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开元寺《大藏经》
千年古刹潮州开元寺藏经楼中安置着有8只髹黑漆的樟木大经橱,橱门上4个“钦赐宝藏”金漆大字,橱内珍藏着清代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钦赐雍正年版御正御刊梵本《大藏经》一部,共1667种,7240卷,另有目录五卷,御制序文一卷。经页长35.5厘米,半页宽13厘米,每半页5行,每行17字。当时共享梨木经版79036块(每块刻字25行),共154211连,分装成724个印有龙纹图案的函内,名为《乾隆版大藏经》,世称《龙藏》,是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三十年(1765),时任潮州开元寺方丈释静会和尚(1686—1780),以年届80的高龄,不顾高龄体弱,不畏路遥途远,亲自偕带师侄道昆,跋山涉水专程到北京恳请颁赐藏经。静会和尚因讷于言、勤于修,乾隆皇帝感其真诚,将手拊其肩称“真是老实和尚”,因而静会和尚后来在紫衣披肩外绣上金龙爪。当时,乾隆皇帝特奏准颁赐藏经一部,但尚御赐金符銮驾,故派员赉送《龙藏》,随藏四面“奉旨颁供龙藏”黄缎令旗至今保存完好。皇叔和硕庄亲王楷书“万德庄严”(高0.42米,横1.36米)黄缎横卷随藏,又赐大殿、禅堂、初祖堂3处匾额。乾隆三十年季秋和硕庄亲王题并书的原大殿门匾“宝州金界”,在期间被毁,而今挂在大雄宝殿上的“宝洲金界”是1981年11月中国书协理事、省文史馆员黄文宽先生重书的;“万德庄严”4字仍装裱于玻璃镜中,现藏于藏经楼。 乾隆三十二年(1767),静会和尚奉藏回寺,路上打着“奉旨颁赐龙藏”的杏黄大旗,浩浩荡荡回潮,此事轰动了整个潮汕大地。 这部《龙藏》于雍正十一年(1735)开始刻版,到乾隆三年(1738)十二月十五日印刷竣工。《龙藏》从编印至今虽不足300年,但因当年只准印了100部,历经多次社会动乱,而至今能完整保存下来的,在全国来说已屈指可数了。 初期,寺为博物馆占用,工作人员为保护这部《龙藏》可以说历经多难。初期,红卫兵大搞“破四旧”,当时开元寺提前一天到得红卫兵要来寺烧毁这部《大藏经》的消息,工作人员连夜把“钦赐宝藏”4字盖上“斗私批修”字样,同时将藏有《龙藏》的大橱翻转朝墙,在橱背用厚纸板加饰木框,贴上牛皮纸,制成语录版,写上毛语录,画上阶级斗争漫画,俨然成了一个小型阶级斗争展览会。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没有人敢损毁毛语录和阶级斗争图画。开元寺僧就是利用当时特定的人们心境,巧妙地将藏在大橱里的《龙藏》保护下来,因此《龙藏》才得以安然度过那场浩劫。 1930年,潮州人王弘愿等居士鉴于《龙藏》因年久不无残佚,就倡募款项,采用抄补、装裱、缝隙等办法使“补藏之功德”得以竣事。 为了保护这部历经劫难的《龙藏》,开元寺每逢农历六月六日“晒经节”,寺内依惯例组织僧尼居士对所珍藏的经典全面进行翻页、晾晒、整理、扫除蛀虫,逐卷翻阅清理,安放防蛀药物,如今已成为定制。 补经、翻经、护经充分体现了潮州开元寺僧居士历来珍惜、爱护文物的睿知和文化内涵。 1989年,北京文物出版社准备重印《龙藏》时,因乾隆间多次发生撤经毁版之事,所以派人前往全国寻访所缺底本,想方设法使《龙藏》得以补全行世。他们终于在开元寺查找有《开元释教录》、《辩伪录》等4种完整底本,是寺僧在乾隆时不忍撤毁而私下保存起来的经卷。1994年,《龙藏》出版发行后,文物出版社专程到开元寺致谢,并把在潮觅借底本之事编入社史大事记。由此可见,潮州佛教文化对中国佛教文化贡献及潮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部《龙藏》可以说是将佛教传入我国1700多年间翻译的经典及汉地著述作一次总结,其刻版无论在编辑规模、雕刻质量等方面均堪称我国木版精品之所在,足以代表东方艺术之总成,同时又是世界木刻的最大书版。当时刻版仅印刷100部,非名山古刹不得颁赐,足见《龙藏》弥之珍贵。
来 源: 《潮州》2007-05-23作 者: 达亮
《清敕修大藏经》(原版刷印本)捐赠仪式举行
本报(台、网)讯 在总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和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原版刷印《清敕修大藏经》及精品紫砂艺术品捐赠仪式6月6日上午在平凉市博物馆举行。《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项目工作委员会首席专家、总顾问,北京市文物保护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甘肃省丝绸之路名誉会长延藏等4位社会贤达,向平凉市博物馆无偿捐赠原版刷印《清敕修大藏经》95箱,共725函、1669部、7245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国兴等69位艺术家,向平凉市博物馆无偿捐赠紫砂艺术精品68件。
