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任何修饰的照片,感动了朋友圈︱万元征集“我家最暖”过年随手拍
这些天,看着微信后台发来的一张又一张“我家最暖”的征集照,长报君的内心也被照片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动着。征集今天就正式结束了,结果会在明天的长江上公布,届时将评出10幅(组)最佳照片,每幅(组)给予1000元现金奖励。文尾链接有微信推送的回放和见报照片的回放,真诚感谢大家的参与。
@杨姗:这是春节回家过年的时候拍的,不加任何修饰的照片,感动了我朋友圈一票人,我也想让大家相信一下什么是爱情。
我爷爷80多岁了,15年生病行动不便,我奶奶就当上了我爷爷的手和脚,爷爷到哪里,奶奶就推到哪里,两个人默契到就像一个人似的。
大年三十的,奶奶帮爷爷刮胡子,奶奶一遍刮,爷爷嘴边不停的说:老伴,这边,老伴,那边……奶奶一边刮,一边笑咪咪的说好好好。
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瞬间我心里暖暖的,这不就是我们所说的天荒地老吗。我们要的就是这样一份简单淳朴的爱情,一个愿意陪你到老的一个人。
@梦:宝贝女儿回家过年撒娇。
@杨卓睿:不论我们走多远,都无法忘记家里的饭菜,更无法忘记爸妈站在灶台周围的样子。过年了,爸妈更是在灶台边整日忙碌,作为小辈我也在厨房打着下手,于是拍下了这张永恒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晚上十点,爸妈将今年冬天腌制晒好的第一批腊菜放入蒸锅,准备品尝。照片里,爸妈将蒸锅里的腊菜一块一块的夹出。看着爸妈认真的样子,不知为什么,心里泛起了一阵朴实的感动,也许此时他们正想象着一大家子吃到这些菜时欣喜幸福的表情吧。兜兜转转,我们才明白幸福的简单。原来爸妈的愿望很简单,不求富贵,不求奢华,只求平平安安,一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一餐美味可口的团圆饭。如果你此时正身在远方,不知看到这张照片时,你的心里是否会浮起爸妈白发苍苍,围着灶台,认真的样子?
有一句话,叫做“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张照片,是哥哥马上又要出去工作了,母亲将准备已久的新年礼物亲手戴在了儿子身上,母亲心情复杂,希望这一年儿子能注意保暖,能好好照顾自己;也希望能将系这条围巾的时间拖长一点,再长一点,因为一转身,又是一年。随着过年接近尾声,多少家庭的儿女又要离开家乡,去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作为父母,心里是不舍,更是不安,不舍的是浓浓子女情,不安的是漫漫离乡路。而孩子心里也负着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希望这一年所行之事,所做之活,能对得起自己,更对得起父母。也许我们都曾感受过这份矛盾与不舍,但同时我们也无疑能感受到这张照片中所传递的温馨。我想用两句古诗结束这段话“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凡:最美全家福,五世乐同堂。我们最爱的奶奶已经86高寿了,一路风雨泥泞,奶奶带大了三个儿子一个姑娘,如今奶奶最大的儿子已经年过六旬,最小的曾孙也两岁了。整个家族人数已经有五十余人,逢年过节大家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一帆:今天上午我去武钢憩乐护老院拜年!早上九点出了太阳,有老人在院子里晒太阳,还有位婆婆在院子里摘莱,我向她拜过年,问在帮谁摘莱?老人笑眯眯地说:“帮我家摘菜呢。”她已经把护老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值班人员告诉我,这位太婆是位百岁老人,身体健康,性格开朗,闲不住爱活动。就是图片前排坐在中间那位。这护老院住着80位老人,年令都在80岁以上。也有患老年痴呆的、生活不能自理的,如前排左一左二和后排左一坐在轮椅上的。护老院有专人护理人员,每天为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喂饭、穿衣、擦身等,还用轮椅推他们到走廊上、院子里晒太阳。健康老人就互相交流、走动、看电视、打牌、看书、有人还会上网呢。大年三十憩乐护老院的老人一起吃了年夜饭就看春晚、打牌、聊天。今天我去拜年,为老人们拍了张合影。这护老院就是孤寡老人最温馨旳家啊!
@喜杨杨:照片中的三位老人分别是我的母亲和爹爹婆婆,他们都有80多岁了,今年除夕相聚,耄耋之年贺新春,在此祝愿老人家们健康长寿,幸福吉祥!
@飞儿: 没有沙就不叫“沙洋”,这次春节带着孩子回到我的家乡--沙洋,热情的亲戚们带我们驱车来到了这片沙滩,什么决明子、沙滩铲全都歇着。我们豪气地带来了汤勺,打算用这把勺子挖出泉水,果真,一把勺子的断裂见证了一个泉眼的诞生!春节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武汉谋生的外地人,最大的意义莫过于“成全”,给了我们这种漂泊在外的儿女一个必须回家的理由,给了儿女们一次孝心的成全,带着自己的孩子回家过年,让孝心传递;让孩子感受家乡的美景、美食,让快乐飞扬!
@亲亲宝贝_ni:一家人的团年饭,才是年的味道!没有什么山珍海味,只有浓浓的亲情,这才是真正的年。今年外公80岁了,身体依然健硕,家住6楼没有电梯每天要上下楼34次,都不喘气,比我们年轻人都厉害。新的一年希望我们这个大家庭生活幸福,平安健康。
@荆楚老胖:再次回到有“农区奶都”之称的故乡,感受别具特色的山西年俗,加上武汉特色饭菜,让全家人感受着南北文化的交融。除夕夜祖孙三代围坐在饭桌前,我给家人们分享着大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变化,通过手机分享航拍大武汉的美丽,从地铁的陆续开通形成武汉三镇环线到美丽园博园的建成,从公交免费换乘的启动到华中最高观景台的建设……亲人们切实的感受到大武汉日新月异的变化。 初五的大雪如约而至,美丽的家乡如同披上白纱的新娘,白雪皑皑的冰雪世界,清新的空气,蔚蓝的天空,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让家乡的年味分外浓郁。初六的早晨,明媚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家里悉心养植的花草上,花儿竞相绽放,更增添了几分春天的色彩。 过年,不仅有年的味道,更有家的温暖。我和武汉媳妇用心给全家人做一桌可口的南北大团圆饭菜,和长辈们谈谈今后的规划,“80后”的爷爷奶奶乐开了花,全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在欢笑中感受着家的温暖,年的味道,春的气息!
@Brandy李:我的外公外婆今年80岁了,每年过年都要在家忙着接待从四面八方来给他们拜年的晚辈,一直要到初五、初六。老人们也总想趁过年我们有休假能带他们出去逛逛。昨天天气不错,我和妈妈开车陪外公外婆一起逛桃花源。抓拍到外婆给外公整理衣帽,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和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这是“我家最暖”之一。
@孙婧:请姥姥喝星巴克,看美人鱼,她一直在笑,很开心,电影很好看,哈哈哈哈~
@夏洛克:外公外婆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我出生那会正是我的父母一代人事业最繁忙的时候,所以我们几个小朋友都是外婆外公帮着带大的,每天送上学接放学,回家给我们做营养又好吃的的食物,我们和外公外婆的感情自然都很亲。前几年外公不幸因病去世了,几个小朋友也长大去外地读书工作了,外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虽然儿女们每天都去外婆家照顾她老人家,可是外婆还是盼着可以快点过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可以回家团聚。今年年饭之前,外孙女拿出自拍杆和一家人合照,外婆有点不适应这个新事物,可是她说看到一家可以团聚自己心里就美滋滋的!
