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成语故事》“九牛一毛”典故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报:答复;书:信;九牛:众多的数量;一毛:极微小的数量。
司马迁,出自明·天然撰《历代古人像赞》
《报任少卿书》,是司马迁写给他的知己好友任安(字少卿)的一封长信。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出狱之后,作了中书令,任安便写了一封信给他,劝司马迁接受“教训”,要“慎于接物,推贤进士”。司马迁写了这封回信,说明在当时情况下,“推贤进士”是做不到的,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以及对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凶残的愤慨心情。在这封信里,司马迁叙说了自己惨遭不幸的原因和经过。
司马迁在信中说:“事情的原委、底细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明白的。以前我和李陵同朝任职,共同出入宫禁,但平时相处并不十分亲密,没有在一块饮过酒,没有深切的情谊,我只觉得他的为人,是我们国家里有气节的人。他对父母孝敬,与朋友交往守信用,处理钱财廉洁,处世待人讲义气。像他这样的臣子,出人于万死之地而不顾自己的性命,去解救国家的急难,这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接着,司马迁又讲了李陵投降匈奴的经过:“要知道,李陵所率领的步兵不满五千人,深入匈奴的腹地,抵挡匈奴数万之众的,与匈奴单于(古代匈奴对其君王的称呼)连战十余日,杀伤敌人超过汉军的人数。匈奴的君王十分震惊,于是把所有能打仗、能射箭的人都征集来,动用了全国的人马围攻李陵。李陵率军辗转战斗了千里之地,箭射完了,突围的道路没有了,救兵又不到,士兵死伤堆积遍野。然而这时李陵振臂一呼,士卒没有一个不奋勇而起的,人人泪涌,血流满面,又开空弓,冒着白刃,与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在信里司马迁又说:“李陵投降之事已无法挽回了,但在这次中和平素间他还是有功的。皇上在召见我的时候,我就把这些见解讲了出来,触怒了皇上,被定了污辱圣上的罪名,受了宫刑。”
接着,司马迁就愤慨地写道:“我的祖先没有立下汗马功劳,没有免罪的剖符和丹书(帝王发给功臣的文券,凭它可以减免罪刑)。‘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意思是说:所以假如我伏法受诛,那就像九牛身上失去一根毫毛,和蝼蚁的死亡有什么两样?
根据这些记载,后来人们便把“若九牛亡一毛”简化为“九牛一毛”这个成语,比喻极为渺小、轻微,一点也不关紧要。
成语故事 | 一个日本学生:我爱中国文化,却仅了解“九牛一毛”
家里小朋友要学着用“九牛一毛”造句。句子好造,意思犯迷糊,问我:“这也算是个成语吗?它的意思就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吗?为什么是九头牛呢?如果就这么简单,怎么还拿出来让我们学习呢?”
一肚子的问题!他感觉给这样一个过分简单的成语羞辱了,本以为汉语充满神奇和玄奥,猛然遇到这样一个简单上口的词,难免生出轻慢。我心里想,如果我再祭出“冬日可爱”“加减乘除”“惨绿少年”这几个词,告诉他这也是正经的成语,估计他和小伙伴们会齐刷刷地嘟个O型嘴出来了。
我特正经地告诉小朋友,关于“九牛一毛”,我有两个故事,都告诉你吧,你大概就不会这么轻视这个词了。
先说自己的故事。上大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特别典型的那种日本人,面子上谦卑、有礼,骨子里带着些矜傲。他来中国学古典文化,比我们这些科班中文的人认真得多,有时候,一起聊中国历史和文学,他明显比我们更虔敬。
一次上唐宋文学的课,课间跟他聊天,说到伟大的白居易,他随口就背起来,除了我们熟知的那些作品,他似乎了解更多,如果不是有课间的时间拦着,他看样子能背一下午。
回过头跟他继续这个话题,他脸上带着对白居易的挚爱,跟我们讲:他家里人都喜欢白居易,他和妹妹从小就背白居易的诗集,到现在,他们兄妹俩都能背诵整本的《白氏长庆集》。说到这里,他眼中似乎有遮掩不住的崇敬,但眼神扫过我们,似乎又有点别的情绪。
他说:“我们两个国家历史上有很多问题纠葛,这不是撮尔小民能解决的,但我真心喜爱中国的文化,尤其是唐代的诗歌。越了解中国的诗歌,我越觉得中国的古代文化值得尊敬,可惜,我所了解的东西,和整个中国文化相比,真的是九牛一毛。”
我给家里的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发生已经过去快20年了,我还是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还年轻,有些轻狂,这次对话,让我深深记住了“九牛一毛”这个词,从此知道了自己的浅陋。
小朋友听得半懂半懵,我就开始讲第二个故事,关于“九牛一毛”本尊的来历。
这个词,真不能小瞧,来自伟大的司马迁。咱们国家有好几个人是制造成语的大师,他恰好是其中一个。
司马迁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写的《史记》可以当故事书来读,也能当诗歌来吟诵,“九牛一毛”这个词就是他首创的,但这个词里的故事却有点让人伤心。
