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学丨军令状
北京,国家博物馆,收藏着22本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攻坚军令如山,白纸黑字的“军令状”彰显出攻城拔寨的坚定决心与雄浑气魄。
脱贫攻坚,是大以来唯一一项由党政一把手向立“军令状”的工作。
责任书里,写明了各地当年的贫困状况以及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减贫计划等部署,要求这些计划逐级分解,落实到县到村到户到人。
我国立足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只要我们坚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总话语铿锵。
在、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之问,民在一次次求索开拓中完成其他各种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中国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总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促进全体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我国经济总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突破110万亿元和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这一切,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21年,《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发布。
今年6月10日,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暨山海协作工程推进会,明确山区共同富裕的指标、帮扶体系等,对推进山区共同富裕作出具体部署。今后五年,全省域推进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将全面展开。
“中国执政,就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步步向前推进,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6月8日,在四川考察时,总面对乡亲们亲切说道。
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景这边独好。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中层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力
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将”是指带兵打仗的将领,这句话的意思是将领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德,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统率的在中具有强大的战斗力从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场如战场,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如何才能使企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中克敌制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集团中层管理人员作为“将”,也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五个方面的良好素质:
一、 管理者之“智”
智,是对事物做出明确的价值判断。智,要求管理者善于深思熟虑,遇事能做出准确无误的判断和及时正确的决定,实施管理时,要有明确的目地而不是盲目的激情。作为一个管理者,手中把握的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如果没有过人的智慧,那么他所带领的企业必将前景暗淡。 中层管理人员的“智”,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博学多识、点石成金。面对21世纪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管理者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专业知识与之相适应;具备较强的学习与教授能力,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并能正确、有效地将自身的知识与技能以恰当的语言、动作下达或教授给下属,带领团队共同学习和进步。
2、足智多谋、善于应变。管理者必须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忍耐性和应变能力。能够迅速适应政策、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尽快完成一般到特殊情况的转化,尤其是要有适应突如其来的逆境和处理突发的能力;对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内部的管理及其他方面的变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及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3、目光敏锐、思维活跃。要求管理者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预见性、敏捷性和理解、感悟能力。以较强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宽广的视野,预知未来,未雨绸缪;并能从错综复杂的问题现象中认识其关键之所在,做事严谨而有条理;思维积极准确,行动迅速灵敏,能很好地领悟上级的命令和政策,创新的开展工作,并理解不同下属的思想,做到兼听则明。
二、 管理者之“信”
信,是指以诚信为核心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是为人处世之根本所在。信是自信与互信的结合,管理者应于己自信而与人互信。自信的管理者胸襟开阔,对下属的管理富于弹性,自信使管理者摒弃专横的发号施令,声嘶力竭的鼓吹以及虚幻的形象追逐,能始终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出发,坚持择优用人,以行取人,用人不疑,唯才所宜的管理原则。
中层管理人员的“信”,可从以下几点体现:
1、精力充沛,心理健康。管理者能够以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大度的良好心态,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蓬勃向上的斗志,用健全的理想人格营造人格魅力,彰显精神的辐射力和感召力。
2、作风、善与人处。能够尊重他人,团结友善,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与各种不同类型与个性的人合作来完成共同的任务;具有准确的语言表达和下达命令的能力;能有效调节平级、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协调组织中成员之间及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合作、团队精神。
