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曝十寒
【yī pù shí hán】意思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告子上》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邹城孟庙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
邹城孟庙---碑林
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新新成语故事——一曝十寒
孟老夫子太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了,他想接下先师孔老夫子未竟的事业,把他心中的愿望发扬光大,那时不能坐在屋里,为什么呢?交通不发达,又没有纸和电脑,想叫别人知道自己是个人才,得到处跑着去推销自己。
这不,孟先生又千里迢迢的跑到了齐国,他刚从邹国过来,碰了一鼻子的灰,齐王很热情的接待了这个远方来的客人,说:老夫子呀,我可想死你了,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你来给我开启智慧的这一天,老先生不要走了,这里就是你的家,这里就是你实现人生的地方。
孟圣人跑了大半辈子,吃了一路的灰布袋,终于找到知音,可以一试身手了,咣咣喝了几大杯酒:不是我吹,用我的办法,一年大变化,三年出形象,五年问鼎天下。
齐王也痛快的和这位老兄干了几大杯,从来没有听到这么振奋人心的消息:我吃香,你喝辣,咱以后就是弟们。
酒醒后,有人就对齐王说:老大,你听他吹牛不上税,跑了大半个中国,吹的牛皮震天响,不是和他的老师的老师一样是个丧家犬吗?没得吃,没得喝,看他席间那个吃相,真像打老娘肚里出来就没有吃饭一样。
齐王一想,也是,点点头,这人见没有拍到马蹄子上,越发得意:他的是什么屁办法?宣扬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些贱民,给点阳光就灿烂,他们要尊贵了,还不把天给翻过来;他说天下的大王都不爱民,就他一个人是老百姓的代言人,大王已经够爱民了,那里有灾荒,就救灾,那里有水患,就治水,他还要干什么?光行他说的“仁政”就能问鼎天下,大家都不要养了,光等着天上掉馅饼吧。
齐王的心又凉到底了。这家伙,骗人不打草稿,要不是咱这聪明的手下人提醒,就闹了大笑话了。要不是你还算个人,早给你哈拉了。
孟子还在做着自己的美梦,皇天不负有心人,想着要一步步实现抱负了,就得意的哼起曲来。
慢慢的风言风语就传到了孟子的耳朵里。老先生一声长叹,昏庸无能、作事没有毅力、轻信奸佞谗言的人怎么能成事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小子太不聪明了,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我老孟不能天天跟在大王的身边,我在的时候,你有从善的决心,可我一离开,那些宵小又哄骗你,说我的坏话,你又轻信了他们,让我怎么办?唉,国家的大事说你也不明白,连下棋这样的小玩意,像你这样,也玩不好,奕秋是个下棋的天王,同时教两个徒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老想着获得冠军,就可以吃到天鹅肉了,第一个吃天鹅肉还差不多,第二个只有啃泥了。拜拜!
齐王黑着脸:不要再让我见到你,那就不是棋盘上的游戏了。
孟老夫子对自己发明的成语和典故很得意,曰:可以教子了,于是著《告子上》。
干部学习切忌“一曝十寒”
总在主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开会发文是传达精神的必要方式,营造浓厚氛围也是必要的,但要防止出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能空喊口号、流于形式。(10月28日新华社)
《孟子·告子上》有言:“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来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急于求成是不可取的,而想一劳永逸,想起来的时候就用功一会,想不起的时候就疏于学业的话,也是学无所成的。如何防止干部“一曝十寒”,关键要做到三个“学”。
持之以恒学。当前全国上下迅速兴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但有些党员干部“剃头匠的挑子—— 一头热”,一开始激情四射,可几天过后就把学习“束之高阁”,根本原因在于存在一种“学过就行,做过就够”的肤浅认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群众需求有了很大提升,因而对党员干部的要求也随之与时俱进,昨天的经验不能保证会解决今天的问题,作为党员干部只有持之以恒开展学习,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防止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
循序渐进学。有的党员干部学习“蜻蜓点水”“走马观花”,有的党员干部学习“囫囵吞枣”“急于求成”。其实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学习亦当是如此,必须严格遵循知识学习的客观规律,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细嚼慢咽、逐步消化。没有经过反复、认真地咀嚼,往往难以真正吸收理论的营养,难以真正理解理论的实质和内涵,这样的学习势必造成理论曲解从而误导工作事业。只有通过循序渐进地学习教育,不断给党员干部思想上补课,精神上补“钙”,才能真正把精神搞清、理论吃透,做到学懂弄通、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结合实践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喜欢“坐而论道,纸上谈兵”,往往忽略了实践,不注重落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在当前和今后很长时间内都将是党和国家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学习其精神实质是前提基础,如何转化到工作实际中更是目的关键。只有充分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这个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统一,才能真正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学做相长。
文/叶子淇
【一曝十寒的意思—一曝十寒的意思读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