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的近义词-东施效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更新:12-0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成语 - 邯郸学步

释义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出处 战国·庄周《庄子·秋水》

感彩 贬义词

近义词 鹦鹉学舌、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反义词 标新立异、择善而从、与众不同

成语专题 - 邯郸学步

造句

  1. 做任何事,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邯郸学步
  2. 同学看到我画画,就模仿我画的画,但他只是邯郸学步,画得一点都不像
  3. 没有自信的人才邯郸学步,我就从没做过那种事

今日学习成语: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出处】

出自庄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意思】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生硬地模仿照搬,结果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近义词】

东施效颦(pín)、寿陵匍匐(pú fú)、寿陵失步

【反义词】

标新立异、取长补短、独辟蹊径

【故事】

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的地方有一位少年。

这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是上中等人才,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不出来。这又成了他的心病,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去学人家走路。

一到邯郸,他处处感到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可爱,于是学着小孩走路;看到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于是又学着老人走路;看到妇女走路,他觉得摇摆多姿,于是又去学妇女走路。

就这样,不过半个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能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这样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每天学习一个成语,通读历史文化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学三年级下册-「日积月累」-知识汇总及拓展

1.古诗

忆江南

白居易 〔唐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译文:

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时候,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草还要绿。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出自《庄子·秋水》: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此故事内容:战国时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于是不顾路途遥远,来到邯郸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结果,他不仅没有学到邯郸人走路的姿势,还把自己原来走路的姿势也忘记了,最后只好爬着回去。

【近义词】鹦鹉学舌、东施效颦、数典忘祖

【反义词】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择善而长

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会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此故事内容: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从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着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时间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近义词】名不副实、掩人耳目、鱼目混珠

【反义词】货真价实、名副其实

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于《吕氏春秋·自知》

此故事内容:春秋时期,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己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锤子,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钟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近义词】自欺欺人、弄巧成拙

【反义词】众所周知

自相矛盾-比喻别人或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此寓言故事内容: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破坏!”,市场上的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将怎么样?”,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能刺破所有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近义词】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后抵触

【反义词】天衣无缝、自圆其说、无懈可击

刻舟求剑-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此故事内容: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楚人一不小心,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滑落江中,他赶紧伸手去抓,可惜为时已晚,宝剑已经落入江中。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个记号,并且对大家说:“这是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何要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楚人捞了半天,始终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不就是从这里掉下去的吗?我还在这里刻上了记号,现在怎么会找不到呢?”听他这么一说,那些人纷纷大笑起来,说道:“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会随船移动,你又怎能找得到你的剑呢?”

【近义词】一成不变、依样葫芦、守株待兔

【反义词】借坡下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后比喻一人做了一件事,不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多此一举。

出自《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此故事内容: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这壶酒就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近义词】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弄巧成拙

【反义词】画龙点睛

杞人忧天-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

出自《列子·天瑞》

此故事内容:杞国有个担忧天地崩塌坠落,身体没有地方寄托,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的人。又有为他的忧虑而担忧的人,因此去开导他,说:“天,聚积的气体罢了,没有地方没有气体。你伸展四肢,活动呼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何担忧(天地)崩塌坠落呢?”那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应当坠落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中会发光的东西,即使坠落下来,也不能对你造成伤害。”那人又说:“那地崩塌了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聚积的土块罢了,充满了四方,没有地方没有土块,你踩踏(在上面),整天都在地上活动,为何担忧地崩塌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人消除忧虑,非常开心;开导他的人也消除忧虑非常开心。

【近义词】庸人自扰

【反义词】顺乎自然

井底之蛙-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那些见识短浅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此故事内容: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 青蛙就对海龟夸口说: “你看,我住在这里多快乐。有时高兴了,就在井栏边跳跃一阵;疲倦了,就回到井里,睡在砖洞边一会。或者只露出头和嘴巴,安安静静地把全身泡在水里:或者在软绵绵的泥浆里散一回步,也很舒适。看看那些虾和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我是这个井里的主人,在这井里极自由自在,你为什么不常到井里来游赏呢。” 那海龟听了青蛙的话,倒真想进去看看。但它的左脚还没有整个伸进去,右脚就已经绊住了。它连忙后退了两步,把大海的情形告诉青蛙说: “你看过海吗,海的广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来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不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不见得浅了多少。可见大海是不受旱涝影响的。住在那样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 井里的青蛙听了海龟的一番话,吃惊地呆在那里,再没有话可说了。

【近义词】坐井观天

【反义词】见多识广

杯弓蛇影-原义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后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自《晋书·乐广传》