《清敕修大藏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官刻汉文佛藏。全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内容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论著、语录、史传和目录等,涉及、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是弥足珍贵的古籍善本和文化遗产。《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作为我国现存于世唯一一部完整的官刻大藏经木质经版,入藏国家版本总馆兰台珍品库永久封存珍藏。
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锦,市常委会副白玉、市副张拴会、市副郭宏出席捐赠仪式,并为捐赠代表颁发收藏证书及荣誉牌。张拴会及捐赠代表甘肃省生产力学会名誉会长、甘肃省原副秘书长朱宏分别致辞。
延伸阅读:
《清敕修大藏经》共分正藏和续藏两类。内容不仅包括佛教经典,还收录了元、明、清历代高僧大德的章疏、论著、语录、史传和目录等,涉及、经济、文化、天文、地理、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和艺术价值。
《清敕修大藏经》始制于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当时在北京贤良寺设立藏经馆,由和硕庄亲王允禄、和硕和亲王弘昼及贤良寺住持等领衔主持。从雍正十三年开雕,至乾隆三年(1738年)竣工,雕成经版79036块。藏经以《千字文》编号,自“天”字起至“机”字止,共724字,每字一函,全藏共724函,每函10册,共计7240册。全藏共收入佛教经、律、论等部著作共1669部,7168卷。经版初刻完成后存于故宫武英殿内,后历经劫难、几经辗转。而《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也作为我国现存于世唯一一部完整的官刻大藏经木质经版,弥足珍贵。
经国家相关部门批准,2009年《清敕修大藏经》经版修复保护工作委员会成立,正式启动《清敕修大藏经》文物保护项目。大藏经经版每块重4.5公斤,全部经版总重360吨,总体积超过1000立方米,其清点工作就历时两年有余。经查实,《清御制龙藏经》经版现存69410块,佚失9626块,在现存的经版中还有20%以上的经版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
据了解,为做好保护工作,工作委员会做了大量、充分、细致的准备,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经版保护工作方案。该项目的实施,是《清敕修大藏经》自诞生以来,其经版第一次有了现代化专业库房;第一次补齐并修复了全部遗失或损坏的经版;第一次建立《清敕修大藏经》数字化科学档案。本次重新刷印出版,补齐、更正了历次版本的缺失、勘误。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手工抄纸、制墨、刷印、装订等许多环节,均采用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保证了印刷质量和古朴风格。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清敕修大藏经》经版雕刻完成以后,在乾隆时期还经过了三次抽毁、撤出的特别经历,主要是乾隆皇帝曾分别于乾隆三十年、三十四年、四十一年下旨,共撤毁了800余块经版和其对应的近百卷典籍。在这些撤毁的经版中,包括了钱谦益的著作,武则天、明永乐皇帝等前朝帝王撰写的文章等。因此,初雕初印的《清敕修大藏经》,罕见全帙。
《清敕修大藏经》现存的各种印本均不完整,或缺函数、或缺册数。要想补刻齐全佚失的近万块经版,需要找到或凑齐至少一部乾隆四年完整的初印本大藏经作为底本,只有依据初印底本,才能准确无误地完成对佚失经版进行补刻的工作。
据了解,为找全底板内容,工作委员会先后组织派遣专业人员走访了、东南亚诸国的博物馆、研究院以及国内百余所图书馆、博物馆和寺院等藏书机构,考察搜集并研究整理各地收藏印本的具体数量、目录、年代,反复对比、甄别、筛选,并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寺志等历史资料。最终,找到并完整补齐了《清敕修大藏经》乾隆初印本的全部底本内容。
全面修复后原版刷印的《清敕修大藏经》,再现了雍乾盛世初雕时的完整风貌。此次原版刷印的《清敕修大藏经》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原版原大原色原样用传统手工工艺刷印80部。就现在存世佛经官刻经版而言最为完善,其中一些文献资料更是海内孤本。
【乾隆大藏经下载—乾隆大藏经完整版下载】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