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致胜要全局在胸
翻阅卷帙浩繁的史册,领略惊俗骇世的史诗,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有,就有的全局和局部。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对掌握指挥艺术,驾驭、赢得最后胜利至关重要。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下出一盘好棋的。拨开阴霾,认识规律,掌控全局,是历代中外军事家的追求。正如美国战略家马汉所说的,“如果战略错了,那么,在战场上的指挥才能,士兵的勇敢,辉煌的胜利,都将失去它们的作用。”
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那些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局部,即成为全局的重要关节。如果在这些关节上处理得好,就是“一着之妙,全局皆活”;处理得不好,则成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因此,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在关键时刻投下关键的一个棋子,是在错综复杂的战场情况中走出一盘歼敌活棋的重要条件。在中国工农北上陕甘的道路上,红四方面军一部攻克包座,红一方面军打开腊子口,都是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役战斗。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与陕北共同进行的直罗镇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边区的第三次“围剿”,促进了营垒的分化,对西安的发生、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新局面的开始,产生了重要影响。淮海战役中,首歼徐州之敌右翼劲旅黄百韬兵团,既出敌意外,又攻其要害,打乱了敌整体部署,产生了从全局上震撼敌人的积极效果。
全局在胸,就是要把全局利益的需要放在首位,必要时有敢于冒风险和“舍卒保车”的精神,不惜部分或暂时地放弃局部利益,以局部的代价换取全局上的主动和胜利。有些问题从局部上看是正确的,而从全局上看就可能是错误的。1947年,在敌人的战略进攻尚未被完全粉碎之时,毛大胆决策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跃进大别山,率先转入战略上的外线作战。这是一个有风险的战略决策。但是,从全国战场看,这个风险仅是局部意义上的,与可能取得的全局利益相比,冒此风险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事实证明,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不仅改变了中原态势,而且把全国战局从战略防御带入战略进攻,扭转了整个的格局。
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将展现出全新的形态,无论是战略指导,还是作战指挥,都将更多地表现出非规范性、非逻辑性、不重复性特征。运筹于屏幕之前,决胜于万里之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关照全局、把握关节的问题将更加复杂、困难,将更考验指挥者统筹和驾驭全局的才能。只有全局在胸,站在全局抓关节,围绕关节谋全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员说,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教员说,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看六步,走一步,这是战略。
走一步,看六步,这是战术。
教员说:
战略问题是研究全局的规律的东西。
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的全局。
各方面和各阶段讲的是整体和部分,过程和阶段。
因此:
看不清整体,那么所有的部分的安排注定是错的。
看不清过程,那么所有的阶段你也是把握不好的。
只有站在全局看局部,才能真正搞清楚局部和局部的关系,以及在诸多局部中哪一个是主要矛盾。
如此,你才能投下一着真正的好棋子。
这一着好棋子,看起来好像是漫不经心,但其实是在洞观全局上的精心布局,关键时刻,将扭转乾坤,发挥出巨大作用。
所以,真正的下棋高手,通常都能做到,在看透三步棋后才下第一步棋,这和的意思是一样的。
在《中国的战略问题》中,针对反“围剿”的作战经验,教员说:
处在防御地位的,欲打破强大的“进剿”军,反攻的第一个战斗,关系非常之大。
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乃至一直影响到最后的一个战斗。
这就是全局中的关键局部 ,整体中的关键部分,这就是诸多矛盾所构成的系统中的主要矛盾。
为什么第一仗必须要打胜?
教员说:
初战的计划必须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的序幕。
没有好的全战役计划,绝不能有真正好的第一仗。
这就是说,即使初战打了一个胜仗,若这个仗不但不于全战役有利,反而有害时,则这个仗虽胜也只算败了(例如第五次“围剿”时的洵口战斗)。
因此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
虽结果不见得乃至决不会尽如所期,然而必须依据双方全局,仔细地切实地想明白。
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我们之所以说战略是看六步走一步,原因何在呢?
那就是首先要处理好“初战计划”和“全战役计划”的关系。
“初战计划”是“全战役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初战计划”不是凭空随意制定的,而是在通盘制定“全战役计划”下的产物。
这就是全局决定局部,整体决定部分。
如果“初战计划”脱离了“全战役计划”,甚至与“全战役计划”无关,那么,这个初战即便是打胜仗,则不但对全局无益,反而会有害。
这就是局部是全局的局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
全局和整体的利益,是高于局部和部分的利益的。
因此,为了全局利益的实现,我们有时是需要一些局部利益的。
这些局部利益的,其价值是为了换取全局的胜利。
在深入地谈一下战略的看六步走一步,请看教员如何说:
在打第一仗之先,必须想到第二、第三、第四以至最后一仗大体上如何打法,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
看看,这就是全局思维。
要把整个战役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甚至第五、第六,以至于最后一仗,都想透了,再开始打第一仗。
这就是看六步走一步。
但是,是动态的,构成战略的部分和阶段也是动态的,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所以,教员又说:
我挨次的一仗胜了,敌军全局将起如何变化,假若败了,又将起如何变化。
在整体的布局下,在部分和阶段中的战术实施,要及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
这就是战术上的走一步看六步。
看六步,看什么?
看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行动的调整。
所以,教员又说:
还要想到下一战略阶段的文章。若只顾反攻,不顾反攻胜利后,或万一反攻失败后,下文如何做法,依然未尽得战略指导者的责任。
战略指导者当其处在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多数阶段,至少也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
尽管往后变化难测,愈远看愈渺茫,然而大体的计算是可能的,估计前途的远景是必要的。
那种走一步看一步的指导方式,对于是不利的,对于也是不利的。
走一步应该看那一步的具体变化,据此以修改或发展自己战略战役计划,不这样做,就会弄出冒险直冲的错误。
然而贯通全战略阶段乃至几个战略阶段的、大体上想通了的、一个长时期的方针,是决不可少的。
不这样做,就会弄出迟疑坐困的错误,实际上适合了敌人的战略要求,陷自己于被动地位。
须知敌人的统帅部,是具有某种战略眼光的。我们只有使自己操练得高人一等,才有战略胜利的可能。
总之,对弈如作战,看六步走一步,是战略全局指导的一步;走一步看六步,是根据战术执行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全局带来的影响,及时调整战役计划。
这就是“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的真正含义。
结合实际、系统地、更多地学习教员的战略战术,可以看一看陈老师的著作《弱胜之道:活学活用毛著战略战术,破解人生事业发展难题》。
【全局在胸是什么意思(全局在胸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