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吗、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吗是成语吗的一些知识点,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课文插图
《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位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街坊叫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认为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课文插图
《握苗助长》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巴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 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课文插图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表现出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把种田人焦急的心情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另外,用词准确生动也是这两篇课文的突出特点。如,“赶紧”一词,描写放羊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动非常迅速,生动表现了养羊人前后态度的变化。又如,“转来转去”“巴望”“天天”则表现了种田人急切的心情。
课文插图
(来自教师教学用书,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早“补牢”可免“亡羊”患
□段永新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补救,防止发生更大的损失。在安全生产上,我们也常用此告诫人们,事故发生后要认真做好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但笔者认为,再好的“补牢”之法在“亡羊”面前也是苍白无力的。
我们曾根据一个真实的事故案例编排了情景剧《寄往天堂的信》。主人公是一位30岁的美丽女工,在一次上工时忘了戴安全帽,飘逸的长发被绞进机器,成了夺去她生命的“杀手”。此后的五年、十年、二十年,每到女工忌日或生日时,她的母亲总会给天堂的女儿寄出一封信,诉说思念、表达痛苦。当每次老妈妈声嘶力竭地呼喊出:“闺女,我真恨你呀,你怎么就不知道戴上安全帽呢?!”时,台上台下便会被抽泣声所掩盖。
安全没了,员工走了,企业黄了,在撕心裂肺的痛苦面前,没有补救的机会,没有后悔的药物。
“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是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重在“防”字。首先要明白哪些是风险,提高警惕;其次是认真消除隐患,防微杜渐;最后是遏制事故,保证安全。“防风险、除隐患”是根本,是灵魂,今后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把大量的精力用在这里,居安思危。
当然,事故发生后,千方百计补救,是减少损失、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的无奈之举,但我们的主攻方向不应是“亡羊补牢”,而应是未雨绸缪,加强防范,把安全投入、安全培训、隐患排查、扎实整改、应急演练等夯实再夯实,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安全无小事,安全大于天”。全国第18个安全生产月已经过去,但安全生产工作却永无止境。希望我们都能够多一些事前防范,少一些事后追悔,把“补牢”的功夫下在“亡羊”之前。
(作者单位:省会长安区安监局)
(责任编辑:罗伯特)
【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吗、亡羊补牢是寓言故事吗是成语吗】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亡羊补牢肯定是一个成语啊!很形象,也很常见。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成语形容做事永远要及时弥补错误,不要等到损失大了才后悔。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像寓言故事里才会出现这样的话吧?寓意深刻。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羊补牢在很多地方都能听到,好像都算俗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个成语和故事结合起来就能讲得更明白了。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从小就听过这个成语,感觉很有道理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是啊,亡羊补牢不就是说以后做事要小心謹慎吗?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有些问题拖到最后才解决,确实会后悔呀!这真是亡羊补牢的体现。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成语和寓言故事有什么区别呢?不懂啊。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记得以前老师讲过这个故事,说要及时纠正错误。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羊补牢也叫“后发制人”?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成语确实很有深度,值得我们不断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这个寓意还挺重要的,在很多时候都适用呢!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故事的形式能让我们更容易接受道理。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羊补牢的思想很重要,可以提醒我们要更加负责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种成语比寓言故事更贴近生活。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亡羊补牢是不是在说要及时发现问题,不要一直这样拖着?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应该很广,生活中很多场合都可以用到。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寓言故事和成语都是很好的学习方式。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