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历史关头四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广州400公里外的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其形似虎,头饮梅江水,背靠虎形山,风光迤逦,山明水秀,这里是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中华开国元叶剑英的故乡。
始建于1987年的叶剑英纪念馆,位于虎形村叶剑英纪念园内,收录了大量珍贵的照片、手稿、题词、文献、文物等实物,向世人全方位展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家的生平、功绩和风采。
最近,记者走进叶剑英纪念馆,正厅屹立的叶剑英元帅铜像拄杖站立,挺拔威严,令人肃然起敬。“矢志共产宏图业,为花欣作落泥红。”半个多世纪以来,叶剑英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作出正确的决断,其坚强的党性、非凡的机智、伟大的气魄和高超的斗争艺术,值得永远铭记与学习。
奋斗之路
关键时刻保持清醒头脑
“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缘何对叶剑英如是评价?叶剑英纪念馆负责人杨健带我们来到馆内第一展厅,从一封秘密电文开始,回顾其一生中曾在重大关头四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为党和的事业建立不朽功的事迹。
这封秘密电文出自当时的红四方面军张国焘之手。1935年6月中旬,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会师时只有一万多人,红四方面数达八万。当时为了团结一致行动,在两河口局会议,决定全体北上。但张国焘依仗人多枪多,向党要权,不执行北上方针。9月9日,张国焘向陈昌浩发出的一封危害和分裂党和的密电,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所幸的是,这份密电被时任右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所截获,他识破了张国焘的阴谋,立即报告了毛。在紧急关头,毛带着先行北上。“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毛出席在延安举行的局扩大会议上发言时说。
此后,毛多次谈起此事,称赞叶剑英:“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事实上,这是叶剑英第三次在历史险要关头立下的大功。从1922年粤军原总陈炯明的叛变孙中山,炮轰总统府,年仅25岁的海军陆战队营长叶剑英参与护卫孙中山脱险;到1927年汪精卫同张发奎等人设圈套企图阻止南昌,叶剑英连夜将消息告诉叶挺、贺龙,密议甘棠湖,保证了的安全,后顺利发动南昌;再到粉碎“”,叶剑英曾在重大历史关头四次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叶剑英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保持清醒头脑,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等精神特质。”广东叶剑英研究会会长陈弘君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提到,1927年是叶剑英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在国共合作破裂的关头,蒋介石为笼络叶剑英,许以高官厚禄,感以个人恩义,但他不为所动,因为他意识到蒋介石已背叛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只有才有出路”,于是通电反蒋,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陈弘君说,于叶剑英而言,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不是个人的安稳和享受,而是从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和中国的解放来考虑问题的,这种对崇高信仰和理想的追求,对人生道路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恰是当今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需要学习的。
用事实驳斥反动派污蔑
“叶剑英素有儒将之称,文武兼备。”梅州研究室邓文庆如是说。在叶剑英纪念馆内,有一幅《舌战群儒图》的油画,画上的叶剑英身穿黄呢子,佩戴中衔,臂带石膏夹板,但仍精神抖擞,目光如炬,淡定自若。
时间回溯至1940年3月,蒋介石在重庆全国参谋长会议,打算在会上“围攻”八路军,以便制造反舆论,掀起更大规模的第二次高潮。会议前,蒋介石对于谁先发言、谁后发言、各讲些什么内容,都提前作了安排。会议开始后,的各路人马纷纷严格按照蒋介石的授意行事。他们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八路军。
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参加了会议。会议一开始,一些参谋长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开始攻击八路军“游而不击”“破坏,制造摩擦”,要彻查此事,严肃军纪。面对各种充满恶意的攻击,叶剑英不动声色,而是在会上作了题为《关于作战与摩擦问题》的长篇发言,用大量事实有力驳斥了顽固派的种种污蔑。
时任重庆红岩历史博物馆文博研究员刘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这次会议上,叶剑英冷静沉着,为了争取大多数人的支持,他历数了八路军近两年来的战绩,包括人数,缴获敌方的物资等,用数据和事实来说话。
作为一位军事家,叶剑英深刻认识到军事科学的重要性,毕生关注着军事科学的发展。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糜振玉曾撰文道:叶剑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军事科学研究的理论,亲自研究解决了许多重大学术问题,他在军事科学事业方面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建树,对于我国军事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开拓性、奠基性的作用,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的迫切要求。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积极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在陈弘君看来,叶剑英不仅提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主张,而且身体力行。从1977年起,他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多次会见华侨、港澳同胞、将领及其子女等,广交海外朋友,为开拓渠道,创造有利条件。
