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 不知细叶谁裁出
【七绝】 不知细叶谁裁出
作者/裴舒
河畔低头觅草花,暗生柳眼伴农家。
春风剪出如丝线,欲钓馋鱼戏晚霞。
【东拉西扯】
周六去了一趟皖南山区,发现那里的温度高达24度!太阳挂在天上,不是暖阳,成烈日了!难怪,河边的杨柳,已经“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啦!哦,已进入3月啦!
河边上,一排垂柳在随风飘荡!不知道什么时候,柳眼已生,在农舍旁边婀娜多姿!一根根柳枝在荡漾的水面晃悠,仿佛似一根根鱼线在钓鱼!夕阳西下,河面泛着天空中晚霞的倒影,宛若人间仙境!
柳树,尤其是垂柳,一直是诗家人孜孜不倦的写作素材。笔者近来也有若干首。比如,七绝 《 柳风情》:“南山垂柳惧寒霜,叶落枝残体更凉。只有微风仍眷恋,伴摇无悔忒悠长。”再如,【临江仙 冬柳】:“叶落枝枯垂河岸,仍留残绿迎寒。雁归雀遁不留连。卉无百日艳,柳有一时难。静待春风来送剪,面山临水依栏。盼睁柳眼共欣欢。凄凉终过去,诗酒趁华年。”从冬写到春,写不完的咏柳!
春柳、夏柳、秋柳、冬柳,看来适当时候可以出一个咏柳专集了。
(图片选自网络,侵权即删)
古诗《咏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附《跟康爸学古诗》朗诵视频
视频加载中...
原文:
《咏柳》(唐、贺知章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2.妆:装饰,打扮。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5.裁:裁剪。6.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少女身上垂坠的绿色丝织裙带。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作者简介:
贺知章(公元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朝越州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市)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唐武后(武则天)正圣元年(695)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 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作品大多散佚,现仅存二十首。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沙场秋点兵”出自哪首诗?“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是什么?“江入大荒流”的上一句又是什么?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正在播出,题目几乎均出自中小学课本,难住你了吗?重温经典,为自己补上一节语文课,为生活添上一抹诗意。
△配乐/笛子独奏《秋湖月夜》李晨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通过描绘古原上野草,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该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首句讲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飘逸的绿色丝带。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立意新奇,饱含韵味。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该诗为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这首意境高远的五律也可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从海日,春意萌动,放舟于绿水之上,联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了淡淡的乡思愁绪。这首五律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北有高楼》
汉·无名氏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此诗写知音难觅。当代戏剧学家张庚《古诗十九首解》:读者从那琴韵和“叹”息声中,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堕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但妙在诗人“说得缥缈,令人可想而不可即”罢了。
据说著名学者陆侃如博士论文涉及古诗《孔雀东南飞》,答辩将终,一法国教授发问:“何以孔雀要向东南飞?”举座愕然,面面相觑,陆侃如漫然应曰:“因为‘西北有高楼’。”盖《古诗十九首》有“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句,则孔雀只得东南飞矣。虽属戏言,亦足见敏捷。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煞费苦心。此诗就是一个例证。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答话。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全诗遣词通俗清丽,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过华清宫三首》(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唐书·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这首咏史诗另翻新意地选取“荔枝”这一特殊物象,将贵妃的恃宠而骄,皇帝无所不为的荒唐,驿骑的苦不堪言衔接成一出戏剧性场景。
《结爱》
唐·孟郊
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
这首不同凡响的爱情诗与歌颂母爱的《游子吟》,都是孟郊乐府诗的代表作。一连用了九个“结”字,用词不避重复,句式近于复沓,颇具民歌风味。爱情,在孟郊笔下,脱尽铅华脂粉,乃是情感契合,心灵共鸣。
《节妇吟》
唐·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何不相逢未嫁时。
此诗为作者自创的乐府诗,具有双层内涵。在文字层面上,它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经过思想斗争后终于拒绝了一位多情男子的追求,守住了妇道;在喻义的层面上,它表达了作者忠于朝廷,反对藩镇分裂,不被拉拢收买的决心。“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流传较广,多用来讲纵是情深,奈何缘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此词通过对沙场生涯的追忆,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的形象。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样的结构不但宋词中少有,在古代诗文中也很少见。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本词歌咏春天,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下一句-不知细叶谁裁出的前一句是什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