@Nina:“咚咚咚……“一撞一帆风顺,二撞财运亨通,三撞吉祥如意……十撞十全十美! 今年正值我爷爷七十大寿,大年初一,我们全家人一起去黄鹤楼敲钟祈福。我的大伯、大娘已经五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他们是重庆西南医院的医生,平时工作非常忙碌,这几年每年春节都是陪病人度过的,为了守护人们的健康,他们失去了和亲人团聚的时光;去年夏天,他们赴非洲利比里亚进行医疗援助,帮助那里的人们对抗埃博拉病毒、建立医疗救助站;由于表现出色,院方特批大伯大娘春家回家给爷爷祝寿。 佛经上说“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敲一下钟声就能除去一个烦恼。在此,我祝愿各位大读者、小读者们,身体健康、全家幸福、一生平安!(长报超级课堂小记者华智豪 崇仁路小学3年级5班)
@C&T珠宝定制:22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转眼间我们都长大了……知我莫若你,知你莫若我,这算不算是最好的默契?感恩我们为彼此的生命里,增添了无数个温暖明亮的记忆。
@雁过留声: 今年元月底在柏泉古镇收集素材时,踫到在外打工回家的人,拍摄下精彩的画面。为了将照片传送对方,留下QQ。在后来的聊天中一段感人纯朴的语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起高,天天过年,因为家庭的和谐,幸福。不仅对物资的需求,更加对精神的需求。因为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beibei:2月12日,带着父母在西餐厅享用午餐,年迈的父母平时没有太多的机会享受牛排披萨等美味,作为女儿,带着父母去体验不一样的美食,也祝爸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光伢子:大年初四,枣阳市平林镇,阳光明媚,烤火盆已被闲置,我的岳母和她的姐妹在一起玩"跑的快"。岳母兄妹六个,兄长为她母亲第一次婚姻时所生,因丈夫被打壮丁后了无音讯,第二次婚姻时生下岳母姐妹五个,岳母居第二,因父亲早逝,她承担了照顾全家的责仼,将一大家子拢得和和气气,平平安安,都尊称为二姐。
@随缘:毕业27年后,大家从聚首一起开心过2016年的新春佳节,说不完的同学情,以后每年再团聚。
@阿诗雅:这就是我们的大家庭 过年就是走一家吃一家牌打一家 大人玩钱小孩玩手机 一年上头也就这几天时间可以好好放松放松 感受到过年的气氛 大家庭的温暖 人口众多 小伙伴们就出去吃饭了 过年人就是多 吃饭都排队等了一个多小时 吃完就去奶茶吧坐坐还是挺惬意的 这就是我的整个新年!愿明年如是如此快乐!
@小花 :2015年农历腊月二十六,一大早和家人坐着家用迈腾轿车从武汉驱车600多公里并于当天下午回到老家湖南衡阳地区常宁市。打算和阔别一年的婆婆过春节。这些年,每逢这个时候都回老家。春节期间,天气晴朗,其它人忙于打麻将,聊天,我不甚爱好,只有自己找乐。张姐用摩托车载着我,过了二十多分钟,有幸去了老屋。并在老家屋前留影。这种房子是五十年前祖父盖的,但现在已经弃用。我们在城镇给婆婆买了一个套间。让她住上了新房。但老屋的情结依然有。我们在这里长大,度过的童年,少年岁月,历历在目。感谢长江提供的这次机会。让我有幸参加“我家最暖”的活动。祝长江越办越好。
@五味人生:我父亲有兄弟姐妹共8人,我们这一辈表兄妹共20人,第三辈目前20多个。今年正月初二是三辈人到得最齐整的一天,在恩施沪蓉高速公路桥下合张影,人人脸上都笑开了花。还有十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赶到,相约明年全部到场!
@A牧马人:淼淼喂东西大姑奶奶吃。我们家有这么一个开心果,她的小名叫淼淼,一岁八个月,我们一家过着平凡快乐的生活,今年是丙申猴年,也是淼淼过的第二个年,带着她,我们踏上了喜庆的旅途,路途上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欢笑,淼淼喜欢听歌,我叫放音乐她听,并且高兴了,还会给我们即兴表演一段舞蹈。淼淼调皮的时候,任性肆无忌惮,最终妈妈的一首幼儿歌曲让这位马驹安静了下来(淼淼属马),可以猜一下是什么歌曲: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大的给你,小的给我!淼淼哄姑奶奶也是一绝,那就是那个“姑”字,淼淼一字千金啊!无红包喊奶奶,有红包才是姑奶奶!小故事就讲到这里啦!新年里祝大家鸿运当头,阖家安康!也祝我们的小家快乐乐乐,平平安安!祝我的小宝贝淼淼健康成长,越来越聪明漂亮!
@生如夏花: 今年春节我们家终于到齐了,在酒店吃完团圆饭正在好遇到酒店举行照全家福活动,母亲兴奋的召集我们快快快,茄子。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全家福。留下了全家美好的回忆。
@王迎:这是昨天,姥姥六十五大寿拍的照片,多少年了,第一次全家都坐在一起吃顿饭,因为以前舅舅是在,所以饭桌上总少了舅舅。今年真好。
@阡羽陌路 :看到了家的温暖,姊妹五个,父母的辛劳,父亲双目失明,母亲也老了,头发白了,脸上依然洋溢着春天温暖的笑容,看着自己子女在身边围绕,爱的供养,让子女与下一代健康快乐的生活,只有亲人的爱总不会让自己失望,无论多难,有多艰辛,都有他们的支持和陪伴,感恩有您们。
@刘昌年:一家人难得聚一起,吃年饭不是这个有事情,就是那个有事情,今年难得聚齐了,而且有大孙媳妇了,看大家笑得多开心。
@李小芬:我家的新年照,妈妈爸爸和我们姊妹四人,我是最小的老四,小女儿。大姐家的儿子己结婚,快要添小孩了。二姐的女儿在法国留学,刚回来。哥在广东,儿子今年高三了。大家庭如此完整聚在一起,真不容易。祝福大家猴年大吉,万事如意!大家庭中今年有3个是本命年,我哥、我儿子和我侄女。属猴的。祝猴 年大吉大利,万事如意!
@江城朵朵: 今年春节,我妈妈的兄弟姐妹全家在我的小姨的组织下,从最南的海南岛到最北的哈尔滨,从香港深圳武汉赶回我的外婆家湖南双峰,除几个工作忙外,出席聚会的共有64人,过了一个热闹非凡的猴年春节!
@果实 :今年的春节,是带着妈妈和婆婆,和哥哥一家去襄阳古城的大姨家过年。老人年龄大了,更希望儿女都在身边陪伴,无论娘家婆家,这样一大家出游玩的开心,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希望我们能在父母能看到的时间里陪她们多走走,多看看,串串门,聊聊天,看看风景,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真好!希望我们大家庭永远幸福满满!其实父母都是希望过年儿女陪伴自己的时间再多一点,再久一点,春节,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只是一个假期,而对父母却是一年的期盼。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今,生活便利,我们规划好时间,一样可以,父母在,同出游!这样春节也能陪父母的时间更多些。
@Mountain Bear: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风雨同舟三兄弟!照片拍摄于2016年春节。中间为老大,出生于1987年;左边为老二,出生于1988年;右边为老三,出生于1989年。我们家庭贫困,三兄弟从小边读书边做插秧、割谷、砍柴、跳水、放牛等农活,风雨同舟,不畏劳苦,与伟大祖国一同期待、建设小康生活!
@二宝妈(宝珍):我们是一个再婚家庭,我的女儿跟了前夫,他的儿子跟了前妻。2013年他的母亲结肠癌晚期,对他触动很大,促使离婚快8年的他想找个人成家一起照顾年迈的父母,我们认识不到4个月闪婚加裸婚!2014年年底怀孕,2015年5月我们的儿子壮壮出生,8斤的胖小子,给爷爷奶奶带去极大的快乐和安慰,他母亲经过化疗放疗,病情一直比较稳定。2016年春节我们接来了各自的孩子,一起过了一个团圆年。您看看,我们是不是现实版的《家有儿女》呀!祝愿所有再婚家庭能幸福地走到白头,再婚不容易,珍惜缘分!
