村,村民都很穷,每个人分几分地,土地贫瘠,只能种土豆和玉米,温饱都成问题。
  
  五个孩子中只有一个在上学,但是成绩很差,爱逃学,经常考几分。一个对读书不感兴趣,三年级就辍学。还有一个逃学半个月,一年级就被学校开除。剩下两个没有户口,学校不接收——上户口要交钱,家长交不起或不愿交。
  
  11月6日,小学校长和另外一个女教师来到孩子的大伯家,告知未辍学的那个孩子又逃学了。人们这时候才发现,五个孩子都不见了。问遍亲友,皆无下落,随后孩子的亲属报了警。
  
  11月16日清晨,一个捡垃圾的老太太费力地掀开了垃圾箱,发现五个孩子挤在一起,一个破旧的沙罐放在他们中间,里面有燃烧过的木头。她用小锄头拨了拨几个孩子,没有反应,于是喊叫起来。
  
  11月17日,一位毕节市民把消息发布到了网上。如果不是他,也许除了当地人,谁也不会知道这五个孩子的死亡。11月19日,新闻上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节目开始前,去看了毕节市的政府网站,上面“有贯彻会议精神、工作大会的动员、召开抗震救灾总结表彰,甚至是秋季动物集中免疫工作全面结束等,可是没有这条信息”。
  
  这条消息让外面的世界受到了惊吓,人们没有想到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还会有这样一种生存的状态。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有多少人会愿意待他们如亲生、如兄弟;可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有谁会想到寒夜中还有那样的五个孩子?
  
  这五个孩子都是男性,姓名年龄分别是:陶中林,13岁;陶中井,12岁;陶冲,12岁;陶中红,11岁;陶波,9岁。
  
  他们的死亡,是一起单纯的意外事件,还是偶然中其实隐含着必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
  
  是哪些人、哪些事导致了如此的结局?答案同样一想便知。
  
  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五个孩子的死亡,能唤醒人们多长时间的关注?能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冲击?最终能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变?

【流浪儿死于“留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我软弱,但并不可耻 下一篇:中国人被生活绑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