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语积累,值得收藏(五)
341.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计算。
342.江郎才尽——比喻才思枯竭。
343.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344.胶柱鼓瑟(sè)——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柱瑟上调弦的短木,被粘住,就不能调整音高。
345.狡兔三窟——狡猾的兔子有三个洞穴。原来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灾祸。现在多用贬义。
346.精卫填海——精卫,神话中的鸟名。比喻意志坚定。
347.锦口绣心——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34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精:神。骛wù:驰。八极:喻极远之处。万仞:喻极高之处。意谓诗人进行艺术构思,不受时空之限制而驰骋无边。
349.可圈可点——“可”:值得。“圈点”:古人读书,在精彩或重要处加圈加点。现在是值得欣赏、值得赞美。开门揖盗——揖:yī,作揖,表示欢迎。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350.沆瀣一气——沆瀣:hàng xiè,夜间的水气。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351.慷慨解囊——是资助别人,不是自己花钱买东西。〖错例〗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
352.涸辙之鲋——涸:hé,水干。鲋:fù,鲫鱼。干困在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人。
353.开源节流——源:水源。比喻经济上增加收入,节省开支。
354.开宗明义——宗:主旨,文章的主题,行动的目的等。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把主要意思点明白。
355.侃侃而谈——侃侃:kǎn,从容不迫的样子。不慌不忙地谈着。〖错例〗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侃侃而谈,害怕艰苦的斗争,在严重关头经不起考验是必然的。(改“夸夸其谈”为好)
356.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错例〗《文史资料存史选编》中的不少资料是属于空前绝后的,被尘封了几十年,如果不是这次清库工作,极有可能被湮没。
357.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乘隙而入,常指某种消息和谣言的传布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错例〗从近一时期的情况分析,我们企业的机构改革要有大举措的传说,决不是空穴来风。
358.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错例〗傍晚的大山中空无一人,非常寂静,他感到恐慌,空谷足音格外地响,更增添了几分恐怖。
359.口传心授——口头传授技艺。不表示读和想。〖错例〗读诗,应当口传心授,一边读着,一边思考它的意义和道理。
360.口若悬河——讲起话来滔滔不绝,象瀑布不停地奔流倾泻。形容能说会辩,说起来没个完。〖错例〗王同亿《新世纪现代汉语词典》中随心所欲、口若悬河的释义如此之多,到底会把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引向何方?
361.苦心孤诣——苦心:刻苦的用心。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用尽心思刻苦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正例】公司能有今天的规模并在社会上享有这幺高的知名度,是他苦心孤诣地经营的结果。(93)〖错例〗《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之作,作者真可谓苦心孤诣,呕心沥血。
362.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诚恳地劝告。一般用于劝告那些不能较快地认识自己缺点错误的人。〖错例〗今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就要离开故乡时,班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上了大学,要为四个现代化而加紧学习。”
363.刻骨铭心——比喻牢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错例〗面对二十年辉煌,回顾千年往事,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就是,过去耽误的时间太多了。
364.脍炙人口——脍,kuài,切得很细的肉或鱼;炙,zhì,烤熟的肉。美味人人喜欢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错例〗在这个偏僻的小镇,居然有这幺一个豪华餐厅,虽说店面不大,但脍炙人口的饭菜却引来了络绎不绝的顾客。
365.刻鹘类鹜——鹘,天鹅;鹜,鸭。刻画天鹅不像,但还像个鸭子。意思是仿效得虽然不太逼真,但还相似。
366.李代桃僵——原指李桃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367.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后也用来形容诗文立意深刻,用词精当。
36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不错。爽,差错,不能理解为“好”、“痛快”。〖错例〗为了这项试验,他们花费了两年的时间,但因受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还是屡试不爽。(不能误为“屡次试验都不好”)〖错例〗在最近十多年里,各种语文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369.冷若冰霜——形容人不热情、不温和。也形容态度严肃,使人不易接近。【正例】陈奂生看着冷若冰霜的脸,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得罪了人,哪里还敢开口,只得抖着手伸进袋里去摸。