@萝卜 :每年吃年饭都没有拍照,这张合影主要是为了发给在重庆的远方亲戚,当年一个伯伯一气之下跑到重庆,从此再也不回武汉,后来伯伯的儿女们回武汉寻亲,便慢慢联系上了。现如今,网络发达了,我们都在群里面互相拜年,互相报平安。
@zou wei:正月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也是亲爱的老妈的生日。愿妈妈开心每一天,健康长寿。
@总是微微一笑:20多年的师生情,我们相聚在一起,一片绿叶,饱含着它对根的情谊;一句贺词,浓缩了我对大家所有人的祝愿。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祝成功和快乐永远伴随着大家。
@梧桐 :用我的笑脸给您拜年了。初五中午,一新疆妇女抱着一个6月大的长睫毛大眼睛女孩,女孩可爰极了见人就笑,她妈妈说这是她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猴年大吉!
@老黎 :四世同堂,奶奶今年92岁了,十几年来这是我们除夕聚的最齐的一次,在我们随州,出嫁的姑娘是不在娘家吃年饭的,但今年例外,打破了传统,妈妈说老姑娘少姑娘都回来了,姑姑和姑父还没退休,难得除夕不值班,弟弟和弟妹带着孩子从深圳回来了,我和大妹妹带着老公和孩子从武汉赶回来了,除夕吃完团年饭后,在老家门口照了一张幸福的全家福!愿奶奶健康长寿!
@系系:不变同学情,儿时最珍贵!(小学毕业十七年后首次相聚)愿我们友谊长存,哪怕再过若干个十几年,我们都在“原地”等你...“我家最温暖”!
@Helen:定格瞬间,传递暖情,40多年前的大家庭合影照上,那时相片上的我还处于孩提时代,童年的美好记忆就是春节大家庭的聚会,孩子们可以撒着欢的玩耍,大人们聊着家常留下一张张珍贵的全家福。似水流年,时光荏苒,数十年过去,老外公和老外婆已经仙逝,家庭成员们也分散在各处,相聚的机会逐渐减少。今年的年夜饭,各地的亲人们终于能聚首团圆在一起。手机随手拍,拍下大家庭的幸福时光,定格瞬间,传递暖情,祝愿我们每个家庭家和万事兴!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越来越兴旺,生活越来越美好!感谢,感恩大家庭一起走过的岁月!期望来年更美好!照片中轮椅上老者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亲戚,在亲人们精心照料中,已经度过有十年光景。这在医学上已经属于奇迹。有媒体曾经多次想做专题采访,被我们婉言谢绝。第一张黑白相片是1974年2月六日拍的全家福,第二张相片是2016年2月7日拍的,觉得挺有纪念意义。
@岩鹿吃草: 火,自古承载着各民族的祭拜观念。而家乡内蒙古也保留着蒙古族的祭火习俗,蒙古人尊称火神为“嘎勒嘎勒罕•额赫”即“火神母”。时至今日,蒙古人依然保留着对篝火、野火等非家庭炉灶之火的祭拜习俗。而利用煤炭,蜂窝煤堆积而成的旺火,如今已成为了内蒙古各族春节期间祭火祈福的一种形式。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与家人一同来到旺火旁,共叙情谊,感受旺火的温暖,在顺时针三圈,逆时针三圈的简单形式中祈福,共享红火兴旺之意,温馨之中彰显和谐之景。明亮的火光,火热的气息也让人们体会和感受着浓浓的暖意。
@来宝妈(迎盈): 犹豫在三,个人觉得齐刷刷晒饭菜无新意,故尔白天拍了二张,水平太低,请见谅。
@Su-t Z _ Ivy :2016年猴年,全家聚在爸爸家——山东单县,家里除了我在武汉外,还有一个姐姐在济南,一个姐姐在巨野,另外大姐姐,小姐姐,妹妹和弟弟在单县。全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能聚在一起。妈妈在2010年一起交通中离开了我们,让本来完整的家,变得不再完整。全家一起沉浸在悲伤中,并一起相互鼓励,相互扶持,慢慢从痛苦中走出来,爸爸的脸上最近几年也又了笑脸。年初二,三个姑姑也都到爸爸家,一大家人家,大人们觥筹交错,宝贝们活波可爱,其乐融融。
@淼森 : 我婆婆抱着1岁的小孙子过生日,看似祥和一家,谁也不会想到去年的过年,我家是怎么过的,小宝宝是个7个月出生的早产儿,我也因妊高症在重症抢救了9天,先生在医院门口守护,那个坚难不是一般人可以体会的,一共化了40万元,作为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但是,我还是感谢上天能让我活着,虽然难,我依然要坚强,努力,把7个月早产儿的小宝宝带好。
@陈星汝 : 曾经的记忆已慢慢变老,前方的路途还漫漫遥遥,生活甜苦常在一起唠唠,因为我们是发小。是一帮,一个馍馍合着吃,一根冰棍轮流舔,一把瓜子分着嗑,彼此认定的家人。我们说好不分离,一直在一起,相知相识三十年,团年来相聚,举杯,留张全家福,敬我们不散场的青春,和不相离的暖意
@Mincharn :随着网络和手机智能化的发展,家里的大伙伴们和小伙伴们都用起了微信。今年家里的成员们都在同一个微信群里发红包,抢红包。虽然钱不多,但给这个年带来了不一样的味道,增添了不少的乐趣。爸妈舅舅姨姨他们这代人也开始讲网络用语,也开始攒表情包:因为有事耽搁了一会儿,也会吐槽句“分分钟错过了几个亿”;也收起了那些花里胡哨、特别俗气缺乏美好的动图表情。这个过程中,一发一抢,看似动作简单,但拉进了家庭成员的距离,同时也给我们和爸妈之间多了一些交流沟通的机会。“做好准备,红包来啦!” 可能就在这几分钟内,心情时而亢奋,时而低沉。抢到红包会激动的跳起来,失之交臂也会抱怨两句运气不佳。抢到的亦或是没抢到红包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但总能把家里的气氛带起来。今年过年,闹腾好玩的抢红包,让年过得更暖!
@拥抱百合 :我家最暖——慈祥温暖的爷爷和奶奶,热气勝勝的美味佳肴,希望年年都能和爷爷、奶奶一起团团圆圆过吉祥年!祝愿天下的老人们都身体健康、寿比南山!
@苏晓黛 : 徐家四兄弟,大年初二去老家拜年,几个伯伯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老爸说大伯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有一张全家福。那天阳光温暖,四个家庭人员也比较齐整,就拍下了这温暖的瞬间……明年争取还能再完整照一张希望伯伯们和老爸幸福安康!
@胭脂虎 : 我家最暖,父母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差。。于是带父母去了一趟山西旅游。。。父母的开心的笑是我家最暖的回忆。。。不管那天是不是过年!希望两位老人能开心健康久一点再久一点。。。
@郑亚斯 :一家四口手牵手我们一起走!baby们第一次看见这么大的雪,都好兴奋!在玩雪的过程中咱们还学会了“雪”的发音!宝贝真棒!
@流星雨 :2016年2月5日老公家族长子新婚大典,祝福一对新人百年好合,幸福一生!感谢大家族全体家人对此次家事群策群力,团结合作,筹办的非常幸福圆满!时光追溯到07年,刚离开校门的一个小男孩一张车票到达傅家坡车站,接到家后发现什么都未带,然后就是去超市从日常生活用品一直到找工作等为人处事等教育问题,我们都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和努力,11年去江苏二爸处发展,得到了二爸二妈们的细心呵护和再教育,孩子也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俗话说:“一个优秀的女人可以幸福几代人,更可以改变一个家族的未来”,10多年来,也真见证了家族的巨变,感谢自己如此善良,孝道,更感谢二哥二嫂在老公上大学时给予的帮助和支持,由于老公爸爸在老公刚考上大学不久因病去世,二哥们一家在自己条件不太好时就担负起一个大家族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元素,每个小家族强大了,国家能不强大吗?也感恩自己和老公对两个家族的影响和贡献,更感恩近几年来自己带着孩子和家人走近公益,关注环保,关注留守儿童及贫困残疾弱势群体,付出爱的同时收获着满满的幸福和快乐!新的一年,让我们都行动起来,让积极正能量影响更多的人,做一个善良有良知的人吧,一个善良的人一定与好运相伴的,这已经是实践得出的真理!
