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或摘录了傅雷夫妇写给傅聪、傅聪妻子米拉、次子傅敏的书信,以及傅聪写给父母的信,共178封信(封面)。这些信从1954年1月18日傅聪离开上海前往北京准备出国,到1966年8月12日他的最后一封信,时间跨度长达13年。信中还包括许多珍贵的照片:傅雷和妻子傅聪在玩耍。前面是1981年初版时前楼拾遗写的序,后面是付敏写的两篇跋。
之前买了《傅雷家书》,寒假前被一个学生借了。我手头有一本书《傅雷家书》,是《名师精读版》。每封信中都有一些评论。右边有名师朗读,后面有名师鉴赏。还有好词好句。读——我感觉很不舒服我不想。这些话让我想想,学生可能也会这么想,所以我真的不建议阅读《傅雷家书》这个版本。我十天前买了这个版本,因为我想让它与各种新课程标准和其他必读内容无关。
所以读完付敏的后记后,我有了更深的共鸣。 自2004年《傅雷家书》被纳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各种侵权版本的所谓《傅雷家书》《中学生新课标》相继出现。我很不满意摘录的东拼西凑和章句的各种解读,认为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事实上,父母的家书并不是为了出版而创作的,它们只是普通的家书,写在纸上的普通话。 1981年,我将这些家书结集出版,以纪念我的父母,表达我们的哀思。家书广泛传播的溢出效应,全面展示了傅雷家风,再现了我和丛哥成长的家教背景。其背景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底线是“做人第一”。我想这就是《家书》的主旨,希望读者阅读整本书,深刻理解。
为什么会有这些家书?当然,是因为对分离的渴望。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了这封家信的背景:1954年1月,20岁的付聪去波兰学习音乐,成为一名钢琴家。 1958年,傅雷被打成右派。为了避免“我和儿子互相揭发”的悲剧,付聪离开英国,在英国结婚生子。家书一直持续到1966年8月,本来生活十分狼狈的傅雷夫妇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折磨和羞辱,双双自杀。十三年来,傅雷夫妇与儿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这是儿子回国的一段时间。
写回家信也是出于父母对离家在外的孩子的关心:生活中,叮嘱他们要平衡劳逸。每年夏天他们都要去生活休息一段时间,每周还要去附近的公园散步锻炼身体。经济上要量入为出,做到收支平衡,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在爱情和婚姻方面,告诉他要谨慎对待人际关系,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他的父亲太诚实了),要与妻子共同进步,约束自己。自己脾气不好;在音乐和艺术方面,交流艺术家的艺术流派,指出儿子表演中身体抖动等问题,为儿子树立榜样,如约翰·克里斯托弗(John Christopher);在文化学习方面,不断地给儿子发信息去代表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书画和书籍,鼓励儿子涉足其他艺术,交换“无私境界”等意见,引导你的儿子融合中西文化;分析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性格弱点,希望儿子突破性格遗传的束缚。让儿子讲究礼仪和礼仪,及时向他人表达谢意,坦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品德方面,赞扬儿子的爱国精神,鼓励儿子为祖国努力学习艺术,并牢记无论在哪里,他都是中国人,当傅聪离开英国,成为英国公民时,傅雷的悲伤溢于纸上……
我不得不佩服人民教育学会教科书编辑的远见,将1954年10月2日和1955年1月26日的信件纳入初中语文教科书。
在上一封信中,傅雷安慰儿子并直面他的郁闷:如果他在家里的信中无法发泄心中的郁闷,到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抱怨,还能向谁抱怨呢?我们不来安慰你,谁来安慰你?人的一生都在涨潮和退潮中度过。只有平庸之人,才会活得如死水般,或者需要有极高的修为,才能活得幸福无泪。现实生活要自由,只要高潮不让你太紧张,低谷不让你颓废,阳光太强,就会烤焦庄稼;雨太大了,会淹死庄稼的。我们只是想保持心理平衡,不要受伤……克里斯托弗不是已经遇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了吗?他不就是所有艺术家的缩影和结晶吗……一个人只有敢于面对现实,面对错误,用理性分析透彻理解,才不会被记忆侵蚀。我相信你会慢慢学会这一点,并且变得越来越强大。傅雷用生动的比喻帮助孩子理性面对人生的低谷和高潮。相信读完后,我们一定会受到深深的启发,从容地面对情感乃至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后一封信中,傅雷由衷地赞扬了傅聪演唱会的成功,但更让他高兴和安慰的是,再多的过分的奉承和赞美都不能让你失去自知之明。掌声、拥抱、明星的赞扬,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逊。终于,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们20年的折磨也没有白费!你可以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安心一辈子!你看,傅雷最看重的不是儿子的成功,而是儿子在成功后不要沾沾自喜,保持谦虚,面对成功或失败要坚强。面对孤独,只有一颗大胸怀,才能激励儿子不沉迷于真正的成功,让儿子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在高水平上努力工作。
后一封信最著名的就是这句话:当一个孩子孤独的时候,他会创造一个世界和许多精神上的朋友!这个世界就是艺术家的作品,伟大的作品就是一个又一个的精神世界。只有在孤独中才能静下心来创作。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整天擅长跳舞,却能在专业领域取得出色的成绩。他必须在板凳上坐十年。《大学》 《傅雷家书》中说:“知止则能定,静则能定,静则能定,定则能定。想一想,想一想,然后你就可以得到它。”这就是它的意思。傅雷接着说,艺术表现的动人本质必须来自于心灵的纯洁。孩子的心是一颗纯洁、真诚的心。
在这封信中,傅雷还鼓励儿子说,中国正在走向“复旦”的曙光,他一生对世界的渴望,愿意成为中国的新中国,响彻在每个人的心中。傅雷希望儿子用音乐在世界上为中国发声,成为一个伟大的人。最后,傅雷对儿子说,他总是在矛盾和幸福中度过。他安慰儿子说,矛盾是生命力的证明。解决矛盾就是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冲突是无止境的,所以艺术是没有极限的。完美的一天,人生中没有完美的一天。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一生日夜刻苦的追求和修行。不然的话,我们都会像羲皇那样,用手统治天下,做人就太无趣了!傅雷指出矛盾的普遍性,鼓励儿子正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不懈追求。
