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二十四孝哪个最恶心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二十四孝哪个最恶心以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就拿王裒泣墓的故事来说就已经够我笑不活了,王裒泣墓别称《闻雷泣墓》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王裒,字伟元,事亲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雷,即奔墓所,拜泣告曰: 裒在此,母勿惧。
我知道你可能看不懂,别急我来给您翻译一下,大概就是说,魏晋时有个叫王裒的人,他母亲生前很怕打雷,所以没到打雷时他便奔赴母亲的墓地,一边拜一边哭,说你的孩子王裒我来了,母亲大人你不要害怕。这种剧情让现代人来看,孝顺是孝顺但这个王裒莫不是傻子?
除人让人惊掉下巴的《闻雷泣墓》还有更让人苦笑不得的《郭巨埋儿》为了节约粮食供奉自己的老母亲,而要把自己的孩子给埋掉。我怀疑是因为故事情节太过奇葩而流传至今,难怪鲁迅先生对这图反感至极在《朝花夕拾》当中也曾做过一二评论。
如果说这些你都不熟悉,那么电视剧里常有的剧情,《卖身葬父》你总该知道了,这也同样出自二十四孝图。
父母大过天!这是史书在不停宣传的道理。弟子规中同样也有记载,父母呼,勿应缓。父母命,行勿懒。对于孝的标准有具体要求,并且较为苛刻,单凭这两点很多现代人就达不到孝顺的标准了。
至于现代,在汉语中出现了一个词叫做“道德绑架”这个词的出现让很多人变得理所当然的做自己,但凡借助某种情感上的捆绑,或压迫,都可以以一句“不要道德绑架我”作为开脱,先不评价这个词的好坏,而是对于“孝”人们已经觉醒了,孝不在是一味顺从!“孝”可以是陪伴,可以是赡养,可以是关爱,但唯独不能是听从和顺从,很多人在刻意把顺字抹去。
确实,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一味顺从就是不独立和妈宝的体现 ,借助孝顺掌控孩子的言行或思想的想法也越来越不切实际了。
虽然“孝”文化一直在不断推崇,也确为良好美德,但我要说的是“忠孝难两全”选择忠于自己还是顺从亲人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无论如何 “孝”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不再是失去自我的“孝”,而是保全自我的“孝”。
二十四孝有几个极度三观不正,我提倡废除出去。有些孝文化是糟粕
作为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很多故事来源于《孝子传》《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还有一些取材于其他古籍中的事迹和传说。
经过元朝的郭居敬编录,弟弟郭守正或者是郭居业编写而成。
根据当时的背景来看,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让编写的书。
为的是通过宣传孝道来维护社会稳定,家庭和睦,进而达到社会安定,巩固自己的封建王朝。
经过历代民间流传,启蒙读物,孝道思想深切进入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思想中。
这宣扬了中华民族孝道传统美德是个好事。
然而其中有一个故事非常离谱,离谱到根据现代人的思想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孝道。更多的是自私自利的假孝道。
今天就先说一个。
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埋儿奉母》
《埋儿奉母》是中国传统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又名《郭巨埋儿》,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后面挖金子先不讨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前面。一家人吃不饱,儿子孝顺自己母亲,郭巨就打算把孩子活埋来养活母亲。
理由无非是孩子还能再生,母亲只有一个。
但是故事不需要深究就可以看出来很大的问题:
- 一个孩子能吃多少东西呢?既然怕母亲把粮食分给孙子,那作为父亲为什么不少吃一口把粮食分给孩子呢?
- 为了节约粮食竟然跟妻子商量将儿子活埋。“活埋”?他们不是将孩子杀死,而是将孩子活埋。这是什么传统文化?
- 既然是宣传孝道。母亲这么爱孙子,你把孩子活埋伤了母亲的心,是不是算一种不孝呢?
也许是古籍上提到的大灾之年,或者说人到快饿死之际。饿殍遍野,易子而食。上面的故事也就比易子而食而是好那么一点点了。
可是易子而食无论放到什么时候,那都相当于地狱场景。
或者说这种孝道在当时元朝能够得到推崇呢?作为孩童的启蒙读物,这不显得可笑吗?
这则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被央媒点名,半月谈发文称要把“郭巨埋儿”式糟粕童书给埋了。
甚至鲁迅先生评价了其中《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完全称其为封建糟粕愚忠愚孝。
然而现在还有这种童书在上线。有人把这种糟粕文学伪装成国学给宣传出去。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二十四孝哪个最恶心和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二十四孝哪个最恶心】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我觉得每个孝行为都值得尊敬,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学习如何对待父母。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孝子的举动都是为了爱和关怀家人,不应该去评判哪种更“恶心”。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文化差异导致对孝顺的理解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人觉得某些行为过了头。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二十四孝是古代故事,当时的环境和观念与现在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来评判。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有些人比较高调,但内心都是真诚的爱护父母的。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重点不是哪一项孝最恶心,而是要体现在我们对父母日常的小处关爱上。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恶心”的描述不太恰当,我们应该用更中性的词语来评价这些故事。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二十四孝的故事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父母的爱和尊重。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有些行为可能会有人觉得夸张或奇怪,但背后的気持ち是相同的。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比起评判哪些“恶心”,不如探讨一下这些故事背后的价值观和意义。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的长河中,社会文化一直在演变,我们应该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古代故事。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一些启发,来陪伴和照顾我们的父母。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二十四孝的故事其实都讲述了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值得我们珍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恶心”的定义也会有所差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重要的是要明白每个孝子都是为了爱自己的父母,他们的行动背后是真诚的爱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二十四孝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们对于孝道观念的重视。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历史故事应该以批判性思考的态度去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评判其中的行为是否“恶心”。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