在叶剑英纪念馆里,一张叶剑英在北京会见已故原驻日本代表团团长商震先生的夫人安田作子和其子商伟立的照片引起了记者注意。照片中他们相谈甚欢,面带笑容。邓婕向我们讲述了叶剑英和商震之间的故事。叶剑英担任全国常委会后,多次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会见海外的故旧袍泽,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向他们介绍祖国的发展现状。商震早年参加过同盟会和辛亥。解放时期,由于不满蒋介石的政策和反动统治,他辞去了驻日本代表团团长的职务,留居日本。他每次回国,叶剑英都热情会见他并与他进行亲切交谈。
1974年10月,商震第一次从日本回国参观访问时,叶剑英对他说:“欢迎你到祖国来,叶落归根嘛。想回来的人,都可以劝他们回来看看,你是他们的带路人。‘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令商震为之动容,他说:“我早就想回国看看,希望在有生之年,为祖国做点事,争取立功。”
叶剑英说:“你想立功,做点事,才回来,那不一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你对台湾有影响,这次回来震动很大,这就是一功。你有什么安排和打算,都可以和我们讲。几十年了,过去我们共同作战对付日本,是打日本的老战友。现在国家的情况,你看得很清楚。回来,可以把自己力量用在祖国建设上,你还有力量,要一份热,发一份光。”
1978年12月,叶剑英主持的五届全国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强调在解决统一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台湾的现实情况,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1979年1月1日,全国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
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进一步阐明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这九条方针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中国的对台政策,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雏形。此后,邓小平等其他党和国家,又多次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构想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使这一构想更加具体化、系统化。
“一国两制”构想虽是为问题提出的,但在实践中首先被运用到解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问题上,并取得成功。1984年和1987年,中国分别与英国、葡萄牙,就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签署联合声明,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基础。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回到祖国的怀抱。
对作出重要贡献
陈弘君在《叶剑英对开启中国大业的卓越贡献》一文中高度评价叶剑英对的贡献。
1977年11月,在广州调研期间,叶剑英听取了广东和梅县地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说:“既要埋头工作,又要抬头看看世界。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发展,影响全世界。”
十一届三中以后,等广东向正在广州的叶剑英汇报了广东“先走一步”,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的设想。叶剑英很支持,并要求他们尽快向邓小平汇报。1979年6月1日,叶剑英在广州接见参加广东三级干部会议的地、市、县委时说:“决定广东、福建先走一步,把广东作为试点。广东搞好了,可以推动全国,促进全国。如果搞不好,也会搞乱全国的。大家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加倍努力搞好……”1979年7月,50号文件颁布后,明确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区域试办“出口特区”。广东经济特区开始进入创建时期。
1980年4月,83岁的叶剑英到深圳蛇口、珠海等地进行视察,他是第一位视察经济特区的党和国家重要,对经济特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陈弘君说,对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叶剑英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他鼓励当地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引进和用好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外资。在经济特区立法方面,叶剑英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为了解除广大客商对到特区投资经商的各种顾虑,1980年8月,叶剑英亲自主持第五届全国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该条例作为地方法规,破天荒地在全国常委会会议上通过,为经济特区提供了最具权威的法律保障,第一次从和法律上为开辟和建设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奠定了基础。