@Fine : #我家最暖#年味,可以是一家人欣喜相拥的场景,也可以是享用团年饭时欢乐谈笑的温暖。但是我认为最地道的年味是等待。在外的游子回到故乡的怀抱,都市的拼搏者回到自己的根。春运车票难买,回家旅途困难,可是家中等待的灯光不灭,天空温情的夕阳长存。除夕夜的灯,父母伫立门前期盼的眼神,夕阳温柔地洒下,都是对团圆的期盼和对来年的希冀。
@Cai欣 :这一组图片是我和我的堂姐,堂妹在 小时候和青年时期照出来的一个对比图……岁月如梭,我们这一辈都是独生子女,相对于父辈来说,成长过程很孤单,这组照片就是来纪念我们兄弟姐妹的亲情,也是若干年后,待我们年过中旬,再回首过去,心中也是一番感叹,一番怀念。
@海底@空气:以前是你们把我抱在怀里,现在是我扶着您们的肩,三十年,我已长大,你们慢慢老去,时间都去那么了。。。希望你们身体,我们一家永远开心幸福!
@索那依 :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家的家庭结构~~我们家是标准的70后双独生子女的二孩家庭。老大是7岁的姐姐聪慧善良漂亮,老二是1岁的弟弟呆萌又可爱。老公平时在外地上班只有周末回汉所以更加珍惜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我也并不是全职太太,有着自己工作,所以平时白天都是双方父母帮忙照顾孩子们,下班后就自己带孩子了,虽然有些辛苦,但两个孩子互动玩耍的时候,那种温馨的场面是让人安慰的。双方父母的无私付出,让做儿女的我们很是感动,我们同时也学会了感恩。和谐的生活氛围能让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她们感到愉悦与快乐,老人们也同样享受到了儿孙绕膝的乐趣。在培育孩子们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与老人们习惯方式相驳的时候,我会把握尺度与原则处理好,配合老人们教育好孩子们。处理好了家庭,才能让丈夫在外地安心工作,不为家庭琐事烦恼!
@周娟娟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湖北姑娘,而我的另一半却是相隔千里之外的河北人!27年以来,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年,记得临行北上与父母道别,父亲丢下一句:“要走就快点走!”然后转身离去没有看我。妈妈则假装笑着说:“哎呀,天好冷,鼻涕都冻出来了!”然后转身去擦拭。我知道妈妈擦的是眼泪,也知道爸爸话语中的不舍!那一刻,心里的滋味五味杂陈!想起父母拉扯我们兄弟姐妹四个的不易。如今我们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我们的小家也扩张为一个大家!有你,有我!相互帮扶!相亲相爱!这张照片记录着大年三十,我在老公生活了近三十年的地方,公公婆婆儿子儿媳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包饺子,准备年夜饭的场景!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寄语了美好希望的开始!也愿双方父母身体安康,健康长寿!天下儿女孝字当先,常回家看看,陪年迈的父母唠唠家常便是最好的礼物!
@上官凌风& :大年初一,我和我两个可爱的妹妹一起去大姨家!哈哈去年也是这样经历,但是随着年龄的大一岁,我也懂事儿了许多,毕竟以后两个妹妹还得由我支持,爸妈都快老了,皱纹也多了许多,我我作为家里的长子,我也该挑起重担!好了,有点儿泪花儿的事儿就不说了!希望大家都在猴年过的安逸自在!
@YAN不过其实 :这是大学毕业后我和闺蜜第一次带娃聚会。两个孩子打闹嬉戏,我们一起快乐的玩耍着,回想着当年我们还是大学生,现在一晃十年过去了,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但不变的还是那份友谊。希望我们的友谊在我们的下一代延续下去。
@田汉强:春节期间,汉口里首届庙会人来人往,好一派节日景像.来的人绝大多数是一家人,有的是子女陪伴年纪大的父母、有的是大人带着小孩、有的是夫妻相随、有的是几家人结伴来庙会.大家笑容满面,边走边说、说国家事、说家里事、说开心事;边走边看、看老建筑群、看民俗文化、看特色绝技。一家一家在这里相互陪伴,放松心情,享受生话,一幅幅和谐大家庭美景图不断映入人们的眼帘。
@刘晓琳 :走过了人生的冬季,也走过了季节的冬季,迎来了人生与季节的春季。我们利用春节好好享受阳光,享受春天。初三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出门游玩,正要关上大门时,女儿抓拍了此画面,取名为:岁月静好,阳光灿烂。
@梅扬 :刘建祥与妻子张敏及儿子刘驰在执勤岗位上团聚。
@又见阳光 :回家,最喜欢的就是看见奶奶,可最怕的也是看见奶奶。喜欢写字的自己,是看见了奶奶慈祥的笑容。喜欢阳光,是因为家里有奶奶温暖的脸庞。可无奈,工作,让我又离开了她,离开了爱我两辈子的她。走的匆忙,她哭了,我只是一味的挥手道别,不敢说话,也不知所错,更不敢直视奶奶的眼睛。终究我还是因为树木挡住她,泣不成声。“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就这就是家吧,每一次离别,都渴望再见。也许这就是爱吧,每一次 挂念,都用泪含带。
@杨白劳 : 每年团年饭拍全家福(大伯伯的最爱)可是我们家的传统哟!。今年我们家可是三喜临门哦:一喜,全家团圆;二喜,姐姐研究生被耶鲁大学录取;三喜,团年饭那天也是我三岁生日哟,我马上也要过幼儿园的生活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amber :我家妞妞五岁多一点 看着每日辛劳的姥姥很辛苦 主动帮着做起了家务 身高不够凳子凑。
@阳春白雪 :猴年新春,在我家门口贴个福字,1股暖意从心底升出。祈祷新年五福临门,1求長寿福,2求富贵福,3求康宁福,4求好德福,5求善终福。相信在的引领下,生活会越过越红火,福祉会到千万家!
@辛福兵 : 今天,老爸和老妈一起来看我年前刚装修完工的新房,120平米三室两厅,老妈对老爸连连感叹到:还是现在的条件都变好了,三个伢都是这么大的房子,宽敞明亮。想当年我们俩把三个伢拉扯大,两个儿子都是挤在那90平米的三室一厅里面结婚成家,太艰苦了!趁老人家参观新房,我顺手拍了几张图片,老人家看到手机上的相片可以实时查看,很开心!
@风轻云淡: 大年三十老妈突然在家里跌倒站不起来,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了中风了。我老妈今年八十一岁了,我爸爸十多年前去世,妈妈一直个人住,不是女儿不想和她一块儿生活,而是她不想麻烦我们。从住院的那一刻起,妈妈就不停的流眼泪,我知道妈妈不是不坚强,她是怕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了,怕麻烦自己的孩子们……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我们的照顾下,老妈终于可以下床走路了,现在的情况是越来越好 把我老妈激动的什么似的,我们也高兴的不得了,这是在过年期间我家最值得高兴和温暖的事。看我老妈穿着红棉袄红棉裤多高兴多喜庆啊!
@曾戈 : 同一个地方,相隔24年,今年过年前往泉州追寻儿时的记忆。
@Michael :Happy meeting, 我亲爱的姑奶奶, 您可知道竹瓦很远?离开美国天使之城一万公里; Happy New Year, 我亲爱的姑奶奶, 我去年接到圣诞老人的礼物,今年我接到了财神爷爷的红包; Happy Birthday, 我亲爱的姑奶奶, 生日蛋糕很香,我的生日祝吻更甜 Happy Now, 我亲爱的姑奶奶, 曾经艰难的农村生活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可您永远是慈爱幸福的笑容; Happy Always, 我亲爱的姑奶奶, 四代同堂的幸福绵延,充盈了您眼角快乐的泪水 Happy Forever, 我亲爱的姑奶奶, 三岁的我飞越万里祝您万寿无疆,快乐永远. 备注:虽然亲人很远,可是我家很暖;平时独居的竹瓦镇何老太太过年的时候可是最快乐的时候。初三是老太太80岁高寿生日宴席,宾客盈门。海内外子孙重孙齐聚老家。
@hunterHT :爷爷奶奶为回娘家的姑姑阿姨准备午饭,二老忙活一上午但并不觉得累!爷爷早年中风腿脚不方便,去年底又检查出直肠癌晚期;奶奶耳朵不好使,但是并不能阻挡他们二老盼望儿女归来的热切心情,二老一刀一锤相互配合为儿女准备午餐,这一刀一锤中满满都是二老几十年相互扶持的默契,以及对儿女归来的热切期盼。开饭的时候爷爷奶奶看着后辈们,满满的幸福感!
