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冰心在冰原——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岗日冰原再次钻取深冰芯
新华社拉萨9月15日电 题:一片冰心在冰原——第二次青藏科考普若岗日冰原再次钻取深冰芯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姜帆、黄耀漫
“我期待这次钻探能够获取到中低纬度地区长度最长和记录时间最长的冰芯。”世界著名冰川学家朗尼·汤普森说。
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自今年8月启动后,普若岗日冰原(一原)的冰芯钻取,成为此次科考的重要内容。
9月12日,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汤普森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一起,搭乘直升飞机抵达海拔6100米的普若岗日冰原10号冰川冰穹C作业点。在这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柏青率领的第二次青藏科考队普若岗日冰原冰芯钻取与冰面过程科考小组正在进行深冰芯的钻取。
冰芯是开启气候环境变化科学研究大门的钥匙。32年前的1992年夏,姚檀栋和汤普森等中美科学家登上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钻取了目前中低纬度地区长度最长和记录时间最长的冰芯——长308.6米、年代跨距超过70万年。通过研究此冰芯,已详细恢复自末次间冰期以来各种时间尺度上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
“普若岗日冰原非常独特,其大小仅次于南北极冰盖。2000年,我们来此钻取了冰芯,以恢复这个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这次是在第二次青藏科考支持下,获取更古老的冰芯以揭示过去环境变化。”姚檀栋说。
徐柏青对来到冰穹C作业点的姚檀栋和汤普森说,探达显示冰穹C的冰层厚度超过350米,附近还有作业点冰层厚度超过400米,很可能存在古老的冰。
普若岗日冰原位于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在我国海拔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西藏双湖县东北约90公里处。它是世界上高原冰川的典型代表,由多个相互连接的冰帽构成,从冰原中心向四周山谷放射溢出50多条冰舌,是中低纬度地区最大的冰原。
2000年9月,由姚檀栋、汤普森等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挺进普若岗日冰原。汤普森在双湖科考保障基地向记者回忆当时的经历时说:“我们来到这里走了很长时间,道路泥泞,甚至得带上铺在卡车前面的路垫,花了很多时间推车和拉车。这次则完全不同,一路上都有很好的公路,变化非常大。”
2000年10月11日,科考队首先钻取到118.55米的冰芯。随后,科考队又成功钻取了213米和154米的深冰芯。
“当前全球的冰川都在退缩。冰川一旦融化,其封存的地球历史记录也将消失。因此,保存这些冰芯显得尤为重要,有冰芯就有了档案,当新技术出现时,我们仍然可以从这些冰芯中提取历史信息。”汤普森说。
由于全球变暖,普若岗日冰原目前处于退缩状态。研究显示,2000年普若岗日冰原面积为420余平方公里,2021年面积已缩减为约389平方公里。
今年8月,我国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守护水塔——‘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聚焦普若岗日冰原(一原)、色林错—纳木错(两湖)和长江源—怒江源—雅江源(三江)等关键区域,开展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其中,普若岗日冰原的冰芯钻取,受到此次科考重视。
姚檀栋说:“通过‘一原两湖三江’重大标志性科考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审视这个中低纬度地区最大冰原正在发生的变化和所记录的环境变化,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全球气候变暖对冰川的影响,从链式响应过程的地球系统视角阐明冰川变化对湖泊的影响、对河流的影响、对周边地区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汤普森时刻关注着本次冰芯钻取进展。9月7日,汤普森和姚檀栋一道抵达普若岗日冰原6号冰川上的冰穹A作业点。这里,正是他们24年前钻取普若岗日冰原第一个冰芯的地方。
“对我来说,回到职业生涯早期钻探过冰芯的地方,真的是一种震撼的体验。我想继续记录我们在这些冰川上所看到的变化。”汤普森说。
事实上,从1984年开始,汤普森便和姚檀栋等中国学者开展了科研合作。40年来,两人一道在我国多个冰川钻取冰芯,一道在权威杂志《科学》上发表有关中国冰芯研究的成果,一道担任“第三极环境计划”的,共同推动“第三极环境计划”。
“我们进行了40年的合作,建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建立了彼此的信任,彼此视对方为兄弟,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合作关系。”汤普森说。