“百年赢得十之八,老骥仍将万里行。”叶剑英晚年写下的这两句诗,收录在《叶剑英诗词选集》中。邓婕说,她翻阅叶剑英相关史料时,时常为其中的历史细节所打动,她亦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人能在这位伟人的奋斗史中接受精神的洗礼。
蹲点手记
从先辈身上收获“初心”的启迪
在记者走访叶剑英纪念园时,不少来自珠三角的游客在叶剑英纪念馆内参观,他们之中不乏青年学子。
在叶剑英纪念馆内,逾600幅照片和一大批珍贵的手稿、资料、实物、艺术作品馆藏,以及大量的影像资料,一一对外展出。海量的历史细节令伟人的形象更为丰满,历史的来龙去脉亦更为清晰可循。
叶剑英是怎样走上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家的?在纪念馆中,我们找到了叶剑英的回答:“没有天生的家。我自己只是在下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盛德若愚,雄才经纶,谦虚谨慎,风范长存。这位儒将的人格魅力至今仍感染着每位前来瞻仰、纪念、参观、学习的访客。
除此之外,青年学子们通过与讲解员的沟通交流,通过研学课堂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对伟人的了解更深入,对其“宝剑锋从磨砺出”的品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告诉记者,如今的讲解方式已然灵活很多,每个人拥有一套自己的讲解词,只要史实无误,表达方式可以个性化多样化。因此,在网络直播、线下互动等各种灵活的传播方式下,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翻开历史的扉页,感悟伟人的初心,汲取奋进的力量。
圆梦故事
梅县雁洋镇虎形村村民叶选番:
让游客感受到叶帅故里的真情实意
位于叶剑英纪念园入口不远处的一家小饭馆,外观虽不起眼,但网络评分高居榜首。记者近日慕名前往,傍晚7时左右抵达时,店里已忙得不可开交。
一位白发老人连忙端出茶壶茶杯,招呼等候的客人坐下。他叫叶选番,年逾古稀,是虎形村的村民。曾当过兵的他退伍后选择在家门口开一间小饭馆,一开就是20年。
这20年亦是梅县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的黄金期。一方面,随着叶帅故里的品牌效应逐年显现,另一方面,旅游环境逐步提升,文旅融合渐次深入,梅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种草”“打卡”的理由。
叶剑英纪念园附近干净整洁的民宿不仅客家风情浓厚,且价格亲民;入选首批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的梅县叶帅故里客都人家历史文化游径,文化特色鲜明,自驾体验便捷畅快。旅游目的地的体验度、舒适度、友好度越来越强,成功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漫游客都,享受绿水青山的生态之美,品味余韵悠长的客家文化。
“旅游越搞越旺,来吃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叶选番喜欢和来往的食客交谈,拉拉家常,聊聊叶剑英故居里曾经发生的事,“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叶帅故乡的热情。”
近年来,全村近200人吃上了“旅游饭”。以前,叶选番的小饭馆的收入几乎年年增长,但价格一直未涨,假期与平日同价。叶选番说,要用真情实意留住远方来客。
今年是中国,在和省、市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下,梅县区将以九龙嶂、同怀别墅、叶帅故居为主线,打造红色小镇、建设文创基地、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未来,随着虎形村“红色村”的打造,越来越多人将走进叶帅的故乡,在绿水青山中放松身心,在红色文化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采写:南方记者 周人果 摄影:南方记者 仇敏业
策划:谢思佳 孙国英 陈韩晖 统筹:卢轶 毕嘉琪 周人果 王聪
力挽狂澜
又这样过了一天,原厂的高级工程师,按照自己的怀疑,让现场的张工团队又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排查,甚至又寄了一台全新的设备过来。
尽管这样,结果还是让大家大失所望,再这样下去的话,就要误工期了,到时候别说项目奖金,团队绩效都要被扣了。
最关键的就是张工的名声就毁了,开工前的说的那么义正词严,难道要倒在这只拦路虎上面。
张工在门外,一根烟接着一根烟的抽着,满脸透露出沧桑。
庄元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个是自己第一次的处女作啊,难道就这样开局不利,让自己跌个跟头。
就在此时,智慧体分身说话了:
这几天的情况我都清楚,我想的是,你也要成长,不能完全依赖我,这样对你对我都不好。现在看来,我再不介入,后果无法收拾了。
庄元急忙道: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其实我和你想的一样,我也要自己成长起来,靠外力终究不是正道。我想问的是,我也看了这么多天的排查,可以说试了无数种办法,究竟问题在哪呢?
分身道:
其实按照理论上来说,你们的思路和方向都没有错,排错过程也是有章有法。可是凡事都有特例,这样的事被你碰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是你的一种幸运吧。
我还是要用地球的知识来和你解释,我在TCPIP权威指南找到了理论支撑,原因就是,这个分支机构的用的运营商,为了节省成本,把TCP的标准值改了,虽然能够上网,但是接入你们这样的企业设备的话,因为不符合标准,也就对应了之前抓包的结果,发了请求,得不到回应。
庄元不得不感慨道:
要不是你的话,这估计得最顶级的网络专家才能找到问题所在,那我们该怎样解决呢?是要换运营商吗?可是据我了解,这里因为所在区域的原因,只有这家运营商提供网络服务。
分身淡定道:
自然不需要,因为找到了问题,那就可以在分支设备上面调一个参数就行了,毕竟是企业设备,肯定是可以自定义的。现在只需要把原来的16改成和运营商一致的13就行了。
庄元赶紧找到设备的自定义参数页面,果然有16这个数字,就对张工说,我尝试改一个参数,再测试看看。
张工现在也顾不得多想了,死马当活马医吧,能够有尝试的方法就行。
庄元改了参数之后1分钟后,总部那里打来电话,说分支的设备上线了,请张工测试一下访问总部的业务系统看看。
张工狂喜不已,赶紧测试了一下连通性,果然正常了,看庄元的眼神都变了,内心想到,也不知道这小子是扮猪吃老虎呢,还是瞎猫碰着死耗子。
【力挽狂澜、力挽狂澜的意思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