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案,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更新:06-16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青春华年、李杨悲哉:《李商隐诗两首》课程教案、学案、说课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或者师生对读)

二、【初步感知】朗读(师生对读)之后,合上书,在此书写:

读完,我感知道诗人对青春年华的思念;对帝王爱情悲叹。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两首诗的标题:

1、锦瑟,有花纹的瑟,或是因物起兴、托物言志;或仅是以诗的起句为题。2、马嵬,唐军、贵妃赐死之地——以地名为题,表现玄宗和贵妃的爱情悲剧?

四、【批注理解】请给两首诗作批注式的理解。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思念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晓梦春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有泪有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都已惘然)

【追忆有梦有心、有泪有情的青春华年】

马嵬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此生休矣)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无人报晓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驻马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不及卢家

【马嵬,李杨悲哉】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两首诗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1、表达对已成追忆的有梦有心、有泪有情的青春年华的怅惘之情。2、描述马嵬时李杨爱情的悲剧性结局。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两首诗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1、意境之美:锦瑟、蝴蝶、杜鹃、明月、玉等明丽物象营造、渲染出青春年华的美好氛围。2、情思之美:对青春华年的追忆、对帝王爱情的悲叹,都折射出诗人悲悯、怜恤的美好心灵。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两首诗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两诗写得漂亮,因为:1、(锦瑟)比兴、用典与写实结合,增强意境的时空感;2、(马嵬)对比、反衬凸出诗的悲剧氛围。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的诗,并回答问题。

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袁枚的马嵬与李商隐的马嵬在主旨与艺术上有何异同?

袁诗的主旨的是对导致的夫妻分别、家庭拆散的同情以主及对统治者的不满,而李诗描述马嵬时李杨爱情的悲剧性结局,诗人的情感倾向更为隐晦。在艺术上,都有了对比、比较的技巧,但袁诗的对比、比较中强调相似性,而李诗的对比、比较中强调相异性。

九、【文本与生活】思考并回答:青春年华。指青年时代。李商隐在《锦瑟》中用“晓梦、春心、有泪、惘然”等词语来描述他的青春,请你也试着用几个词语描述自己的青春,并说说这样描述的理由。

十、【妙句品仿】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以上句子的意思是马嵬,帝王的爱情遭遇不幸,但诗句却以曾经的欢笑与平民的幸福反衬之。现在请你仿照这4句诗,用反衬之法写写一个贪官身陷囹圄的不幸。

示例:

此时铁窗伴泪流,昔日舞池嘴抹油。

什么大干部,不及农家有水牛。

二年级语文呢上册《古诗二首》教案:《夜宿山寺》《刺勒歌》教学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 qióng( )庐 见( )牛羊

天似( ) 笼( )盖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2020春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古诗两首》优秀教案设计

文末扩展链接可免费下载到手机。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认生字。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21教育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村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练习说话。

课时重难点

重点:

读准生字的字音,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诗中描绘的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走进春天春天来了,大自然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象。瞧,春天多美呀!

1、欣赏春天的美景图片(出示大屏幕,配乐)

2、看到这么美的大自然,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有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呢?(指名说,师相机板书)

3、古代的许多文人墨客,将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想用一首首脍炙人品的诗记录了下来。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随着清代诗人高鼎,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

4、简单介绍作者。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做好记号。

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风筝上的生字读准,让风筝飞起来吗?(指名认读幻灯片风筝上的生字)重点指导读“莺、趁”。

3、同学们真能干,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把它们收回来吧!

4、进行自学,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5、互相交流。

6、师指导记字方法:编顺口溜、熟字加偏旁、熟字减偏旁、形近字对比等。

三、品悟古诗,感受春天

1、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再读读古诗吧!读完这首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从哪句读出来的?

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师引:美丽的二月,草芽儿长出来了,杨柳绿了,鸟儿也叫起来了,这样的景色美吗?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读一、二句。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2)播放画面: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看着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好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这么好的春光,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2)村子里的孩子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想去做什么呢?你从哪句读出来的?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你能读好它吗?自由读古诗第二句。指名读、齐读。

5、设置情境谈话:

(1)小山村孩子,你们村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指名说。

(2)在这美丽的春天里,你最喜欢去做什么?心情是怎样的?你能读读这首诗吗?(读出孩子的快乐、欢畅)

6、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快乐的心情,一边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齐读古诗)

7、古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呢!听,多美的歌声。(出示大屏幕,播放古诗新唱《村居》)师带领学生拍手齐唱古诗。

四、背诵全诗,欣赏美

1、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师检查,指名试背。集体配乐吟诵。

4、同学们学得真不错,老师为你们喝彩,奖励一首歌给我们听。让我们在动听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歌曲:《春天在哪里》)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相信同学们可以发现大自然中更多的美。

五、课外活动,寻找美

1、美美地把古诗读给家人听。

2、读课外书,查查还有哪些写春天的古诗。

3、到大自然中去,看看你身边的春天是怎样的?

第二课时

咏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教学过程

一.导引目标、激发兴趣

1、启发谈话:同学们,从图上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画的是什么?

2、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3、那么,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创设条件、自主参与

1、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2、检查朗读。

3、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是说的意思是什么?

4、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得词语。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1、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玉”、“妆”、“丝绦”。

2、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3、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四、引导创新、应用实践

1、观察春天的柳树,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2、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写话后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儿童诗两首教案,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儿童节短信【儿童节信件】 下一篇:儿童鬼故事 幼儿睡前故事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