姚檀栋说:“回顾过去,我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是科学、是合作。通过40年的合作研究,我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建立了坚实的信任。展望未来,我们要通过合作为科学的未来和下一代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明天。”(完)
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徐宝泉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样的句子真是太美了!像极了一位知心恋人,无论你从那个角度看,都是常看常新,相看两不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不知为什么,这些古诗总是会偶尔地、不时地出现在脑海中,似乎是当某些美好记忆反复浮现的时刻,她便与你的情绪有着微妙的联系和牵引。她还会随着你所思、所念的每一重境地,隐露出不一样的美。
王昌龄一首送别诗,虽然写于萧瑟的烟雨寒秋,带有浓郁的黯淡气氛。但却是自明心意,具体详实地呈现了诗人的性格,表达了诗人心中情真意切的感受。此诗气魄浩大,意境开阔,情感色彩浓厚,让人觉得此情此景仿佛就在眼前,分明就是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送别夜雨图》。
那是一个秋雨迷蒙的黎明,寒意弥漫、离情萦怀。此时此刻,情与景妙合,意与境浑然。本来,一个遭受贬谪、常年谪居的人,最是需要亲朋的慰藉和友情的温暖。可眼下,身边仅有的一个友人,也即将登舟归去,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这是何等的伤感,何等的孤寂与寒凉。
在这首诗中,王昌龄以忠节贞信作为人生困境中的一种道德自信和超越力量,“一片冰心在玉壶”,如此表明心迹。这就不难看出王昌龄有一种美丽的心灵,而且这种心灵或灵魂,比他所具有的任何知识都要优越。他一定是一位重情重义、磊落坦荡、品质高雅、令人仰慕、谁人都想结交的贤德之士。
事实正是如此。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王昌龄一生交游很广,与许多文人、官吏、隐士和僧道都有来往。尤其是与孟浩然、李白、岑参、綦毋潜、李颀等人,还互有留别诗。在交往的过程中,王昌龄把自己忠贞深沉的友情,献给了所有正直的知心朋友。
爱默生说过:“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一天,莫过于在某一天遇到了一位德行高尚的人”。
说来,在交友方面,我们现代人也同样有值得自豪、谓之最有意义的时刻。
那是2010年,我的战友——国家一级编剧、著名书法家、制片人韩志晨,受邀来松原,为吉林油田“庆祝建矿40周年”撰写专题片。“从别后,忆相逢”。相识于军旅,分别时赠诗留念,近40年没有任何通信联系和走动交往。他,却一直是我心仪和仰慕的战友。
感谢一位了解我情思的战友,他在志晨面前提及了我。志晨略有所思,很快就记了起来,并且爽快地答应要约见我。满身光环的他,如此重情重义的人格魅力,令我受宠若惊。
之后,一次次的约见,一次次地毫无保留地讲解诗歌、电影剧本创作。还指导习作,赠予原创剧本以供参考。毫无夸张地说,又将他毕生所学总结出来的、最宝贵的“剧本写作四幕精要秘诀”,拱手赐予。这期间,我感受到,他不仅仅是传授具体知识,而是用思想与精神的光辉启迪和感化他人。真是幸甚至极、受益匪浅。
韩志晨
我想,这可能就是人们所说的思想上的朋友,在生命途中的两个灵魂得以相遇;这可能就是称之谓高层次的友谊,是在差异当中寻求而得的一种深刻地认同和尊重;这可能就是纯净透明、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这应该就是王昌龄真情表白的“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如志晨战友在微博中说的那样:“尊重他人,应该成为自觉的行为,这是社会交往中一道美丽高贵的人文景观。”
王昌龄的七言绝句,简洁、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成就。“一片冰心在玉壶”,一颗心就像冰那样洁白透明,盛在玉壶中,这种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真诚之美,一点也不亚于银碗盛雪的高洁。似这般自喻的真挚深情,任是什么其它相思的语言表达也不能及此。
诗人胸怀开朗、表里澄澈的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在影响和感染着后人。如今,这样的古诗人,依然是我们理想中的知音。
我们有幸与诗人在古诗词中邂逅,就让我们走进生命那庄严而隐私的深处,努力学习和修养,在尘世的凡俗中培养出崇高的道德情操。
个人小传 徐宝泉,男,汉族,笔名群舆。一九五三年农历九月三十日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大山镇。一九七0年十二月参军入伍,铁三师十四团四营连班长,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三次受到团奖励。一九七三年八月,一九七六年三月退伍。大学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石油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人秘科长、党委组织委员,二0一四年退休。前郭县作家名誉,松原市民间文学理事,吉林省作家会员。一九九八年主编了吉林画报专刊《辉煌的十年》;先后出版了《查干湖畔石油人》、《草原故乡》、《结庐散记》散文集。
