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的书房

更新:05-21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李敖开得门来,手里捏一小片馒头,身后飘来排骨香,以及小提琴协奏曲的温暖音色。玄关处鞋柜上,红彤彤40卷精装《李敖大文集》扑面而来,很抢眼。主人说,80岁前要出齐80卷。真能写。鞋柜上方悬一镜框,里面是影印绢本、北宋书法大家周越迄今唯一传世的墨迹:跋王著《草书千字文》。
  
  行家们说:周越的真、草、行、隶落笔刚劲,婉隽神韵,尤其草书最佳;门下又出了黄庭坚、米芾、蔡襄3位大家,只可惜传世的少。
  
  问主人此件来路。曰,有问CIA情报从哪里来的吗?好此物者,不问来路;所谓来路,多半叫“不择手段”。
  
  主人技痒,很快透底:当年200块新台币自地摊买下,养它30年,写成《中国艺术史一个断层的重建——周越墨迹研究》;30年后,卖给美国一买家,得300万美金。
  
  细观眼前十二行小楷,起首“王著初为隆平主簿”,结尾“臣越题”,102字。我不懂书法,只觉墨迹浓浓淡淡,颇有筋骨,两处“太宗”的“太”字格外地大。留白处25枚印章,诉说近千年来它辗转过多少人家。较近些的踪迹是自清宫流出,到过东北,最后漂移台湾。曾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专家认定它太新,是赝品;而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书法家启功等人认为是真。
  
  问主人捡漏的眼光。曰,两处“太宗”,末了一个“越”,历史上总共这么几位太宗,掐指一算,该是宋仁宗和周越。又问主人,地摊在何处?曰,早年的牯岭街。
  
  书房是小型图书馆规模,摆法是码,沿墙及中央三路纵队码成堆头,衬着包头红的地毯,华丽,气派。浴室里也堆满书。想起纽约StrandBookStore的广告语18milesofbooks。
  
  书的品类大致是史家兼收藏家。一眼瞄过去,贴了不少标签的孙中山《伦敦蒙难记》之类估计是眼下正做的功课;而《宋施顾注苏诗》四函三十七册是摆样子的。回来一查,“孔夫子”上标价4万8。
  
  每一张巨大的书桌上,眼镜、放大镜、古色古香的印泥盒,一只只贴了标签的文件夹,一丝不苟,摆放齐整。主人说,都是自己收拾。77岁了,采用学生上课制,每50分钟投入一课时,全神贯注。产量总与用功程度及方法有关。
  
  每一堆书上、桌上、墙上,乃至洗脸台面上都立有小小镜框,镜框里是各色裸体美女,西方骨感居多,三分情色。是一种标榜,也是一种象征:欲望,不止对女人。这是李敖的新书房,搬进来刚7个月,其前身,是与胡茵梦的爱巢。

【李敖的书房】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谁是美国名校的录取官员 下一篇:寂静的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