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的故事;十大元帅的故事读后感

更新:06-3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十大元帅的“唯一”:平凡中的伟大,看看他们的经历你就明白了

十大元帅的“唯一”:平凡中的伟大,看看他们的经历你就明白了!

能够当上元帅的肯定不是一般人,毕竟中有千军万马,元帅一共也才十个。元帅是我军的最高军衔,个个都是“武曲星”下凡。

十大元帅各有各的贡献,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经历,平时我们学习他们的传记、体味他们的生平,那些丰功伟绩都已经烂熟于心了,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十大元帅比较另类的“唯一”,看完之后就会觉得这些军事家其实也是凡人,也有可爱的一面。

而且,相信今天所说的十大元帅的“另类唯一”,有很多不为人知,可能作为军事发烧友的你也不一定知道吧!

朱德早年间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辉煌,还在台上的时刻,朱德就当过云南护国军的旅长,跟随大英雄蔡锷护国讨袁。后来又当过云南宪兵和厅长,是滇军中鼎鼎大名的实权人物。

但朱德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些荣华富贵都不要,一心向往。可惜他的请求被当时的总陈独秀拒绝,朱德非常苦闷,于是和好友孙炳文一起来到欧洲。

在德国,他认识了比他小12岁的周恩来,两位伟人一见如故,在周恩来的介绍下,朱老总终于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这是1922年的事,朱德也因此成为最早的元帅。

朱德在欧洲的留学是自费的,而且上的还都是非常好的大学,这和其他元帅的勤工俭学和公派不一样,朱德是唯一一个自费留学的元帅。

十大元帅中,有些人的出身很苦,但再苦也没有比彭德怀更苦的。

彭德怀的家庭出身是赤贫,几乎是家徒四壁,他小时候曾经有过跟着白发苍苍的奶奶、牵着年幼的弟弟在大年夜出去讨饭的悲惨经历,甚至没有要到东西吃饿得昏倒在地。

这种非常悲惨的童年铸就了彭德怀铁一样的个性,他恨透了吃人的旧社会,因此性如烈火、嫉恶如仇,养成生活上十分俭朴、性格上从不轻易服输的特点。他关心民间疾苦,晚年还在种地以验证亩产到底多少,这种精神可以说从小就养成了。

彭德怀的个人生活不算圆满,不仅夫人浦安修和他离婚,他一生连个孩子都没有。

爆发、陕北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毛曾和林彪开玩笑:“假如林育南还在,干脆八路军这三个师都由你们林家包了。”

林育南是著名的,林育英(即张浩)是八路军129师政委,林育蓉则担任八路军115师师长——林育蓉就是林彪。

林氏三兄弟是堂兄弟,一门三杰,这在十大元帅中是极为罕见的。

可惜,早期领袖林育南在1931年被敌人;林育英(张浩)曾任驻共产国际代表,对树立毛的领袖地位贡献很大,在担任129师政委之后病情加剧,不得不回延安治病,129师政委一职由邓小平担任,张浩去世后,毛极为悲痛,亲自为其抬棺。

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出道非常早,是赫赫有名的川中名将。他有很多外号:四川一条龙、当代孙吴、川中军神。

在南昌之前,我党其实曾策划过一次,即由刘伯承、杨闇公、吴玉章和陈毅的顺泸,刘伯承担任总指挥——这是我党独立的最早的武装。

南昌前,十大元帅中已经有好几人功成名就,如兵强马壮的贺龙、粤军实力派叶剑英、滇军名将朱德等,但从上讲,刘伯承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担任中长的人。

朱德在此之前没有当过军长,贺龙是军长,但他比刘伯承晚一个月,而且,那时他不是员,叶剑英是第4军参谋长,而叶挺只是副军长,其余的聂荣臻、谭平山等人,都没有当过中长。所以,刘伯承成为唯一的军长,不过,南昌时并没有自己的,是个“光杆”,真正带来南昌的,是贺龙和叶挺。

十大元帅中,如果说彭德怀最坚毅的话,那贺龙就最豪爽,这和他的家庭出身有直接的关系。

贺龙出身也挺苦,由于生存的需要很早就出来跑江湖、混社会,他祖父是清朝的武举人出身,因此贺龙从小就练武。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世态炎凉的人际关系让年纪轻轻的贺龙变成了一位义薄云天的江湖豪杰和侠士。

因为有江湖豪杰的因素在,所以早年的贺龙经历非常传奇,“两把菜刀闹”的传说让毛都心生向往;南昌失败后,他回到老家拉队伍,短短时间从无到有拉起一支坚定顽强的,这样的本事只有贺龙有。

贺龙对党无限忠诚,南昌他把一般军阀视为个人财产的贡献出来,八路军时代他听从命令在晋绥保卫党,解放又把自己一手带出来的队伍交给彭德怀组建西北野战兵团——他的传奇、他的豪爽已经被大家熟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贺龙就是这样的人。