@兵哥 : 全老太婆,八十六岁;年前辞世,全家送别;猴年新春,全氏家族;五世同堂,共同缅怀;不忘先祖,我家最暖。
@Arlene.lee : 今年来英国留学,是第一次离开生活了二十年的武汉,尽管没有爸爸煨的藕汤,妈妈炸的春卷,尽管超级想家,但是有这么多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孩子们和我过年,也是相当温暖热闹。一张照片请爸妈放心,我在外面挺好的,不孤单。
@胡建纲 :大年初一,暖阳融融,我带着儿子和老爸一起给爷爷拜年!爷爷已经94岁了,总是念叨着重孙子,知道今天要来,特高兴!四代人就在老屋的房檐下,晒晒太阳,唠唠嗑,讲讲咱家的历史!血脉的亲情在四代人的身体里流淌,年的滋味变得悠长!
@子夏 :我们是一个三口之家,从1996年到2016年,时隔20年的岁月变迁,我已长大,爸爸妈妈已失去年轻时的容颜,时间沉淀的痕迹写满了爸爸妈妈的脸,好在我们留下了几张回望过去的照片,家的幸福、家的温馨一直都暖在心里。每次开学爸妈都送我到车站,他们知道这一别又是半年不见。前几次我走进候车厅看到妈妈的手伏在玻璃上一边还擦拭着双眼,可我终究还是要踏上开往武汉的列车。只能多通电话让他们别担心,我还想告诉他们,爸妈,儿子在武汉很好,您们勿挂念。
@张敏:大年初四,离开繁华的大都市,来到老爸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和爸爸一起走在乡村的田野上。听着爸爸讲他小时候的趣事!妈妈负责给我们拍照,幸福快乐的新年!
@信步人生:猴年春节,5岁的陈诗琪第一次和父母亲从武汉回潜江老家过年。曹禺公园里,一派节日的热闹景象,她和妈妈一起快乐地游玩,听妈妈讲述曹禺先生的文坛功绩,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过了一个其乐融融的春节。(网友“信步人生”摄 )
@君吖:在村口远远就看见奶奶在张望,挥手叫喊老人家却看不到听不到。很辛酸,年复一年,不变的是守候;日复一日,不变的是关爱。老人家老了,眼睛看不太清,耳朵听不太清,可还是固执的在门后等候回家的子女。风中,蓝色的头巾是我永远的牵挂。
@董艳霞:大年初一,一家四口照常去给老公的叔叔拜年。老叔父年近八旬,腿不能迈,耳不聪、眼不明,但依然是家族中的核心人物。平日里忙工作的子侄、忙学业的孙儿孙女们都一定会在这一天聚拢。随手拍下的是和老人接触甚少的儿子在给老人擦口水,尊老敬老就这样一代代传下去。
@火炎焱 Grace:暖暖的朝阳,暖暖的微笑 我家最暖。
@吕娜:这是大年初一上午堂姐帮我们拍的全家福。今年是大学毕业后第一年参加工作,用年终奖给老爸买了呢子外套,老爸可开心啦,穿上很帅很显年轻哦,给老妈和弟弟包了大红包,农民的老爸老妈还不好意思挽着胳膊,给老爸老妈看了这张照片,他们都笑的合不拢嘴。
@水晶:夕阳西下,岁月静好;执子之手,与子携老。
@辉羊羊:爸爸在小年夜咳嗽的厉害住院了。匆忙赶完武汉的年夜饭后,老公开车带着今年高三只休息一周的儿子回去了。大年三十中午,姐夫把爸爸接回家吃年饭。因为五个姐妹只有我一个人在外地,所以觉得这种团圆太难得了,年饭后家人拍了我们家的第一张合照。大年初三清早七点半,就把爸爸接出院回家。爸爸妈妈一见面,就拥抱着。其实他们昨天才见过。
@Hong :照片中是我的姑父一家。姑父是湖南人,姑姑是我们湖北武汉人。他们都是军官,在军营里认识,在广州安家。十几年来每当过年,工作忙了,他们小家既回不了湖南,也回不了武汉。可他们对亲人的思念从不间断。在猴年春节,他们发了这张暖暖的拜年照在家族微信群里,表达对亲人的问候和祝福!
@境自在书店•大石头:祖孙三代大年初五的晚餐。
@YR茹 :这是我们一家人的照片,这是我第二次在深圳过年,一家人终于在四年之后再次团聚。每年家里不是少了妈妈,就是少了姐姐,上大学之后的我已经连着两年没有回家过年了。今年爸爸也来了深圳,姐姐的孩子出生了,一个活泼伶俐的小男孩。我们会越来越大,终有一天会离家越来越远。妈妈说,以前我们小的时候总想着我们怎么还不长大,天天在家吵她好烦,可是今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她却特别伤感的说,估计以后让你们聚到一起吃个饭的日子会越来越少。我说是啊,可是我们长大,生活也会越来越好。这大概是我们家的第一张全家福,只是少了我的弟弟。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有些僵,我的脾气很倔。而这个年,大年初一,我和父亲照了人生中的第一张自拍照。今年对我而言就像是幸运年,我和父亲的关系也开始缓和。下半年就要去实习了,和父母待的时间会很少,所以很珍惜。我们一家,我在武汉读书,爸爸在家,妈妈,弟弟和姐姐在深圳工作。除了假期很难凑到一起。年龄的增长让我们更懂亲情的可贵。为了一家人的和睦,我渐渐学会俯下身子倾听父母的教诲,无论他们说的正确与否,我知道,他们只是想要和我说说话。
@畿纖:四世同堂,有妈有家,姥姥生养我妈,我妈生养了我,我生养我娃!
@余华山: 猴年春节,大伯二伯叔叔家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江西老家,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后,大家庭的四十多人在屋前照了这张合影。大家相互聊自己的近况,说着原来的趣事,那些挫折误会甚至不快,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都很珍惜相聚的短暂时光。这个春节我最大的收获是:见到了快十年没有音讯的弟弟!原来对他要求太高,管教太严,甚至还动过手,他一直躲着我。现在我明白了,一家人只要健康平安,比什么都好。
@许建华:大年初一,猴年的第一天,晚上八点,在老家的厨房,妈妈一个人忙碌的身影,定格在瞬间。我家不大,人少,确足够温馨。打小时候,自己的调皮不知让家人操了多少心。如今,长大了,懂事了,只望在过年时家人好好聚聚。看着妈妈在厨房里,为我们做宵夜而不停忙碌的身影,内心是拒绝的,幸运的,更是温暖的。猴年了,也希望借助长江的平台祝家人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
@天空:除夕之夜,一家人吃完团年饭后,围坐在农家院子里玩抢红包游戏。
@范帅:这是农历新年的前两天,也就是腊月27的时候,在父母摆摊的地方抓拍的母亲幸福的微笑,我们已经从武汉回家过年了,父母还在出摊卖对联。父母辛劳了一辈子,只为子女们过上好日子。再次祝愿天下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日子红红火火。
@妍:初二上午陪爸妈和姐姐的孩子一起游玩欢乐谷,下午一起去电玩城拍娃娃,一时兴起,爸爸妈妈玩得特别高兴,到了许多娃娃,爸妈开心得像个孩子,忽然想起,从姐姐离世后,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的笑过了,不敢花钱,不停挣钱,只想让我们后辈过得更好,无论外人怎么说,家里再困难也从未放弃姐姐的孩子,妈妈说:他们不跟我们姓,却流着姐姐的血,就是我们的家人。我的妈妈平凡而伟大,40岁生下我,42岁才有弟弟(现在)吃苦从未言苦,我的爸爸认识妈妈四天就闪婚,一生爱妈妈,爱我们,爱这个家,我想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吧,知足常乐,祝福爸妈身体健康,笑口常开,祝福侄子侄女健康成长,一生平安!