370.淋漓尽致——淋漓:形容尽情,酣畅。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文章、说话表达得充分、详尽。不能理解为被批驳得“体无完肤”。〖错例〗这篇文章把敌人的反动论点批驳得淋漓尽致。(改“体无完肤”为好)
371.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和工艺品)。【正例】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珠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琳琅满目。(96)
372.临渊羡鱼——比喻虽有愿望,却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错例〗一旦新的竞争局面到来,一旦国际出版业大规模进入,人才竞争成本加大,那时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373.临危授命——“授”:献出。在危亡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正例】刻不容缓之际,黄继光毅然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枪眼,表现出了临危授命、视死如归的精神。
374.临危受命——“受”是“接受”之意,该成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正例】先主辞世,蜀国人心不定,诸葛武侯临危受命,走向了自己鞠躬尽瘁的另一段路。
375.洛阳纸贵——晋代左思写成《三都赋》,抄写的人很多,洛阳的纸因此涨价。现在多称誉别人的著作,风行一时。〖错例〗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
37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来也比喻争逐的对象。现在指不知谁取得最后胜利。
377.乐不思蜀——三国蜀后主刘禅“此间乐,不思蜀”。用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有贬义。〖错例〗的"开心一刻",确实办得妙处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时,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378.连篇累牍——形容篇幅过多,文辞冗长。贬义。〖错例〗对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连篇累牍的报道,使广大读者看到了中国的希望,起到了振奋人心的作用。
379.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错例〗在那流金铄石的岁月里,大家手挽着手放声高歌,虽然天寒地拆,风雪交加,却依然熄灭不了我们心中的激情和青春的火焰。
380.梁上君子——躲在屋梁上的先生。代称窃贼。语见《后汉书》。往往误解为“行为高尚的人”。〖错例〗李登辉妄言台湾与是“国与国”关系,并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将自己装扮成梁上君子,真是无耻到极点。
381.两袖清风——旧时称誉官吏廉洁,意思是说,除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
382.两小无猜——男女小的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错例〗和焦大平是“紫云英”男篮的两个主力队员,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383.良莠不齐——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错例〗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384.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某种旗号以张声势,来吓唬人。商家此举纯为欺骗,不是吓唬。〖错例〗近期来,有些商家打着“买一赠一”的旗号欺骗消费者,他们或是将手表带拆下,或是将音响与原配话筒分开,这种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使消费者明明吃了亏还以为讨了便宜。
385.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一般指友谊、团结等不可解开。〖错例〗“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个英明论断是牢不可破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改“颠扑不破”为好)
386.老气横秋——①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②也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多用于年轻人身上。〖错例〗想不到这几年祖父变化那么大,满头白发,耳聋眼花,老气横秋,连走路也很困难了。
387.老生常谈——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意思。比喻听惯听厌的话。
388.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89.炉火纯青——比喻品德修养、学问、技术、或处事手段等达到精纯完美的境地。〖错例〗今天买的天然气质量很好,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正例】曹禺的戏剧情节紧凑集中、结构安排巧妙、矛盾冲突紧张激烈,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
390.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错例〗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391.络绎不绝——络绎: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来往的人或车马连续不断。〖错例〗在党和的关怀下,救灾物资络绎不绝地到达灾区,灾民们终于有了欢声笑语。
392.洛阳纸贵——比喻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往往误解为“报纸杂志涨价”。〖错例〗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报纸杂志竞相提价,学子们惊呼:洛阳纸贵今又来!
