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兔的成语—关于兔的成语褒义词

更新:06-1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7个兔年成语,太难了!你能猜到第几个?

兔年到了,给大家找了几个跟兔有关的成语,看你能猜出来几个?

1

2

3

4

5

6

7

把答案写到评论区吧!

兔年说兔——关于“兔”的成语

1、玉兔金乌——代指月亮和太阳。借指时间。

淮南子》记载“日中有乌”《春秋元命苞 》中也说“日中有三足乌。”故人们也把太阳叫做三足乌或金乌。

传说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

古人认为日中有金乌,月中有玉兔,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与此相近的成语还有“东兔西乌”“白兔赤乌”“兔起乌沉”“兔走乌飞”“乌飞兔走”“兔缺乌沉”“乌踆兔走”

2、动如脱兔——出自孙子兵法·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动起来如同奔逃的兔子。比喻行动敏捷。类似成语还有“惊猿脱兔”“兔起凫举”。

3、守株待兔——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含贬义。也作“守株伺兔

4、龟毛兔角——出自楞严经》“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龟的毛,兔的角。比喻有名无实的东西或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作“兔角龟毛”“兔角牛翼”。类似成语还有“兔丝燕麦”。

5、获兔烹狗——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有功之臣。类似的成语还有“兔死狗烹”“得兔忘蹄”“狡兔死、走狗烹”“兔死犬饥”“得鱼忘筌”“鸟尽弓藏”等。

6、狐兔之悲——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亦作“兔死狐悲”“狐死兔泣”。

7、东门逐兔——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比喻后悔。亦作“东门黄犬”。

8、见兔放鹰——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比喻行动及时,有的放矢。后演变出俗语“不见兔子不撒鹰”。

9、见兔顾犬——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看见兔子,回头唤狗,比喻及时想办法,还来得及。

10、狡兔三窟——《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比喻隐蔽的地方多或者办法多。亦作“狡兔三穴”。

11、狼奔兔脱——《冷眼观》第四回:“远远听见吆喝之声,由远而近……众人手忙脚乱,将桌上杯盘收拾干净,转眼间,狼奔兔脱,如鸟兽散去。”比喻仓皇逃窜。

12、兔迹狐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荒凉径界,无非些兔迹狐踪;坦迤土壤,料不是龙潭虎窟。比喻人迹罕至。

13、兔起鹘落——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形容行动迅速。也比喻书法、绘画文章迅捷流畅。

14、兔罗雉离——《诗经》: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比喻小人奸恶,但却会用计来幸免罪罚,而君子忠直,却因固守正道反遭祸害。

15、狗兔听提——《醒世姻缘传第九十七回:后来贱荆听到了,就狗兔听提的都不敢了。比喻像狗兔般的柔顺伏贴。

16、犬兔俱毙——《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比喻同归于尽或两败俱伤。

17、龟兔竞走——寓言龟兔赛跑。比喻天才失败、努力成功。

18、蛇兔联盟——蛇和兔结成联盟。比喻强暴的人诱骗弱者与他合作,最后又把弱者给并吞。

19、逐兔先得——比喻没有主人的东西,谁先得到便属于谁所有,别人无法再争。

20、韩卢逐兔——“韩卢逐赛兔”之省。比喻强者追击弱者,其势必得。

21、狮子搏兔——比喻做小事情也难处全部精力认真对待。

22、兔头麞脑——形容人面貌猥琐。

23、一雕双兔——新唐书·李林甫传》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24、坠兔收光——明·李昌祺《剪灯余话·武平灵怪录》“逡巡间,坠兔收光,远鸡戒晓。”

落月将光收回去了。指月亮落下。

愿大家新的一年动如脱兔、见兔放鹰,大展宏图!

18个关于“兔”的成语,若能认识五个,算你厉害!

癸卯兔年,许多人在用兔的成语送祝福,

比如“大展宏兔”、“前兔无量”、“兔飞猛进”……真是很提气。

其实,关于“兔”的成语还真不少。诗词君分享12个带兔的成语,愿你在兔年才华横溢。

01

守株待兔

【释义】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亦用以讽刺妄想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

【故事】一只兔子,撞在木桩上死了,一个农人偶然捡到,很高兴。为了再次捡到兔子,他活也不干了,天天守着木桩,却再也没捡到兔子了。

【出处】《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02

一雕双兔

【释义】指三人并列显位,一人势盛而两人受其挟制。

【出处】唐李林甫、张九龄、裴耀卿并为相,李抑扬张、裴自得,张裴二人罄折卑逊,时人窃言“一雕挟两兔”。见唐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及《新唐书·李林甫传》。

03

兔走乌飞

【释义】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出处】唐·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

04

兔丝燕麦

【释义】 菟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比喻有名无实。

【出处】《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五十四·李崇传》:“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

05

兔头麞【suō】脑

【释义】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出处】《上海小刀会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暴敛横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卖官鬻爵,朝尽兔头麞脑之人。”

06

兔死狐悲

【释义】原意为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或失败而感到悲伤。

【出处】元·脱脱《宋史·李全传》:宝庆三年二月,杨氏使人行成于夏全曰:“非山东归附耶?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愿垂盼。”全诺。

07

兔走鹘落

【释义】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出处】明·宋濂《佛光普照大师塔铭》:“行宣政院命长明之瑞云山清凉寺,学徒奔凑,机锋相加,如兔走鹘落,瞬目辄失。”

08

兔角牛翼

【释义】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之比喻不合情理之事。

【出处】章炳麟《国故论衡·明见》:“若然,始者果不可知,即万论若兔角牛翼矣。”

09

动如脱兔

【释义】比喻行动敏捷。“动如脱兔”常与“静若处子”连用。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10

东门逐兔

【释义】以作为为官遭祸,抽身悔迟之典,同“东门黄犬”。

【故事】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与李斯有仇,便乘机把他的家族和宾客全部抓了起来,屈打成招被判死刑,李斯十分后悔从政,在被行刑前对次子说多想与他牵着黄狗到上蔡东门外去猎兔子。

【出处】《史记·李斯列传》载: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11

兔死狗烹

【释义】把抓住兔子的猎狗烹煮吃掉,比喻成就事业后就把有功之臣杀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欢乐,多指独裁专权。

【出处】“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12

东兔西乌

【释义】月亮,太阳西落。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出处】宋·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13

惊猿脱兔

【释义】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出。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还亏得苗子的脚底板厚,不怕巉岩荆棘,就如惊猿脱兔,漫山越岭的逃散了。”

14

狡兔三窟

【释义】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

15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释义】狮子捕杀兔子仍然用全力,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解决。

【出处】明末清初·黄宗羲《<称心寺志>序》:“沾沾卷石之菁华,一花之开落,与桑经郦注争长黄池,则是狮象搏兔,皆用全力尔。”

16

见兔放鹰

【释义】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猎鹰追捕。比喻行动及时。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护圣不似老胡,拖泥带水,只是见兔放鹰,遇獐发箭。”

17

得兔忘蹄

【释义】蹄,一种捕兔的工具。意思是捕到了兔子,就忘记了捕兔的工具。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出处】《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18

见兔顾犬

【释义】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来源:微信公众号“古典文学与诗词”

编辑:杭以凡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关于兔的成语—关于兔的成语褒义词】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免责声明:部分作品来自网友发布,或收集于互联网,目的在于更好的传递 好内容 ,正能量内容。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或者您不想在本站发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第一时间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