信中,傅雷不再是傅聪小时候的严厉父亲,而是文学、音乐、艺术上的朋友、导师和知己。他在信中说:“我很高兴我又多了一个朋友;我的儿子成为了朋友。世界上没有什么能比得上这种幸福!”因为距离,因为儿子的成年,因为书信的交流,父子俩成为了多年的朋友。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羡慕的事情。这与我们周围常见的中国式的含蓄父子关系不同。或许,这也是《傅雷家书》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之一。近十年来我一直在和每个学生互信,深深体会到书信交流更能深入彼此的内心,但这种沟通方式在家庭成员之间却很少使用。也许我们很快就能在重要的日子里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
《致成家榴》 除了傅雷的信件外,还有傅聪的信件,可以让我们了解信件往来的背景;还有很多傅雷妻子朱梅芙的来信,让我们体会到了父爱和母爱的区别。读完这本书,我想起了一句话:“战父母心”。是的,无论流浪者走多远,身后总会有父母关心的目光,所以他应该经常回家看望他,或者至少时不时地给他打电话打个招呼;父母也要努力在思想上与孩子处于同一水平。它可以引领孩子,而不成为他们发展的天花板。
本书附录中有一封专门的信010-30000,其中傅雷对教育的理解和观点在今天已经完全过时了: 1、教育要重人格,其次是知识。 2、国家观念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基础。只有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才是真正有骨气的人,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或沙文主义者,更不会成为盲目的外国人。 3、学习的目的应该是“转化”,而不是吞噬知识,变成字典、书架。 4、不注重分数。分数常常与实际结果不一致。有独立思想的人,往往不愿意、也不屑于随波逐流,以普遍的标准与人竞争。总之,求知主要涉及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两种认识的基础是培养客观冷静的头脑、严密的逻辑、敏锐的感受和正确的判断。作为一名教育家,我非常赞同傅雷的教育主张。傅雷虽然不是教育家,但他对教育有着非常清晰深刻的认识,值得我们深思。
【深情父母笔触——探索《傅雷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智慧】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本书真是太温暖了,满满都是爱和智慧。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拳拳父母心"这四个字形容得太好了,傅雷真挚的爱意在每个字里都溢出去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封家书,感觉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教育,很多道理可以让我慢慢品味和理解。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起来小时候自己的父母也是为了我付出了很多,看到这本书更加珍惜他们对我的爱。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傅雷父子之间的感情真是令人羡慕,他对孩子的教导真挚又用心。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书里有很多关于孩子成长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可以作为参考和思考的材料。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种写给孩子的信件的形式很有情感,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动。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傅雷先生对教育的理念和追求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探讨,他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有知识、有品格的人。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不仅适合家长阅读,也适合所有关心孩子成长的人来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封家书都饱含着傅雷先生对儿子的爱和期望,让人感受到他的深邃思想和高尚情操。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家书让我更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也更加珍惜父母对我的付出。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是经典之作,可以反复阅读,每次都能获得新理解。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傅雷先生的爱不仅体现在他对儿子的教导上,也在他对待每一个人身上可感受到。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罢此书,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情操的人。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和纯粹的,需要我们珍惜和回报。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拳拳父母心"这四个字太打动我了,它完美地概括了傅雷先生对儿子的关爱。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种优秀的教育方式,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更加温暖,也更加懂得怎么去爱和被爱。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本家书是一颗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阅读和传播。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教育的魅力,就一定要读这本书!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