陈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位没有参加过长征的人,在长征前夕他受重伤,战斗中胯骨被流弹击碎,行动不便的他就奉命留在苏区游击。

游击很苦很苦,可以说是艰苦卓绝。本来陈毅就有伤,不得不让人用担架抬着他行军,伤情好点之后,他就拄着棍子坚持工作。当时物质环境极差,陈毅的手术是在长征之前做的,还是周恩来强令把已经打包的设备卸下来给陈毅检查和做手术,但由于手术条件差,手术不能算很成功,再加上没有时间恢复,在打游击的时候,陈毅的伤口不时发炎,痛苦不堪。

有一回陈毅急了,在没有消品、更没有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自己咬着牙用手挤伤口,竟然挤出半盆脓血,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次居然把一些手术时没有清理干净的碎骨给挤了出来!“手术”完成之后,陈毅虚脱得几乎昏过去。

不过,陈毅的“医术”看来是很精湛的,因为这次把碎骨取出,结果他的伤势反而一天天好起来,再也不会拖他的后腿了。

十大元帅中参加了南昌的有7人之多:贺龙、朱德、刘伯承、聂荣臻、叶剑英、陈毅和林彪,参加了广州的也有叶剑英、聂荣臻和徐向前等3人,只有罗荣桓一人,参加了秋收。

罗荣桓出身还不错,文化程度也很高,应该算是十大元帅中少有的“正牌大学生”。他在武昌大学读书的时候加入共青团,随即转入,之后的精力基本都放在湖北和湖南两省的运动上。秋收爆发,罗荣桓作为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特务连党代表追随毛。

秋收后,罗荣桓跟着毛上了井冈山,这个过程中,他亲自经历了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把支部建在连上”,从此,作为毛最重要的学生,罗荣桓逐渐成为军中的“政工元帅”。

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去世最早的,他也是唯一一名在1966年之前就去世的元帅。

徐向前的一生,注定要和现代中国两位大人物扯上关系,一个是统治了山西几十年的大人物阎锡山,另一个就是旧中国的主宰者蒋介石。

徐向前上过师范,他的教育是半军事制的,后来也当过小学老师,不过,显然他不是当老师的料,都莫名其妙地被解雇了,可能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善言谈,为人太木讷。

阎锡山和徐向前是真正的老乡,两个村子就隔一条小河。而且,阎锡山还是徐向前的老师和校长,但在徐向前读书的时候,阎锡山无论如何都没看出竟然是这个瘦削的年轻人最终把他赶出了山西。

蒋介石是徐向前在黄埔军校的校长,至今我们都能看到“善于发现人才”的蒋介石和徐向前的对话,加起来不足二十个字,蒋校长看到这个学生既不写文章,也不谈主义,更不对校长表示崇敬,觉得他太平庸。

后来,一起逃到台湾的蒋介石和阎锡山在谈到徐向前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抱头痛哭。

十大元帅都在战场上立有煊赫的功,但聂荣臻的功还建立在另外一个战场上,那就是没有炮声隆隆但有刀光剑影的特科。

特科的最高是周恩来,骨干人员除了“红王”李克农上将外,还有陈赓大将、康生、顾顺章、向忠发以及聂荣臻等人,陈云等人也参加过特科的。

二、三十年代,斗争环境极端艰苦而危险,在上海的不仅要面对敌人的宪特,还要当心叛徒的破坏,因此,以开展秘密工作、获得军事情报以及惩处叛徒为主要任务的特科在上海成立。

聂荣臻是1930年春天到上海特科的,几个月之后调往苏区,时间虽然不长,但仍然险象环生,在聂帅撰写的回忆录里,有这段特殊生活有详尽的描写。

我军的高级将帅多出身在南方,其中尤其是湖南、四川(包括今天的重庆)、湖北更为集中,而广东出身的高级将领也有不少。

除叶剑英外,张云逸大将也是广东人(今海南),叶挺是广东人,肖向荣、邓逸凡、曾国华、谭甫仁等名将也是广东人。

叶剑英在粤军中有深厚的人脉,曾任国民军第4军参谋长,第4军就是粤军。后来的国军体系中,地方色彩很浓郁,和军成为鲜明的对比,这是一大特色。在粤军中,著名将领很多,许崇智、李福林、张发奎、薛岳、邓演达、余汉谋、蔡廷锴、罗卓英、蒋光鼐、吴奇伟、黄琪翔、黄百韬都堪称一代名将,其中的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后来都留在了新中国。

在众多的粤军名将中,叶剑英无疑是最为优秀的那个!

