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栉进士(不栉进士打一动物)

更新:12-0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袁枚三妹的诗里,写尽一生血泪

国学家王文濡在《清文评注读本》中评说,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欧阳修《泷冈阡表》与袁枚的《祭妹文》,这三篇祭文在文学史上可以鼎足而立的佳作。

韩愈是悼念他的侄子十二郎,欧阳修是悼念亡父,而袁枚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他的三妹袁机的。

在文中,袁枚哀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读之令人心碎断肠,百感凄恻。

袁枚出生于浙江钱塘,自幼家中贫苦。

他的父亲袁滨辗转各地为地方官做幕僚,经常不在家中,所以袁枚的成长过程,是伴随着母、母亲、姐妹等女性的关爱的。

袁枚是家中独子,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母亲章夫人也是位知识女性,虽然平日忙于操持家务和做针线活补贴家用,却非常重视儿女的教育问题,特地请来了西席先生,同时教育儿子和女儿。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袁枚,非但没有成为家中的“小霸王”,反而从小就懂得了女性的不容易,对她们产生同情与怜爱,一生屡次打破封建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的纲常秩序。

他中年辞官以后,隐居于南京随园,广收女弟子,教她们读书写诗。他的三妹袁机、四妹袁杼、堂妹袁棠都以才华闻名,被时人并称为“袁家三妹”,袁枚也特地为她们刊印了诗集。

三姐妹中,最有才华的当属三妹袁机。

她能诗擅词,“有不栉进士之目”,袁枚称她“解读诗书性最淳,每从谈论见丰神”。

她也是几个姐妹中最漂亮的,肤白个高、容貌端丽,“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

在众多姐妹中,她也是与袁枚关系最为亲近的。

袁机比袁枚小四岁,在《祭妹文》和《哭三妹五十韵》中,袁枚回忆了很多与三妹相处的画面。小时候,两人一起去捉蟋蟀,冬天蟋蟀死了,两人又一起挖坑埋葬它。他们一起骑着竹马追赶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到野地里煮饭分食,一起裁纸糊灯笼,一起堆雪人,一起斗草下棋,一起折了柘枝舞蹈。

他读书时,妹妹梳着两个发髻进门,和他一起读《诗经》;他出远门时,妹妹拉着他的袖子哀哭不止;他生病时,妹妹整夜睡不着时时询问病情,还给他讲一些野史里好玩的故事。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袁机却也是所有姐妹中最不幸的。

在了解她的不幸之前,我们可以先读一读她的《感怀》:

草色青青忽自怜,浮生如梦亦如烟。

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

这首诗就如一片愁云,如烟如梦,朦胧含蓄,飘飘忽忽,凄凄凉凉。

是怎样的人生让她生出这样向悲凉中寻求平静与解脱的感慨呢?

故事要从袁机的婚姻说起。

袁机周岁时,她的父亲袁滨做了一件忠义之事,没想到却害了女儿的一生。

袁滨曾经给如皋人高清做过幕宾,高清死后被查出有亏空,妻孥下狱,其弟高泓前往解救,却求告无门。

此时早已换了东家的袁父,听到这个消息后,远道赶去帮助高家脱了牢狱之灾。

为了感谢袁父的情义,高泓与他约定,将自己儿子与袁家三女儿指腹为婚,以金锁为定。

没想到的是,袁机成年以后高家却迟迟不来求娶,直到她23岁时,高家才送来书信,说自家儿子有病不宜结婚,希望解除婚约。

袁机自幼随兄长一起读书,“爱听古人节义事”,并时常以忠贞的品德约束自己。她“一闻婚早定,万死誓相随”,听到消息后就手握金锁哭泣不止,表示夫婿有“疾,我字(侍)之;死,我守之”,甚至绝食明志。

不久后,高泓病死,高清的儿子高继祖特来说明,原来高绎祖不仅其貌不扬,矮小、驼背、斜眼,而且性情暴躁狠毒,好色好赌,“有禽兽行”,且屡教不改。

高家不愿意以怨报德,主动提出退婚,希望袁机不要跳进火坑,但被封建礼教毒害了的袁机丝毫不肯动摇,一心想着效仿书中那些忠节之人。

高绎祖守完父孝后,袁机便义无反顾地嫁了过去,此时她已经25岁了。

嫁到高家后,袁机时刻注意以贤子的身份约束自己,对丈夫恭敬,对婆母孝顺,得到了高家的一致赞美。

然而高绎祖实在不堪为良配,他性格暴躁、行为浮浪,一开始只是不允许妻子读书,也不允许她做针线,将她的诗稿统统烧掉了。

后来,他愈发沉迷吃喝嫖赌,把家产败尽之后,就打起妻子嫁妆的主意。袁机只要稍有不从,就会被拳打脚踢,甚至用火灼烧她。婆婆赶来帮忙,他连母亲一起殴打,甚至把母亲的牙齿都打掉了。