很多小朋友都听过司马迁的故事,最初他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史官,负责修撰历史。他青少年的时期,游历了很多地方,搜集各种资料,想要完成一部伟大的历史书。但司马迁运气不好,碰上了“李陵之祸”。
李陵带领几千步兵深入匈奴的疆域,和匈奴作战。李陵是将门之后,他的祖上就是大名鼎鼎的“飞”李广。李广的故事,我们知道得很多,比如,李广出去打猎,发现草丛中有动静,一箭射去,发现剪羽没入石头之中,还有他带着十几号人,遇到匈奴大队人马,竟然安然自若,凭勇气吓住了敌人。
有这样一个祖父,李陵也受到感召,司马迁形容他有“国士之风”。刚开始,他带着士兵打了好几次胜仗,皇帝和大臣们都很高兴。但不久,坏消息传来,因为皇帝宠幸的将领畏缩不前,没能及时接应李陵,导致李陵的陷入匈奴重围之中,弹尽粮绝之后,李陵竟然投降了匈奴人。
李陵投降,惹怒了汉武帝,马上要处决他的家人。这时候,司马迁出来为李陵说情,他了解李广的事迹,虽然和李陵交情不深,但他坚信李陵不是一个贪图富贵、容易变节的小人,投降匈奴一定有不得已的苦衷和其他图谋。
这就触犯了皇帝和很多大臣的忌讳,皇帝盛怒之下,再加上其他“愤青”朝臣们的推波助澜,司马迁被牵连进来。他有两个选择,要么接受腐刑,要么死。按理说,古代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士人,把荣誉看得比生命重要,要他接受腐刑(也就是接受刑罚,变成太监一样的身份),是莫大的侮辱。
但是,一个人能承受多大的侮辱,和他的人生目标关系密切,如果没有远大的目标,可能选择死亡更符合士人的荣辱观,但司马迁为了《史记》已经准备了太久,思量再三,他选择接受腐刑来换取生命,极尽屈辱地活下去。
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他就给我们留下了“九牛一毛”这个词,他跟朋友说,接受腐刑之后,他也曾心如死灰,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太多了,就像蝼蚁一样,在有权势的人眼中,这样死去就像“九牛亡一毛”,没有人会在意自己的生命。可是,他的生命还要留下来完成《史记》,他不能纵容自己像蝼蚁一样死去。
我跟小朋友说,咱们一起看电视、电影,很多人有大智慧、大勇敢,没有表现在他们会为一些小事和别人生气、打架,他们心中有更伟大的目标,在遇到一些外界的欺负和羞辱时,他们会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生命,为了更大的目标去努力,而不是把自己当作“九牛身上的一根毛”,随意抛弃。
“这样听,是不是就觉得‘九牛一毛’这个成语,没那么简单了?”我问小朋友。见他从故事里慢慢舒缓过来,我知道,他大概能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了。至于最后那个问题:为什么是九牛?我说:“很可能是因为古人眼中‘九’是最大的数字,九牛可能不是专门指九头牛,而是说很多头牛了。”
-END-
文 | 顾文观之
责编丨杜普
编辑 | 张逸菲
成语故事---九牛一毛#传统文化#儿童启蒙教育
成语故事: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是一个成语,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少卿书》,原句为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牛一毛”的字面意思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常用来比喻渺小、轻微或很大数量中的极少数。在古代“九”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因此“九牛一毛”用来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这个成语在现代也经常被使用,用来形容事物的微不足道或者数量的微小。
在使用“九牛一毛”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类似成语的区别,例如“沧海一粟”、“杯水车薪”等以免使用不当。
·“九牛一毛”强调的是相对比例上的微小,它表示在一个很大的数量或范围中,一个很小的部分或数量就象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微不足道。
·“沧海一粟”则更强调在广大的范围或众多的事物中,一个微小的个体或部分就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一样渺小。
·“杯水车薪”则是形容力量或帮助过于微小,对于解决问题或满足需求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就像用一杯水去扑灭一车薪柴的火一样。
总的来说这三个成语都表示数量或程度上的微小,但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表达意图来选择。
【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九牛一毛是什么意思打一生肖】】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