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假期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大学生志愿者助力兰州青少年欢度七彩假期
兰州的七月,暑热正盛,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挡兰州交通大学参与七彩假期支教活动的志愿者们。7月20日,在安宁区的青年之家里,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式开始参与暑期支教活动,有16名小学生前来参加暑期免费爱心课堂的活动。
大学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解成语"勤以立身""勤以治学""凿壁偷光"等四字成语,并为小朋友们播放了关于成语故事的小视频,提起大家对学习成语的兴趣,通过动画视频,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引导孩子们从小培养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在之后的游戏环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水果蹲"的游戏,游戏结束后,大学生们还为小朋友们辅导作业,推荐一些有意义的书籍,指导他们写读后感。
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周文娟说:"以往的暑假总是一个人在家,今年参加七彩假期活动,有了其他志愿者和同学的陪伴,假期变得更加快乐充实了,希望以后的假期里也能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大学生志愿者马力则表示:"此次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我将为小朋友们度过一个难忘而有意义的七彩假期贡献自己的力量。"(兰州社全媒体记者 李沛珂 文 / 图)
看过来 安宁区“七彩假期”暑期免费爱心课堂精彩剪影来啦
【安宁融媒体中心讯】安宁区“七彩假期”暑期免费爱心课堂在志愿者老师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如期的在幸福里社区红心℃“青年之家”开展,下面,就让我们跟着团团一起走进他们的欢乐小课堂吧!
成语故事小课堂
在成语故事小课堂上,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讲解了“勤以立身”“勤以治学”“凿壁偷光”等四字成语,为小朋友们播放了一个个关于成语故事的小视频,不断激发大家对学习成语的兴趣。通过动画视频,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从小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勤奋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结束后,志愿者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做“水果蹲”的游戏,大家认真积极参与游戏,通过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
防震减灾科普小课堂
在防震减灾科普小课堂上,特邀方舟救援队给孩子们科普了防震减灾知识,并教会他们在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救援队老师给孩子们展示了地震灾后图片,讲述了他们参加过的救援实况,惨烈的画面和描述,让孩子们深刻意识到地震带来伤害的可怕和生命的脆弱。通过PPT的演示,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地震时的自救措施,并嘱咐孩子们在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恐慌,当地震发生时,在周围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可迅速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小的墙角处、厨房、卫生间等地等待救援,并注意保存体力。防震减灾知识讲解完毕后,救援队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如何预防溺水和溺水时的急救知识,并为孩子们编写防溺水顺口溜,让孩子们记忆深刻。通过这节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许多防震减灾、地震自救和防溺水知识,同时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
手工实践小课堂
为提高课堂趣味性,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快乐舒适的假期生活,老师们精心准备了手工实践课。志愿者老师为孩子们提前准备了卡纸、剪刀等手工道具,孩子们热情高涨,对折纸和剪纸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在各位志愿者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主动观看教学视频,各自分为了四个小组,展开了五星红旗的制作与竞争。通过手工活动,让孩子们全身心投身于我们看似简单的制作,如小卡片、小剪纸,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更是养成了良好逻辑思维习惯和集中注意力。在浓厚的课堂氛围和老师的认真指导下,孩子们先后完成了自己的手工作品。
书法小课堂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书法并激发他们学习书法的兴趣,志愿者老师们带领参加暑期爱心课堂的孩子们进行了一段书法学习的旅程。老师为孩子们演示了写书法的过程,看着一个个端正清爽的大字不断呈现在宣纸上,孩子们对学习书法展现了极大的兴趣。志愿者老师从握笔姿势教起,手把手地带领孩子们从“横”“竖”开始练习,并不断纠正他们的坐姿。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心,认真询问书法方面的问题,老师们一一为他们讲解。通过这堂课,让孩子们对中国书法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从中感受到了书法的乐趣。
音乐小课堂
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在教室响起,志愿者老师给孩子们演唱了一首歌曲,悦耳的歌声让孩子们对学习唱歌跃跃欲试。音乐教学正式开始,老师带领孩子们熟悉完歌词和旋律后,开始引导他们跟着音乐慢慢哼唱。音乐教学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增强记忆力,也为他们日后的音乐学习提供了帮助。教学结束后,老师和孩子们合唱了孩子们喜欢的歌曲,美妙的歌声萦绕耳边。音乐小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中提高了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七彩”合影纪念着这次十分有意义的爱心课堂,社区为小朋友们颁发了结业证书并为他们送上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在这一周的学习中,志愿者老师们从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的实践课到带领他们放松学习的音乐课堂,从传授他们在灾难中自救方法的科普课到引导他们接触中国传统书法的书法课,丰富多彩的课程,让孩子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这些课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专注力、记忆力,还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志愿者老师们认真务实、生动有趣的教学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每天的教学课堂结束后,志愿者老师们还认真仔细地为孩子们讲解假期功课,让孩子们不仅复习了假期课程,同时也为孩子们的家长减轻了压力。
通过“七彩假期”暑期免费爱心课堂活动的开展,不仅将共青团学习教育和“我为青年办实事”紧密结合,更是与社区团组织、辖区高校共同携手,充分用好团属“青年之家”阵地,在暑期之际,为我区青少年提供学习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暑期有机会学习更多课外知识,充实暑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助力健康成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暑期托管问题。
(来源:共青团安宁区委;编辑:马玉茹;审核:牛育霖 董振刚)
说说“勤”字(散文•随笔)
“勤”,《说文解字》中释义为:“勤,劳也。从力、董声。”左为“堇”,右为“力”。黄土水中泥黏是堇之范式,力、董两范式叠加,劳力如黄土黏泥无所爱惜是勤之范式。
“勤”本义是辛劳。《礼记.学口记》中记载:“时过然后学,则勤苦王而难成。”错过良好学习期后才去敬学,即便辛劳苦学也难有所成。
日“勤”也有经常之意,如韩愈在《木芙蓉》中以“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表达了爱花之意。
清代秋瑾在《对酒》中写道:“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要多加珍惜满腔热血,待报效祖国时必能掀起漫天碧波。
“后泛指做事尽力。《诗经.周颂.赉》记载“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说的是“文王一生勤政,我应继承其德志。”这是武王伐纣胜利后,在告庙仪式上的训诫之辞,告诫所封诸侯要牢记文王"勤”的品德。
《尚书大禹谟》提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舜帝称赞大禹,既能操劳于治水这一国家大事,又能节俭持家。可见“勤"字自古就蕴含着勤劳、勤奋、勤勉、勤俭等含义,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美德。
中国人自古喜“勤”不喜“惰”,仅从用词中便可窥见一二。比如“学”中要有“勤”,欲学有所成必下“勤学苦练”之功,恒立“天道酬勤”之志,常思“克勤克俭”之德。“为政”要有“勤”,必先“勤政爱民”,方能天下大治;只有“宵旰忧勤”,方能上勤下顺。
再如,我们自古提倡“勤以立身”,反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崇信“业精于勤”,反对“不勤而获”;崇尚“勤劳勇敢”,反对“打勤献趣.....”一正一反间凸显了“勤”的意义和价值。
由此可见,“勤”字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符号,也是华夏文广趣解明得以绵延千年的精神之要。
作者:王敬日
【勤以立身的意思,勤以立身的意思和解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