面对这样的丈夫,袁机依然选择委曲求全,直到高绎祖输了很多钱,想把她卖掉还债,她才彻底清醒。

一旦被卖,便成了贱籍,是“有辱门楣”之事,完全突破了袁机忍受的底线。

在族人的帮助下,袁机逃到了尼姑庵,写信请人送到娘家求救。

袁父接到书信心痛欲裂,当即赶到如皋,一纸诉状将女婿告到官府,官府判决二人离婚。

袁机有两个女儿,长女阿印是个哑女,或许也因为如此,高家同意她带着她归家,只留下了二女儿。

回到袁家后,袁机对父母兄长温柔侍奉,想方设法教女儿识字、绘画,想让她有能力与其他人交流。

同时,她也重新捡起书和笔,写下了不少诗词排解幽情,如“灯影三更梦,昙花顷刻身”“无家叹我因缘恶,瘦影怜君春恨深”等句,幽怨深藏,哀不自胜。

袁机是不幸的,但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很多人并不能理解她的做法。

就连外甥陆建都在诗中说,她归家之后遭到很多的非议,“合族笑姨痴”。

或许袁机的内心也产生过怀疑吧?不然她怎会重新写诗,并发出“浮生如梦亦如烟”之叹呢?

春来草色青青,又是一年流光飞逝;乌啼月落月升,夜夜孤枕难眠。

她也会含悲饮恨,写下“旧事浑如昨,伤心总问天”,然而世事不能回头,她也只能选择认命。

她给自己起了个青琳居士的号,身着素衣、长期茹素,不参与宴饮游乐之事,权当在家修行。

“只记花开不记年”仿佛在抚慰自己,试图从崎岖的命运中寻找内心的豁达与平静。

然而她始终内心沉郁难解,即使生病了也不肯求医,只是自己苦苦忍耐。

1758年,从如皋传来了高绎祖的死讯。

1759年冬,袁机病逝,不足40岁。

在他们去世后,《高氏宗谱》中只记了高绎祖的名字,连生卒年都没写下。

然而,这份宗谱中反而为袁机撰写了一篇《袁氏孺人传》,称她“贤而能诗”,用“贞”、“廉”等词汇来形容她。

《如皋县志》、《杭州府志》也都为袁机立过传,连《清史稿》也把她写入了《烈女传》。

那个爱听古人节义事的女子,终于把自己活成了一篇“节妇传奇”。

但是,这样的虚名,足以抵消她血泪斑斑的人生和亲人的伤心泪吗?

无论是袁枚的“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还是堂弟袁树的“少守三从太认真,读书误尽一生春”,都没有任何的荣耀感,反而是满含对严苛礼教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即使数百年后的人读来,也忍不住要叹息一声:封建时代果然是会“吃人”的。

来源:“林家清欢”

编辑:阿杰、马京京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山大“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开幕

6月2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一行访问山东大学,参加山东大学博物馆“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开幕式,并到历史文化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廷琦,山东大学常务副校长王琪珑出席活动。

在展览开幕式上,王琪珑介绍了学校发展历史、学科建设和育人特色。他表示,山东大学近年来在考古文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2018年,山东大学发掘的山东章丘焦家遗址获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考古发现展”。近年来,山东大学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的育人元素,构建更高水平的学术育人、实践育人体系,探索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次“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的举办即是一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展教结合”的创新教学实践。

关强在致辞中表示,国家文物局密切关注、高度重视高校博物馆的事业发展,将高校视作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的摇篮,山东大学这种依托传统学科资源,结合丰富教学实践,充分发挥出“展教结合”的优势作用,这种模式将成为我国文博事业培育人才、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他希望全国500多家高校博物馆能够承担社会职责,勇于探索创新,不负时代使命。

开幕式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博物馆馆长方辉主持。来自中国军事博物馆、吉林大学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等多家科研机构与文博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师生参加活动。

开幕式结束后,来访代表团及师生共同参观了“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及山东大学博物馆常设展。

随后,关强到历史文化学院就高校考古文博人才培养及高校博物馆发展进行调研座谈。方辉,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刘军、副院长王芬,博物馆副馆长李慧竹参加座谈。座谈会上,方辉、李慧竹、王芬先后汇报了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情况以及山东大学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并围绕文博专业学生博物馆实习机制建立、高校博物馆建设管理经费支持、高校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等问题与参加座谈的及专家学者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关强强调,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职能,高校博物馆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具有得天独厚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应注重公益性,在逐步扩大开放程度的同时,亦应积极探索提供公共服务的新模式。他表示,国家文物局也将进一步推动博物馆与教育体系的结合,力求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持与保障。

据悉,此次“不栉进士——女性考古学者专题展”系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2017级、2018级全体本科学生策划举办的特展活动。该展览筹备历时3个月,6月21日于山东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依托国家二级博物馆山东大学博物馆,以高校博物馆为平台,讲述中国考古百年历史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女性考古学者的治学历程,展现女性考古学者的卓越风采,反映女性考古学者在考古学事业中的突出贡献,讴歌广大女性考古工作者不屈不挠、积极进取、勇攀学术高峰的精神。同时,该展览亦为山东大学博物馆增添了新活力,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增进在校学生与社会大众对考古事业及女性考古学者的了解,激发更多群众对考古的关注和兴趣。

供稿 |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作者 | 王正辉

摄影 | 李华阳 丁畅 丁乐天 王正辉

编辑 | 杨婷丹

【不栉进士(不栉进士打一动物)】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