3、为人表率、不谋私利。作为现代管理者,必须能够敬业奉献,履行职责,身先士卒,办事认真,以大局和组织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
4、严谨自律、品德高尚。具有较强的纪律性和自律性,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在社会、职业和家庭活动中,自觉接受社会、法律及道德的约束,具备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行为能力及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自尊、自信、自强不息,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及真诚、谦虚、诚信的优良品质。
三、 管理者之“仁”
仁是中国儒学中最基本的一个观点,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友爱。对管理者来说,仁即必须体贴、爱护下属,并时刻把部下的事情挂在心上。仁能附众,作为一名管理者,得到大家的支持、把众人团结到自己的身边来,在管理的过程中,既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必需的。
中层管理人员的“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宽容大度、体察入微。作为现代管理者要能够以宽广的胸怀、高尚的思想境界,容纳组织中不同个性与思想的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待他人,信任部属,体察下属的疾苦,体谅其难处,并能积极有效地加以解决,以形成组织成员的忠诚感、归属感和凝聚力,达到“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的境界。
2、知人善任、务求实效。这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和管理成功的内在动力。要针对不同下属的特点安排工作,既能够识才辨能、精于授权,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又能够做到“将能而君不御”,善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减少无谓的内耗与冲突,形成团队的强大力量, 使管理富有成效。
3、明辨是非、义利分明。具有敏锐的素质,在大事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分清是非,区分善恶,不迷失方向;面对义利,理智从容,“义以生利, 义利统一, 以义制利”,而不利令智昏。
四、 管理者之“勇”
勇,即徇义不惧,果敢勇毅。“将不勇,则三军不锐”,也就是说,作为一
个管理者如果没有迎难而上、乘风破浪、历险前行的“勇”,则无法带领团队有所作为,企业也就没有活力。管理者的勇,绝非个人单枪匹马的勇,而是作为企业最高决策者的战略之勇。处于管理层的中枢人物,知识未必最丰富,但一定能在企业危机时,勇于把舵,有所决策。
中层管理人员的“勇”,有以下几点要求:
1、英明果断、敢于负责。具有较强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能力,面临严峻的形势和复杂多变的问题, 能够辨清形势,正确地作出决策,积极地说服上下级,合理地协调组织,有效地整合资源,并敢于承担决策所带来的风险。
2、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创新乃组织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现代管理者必须有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质疑意识、超越意识、风险意识和协作意识,敢于求新,挑战常规,冲破束缚,并勇于接纳创新性建议,愿意承担创新风险;积极进取,乐于竞争,公平合理,善抓机遇。
3、坚忍不拔、勇于开拓。具有较强的受挫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在遭受失败与挫折后,面对困难与逆境,能够以坚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迅速调整与恢复,败不馁、挫不倒,沿着既定的目标,勇往直前,直到最终实现它。
五、 管理者之“严”
严,即以威严肃众心。俗话说“军令如山”,即军令就如大山一样威严、庄重、不可侵犯。正因为有了这样严格的纪律,才可以统一、统一指挥、统一号令,在战场上才可能有所向披靡的战绩,此是为将之道。 作为管理者就是企业中的“将”。在管理中也应该有三严:
1、法令严。荀子说: “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家无礼则不宁。”纪律是约束组织中个体的行为规范,现代管理者必须能够依据其组织的特质和目标,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中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作为标榜和约束,那么企业就没有了规矩,纪律必然松散,必将导致企业管理混乱,一事无成。
2、赏罚严。在管理中如果没有明确而严格的赏与罚,那么就会缺乏激励和制约,其法令必然难以贯彻执行;管理人员善于利用各种方式启发、鼓舞组织成员, 充分使用表扬、暗示及认可等各种奖励手段,以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和精神力量,并能在关键时刻激励下属的士气;对于违反组织纪律与规章制度者,要能够慎用惩罚,有效处理,不挟私心,扶正警视,以取信于下属。
3、律己严。作为管理者,如果在企业中无法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那么必然会无法服众,无人尊从。
“智”、“ 信”、“仁”、“勇”、“严”这五德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是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它就相当于手掌的五个手指,缺一不可,只有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使企业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扮演好并胜任自己的角色,从而取得卓有成效的管理效果,不断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这样的干部为什么能够凝聚军心,深得人心?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李约铃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坚守近30个小时,先后5次整编,打退美军多个波次进攻,直到接防到达,始终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
这是电视剧《功》展示的中346.6高地上出现的战斗场景。
当时在开城的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狂妄叫嚣,因其握有制海权、制空权,所以在划分军事分界线时,必须在陆地上得到“补偿”——“要求你们从现有控制线分别向后撤退30至60公里”。这一霸道无理要求被我方拒绝后,美方代表恼羞成怒,撂下狠话:“那就让机关枪和大炮发言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346.6高地之战打响。以几倍兵力进攻,用飞机和大炮疯狂“辩论”,却最终受到重创无功而返的美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带领顽强他们的竟是我军的一名干部。