@JUJU:看到的一个场景,母亲做着烤红薯的生意,9岁的儿子在一旁认真的写着作业,与带孩子买红薯的一家形成鲜明对比!2月10日大年初三上午11点半左右,在解放大道体育馆门口的天桥处拍摄的。
@white:这是侄女在给她姥爷擦鞋,看到这个画面好暖人心,虽然她是无心之举,却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希望她永远都能保持有一颗感恩的心!
@淳梓: 在家用过团年饭之后,全家人陪着父母一起到公园走走逛逛。公园里秀美安静的环境,加上父母开怀的笑容,阖家团聚的温馨,就跟这个春日里的阳光一样温暖,舒适,让我满心感动。姐妹四人,平时各自工作繁忙,难得一聚每年春节是相聚最多的日子。外地的姐妹赶回来过年,在家的姐妹要陪着一起走亲访友,于是抓住这难得的机会拍些合影,等以后老了再看,将会是最美丽的回忆!
@小蛮: 春节期间,耄耋之年的奶奶在武汉市第三医院住院,医护工作人员亲切看望,还送给奶奶礼物,节日的问候乐得奶奶合不拢嘴,感谢这些白衣天使,祝好人一生平安!
@希望:梅花三姐妹,我们不姓“梅”,三姐妹名字里都有“梅”字。梅花香自苦寒来,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抚养大,如今都已过花甲之年。母亲出生于1926年,小辈们常说:“外婆是90后了!”大姐随女儿长年居住在台湾,我在广州工作,春节到了,我们不远万里赶回武汉团聚。梅花姐妹新春再聚首,愿母亲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家和万事兴!
@汪文汉:土家族汉子跳起了“脱衣舞”。 湖北恩施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神龙溪畔的刘定楚家,土家族,正月初一,四代同堂共18人聚集在他家吃中午饭,大家男女老少喝了一桶自家酿造的包谷酒。中午喝完酒后,大家跳了土家族舞蹈,年轻的男人们兴奋地把上衣都脱掉了,都很嗨皮。今年88岁刘定楚亲自带大家跳起模特舞,还自编自演了“老鹰捉小鸡”。 (摄影 /刘晓凝湘 整理/汪文汉)
“我家最暖”长江微信推送回放
”我家最暖“长江见报照片回放
最后,再次真诚感谢大家对长江的关注,感谢大家热忱参与“我家最暖”随手拍活动。新的一年,长报君祝大家平安、健康、幸福,天天如过年,快乐每一天!
(封面图来自网友“丰标不凡”)
出品:长江全媒体
文脉千年文庙坪 | 山水洲城记
文庙、学宫、书院,是孕育文明的胎盘,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精神向往的殿堂。尤其在宋代以后,这三个场所,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标配,无数学子到文庙虔敬地祭奠孔子,然后在学宫和书院焚膏继晷,涵养情操,即“正心、修身、齐家”,以致得道利民,“、平天下”。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更不例外。时至今日,岳麓书院、城南书院依然翰墨飘香,书声琅琅。文庙尚且留存着部分建筑,孔子画像依然在斑驳的墙壁上若隐若现。虽然学宫早毁,但其遗址尚存,在繁花似锦的现代化都市里,默默地陈述着朝代的更替,诉说着历史的烟云。
今天,恰是第40个教师节。让我们走进文庙坪,沿着岁月长河探寻那些古老的足迹,了解文脉千年文庙坪背后的故事。
一
今日长沙,成片的老街已为数不多,学院街区算是其中之一。以地域范围来界定,湘江路以东,黄兴南路步行街以西,西路以南,城南路以北,这一区域即为现存的学院老街区西文庙坪。长沙历史上的文庙与学宫就坐落在这个片区之内。由此往南,跨过两条马路,就是曾经名震南宋的城南书院。
在古代,文庙既是祭祀孔子的庙宇,也是官方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和举行科举考试的闱场。
唐时,长沙文庙地处长沙古城西南一隅,前面高耸的庙墙与城墙相迭。其主体建筑大成殿,殿阙高挑,巍峨峻拔,内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复圣颜子(颜渊)等历代鸿儒塑像,凸显庄严、敬畏。另外,还有许多附属建筑和雕塑,最后为尊经阁,是珍藏儒家经典的地方。现存西文庙坪仅是长沙文庙西边的一角,足见此前长沙文庙的阔大恢宏,气势磅礴。
世间纷扰,唯有文庙清幽、宁谧。一折一回,一俯一仰,只要进入长沙文庙,皆会被其间那静心修身、格物致知的儒学意境所感染、震撼。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朝廷重臣王安石作长达万言《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阐述了其变法主张,其中包括了改革取士、重视人才的“新学”。
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吴仲复出任潭州(长沙)知州,他到长沙,第一件事就是将庙学改为州学,在长沙文庙旁边设置学宫。这一举措,贴切地契合了“新学”思想。王安石满腔热情地为潭州州学写来贺诗《潭州新学诗并序》。序中说:“治平元年,天章阁待制、兴国吴公(吴仲复)治潭州,之明年正月,改筑庙学于城东南,越五月告成。”这是长沙兴办州学的最早记载。
早在吴仲复出任潭州知州时,王安石就赠诗:“自古楚有材,酃渌多美酒。不知樽前客,更得贾生否?”因为吴仲复,王安石与长沙有了美好交集,连续用诗文对长沙表达关切。“有嘉新学,潭守所作。”在《潭州新学诗并序》里,王安石极力褒扬吴仲复抛弃陈旧观念开办州学,激励“潭之士子”发奋读书,“古之读书,凡以为己。躬行孝悌,由义而仕。神听汝助,况於闾里”,并告诫“潭之士子”不要“无实而荂,非圣自是”。长沙州学是王安石“新学”思想落地的开端,也是长沙率先在全国推行州学的闪亮实践。
二
开办州学以后,潭州府所属十二县学子都会不定期地来学宫求学。同时,学宫也是州学考试场地,设有教谕、训导等,学政、知州还不时前来进行督导。自此,长沙人文兴盛,书卷之气弥漫,显赫一时。不过,文武官员路过文庙坪,依旧保持着“文官下轿尊师表,武将离鞍拜圣人”的尊师重教传统。
清晨的阳光照在文庙坪,细弱的、不停延展迁徙的光影丝丝缕缕,洒落一地,碎影斑斓,浸润着每个学子的心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学子们的诵读声清脆而响亮,整个文庙坪都晃动着学子们青春矫健的身影,四处洋溢着蓬勃朝气……文庙还是供奉孔子的庙宇,只是学制一变,整个文庙坪陈腐之气顿消,活力尽显。
静静的秋日里,西文庙坪的人间烟火是那样祥和,流连此处,无不让人感到心灵的慰藉、澄明。无论是欣赏古老的建筑遗迹,还是品味历史的沧桑,每一座建筑、每一尊石像,似乎都充溢着古朴幽雅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往事……
说到人才,必然要说到考试。有一个“破天荒”的成语不仅有趣,而且这件事至今仍令许多长沙人因觉得脸上有光而被常常提起。唐时,每逢科举大比之年,凡参加进士考试的举人,均由地方解送赴京应试。长沙地处的荆南道每年都解送举人赴京应考,可接连四五十年居然没有考中一人。于是,人们便将荆南称为“天荒”,并把荆南解送的考生称作“天荒解”。
“天荒”原指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人们称荆南为“天荒”是讥讽这里四五十年间竟没有一个举人考中进士,剃了“光头”。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大中四年(850年),这一年,荆南道解送的应试考生中,其治下的长沙有个叫刘蜕的人终于考中了进士,真可谓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刘蜕破了“天荒解”,此事当然值得大书特书,被誉为“破天荒”。
《湖南历代进士科第年里综表》载,在刘蜕之前,湖南已有15人中了进士。湖南历史上真正“破天荒”的是唐朝开元年(730年)进士、长沙人欧阳稚。《全唐文》载,欧阳稚是初唐书法家欧阳询的从弟欧阳允曾孙,他比刘蜕及第早了整整120年,是湖南历史上真正的“破天荒”。