此故事内容:晋朝有一个叫乐广的人,非常喜欢结交朋友,并经常请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天,乐广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宴请宾客,大厅中觥筹交错,异常热闹,大家猜拳行令,饮酒作乐。位客人正举杯痛饮,无意中瞥见杯中似有一条游动的小蛇,但碍于众多客人的情面,他硬着头皮把酒喝下。后来,他这位朋友没有说明原因就告辞离开了。这让乐广感到很纳闷:他为什么突然不喝酒就走了呢?过了好几天,乐广一直没有见到这位朋友。乐广很想念他,于是就亲自登门去看他。谁知这位朋友已经病了好几天了,而且病得很厉害。乐广奇怪地问:“前几天喝酒的时候,你不是还好好的,怎么一下子就病得这么厉害了呢?”刚开始这位朋友支支吾吾什么也不说,后来在乐广的再三追问下,这位朋友才说出实情:“那天你盛情招待我,本来大家喝得很高兴。我喝了几杯以后,突然发现我的酒杯里有一条蛇,而且还慢慢地蠕动。我当时感到很害怕,也觉得很恶心。但你的盛情难却,所以我勉强喝了那杯酒,然后就离开了。回到家里以后,我感到全身都不舒服,总觉得肚子里有一条小蛇。就这样,我一病不起了。”乐广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弯弓,他猜测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请到家中,邀朋友举杯,那人刚举起杯子,墙上弯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条游动的小蛇,他惊得目瞪口呆,这时,乐广指着墙上挂着的弓,说:“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这张弓的影子!”随后,乐广把弓从墙上取下来,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这位朋友恍然大悟,他开心地说:“噢,原来是这样啊,杯中的蛇竟然是墙上的弓的影子!”他的这位朋友疑窦顿开,压在心上的石头被搬掉,病也随之而愈。

【近义词】草木皆兵、疑神疑鬼、风声鹤唳

【反义词】处之泰然、安之若泰、谈笑自若、若无其事

3.成语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之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在南唐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诸葛笔、安徽徽州李廷圭墨、安徽徽州澄心堂纸、安徽徽州婺源龙尾砚。

自宋朝以来“文房四宝”则特指宣笔(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县)、宣纸(安徽宣城泾县)、歙砚(安徽徽州歙县)。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指琴瑟、围棋、书法、绘画色彩四种古代艺术性文物或技艺,又称“雅人四好”。琴棋书画这四项技艺掌握得如何,在古代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才华的标准。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因为其高洁的品性和清雅的风姿,而被称之为“花中四君子”,受到不少文人雅士的喜爱,并常常用梅兰竹菊自喻以示自身清高的品格和高尚的人品。花中君子一般指的是兰花。因为兰花素香淡雅,虽不与群芳争艳,但有幽香自得,就像一个真正的君子,故得此称。它既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高尚,自古以来就是历代文人骚客宠爱的对象,正可谓是“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的变化。「神」是精神、神气状态;「色」是五脏气血的外在荣枯色泽的表现;「形」是形体丰实虚弱的徵象;「态」是动态的灵活呆滞的表现。这就是对病人面目、口、鼻、齿、舌和苔、四肢、皮肤进行观察,以瞭解病人的「神」。扁鹊很重视也很善於望诊,把它列为四诊之首。

闻诊,是指听病人说话的声音、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的声动,还要以鼻闻病人的体味、口臭、痰涕、大小便发出的气味。

问诊,就是问病人起病和转变的情形,寒热、汗、头身感、大小便、饮食、胸腹、耳、口等各种状况。

扁鹊在总结前人诊法的基础上,又发明创造了「切诊法」。《史记》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司马迁为名医立传,扁鹊居首,可见司马迁对扁鹊的尊敬和对切诊法的重视。

切诊,就是脉诊和触诊。脉诊就是切脉,掌握脉象。触诊,就是以手触按病人的体表病颁部分,察看病人的体温、硬软、拒按或喜按等,以助诊断。

4.古诗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5. 诚信

轻诺必寡信-轻易许下的诺言必然缺乏信用。

出自《老子》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译文:轻易得到的许诺总是缺少信用,多把事情看得太简单,做起来一定有很多。

失信不立-不讲信用的人无法在社会立足 。引申为无法立足于社会,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准则。

出自《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小信成则大信立-小的诚信树立了,大的诚信才能树立。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译文:在小事上能够讲求信用,在大事上就能够建立起信用,所以明智的要在遵守信用上逐步积累声望。如果赏罚不讲信用,禁令就无法推行了。

6.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自元·无名氏《大战邳彤》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也指需通过实践取得真知。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会让自己也变好,接近坏人会让自己也变坏。

出自晋朝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7. 古诗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

四月正是平地上百花凋零殆尽的时候,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放。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注释:

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尽:指花凋谢了。

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刚刚。

长恨:常常惋惜。春归:春天回去了。觅:寻找。

不知:岂料,想不到。转:反。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东施效颦的近义词-东施效颦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相关文章:

1.蛤蟆讨媳妇【哈尼族民间故事】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4.清代敢于创新的“浓墨宰相”——刘墉

5.“巧取豪夺”的由来--米芾逸事

6.荒唐洁癖 惜砚如身(米芾逸事)

7.拜石为兄--米芾逸事

8.郑板桥轶事十则

9.王献之被公主抢亲后的悲惨人生

10.史上真实张三丰:在棺材中竟神奇复活

上一篇:东施效颦的故事,东施效颦的故事100字 下一篇:东施效颦造句(东施效颦造句简单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