要知道346.6高地战是一场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战斗。李延年所在的连队面对的是美军的精锐——骑兵第1师。这支美军老牌,装备极其精良,且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如何在武器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凝聚军心人心,进而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对抗敌人?或许我们能从这名干部身上找到答案。
身为连队指导员,李延年思想工作绝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爱兵如子。他设身处地地替每一个战士着想,将人最优秀的品质,如平等、尊重等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战士们的脑海中,融进灵魂里。
上级要对“解放战士”进行思想审查,尽管李延年心里清楚这些战士绝对可靠,但军令如山,必须执行。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解放战士”的忠诚?李延年选择兵行险招。深夜,他拿自己当诱饵,带着要被审查的几个战士,假装投敌,以引诱蛊惑人心的军官。最终凭借斗智斗勇,他用“锄奸行动”洗刷了战士的清白,同时凝聚了军心。
当连长被抽调到营部后,李延年将指导员和连长的职责一肩挑,同样展现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军事指挥能力。
的本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越是敌军在兵力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越是要通过保存的有生战斗力量消灭敌人。这一点在李延年指挥的346.6高地争夺战中体现得极其明显。
在这场粉碎美军“秋季攻势”的作战中,7连奉命突破敌人炮火封锁,前往支援8连、9连。为尽可能减少运动中的伤亡,李延年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前沿调研,总结出美军“1分钟炮火,3分钟间歇”的封锁规律,从而指挥7连战士们以分段跃进的办法,未伤一人通过了炮火封锁地段。可以说,战士们安全渡过的每一步,都是李延年以生命为赌注换来的。每一次叮嘱,都是他对每位战士生命负责的表现。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当美军一番狂轰滥炸后,战士从掩体中爬出准备反击时,却意外发现被尘土堵上了。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关键时刻李延年现场示范,指挥战士:“用手、包和掷弹筒打!”他先用掷弹筒打了一颗手,接着又打了一颗六〇炮炮弹。手和炮弹都在敌群中爆炸,战士们纷纷效仿,美军的第一波进攻就这样被手和掷弹筒打退了。
经过美军几个波次进攻,李延年所在的营连续血战、伤亡极大,全营的干部几乎伤亡殆尽,4个连队的剩余人员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中,几乎陷入绝境。危急关头,李延年挺身而出,冒着炮火通过交通壕奔走各个阵地,硬是把原本已经一盘散沙不足1个连的人员,重新编组动员,再次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连续把攻上来的美军硬给打了下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李延年的带领、指挥和影响下,临阵退缩的“逃兵”上了战场英勇杀敌,不被信任的“解放战士”舍身炸掉了敌人的坦克,被分散包围的“散兵游勇”多次重组凝聚成新的战斗集体……
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面对美军强大的装备碾压和火力覆盖,346.6高地上的战士之所以打不垮、打不散、打不倒,正是因为李延年以身作则、立身为旗,遇到困难抢在先、面临危险冲在前、置生死于度外,与战士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用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官兵凝聚在一起,最终依靠压倒一切的“气”战胜了敌人铺天盖地的“钢”。也正是有许多像李延年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干部的率先垂范,才锻造出了有血性、有战斗力、无往不胜的。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可谓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无论是井冈山斗争、长征还是解放,我们的干部都是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而反观军官则往往站在后面,空喊口号,言而不行。人心向背,胜负立判。
被誉为“政工元帅”的罗荣桓曾多次强调干部的带头作用。他说:“现在做工作不是靠上课,讲大道理,更不是靠哄靠骗,而是要靠支部的堡垒作用,靠干部以身作则,靠宣传鼓动。”“首先要靠党员、干部来忍受,再把群众带动起来,不能叫人家吃苦,自己倒坐在马背上。
”罗荣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处处发挥作用;生活中,他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5年8月进入雪山草地后,寒冷饥饿困扰着战士。罗荣桓把战士们就地为他搭建的草窝让给了伤病员过夜,把难得的一碗野菜汤留给掉队的病号吃。他的率先垂范,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从井冈山斗争至长征胜利,越战越勇。毛对罗荣桓赞赏有加,称其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工作始终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作为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技术过硬是开展工作的“通行证”。只有具备“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上战场能打”的素质,才能为广大官兵立起标杆。最近,《报》宣传的几位干部可谓是树立了样板。火箭军某导弹旅政委李保国始终把打仗作为全力以赴的主业,走上导弹旅政委岗位后,带头学习最难的控制专业,很快掌握了某新型战略导弹的操作要领,在实装操作中做到零差错。陆军某特战旅原政委武仲良平时指导训练,他都会到一线为战士作示范,每天2小时的体能训练雷打不动……这样的干部当然受到大家爱戴,广大官兵称他们为“硬核政委”。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反观如今某些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只知道要求别人,不知道要求自己;让别人担当作为,自己却拈轻怕重;让别人廉洁自律,自己却以权谋私;让别人艰苦奋斗,自己却奢侈腐化。这样的干部,说得再好,也显得空洞;喊得再响,也感到苍白;装得再像,也觉得虚伪。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败坏干部形象,损害工作威信,更会不得人心,影响战斗力的生成。
什么样的干部能够深得人心,能够凝聚人心?李延年可谓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新时代,我们呼唤更多“李延年”式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的干部。这样的好干部值得鼓与呼!
(钧正平工作室·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军令如山的意思;军令如山的意思是什么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