尽管创造了“破天荒”,然而,隋唐时期的湖南仍是官员的贬谪之地,褚遂良、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等迁客的笔下,偏远、孤冷等荒凉景象成了湖南的代名词。长沙乃至湖南第一个人才高峰,却是出现在州学普及之后的北宋末期和南宋全朝。
宋朝,雕版印刷风起云涌,潭州州学抓住这一契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大肆刻印书刊。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刻印了胡安国编集的程颢和程颐所著《二程文集》15卷,这是最早的二程文集之一,被称为“长沙本”。胡宏的著作《知言》《五峰集》也是在其去世后由张栻整理、编辑而官刻印行。后来,朱熹另编了《程氏遗书》25卷和《程氏外书》12卷,交由潭州州学刊行。这些书籍是潭州当时最重要的官刻书籍,流传广袤,加速了湘学的传承和生发,对历代长沙学子影响深远。
为了满足长沙学子读经习史和科举的需要,潭州州学还刻印了不少经籍,《易》《书》《诗》《论语》《孟子》《春秋》等都有了“长沙版”。需求决定供给,这个时候,长沙街头冒出了书肆、书坊等书铺,批量刻印和出售民间日常所需的历书、韵书、佛像、年画、医药、童蒙读本,以及为本土士人科举考试而专刻的类书、八股制艺、试帖书等。
获取科举考试类书不再艰难,长沙涌现了众多“街头做题家”。潭州州学的发达使得潭州士子通过“进士制科”和“三学造补”走上仕途的人数比唐朝大增,两宋期间有近千人进士及第,其中,从长沙学宫走出的进士就有近150人。清光绪《湖南通志·人物志》按“县以上官吏,学术有所成就,忠孝气节闻名于当世”为标准,收入湘籍进士179人,其中潭州52人。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年),长沙迎来了第一个“释褐状元”——宁乡人易祓。两年后,潭州辖地湘乡人王容参加丁未科殿试中状元,这一年,汤璹、易开、徐起、尹子房四个“街头做题家”同中进士。一年考出一个状元、多个进士,这是长沙尊师重教结出的硕果,也是长沙历史上“破天荒”的破天荒!
三
王安石“新学”的核心就是“三舍法”,即太学分上、中、下“三舍”不同程度进行教学。“三舍法”以升舍的方式代替科举考试,提高了州学的地位,促进了州学的勃兴。
早在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潭州知州李允则建湘西书院于岳麓山下。潭州州学的兴起,将州学与书院进行了无缝衔接,到北宋后期已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教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潭州三学”,在两宋时“闻名遐迩”。所谓“三学”,即将潭州州学、湘西书院和岳麓书院三位一体,分成三个等级:学生通过考试,以积分高低逐级安排升舍;州学学生考试成绩优良者可升入湘西书院;湘西书院学生考试成绩优良者方可再到岳麓书院深造。“潭州三学”其实就是推行王安石“三舍法”的翻版。《宋史·尹谷传》云:“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
南宋绍兴(1131年至1162年)年间,漕司设辟学官之职,更加刺激了州学的发展。同时,一些著名学者先后充任长沙地方官吏,他们致力于兴学,使长沙州学再次得到发展。绍熙五年(1194年),朱熹知潭州,“所至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毕至”。嘉定十五年(1222年),真德秀知潭州,作《潭州劝学文》,要求“自今以始,学校庠塾之士,宜先刻意于二先生(朱熹、张栻)之书,俟其浃洽贯通,然后博求周、程(周敦颐、二程)以来诸所论著,次第熟复”。这之后,汪立信知潭州,“兴学校,习士为变”。咸淳九年(1273年),文天祥来长沙任湖南提刑使,特为长沙学宫题写了“整、齐、严、肃”四个大字,以示对潭州州学的褒赏。
两宋时,潭州城已是商旅辐辏、人口稠密、经济繁荣的地方。南宋词人张孝祥的父亲张祁曾在长沙生活过一段时间。有一次,他站在船头,看到长沙城内热闹非凡,情不自禁地吟道:“春过潇湘渡,真观八景图……长沙十万户,游女似京都。”
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长,倒逼潭州州学不得不多次增修扩容,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由潭州知州、资政阁学士曾孝序主持。像岳阳楼修竣后,滕子京恳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一样,长沙学宫大成殿修复扩建告成之后,曾孝序也特邀理学家、前任潭州知州真德秀为之作《潭州大成殿记》。
和朱熹一样,真德秀属意教育,他以周敦颐、胡安国、朱熹、张栻“学术源流”“勉其士”,多次到长沙学宫和岳麓书院督学,并主持祭祀朱洞、周式、刘珙等岳麓书院先贤,对张栻、朱熹开岳麓理学学统十分激赏,为潭州州学的昌盛和岳麓书院理学勃发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以君子,必正其心,翼翼竞竞,不显亦临……众形之役,统于心官,外止勿流,内守愈安。”真德秀不仅写下《长沙劝耕》和《潭州劝学文》,他还写了《勿斋箴》《潭州示学者说》《长沙新第呈诸学士》等大量与长沙州学和书院有关的诗文。
“厚重镇俗如岳之弗摇,清明鉴物如湘之不波”“彻其陪厦,敞为新宫,凡二十有六楹,昔之暗郁,倏焉亢爽,列戟之门,学匾揭焉”“宫墙外内,巍然焕然”“甓旧路,复射圃……”真德秀《潭州大成殿记》描写的是长沙学宫重建后的宏壮气象,并将新的学宫提升到了影响社会文明进步、正风清明的崭新高度。而今,在西文庙坪牌坊广场东侧的文化墙上,还能读到《潭州大成殿记》,即便这是近年来的新刻,却仍能从中感受到真德秀对长沙学子的拳拳之心,那时长沙学宫的文气如长虹贯日。
四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九月,元兵南侵,位于岳麓山下的湘西书院和岳麓书院时常遭到元兵袭扰和破坏,湘西书院毁坏殆尽,“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岳麓书院山长尹谷率“三学生”与潭州军民苦守长沙,除夕夜,城内一片死寂。尹谷积薪闭户,全家老少坐在一起举火自焚。邻居来救,他却正冠端笏,稳稳地坐立于烈焰之中……元军攻入潭州屠城,学宫荡毁,“诸生荷戈登陴,死者十九”。
次年,长沙归元,平章阿里海牙镇守潭州,仿照真德秀《潭州大成殿记》重修学宫,竣役后改名天临路学,并碑刻《天临路学先贤祠记》。不过,“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元初朝廷依然只信得过蒙古贵族出身的军功吏才,刻意将科举取士弃之。平章阿里海牙重修后的长沙学宫有名无实,冷冷清清,直到皇庆二年(1313年)宣布“行科举”,长沙学宫才恢复了往日生机,莘莘学子,丰标不凡。
明初,天临路学改回长沙州学,卫守潭州的兵马指挥使邱广增建明伦堂,长沙知府刘清扩建庙庑斋舍,教授王褒复建射圃,学宫规模初具。天顺六年(1462年),长沙知府钱澍又建尊经阁(藏书楼)于明伦堂后,并请长沙府治下茶陵籍诗人李东阳为之作《长沙州学尊经阁记》。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长沙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先后修建棂星门、敬一亭、司祭所和泮池,并修复大成殿。
