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是指

更新:12-0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古语有云,“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在现代用语中,“一问三不知”是大家都能熟练运用的一句俗语了,是用来形容一个人见浅识短,无论别人问什么,都说不知道。

那么,“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其本意又是什么呢?原来,“三不知”是有典故的。

据《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所载:晋国的荀瑶带领大军伐郑,郑国往派人向齐国救援,齐王派田恒率军前去支援郑国。田恒,又称田成子,是齐国田氏家族的第八任首领,是齐国的权臣,甚至还干过弑君另立之事(公元前481年,田恒杀死齐简公,拥立齐简公的弟弟为国君,之后,田恒独揽齐国大权)。

庄子在《南华经.胠箧》中就记载田成子盗齐国之事,指他为诸侯大盗,被称为“田成子取齐”。这就成语“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的由来。

两军对垒之际,齐军中有个名叫荀寅(中行文子名寅,晋国贵族,中行氏卿族的最后一人,又作荀寅。彼时,其投奔在齐)的人报告田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田成子听了大怒,骂道:“出发前国君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就是出动1000辆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刚才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回国后我要报告国君。”

对于齐王的特别交代,荀寅却无从知晓,在没掌握全面情况时,冒然进谏,不碰钉子才怪呢。于是,这才有了荀寅自我反省:“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的开始(始)、发展(中)、结果(终)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而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急忙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不会有好结果。

“一问三不知”就是由荀寅的这段话概括出来的。它的原意是对某一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用来表示对实际情况一点也不知道。

后来,“一问三不知”又演化为装糊涂,假装不知道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比如,“有的人是事不关己,一问三不知”,揣着明白当糊涂。

“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有何历史典故?

“三不知”最初的意思是说,对于一件事不知其始,不知其中,不知其终,表示对于一件事情的过程对于开始、中间经过、结尾,全都不了解,叫“三不知”。

演变到现在,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意思就是对于一件事问什么都不知道,完全不了解。“三”也有多的意思。一问三不知就是问多少问题都不知道,就叫“三不知”。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于《左传》,生在春秋末期的晋国。晋国想攻打郑国,郑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的相国田成子组织出兵救援郑国。晋国的统帅荀瑶发现齐国田成子冒雨前进,马都不肯走的时候就拉它、鞭打它。于是荀瑶就收兵了。

荀瑶说,“我卜伐郑,不卜敌齐。”我占卜问的是和郑国打仗,可没问过和齐国打仗会怎么样。也就是说荀瑶对于和齐国打仗是没把握的,觉得天意可能会护佑齐国。于是荀瑶让人去问田成子:你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陈国是你的宗国,陈国被灭是郑国的罪过,你不体恤陈国吗?荀瑶的意思是希望田成子不要救郑国。

田成子确实是陈国宗室后裔,先祖田完本是陈厉公的儿子,后来因为避祸而逃至齐国。陈国最后是被楚国所灭。田成子这时听了荀瑶的话非常生气,质问荀瑶说:经常欺凌别人的人不能长久,你难道会长久吗?

晋国中行文子这时流亡到齐国。中行氏本来是晋国的卿,地位很高,但是在卿族斗争中中行文子被赵氏所伐而出晋奔朝歌,后来又逃到邯郸,再逃到鲜虞,然后逃到柏人,最后逃到了齐国。中行氏在晋国的封地也早已被瓜分。这时中行文子对田成子说:晋国将以千乘攻伐齐军的营门。田成子却说:我们国君命令我不要追赶零散兵士,不要害怕敌人众多。就算是真有一千辆兵车,我也不敢回避。我也会把你的话汇报给我们国君。

这时中行文子感叹说,我算是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流亡了。“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君子在谋划一件事的时候对于开始、中间和结局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周详再报告。而我现在对于三个环节都不知道就报告了,确实很难做到圆满。

沅汰,文化学者,历史作家

主要作品:《龙风传奇》、《南北乱世之三国霸业》、《高澄传》、《情探泰陵》、《胤禛二十七年》,中国古代《古国迷踪》系列,《博物馆青铜器名称汉字解读》系列、《汉字》字形释义、《青铜铭文里的西周史》、《晋国霸业》、《梦回春秋》等。

人们常说“一问三不知”,是真的糊涂吗?这下别再不知了

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经典中,“三”这个数字经常是虚指,比如说“事不过三”、“富不过三代”等等,但也有的,确实能数出个一二三来,比如我们常说的俗语“一问三不知”,是哪三不知呢?

这句话听起来非常通俗易懂,其实也是有来头的。它出自《左传》,背后有着这样一个故事。说晋国带兵去攻打郑国,而齐国为了防止晋国过于强大,就让陈成子带兵去增援郑国,齐军中有个叫荀寅,他本是晋国贵族,投奔来了齐国,他就来报告说,有一个晋人告诉我,晋军准备动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营门,打算将我们齐军一网打尽。陈成子听了就大怒,把荀寅痛骂一顿,说他长敌人志气。

这荀寅回去一琢磨,也觉出自己失言了,于是他就反思出了这句话:“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也就是说荀寅反思自己,事情的起始,发展和结果都要考虑到,才能向上级汇报,自己都搞不清,难道还指望替你弄清楚吗,这种进谏,还不如不说话呢。

“一问三不知”背后的故事想必对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非常有意义,无论你在做什么,一定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了如指掌,要吃透它,才能应对万变,普通人如此,那更别说那些面对镜头还“一问三不知”的官员了,那不是更荒诞吗?后来这句话也从“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衍生出了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意思。

就比如《红楼梦》里王熙凤和平儿论起贾府的人,说到林丫头和宝姑娘时评价她俩“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见宝钗遇事上就属于这种,事不关己,就揣着明白装糊涂,也算是落得一身清爽利落,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性格呢?

好了,这就是“一问三不知”的由来和故事了,希望大家啊,说出口的不知,都是有底气、有谋略、有想法的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是指】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一锭醒,一锭醒泡腾片为什么没买的了 下一篇:一饭千金-一饭千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