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不花明天钱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初与德国人打交道,有时会觉得他们很“吝啬”。即便是生意伙伴,受邀去喝咖啡谈生意,多数情况下也是要各自付账的。如果有幸被邀请到德国人家里做客,三四样蔬菜和一份肉,一杯饮料和葡萄酒,就算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了。
  
  相处久了,你就会了解德国人并非无缘无故地“吝啬”。在他们的观念里,节俭是一种习惯,浪费是可耻的。
  
  在柏林大街上,卖烤香肠面包的小贩随处可见,仅1。5欧元的面包夹香肠是很多当地人的便餐。餐馆里,一份典型的德国餐通常是一块煎肉排或烤猪肘子,配一份酸泡菜之类的蔬菜色拉、一小块奶酪,外加一杯酒水或饮料,价格在12欧元左右;如果是吃中式自助餐,德国人会精挑细选地各取一点,在盘子里摆放整齐,然后把盘中餐吃得一干二净。
  
  对于德国人的节俭习惯,有一种解释是因为德国地处纬度较高地区,农作物生长不繁盛,冬天食品相对缺乏。更为重要的是,德国在历史上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完败,曾有过举国上下饥寒交迫的经历。二战结束迄今不过两三代人,惨痛的历史教训仿佛就在昨天。
  
  就民族性而言,德国人骨子里也没有美国人那种“花明天钱”的豪情,“债务”与“罪过”在德语中是同一个词。历史的惨痛教训使德国人视通货膨胀和公共债务为“猛虎下山”,“规避风险”的理念深入德国人的骨髓。
  
  德国人在消费上总是显得未雨绸缪,更多地顾虑未来可能出现经济萧条等不利因素。一项调查显示,2/3的德国人会存钱以备不时之需。多数德国人会在月底把信用卡透支部分补齐,德国人的自有住房率直到最近才勉强超过50%,而这个比例在英国和美国早就超过了2/3。德国股民的数量仅占人口总量的10%,美国则为50%。
  
  此外,德国人工成本过高也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个人消费,特别是服务业方面的消费。德国作为机械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个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当有限。由于德国宪法明文规定政府必须控制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德国政府在扩大公共支出上受到更多掣肘。
  
  各种因素导致德国人给世人留下“吝啬”的印象。默克尔在欧债危机救助过程中顶着各方强大的压力,坚决要求各国必须严守财政纪律、紧缩财政开支,因为她坚持德国人固有的信念——勤奋节俭才是“维系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唯一正道。

【德国人不花明天钱】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为何美国没有“富二代”现象 下一篇:原子弹爆炸的场景是如何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