图片部分来至网络
编辑:乐在其中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唐代诗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基本上就都理解为我那纯洁的心就像澄澈玉壶中的冰块,既不会化(玉壶冰鉴有保温作用),也不会被外界所污染,用这种极致的美来比喻自己质地高洁。
都没错。不过背后的意境、写作方法更有意思。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号称“七绝圣手”,又称“诗中天子”。他对七绝的成型和发展的作用和李白比起来,都只高不低。七绝能够成为唐朝直到今天中国诗坛中最流行的体裁,这两位居功至伟。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押平水韵“七虞”部的七绝,平仄就不多讲了,是合律的。不过王昌龄当时估计并没有考虑这些问题,主要还是韵律和诗意。因为《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第二首就是彻头彻尾的古体诗: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第二首的流传和名声远不如“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
这两首诗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之时。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是七绝;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是七古。还是那句话,王昌龄写诗的时候不会想这么多,这是后人的格律划分问题。
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拟由润州(今镇江)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然后在此分手。芙蓉楼原名西北楼,登临可以俯瞰长江,遥望江北,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我们只看第一首。
这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辛渐和汪伦一样,都是中国文学史上意外留名千年的角色,该是王昌龄的一位很好的朋友,甚至亲友,所以才会有“洛阳亲友如相问”句。
其实这首七绝的文法和大部分七绝一样,就是“起承转合”,起句、承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景,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和事由。第三句转开,用假设作出七绝中最重要的诗意波折:“洛阳亲友如相问”,最后一句交代回答,表明心迹“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诗大都是从景入情,景中寓情,所以从首句开始的描写,就已经为整首诗打下了萧瑟、黯淡的离别之情的底色。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毅的性格。
回到题主问题:"一片冰心在玉壶"应该怎么理解?
什么是冰心,什么是玉壶?
李白有诗:“何当脱屣谢时去,壶中别有日月天。”在道家的文化中,壶中自有天地。传说道教创始人张天师的弟子张申号称神仙壶公,他有一把酒壶,只要念动咒语,壶中会展现日月星辰,蓝天大地,亭台楼阁等奇景,更令人惊奇的是他晚上钻进壶中睡觉。
壶月象征着道家人精神的另一种境界,和佛家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有异曲同工之妙,逐渐在民间流传演变成为一种法器。而在道教大盛的唐朝,诗人的作品中浸淫着道家思想,这种“壶”就反过来形容天地之间了。
前两句写景中突出了“寒雨连江”、“楚山孤”这两种意象,屹立在江天之中的孤山与冰心置于玉壶的形象形成一种有意无意的照应,“孤独楚山”就是诗人的心,而“寒雨连江”正是“冰”、“玉壶”的人间寓意。
景色和幻想互相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使精巧的构思和深婉的用意融化在一片清空明澈的意境之中,天然浑成,不着痕迹,含蓄蕴藉,余韵无穷。
所以“一片冰心在玉壶”不仅仅是告诉辛渐帮我给父老乡亲报平安,而是看到眼前离别时的景色,对自己的心境有了更深的认识,借景抒情,借诗言志。
唐诗的特色,就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所以这首七绝的前后两联关系紧密,并非前面写景与后面问答没有关联。诗人用“冰心”、“玉壶”这种幻境回应了“楚山”、“寒雨连江”,完成了整首七绝的诗意回环。
只是很多读者不深究罢了。
【联嘉图书】4 册 诗经 唐诗 宋词 元曲中国古诗词鉴赏 ¥78 购买【一片冰心—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上一句是什么诗句】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