十大元帅的爱情往事:朱德爱“兰”

朱德(1886-1976)青少年时代,还是清朝。因为家里太穷,母亲生了13个孩子,死了5个。但父母还是让3个孩子读了书。朱德1905年参加了最后一次府试后,在家乡四川仪陇,由长辈做主,娶了比他大两岁的表姐刘氏为妻。

刘氏贤惠,但朱德不甚喜欢,1906年离家求学,一去不归。后来三次挖朱家祖坟,刘氏吃斋念佛,保佑朱德平安。建国后朱德要接刘氏去北京养老,刘奶奶摇头不去,1958年病逝,享年74岁。

1912年秋,26岁的滇军少校朱德,娶了昆明师院的18岁女学生萧菊芳,据说是朋友的妹妹,萧家曾经恩助过求学时代的朱德。朱德很喜欢这个没有缠足的进步姑娘。1916年9月生儿朱琦(宝书),朱德而立之年喜得一生中惟一的贵子,讨袁战场上又获得大捷,真是爽气弥天。

但1917年初,萧菊芳不幸染疾,辗转病榻,到1919年不治而逝。朱德撰写挽联曰:“举案齐眉,颇自诩人间佳偶;离尘一笑,料仍是天上仙姝”。另有《悼亡诗》七首。

看到朱德受病妻幼子拖累,其部属陈平辉便给他介绍了自己21岁的堂妹,名叫陈玉珍(贞)。陈玉珍也是个受过师范教育的大脚女性,帮助朱德照料萧菊芳和朱琦。萧菊芳去世后,陈玉珍视朱琦如亲生,待朱德如骨肉,小家庭打理得温馨雅致。可惜朱德志在四方,已然混到堂堂旅长、30多岁了还要跑出去打天下。

南昌后,朱德一度听说陈玉珍被四川军阀了。其实陈玉珍一直活到1967年,朱德的生母和嗣母都是陈玉珍奉养送终的。朱德期间和建国后都给陈玉珍写过信,表示“你的深情,我是深知的。谢谢你……希望你努力加餐,为国珍重,将我和家乡忘掉好了,这是你真正的名言,是真知我爱我的。”朱德和康克清还于1960年到南溪登门看望。

朱德出川后,找过孙中山和陈独秀,后来由周恩来介绍,赴欧洲留学,又转到苏联。陪他出国的是一位19岁的能说英语德语的漂亮姑娘、四川开江女中教员贺治华。他们从德国到了莫斯科中山大学后,贺治华于1926年生下女儿朱敏(乳名“四旬”,因朱德该年40岁)。但二人因志趣不合很快分手,朱敏回国后一生未再见过母亲。

贺治华另嫁给一位留学法国的比较年轻的者霍家新,回到上海做地下工作,与邓颖超、蔡畅等结拜成妇委“八姐妹”。谁料贺霍夫妇竟然于1928年主动出卖罗亦农,造成巨大损失,连前去接头的邓小平也差点遇难。周恩来、邓小平命令特科严惩叛徒,陈赓带领“红队”前去锄奸,将霍家新击毙,将贺治华击成重伤,跑回四川,嫁给一个农民,建国前病死。

就在贺治华背叛的1928年春,朱德率军攻下湖南耒阳,娶了活泼健美的当地女秀才、24岁的员伍若兰。伍若兰不但文笔出众,还是一员手使双枪的女将,一人可以抵挡一个班。伍若兰给朱德做了一双布鞋,还赋诗一首道:“莫以穿戴论英雄,为民甘愿受清贫。路长尘与土,有鞋才好赴征程。”因为伍若兰脸上有点麻子,朱德就趁机打趣道:“你有麻子,我有胡子,我们就‘麻麻胡胡’结婚吧!”里的宣传员编了个顺口溜:“麻子胡子成一对,麻麻胡胡一头睡。惟有英雄配英雄,各当各的总指挥。”

二人刚过蜜月,朱毛会师井冈山。不幸次年井冈山第三次反围剿时,为掩护朱德突围,已经怀孕几个月的伍若兰率警卫班断后,在激战中负伤被捕,受酷刑而不屈。蒋介石亲发电报命令“割头示众”。朱德闻讯后,在毛面前洒下了热泪。从此经常把伍若兰给他做的一双鞋带在身边。很多人都知道朱老总喜欢兰花,现在应该知道他为啥喜欢了吧?

1929年,43岁的朱德军长在井冈山,与17岁的江西姑娘、女战士康克清喜结连理。康克清也是出身贫苦的健壮型美女,枪法好,觉悟高,当时文化稍差,经常请朱德教她认字。

毛赞道:“秧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这一次婚姻延续了47载,称得上是“准金婚”。

(了解更多反邪教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太白剑”、微博“宝鸡反邪教”、网站秦岭雪“http://qinlingxue.com/”)

【十大元帅的故事;十大元帅的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十围五攻-十围五攻什么意思 下一篇:十大恐怖故事(十大恐怖故事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