393.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指特别看重和优待。有时也指用另外的眼光来对待,含有歧视的意思。〖错例〗进入高二以来,一向成绩平平的陈真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394.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395.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396.林林总总——形容繁多。
397.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398.令人发指——形容极度愤怒。发指,头发直竖起来。
399.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400.流星赶月——象流星追赶月亮一样。形容行动迅速。
今日成语典故:乐不思蜀
成语名称:乐不思蜀
年代:东晋
出处:《汉晋春秋》
体裁:古文
释义:刘禅来到魏国后,有人问他想不想回到蜀国,他却完全没有回到蜀国的意思。
三国时,蜀主刘备死后,他儿子刘禅袭位,史称“蜀后主”。这刘禅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辅佐,也难于振兴蜀国。诸葛亮死后,刘禅信任宦官黄皓,朝政日趋腐败,终被魏国所灭。那时的魏国,魏主曹奂也不过是个名义上的皇帝,一切大权都操在司马昭的手里。司马昭接受了刘禅的投降,就迫令他全家离开蜀国的成都,迁住魏都洛阳,把他大大训斥了一番,然后封他为“安乐公”,賜给住宅,拨给费用,把他养着。
据《三国志·蜀志·后主禅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载,刘禅被司马昭训斥的时候,吓得面如土色,只怕就要被处死,不料非但未杀,反而受封,便放了心。第二天,刘禅亲自到司马昭府里谢恩,司马昭还设宴招待他。宴会上,先表演魏地的歌舞,原蜀国的官员,都没有心思观看,独有刘禅看得很高兴。司马昭又叫表演蜀地的歌舞,蜀官见了,都不禁下泪,而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旁人悄悄说:“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亮没有死,也没法长久扶持这样的人啊!”于是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蜀官们见他如此,自然十分伤心,焦急。过了一会儿,刘禅起身离席,出去小便。原“秘书郎”郤正〔郤xi〕,马上跟他出去,在走廊里,偷偷地对他说,陛下怎么能说‘不思蜀?倘若司马昭再问,您就哭着说:‘先人陵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这样,我们也许还有回蜀的希望。”刘禅牢牢记住了郤正的话,重回酒席。又喝了一回酒,司马昭果然又问刘禅还想不想解国。刘禅便照着郤正的话,背书似地说了一遍,虽然竭力装作悲苦之状,但是没有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了起来。司马昭猜到一定是郤正教给他的,便故意问道,“你这话怎么和郤正说的完全一样?”刘禅听了,暗吃一惊,便张开眼睛,说道:“你说得对,正是郤正教我说的。”司马昭和旁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个“蜀后主”刘禅,小名叫做阿斗。后来人们讥笑不争气、没出息、不能守业的人,就称为“阿斗”或“扶不起 的阿斗”。
凡是留恋异地,忘了自己的老家,根本不想回故土的,就叫“乐不思蜀”。亦泛指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
乐不思蜀是是刘备的儿子,为了骗过司马昭,随口说的一句话,因此背负了千古骂名,这个成语就渐渐的流传下来了.今天就让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才让刘婵说了一句乐不思蜀.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据一方,争夺霸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刘备死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刘禅,又称刘阿斗。临终前,刘备嘱咐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刘禅是一位非常无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诸葛亮去世后,蜀国的国力迅速走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国大军侵入蜀国,一路势如破竹。惊慌不已的刘禅为了保命,便光着上身、反绑双臂,叫手下捧着玉玺,出宫投降,做了魏国的俘虏。同时跟他一块儿做了俘虏的,还有一大批蜀国的臣子。
魏王曹髦为了笼络人心,封了刘禅一个食俸禄却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样养尊处优。
司马昭虽然知道刘禅无能,但对他还是有点怀疑,怕他表面顺从,暗地里存着东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试一试他。
有一次,他请刘禅喝酒,席间叫人为刘禅表演蜀地乐舞。跟随刘禅的蜀国人看了都触景生情,难过得直掉眼泪。司马昭看看刘禅,见他正咧着嘴看得高兴,就故意问他:"你想不想故乡呢?"刘禅随口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我并不想念蜀国。"
散席后,刘禅的近臣教他说:"下次司马昭再这样问,主公应该痛哭流涕地说:"蜀地是我的家乡,我没有一天不想念那里。"这样也许会感动司马昭,让他放我们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马昭又问到这个问题,刘禅就装着悲痛的样子,照这话说了一遍,但又挤不出眼泪来,只好闭着眼睛。司马昭忍住笑问他:"这话是人家教你的吧?"刘禅睁开眼睛,吃惊地说:"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司马昭彻底知道刘禅确实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着他了。
刘禅的灵机一动,终于骗过了司马昭,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不过,刘禅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这句话竟然被后人误解了一千多年,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无能的骂名。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
【乐不思蜀啥意思;乐不思蜀啥意思是什么】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