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败也英国成也英国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18世纪,英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强国,成了其他各国学习的榜样,此时的德国也开始向英国学习,尤其在工业方面。那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科技、经济等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了快速发展工业,德国一些工厂把目光投向英国。
  
  德国工厂的学习引起英国一些企业家的不满和抗议。因为很多工厂剽窃英国产品的技术,然后进行假冒仿制,这种方式被德国政府认可甚至鼓励,一些部门甚至派出工业间谍到英国“学习”。
  
  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一些工业产品拥有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品牌。这些产品远销世界多个国家,为英国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可是,让英国工厂头痛的是,德国工厂大量仿制这些品牌。德国劳动力廉价,再加上所用的原料便宜,他们仿制出的产品的价格远远低于英国产品定价,英国的这些产品一度被逼得销量下降。德国产品的质量不过关,很多产品没用多久就坏了,慢慢地,各国对英国品牌产品的抱怨越来越强烈。
  
  英国人认为,“德国制造”就是假冒伪劣、价廉货次,还给英国的产品带来不良影响。英国的工厂主不断把问题反映到英国政府,最后,英国议会就这个问题通过了针对德国的《商品法》,勒令所有进入英国和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打上“德国制造”的印记。
  
  这项法律通过后,“德国制造”成了假冒伪劣、价廉货次的代名词。世界上很多国家拒绝德国的产品进入,德国人也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在国际社会上名声扫地。
  
  英国的《商品法》成了德国的耻辱,从政府官员到工人,许多德国人把英国针对德国的《商品法》视为奇耻大辱,开始自我反省。
  
  1887年是“德国制造”的一个分水岭。从那时开始,德国企业把“用质量去竞争”定为首要目标,在设计上大力创新,在质量上严格把关。许多德国工厂都把《商品法》贴出来,目的就是警告工人,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彻底洗刷“德国制造”的耻辱。
  
  十年后,英国人惊讶地发现,德国产品在他们的生活中已是必不可少,而且质量可靠、价廉物美。从啤酒、香水、铅笔、玩具、钢琴、水泥、医药制品、玻璃制品、钢铁制品、切削刀具直到武器和子弹,所有“德国制造”的质量均属上乘。
  
  一百多年过去,现在的“德国制造”是质量过硬、做工精细的代名词。
  
  英国原本只是想警告德国,可没有想到因此改变德国,从而成就了今天的“德国制造”。

【德国制造,败也英国成也英国】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在朝鲜如何上网 下一篇:韩国:整形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