明朝是一个爱大兴土木的朝代,长沙吉王府“广袤若干里”,“城内地方半属王府”。明朝采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实行科举考试,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这就是“八股文”的由来。这种按照“套路”取士的方法更加依仗州学,因而,明朝200多年间,长沙州学一直未曾间断。天启三年(1623年),长沙学宫修缮工程极为浩大,长沙知府谢宗泽“念学宫殿庑,尤鼎革一大机务,遂捐俸纠工”,“建尊经堂以培龙气,广辟水池以澄秀颖,耸文星阁以峙巽峰”,巍然之盛举矣。
也就是在这一次,谢宗泽添建了“道冠古今”牌坊。可惜的是,好景不长。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率大西军攻陷长沙,一把大火将吉王府和学宫等建筑付之一炬。张献忠撤出长沙后,长沙知府周二南、督学堵胤锡尝试捐修学宫,刚起了个头,明朝就覆灭了。
清朝顺治四年(1647年),长沙府学才得以再建,长沙知府张宏猷修缮大殿和斋舍,重建崇圣祠、敬一亭,东西两庑筑墙柏树,长沙学宫始复旧观。清朝康熙至道光年间,湖南巡抚赵申乔、陈宏谋、吴荣光等接力多次扩修学宫。然而,这之后长沙学宫也曾饱受战火之虐,楼阁支离,破烂不堪。纷乱之世,何处才有一方读书的净土?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攻占长沙,学宫成了马栏,威严的宫舍里传出的不再是学子们的琅琅书声,而是兵车辚辚,战马萧萧。咸丰二年(1852年),太平军攻打长沙,将长沙学宫的魁星楼作为打击目标,轰地一炮,半桷削去。战后,长沙、善化、湘阴三县士民捐银10万两,长沙学宫才得以修复如初。
同治五年(1866年),湖南巡抚李瀚章主持长沙学宫大修,耗资5.5万余缗。这是长沙学宫最后一次大修,修复后的学宫比历朝学宫更为宏敞,使之达到了鼎盛时期。从清朝光绪《善化县志》绘制的“长沙州学宫图”可窥其壮阔:正殿五进,依次为棂星门、大成殿、御碑亭、崇圣祠和尊经阁,西面为训导署、名宦祠、乡贤祠、射圃等,东面为教授署、明伦堂、文昌阁、屈子祠等,登上东南角上高耸的魁星楼,方可一瞰城墙内外,远眺湘江北去。
李瀚章还重建了高约10米,宽约6米的“道冠古今”牌坊,整个牌坊厚重俨然,端庄大方。其坊柱上雕刻着二龙戏珠、狮子绣球、麒麟、卷草等图样和纹饰,龙头鱼身吻兽簇拥着中心的葫芦在重檐上兀立,刀法精细、明晰。牌坊正门额坊上刻着“道冠古今”,背面是“贤关”,寄托通过贤能之人,让道贯穿古今的良好企望。
“每一个读书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美丽的梦想,有一个安顿精神的读书处。”为什么长沙学宫总能屡毁屡建、浴火重生?这是因为,长沙学宫的文气即若悄然无声,却能深深地触动人心,似那点亮心灵的灯塔,指引着长沙人的华胥之梦;这是因为,一代又一代长沙人,宁可弊衣疏食,也要让长沙学宫巍然屹立,以此照亮长沙学子前行的路:他们从长沙学宫起步,自江湖而入庙堂,自中国而至世界……从建造那天起,长沙学宫文脉展延千年,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五
“天下人才之盛,尤莫如楚南。”清代毛祥麟在《楚才纪盛》中发出如此慨叹。“中兴将相,十九湖湘。”“一部近代史,有半部是湖南人写就。”在近代,湖南的人才形成了一个令人惊异的“井喷”效应,前后形成了几个极为壮观的人才群体。这期间,从长沙学宫先后走出了陶澍、魏源、贺长龄、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等深刻影响近代中国进程的风云人物。
然而,清初却并非如此。康熙三年(1664年),析湖广省为湖北、湖南二省,是为湖南建省之始。可直到雍正朝之前,湖南学子参加乡试仍须前往武昌,因其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费用浩繁。特别是要越过八百里洞庭,浩渺无垠,风狂浪险,曾经吓退或者被洪水吞没了无数湖南学子。从顺治三年(1646年)至雍正元年(1723年)的78年间,湖广开科26次,共录取举人2204名,可湖南录取人数仅有440名。
这种局面引起了长沙学宫等湖南学子的极度不满,纷纷请求朝廷在湖南开辟贡院,单独举行乡试。康熙四十四年(1705)十月,湖南巡抚赵申乔呈请均分湖广省乡试南北名额,其继任者潘宗洛、李发甲先后多次呈请湖广“南北分闱”。经过近20年的努力,雍正元年,朝廷终于下诏两湖“分闱”。
雍正二年(1724年),湖南终于在长沙举行了自己的首次乡试。从这一年到光绪八年(1882年)的74科乡试中,湖南的中举人数为3888名,其中,长沙俊采星驰,中举人数近千名,是两湖“分闱”前的三倍。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长沙学宫随之荒废,人迹罕至,庭宇芜秽。1938年,那场“文夕大火”将长沙学宫烧得只剩下“道冠古今”牌坊。
秋日杲杲,从湘江边的古潭街南口拐进去,阳光从房檐与树枝的缝隙里漏下来,青石板铺就的街面上,晃动着熙熙攘攘的影子。街太窄,随便几个人走动,就显得拥挤。街巷深处涌起的微风,穿堂而来,一阵一阵的,有时波澜不惊,有时花枝乱颤,有时卷起人们的衣领,有时也会撩起美女们的裙裾。虽已仲秋,溽热却未散去,小巷深处,凉风习习,感觉倍爽,仿佛漫步在明清或更远朝代那迷宫般的街巷里。这时候,好想身着蓝衫,手执白扇,最好还牵一位衣袂飘飘专为读书添香的红袖,不声不响,不紧不慢,三拐两折,来到西文庙坪。
大凡学宫所在,定是一地之文脉。古时长沙,学子们齐聚学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的就是学而优则仕,只待开科,一举成名。虽然长沙学宫现在仅剩一座牌坊,但“道冠古今”的匾额依然翰墨飘香。如果平心静气,似乎还能听到读书声。这读书声一定源自学宫的史册,源自文脉的传承。
循着隐隐约约的读书声再往里走,经过一道门,叫“贤关”。关取“贤”名,许是脱胎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意境,想必当年在此过往盘桓的,多为贤明、贤德、贤能、贤良之人。走出“贤关”,就会再次跌进那似棋局一样盘根错节的老街老巷里。樊西巷、黎家坡、师敬湾、石井巷、豆豉园、德厚里、半湘街,在不到0.2平方公里的狭小区间里,分布着上百条小街微巷。说学院街深,并不是说街有多长,巷有多远,而是指街巷繁多错落,迂回起伏,既曲径通幽,又互通款曲,若是陌生人走进来,如同走进了迷宫,不绕几个圈子,是很难突出重围的,所以就显得幽深莫测了。
我曾有幸在天心区原学院街道工作过,对这一片老街区自然十分熟稔。时常,我在街巷里走门串户,与居民嘘寒问暖,有时也会利用工作的间隙,寻访屈子祠、登瀛桥、学院衙门等历史遗存,品味遐龄井、白鹤井、泉嘶井等古井清泉,尝一尝臭豆腐、辣干子、梅菜饼等风味小吃,看一看沿街的商号酒旗,把玩一番地摊上的陈器旧物……三朝七夕,自然混了个脸熟,我成了这里的街坊,走过路过,必能赚得一杯茶喝,也会引发无限的遐思。
重视教育的国家,一定蒸蒸日上;擅于学习的民族,一定欣欣向荣。
当教育成为一座城市的锃亮名片,当学习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需求时,这座城一定是勃发生机、昂扬斗志的青春之城、励志之城,也一定是积淀厚重、承载辉煌的历史之城、文化之城。长沙,就是这样的独特存在。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无不因其一流的学科蜚声业内外;长郡中学、雅礼中学、长沙一中、师大附中,无不因其顶流的战绩名噪湖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长沙学子满怀家国情、书生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千年学宫,道冠古今;万里长沙,弦歌不绝。如今,文脉源远流长的文庙坪,必将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春歌)
【丰标不凡—丰标不凡指什么动物】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