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是怎样淘汰上一代人的?不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更聪明,而是我们比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工具。如同汽车淘汰马车,不是因为马匹不够健美强壮,而是因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 接受新工具 医生被认为是职业门槛较高的,要成为一个高超的医生,你起码得学习3000本医疗著作、上万篇论文和临床报告,需要你投入10年的时间,这便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去年,IBM研发出一套..
今天我想讨论改变世界的话题。很多人会告诉你怎么创立企业,怎么解决问题。今天我想关注一个不一样的问题。不是怎么去创立,而是为什么创立。这就是使命的本职。 所以我想告诉你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人 2004年,我创立了Facebook。因为我觉得能在网上和人连接是非常重要的。那时候,互联网上有很多网站,你差不多可以找到所有的东..
日本有一个艺术家叫村上隆,他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日本这个国家什么都有,就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什么叫希望?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非常美好,但它是有确定性的,那它也不会带来任何希望。 一 日本人当年很重视IT。1981年的时候,还没有微软,日本人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第五代计算机的计划。日本财政拨款8。5亿美元,开始进行这个计划,一心想要超过美国人。但是..
1926年,一个刚做推销员的小伙子,走进了阿迪达斯创始人阿道夫阿迪达斯勒的办公室,想向阿道夫推销橡胶材料。因为阿道夫是他面对的第一个客户,他非常紧张,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先先生,你好,我是一个一个橡胶推销员,我想要想要向你推銷&hellip..
在日本东京,有一家名为新都的理发店。一开始,生意不温不火。然而半年后,理发店却声名鹊起,成为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让理发店出名的原因,来源于他们推出一项非常特别的服务。 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理发,刚理到一半,手机突然响起来。公司让他立刻将中午拟好的协议打印出来,送到客户手里,对方正在等着他的协议。这件突如其来的事情让中年男子焦急万分,他先是望了一眼门外突如其来的大雨,再望着镜子中刚理了一半的头发,..
吹牛是一种夸大,在道德家看来,这也许是缺点,可是在处世接物上却有一种呱呱叫的妙用。假使你这一生缺少了吹牛的本领,别说好饭碗找不到,便连黄包车夫也不放你在眼里。 西洋人真是近乎白痴,什么事都只讲究脚踏实地去做,这样费力气的态度,我们聪明的中国人,简直连牙齿都要笑掉了。西洋人什么事都讲究按部就班地慢慢来,从来没有平地登天的捷径,而我们中国人专门走捷径,而走捷径的第一个法门,就是善吹牛。 吹牛..
厨房里有两把刀,一把刀金光闪闪,锋利无比;一把刀比较厚重,刀上还有几个豁口。母亲常用那把薄一点的利刀,在砧板上切土豆丝、辣椒丝、葱丝、肉丝,切出来的模样不仅均匀好看,而且刀与砧板之间接触的声响,时而如雷鼓助威般铿锵有力,时而如细雨敲打屋檐,忽快忽慢,富有韵律,极尽舒展。我很少见母亲使用钝刀,钝刀就像被遗忘了般,孤独地生着锈。 有一次,我从市场买了一些大骨回来煲汤。我拿出利刀,准备砍开骨头,母亲..
我认识一位老太太,丈夫死了之后,就跟四个儿子轮流过,每家住四个月。我说为什么不一家三个月呢?正好一年一圈。老太太笑说儿子们讲那样会不公平,变成她每个季节固定跟一家过,那家在那个季节就都没了自由。现在一家四个月,没几年就春夏秋冬都住过了。 常听说老人在几个孩子家轮着住,因为住长了或住短了,惹得一肚子气。还有老人因为早两天到,孩子家居然大门深锁,老人没处去,不得不睡在门口,差点冻死的新闻。孩子如果..
20世纪20年代,上海有一位搞化学的学者,很有经济眼光,他根据市场需求,研制了一种黑皮鞋油,取名为华东牌,势头非常好,继而开拓华北地区市场。当时北平有几家较大的批发商认为推销新产品,前期投入太大,不敢担此风险。售品所北平批发部的经营者便以大胆的开拓精神,承担了颇具风险的华东皮鞋油华北地区的总包销业务。经过与厂方协商,拟了几项条款:包销一方在一年之内,打开北平地区市场,年销售若干箱(每箱十二罗,每罗十..
买椟还珠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成语,源出《韩非子》。言: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比喻舍本逐末,取舍失当。用在商业上也可以指只重商品包装而哗众取宠。但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对商品和商品包装之间关系的解释并不全面,而且还会引起误导。 商品要有销路,当然首先要质量好、有特色。仅仅靠华丽的包装去欺骗消费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在长期的发..
飞机抵达大阪关西机场时,由于有好几个旅游团同时到达,入关时排了一个小时的队。非常担心转盘上无人照看的行李,会不会被别人误领? 赶到行李区域时,欣喜地发现,机场工作人员居然已经把行李从转盘上取下,并且按照不同颜色排列好,形成了一条行李彩虹,暖心至极。后来回国时,飞机在跑道上滑行,透过舷窗看到地面工作人员双脚并拢笔挺站立,一直向我们挥手作别,直到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为止..
一遇小哥误终身 高考结束后某个下过雨的午后,我约了闺密徐雨婷到学校门口的奶茶店一聚,好好筹备我们即将开始的大学四年。 說好了,只是两个人的独聚,结果她还是把她弟带来了。我只好把许多少儿不宜的话,憋回了肚子里。 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奶茶和蛋糕倒是吃了不少,余光中看到坐在我斜对面,也就是徐雨婷她弟,一直在盯着我看。因为是小正太一枚,我顿时兴趣就上来了,想着调戏一下这个跟屁虫,谁叫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