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华章 | 文明中国说•兼收并蓄
来源:大象新闻客户端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京。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正式提出文化思想。
《文明中国说》系列视频,学习贯彻文化思想,聚焦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展现其之于中国、之于世界的精神价值。今天播出《“衣”锦华夏》。
视频加载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
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这份中国式的浪漫和风雅
也深深融入到了传统服饰之中
汉服
从来不止于一种穿着
宽衣大袖、绢带系之的汉服
承载着敬天畏地的法道、礼序乾坤的准则
更蕴含着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西域狮子和葡萄爬上唐人衣袖
唐朝石榴裙染上古波斯的花红
佛教东传、胡汉融合、东西方文化碰撞
汉服不断吸纳多元的文化元素
接纳而不盲从、坚守而不固守
尽显海纳百川的东方气韵
从《神仙赴会图》到《嫦娥执桂图》
再到《引路菩萨图》
汉服复原者追本溯源
丝线经纬中绘出民族的文化基因
让流落海外的文明印记“衣锦还乡”
古今衣裳,与时偕行
汉服回归
青年人在时尚与传统之间
找到了一种浪漫而诗意的栖居
迸发出创新创造的青春力量
衣裳之会,春风化雨
当汉服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推手
让中国传统文化频频“出圈”成为“网红”
包容
让交流超越隔阂
互鉴超越冲突
共存超越优越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民族自信和大国气象
我们要深化交流互鉴,以包容胸怀构建和而不同的精神家园,用欣赏、互学、互鉴的态度对待多种文化,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谱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篇章。
——在2023年7月28日为出席第31届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
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时的讲话
宗教如何“中国化”?全国委员丁时勇的“兼收并蓄”之思
图为全国委员丁时勇建言献策。 重庆市民宗委供图
图为全国委员丁时勇建言献策。 重庆市民宗委供图
(速递)宗教如何“中国化”?全国委员丁时勇的“兼收并蓄”之思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题:宗教如何“中国化”?全国委员丁时勇的“兼收并蓄”之思
作者 黄维正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方面积极探索,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思想共识不断凝聚、措施不断细化、效果不断彰显。”2022全国上,全国委员、重庆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丁时勇说,“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还存在认识不够到位、思路不清晰、成效有待巩固等问题。”
丁时勇建议,推进“宗教中国化”要着力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四个结合”上下功夫。
“宗教中国化不仅包括空间上的本土化,也包括时间上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丁时勇称,佛教从两汉时期传入中国到隋唐形成中国佛教宗派,经历了五六百年的时间;教从唐朝传入中国到明清时期“以儒诠经”,经历了七八百年的时间。
丁时勇说,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宗教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调整适应。因此,宗教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不能因为宗教中国化永远在路上,就放松懈怠。”丁时勇说,这就需要宗教工作部门和社会各界要保持足够的战略耐心,绵绵用力,为功,助力宗教界扎扎实实完善各种活动,重译、选编、解读经典,调整完善教规制度,出版论著、音视频等多种途径和方式,让宗教中国化开花结果,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党和是主导,宗教界是主体。”丁时勇建议,各级党委应准确把握我国宗教中国化的“脉搏”,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确保宗教中国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丁时勇呼吁,宗教界尤其是宗教界代表人士,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增强使命感和主动性,克服被动应付心态,不等不靠,积极作为,不断拓展宗教中国化的深度和广度。
方向有了,如何落实?
丁时勇说,一方面,各宗教要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进一步深化展陈、研讨、解经、讲经等活动,在宗教建筑、装饰、活动中进一步充实中国元素特别是本土元素、时代元素。另一方面,国家宗教工作部门应组织开展宗教中国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打造一批宗教中国化示范场所、基地等,不断丰富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形式和内容。
丁时勇坦言,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内涵、路径方法、衡量标准等方面都还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化。他希望,国家宗教工作部门及省级宗教工作部门将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理论研究摆在突出位置,为制定政策、推动实践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兼收并蓄—兼收并蓄的拼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