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客骚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翻译

更新:06-3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桥联: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桥联,即为桥题写的对联。我国幅员辽阔,江河溪涧众多,桥的出现不仅方便了行旅,促进了交流,有的桥还结构精巧、造型美观,成了青山绿水、红阁黄亭的陪衬点缀,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不少迁客骚人、樵子渔夫,或生活其间,或途经此景,常写下一首首诗词、一副副对联,成为我国古代文化中又一朵奇葩。

海口世纪大桥插画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传明代状元杨升庵路过四川南溪西郊渔窝头时,正巧附近桂溪桥落成。在场县令、乡绅恭请状元公题联,杨升庵略忖半刻,一挥而就:

泉引天墀流碧空,石驱东海神工,唯有英雄题泗马;矫若游龙横巨浸,锁断西郊春色,不放烟波下五湖。

联语意境深远,为桥增色不少。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的家乡江苏江阴南阳岐村有一座古老的石桥,静卧在粼粼绿波的沈塘河上,桥南不远处是徐霞客纪念堂。桥头石柱上刻着一副楷书对联: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

对联不知何人所撰,但其凝练朴质的语言,既绘出古桥的风姿,又是徐霞客伟岸形象和献身科学的执着精神的写照。

成都市城南锦江上有一座万里桥,原名笃泉桥,乃古时乘舟东航启程处。相传三国时蜀汉名臣费祎使吴,诸葛亮曾在这里送别并赠言:“万里之行,始于此。”故以“万里桥”名之。为此,文人陈逢元曾撰有一联于桥头,让人发思古之幽情:

万里长征,此为祖道;

大江东去,肯择细流。 

近人张伯驹编著的《素月楼联语》,收有无名氏题桃花源穷林桥联:

水流花放;

路转峰回。

用极其精炼的八个字,传达出桃花源传说中的神韵。

兰州中山大桥插画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海黄浦江上新修的南浦大桥,因紧邻闹市区,故桥作螺旋形,几个回环始达桥顶,极为壮观。江苏江阴何济朔撰有一联:

复道萦回,送将东走西奔,一线过江以去;軿车直上,迎得南行北往,万轮鼓浪而来。

山区还常见到一种由巨石天然形成的桥,名曰天生桥,桥下往往是峡谷深涧,临之令人怵惕。值此奇观,自然少不了文人题咏。如:

旺苍天生桥联

高阁耸层霄,非神工不至此;

飞桥凌巨壑,问天生有何年?

叙永天生桥联

叠嶂千寻,叹川滇路塞,幸赖神工渡飞涧;横陈一线,系苗汉情亲,当歌盛世驾彩虹。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江大河上的超大型钢筋混凝土的平桥、拱桥、斜拉索桥、自动升降伸缩的钢桥……也越来越多,亦间有撰联以咏者,如武昌蛇山长江大桥桥头联:

袅袅白云,不尽帆飞,三峡浪开东海日;翩翩黄鹤,无边霞涌,五洲客醉楚天春。

北京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是一座古老美丽的石拱桥,又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见证。在纪念卢沟桥50周年时,湖南湘潭成渤有“题卢沟桥”联:

不许寇仇重启衅;

愿闻兄弟再言和。

重申了中国怒斥日寇侵略的严正立场,表达了愿与日本世代友好的善良愿望。

南京长江大桥插画作品,图片来源于网络

四川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1935年5月,长征中的的勇士们曾在此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写下了中国史上壮丽的篇章。这是一座用13根碗口粗的铁索,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铁柱上架成的铁索桥。在靠近泸定城的桥头石碑上刻着一副对联:

泸定桥边万重山;

高峰入云千里长。

桥联作为一种文学形式,自然也可起道德教化作用,镌刻于人来人往的桥上,更有利于发挥它教化民众的长处。20世纪60年代中,当年的总朱德元帅重临故地,在桥头又挥笔题联: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不忘历史,展望未来,元帅的嘱语是令人难忘的。

来源:《阅读时代》2024年第11期

作者:王小梅

编辑:阿杰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驿路、驿站,曾经走过的迁客骚人

驿路、驿站,曾经走过的迁客骚人文/吴昌发

中馆驿是有史记载的光(河南光州)黄(湖北黄州)古道上的一座重要驿站。据考证,这座古驿兴建于汉唐时期,废于明末清初。二千多年来,沿着这条古道,走过了无数沉浮仕宦和商旅平民。尤其是一些知名的迁客骚人,他们曾走过这条驿路,也曾小驻于中馆驿站,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精彩诗篇,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最早有记载经过这条驿路的,是晩唐大文学家杜牧。公元842年早春,因朝廷“牛李党争”而受牵连的京官杜牧,自唐长安(今陕西西安)外放任黄州剌史。当时的官道 ,是从长安直达汴州(今河南开封),再走光黄古道至黄州。剌史上任,自然是要走官道的。沿着长长的驿路,诗人于清明时节行抵麻城歧亭杏花村。天涯孤旅,又赶上细雨纷纷,诗人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著名的《清明》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到任黄州后的第一个秋天,诗人登上齐安(黄州古称)城楼,西望长安,写下了十分惆怅的《题齐安城楼》,诗云: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这首诗是诗人对赴任黄州旅途的再次回忆,表达了对故乡(西安杜陵)的深深思恋。虽然诗人一再劝慰自己不要去想那辛酸的赴任旅途,但还是忍不住西望长安,追忆那长长驿路上的风风雨雨。这驿路有多长呢?诗人给出了一个确切的里程:七十五长亭。唐代从京城长安至黄州陆路里程是二千二百五十五华里。按唐时朝廷“三十里置一驿”的制度,正好是七十五驿站之程。唐时的驿站,驿亭是标配建筑,故文人常以亭指代驿站。这七十五座驿站中,自然就包括了麻城的中馆驿和西馆驿。由此看来,作为朝廷命官,赴任黄州剌史的杜牧是从这条驿路上任的,并极有可能在中馆驿小驻。

二百多年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从北宋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贬任黄州团练副使。元丰三年一月一日,苏轼被押解出京,启程赴黄州。据苏轼旅途诗记载,他从开封出发,经陈州(今河南淮阳)、蔡州(今河南汝南)、新息(今河南息县),北渡淮河过光山入光黄古道,于正月二十日抵麻城春风岭(《大明一统志〉〉:春风岭在麻城县,岭上多梅花,宋苏轼自新息渡淮,由此岭有诗)。时值新正,岭上大雪纷飞,梅花点点。遥望黄州,诗人感慨万千,写下《梅花》绝句二首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自春风岭下来,苏轼曾在麻城作短暂停留,或小驻于中馆驿。然后沿着光黄古道到歧亭,在那里受到了老朋友陈季常的热情接待,长住数日,于二月一日抵贬所黄州。苏轼在长达一个月的贬谪途中,写下了多篇旅途诗章,记录了驿路事迹,抒发了人生之慨。这些,既是优秀的文化作品,亦是重要的驿站文化史料。

公元1097年,北宋宋哲宗亲政后,由于受到苏轼的牵连,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自汴京贬任黄州酒监。后又改任兖州、颍州知州。颍州任上的张耒得知其恩师苏轼逝世举哀痛悼,不意又触怒了朝廷。公元1102年再次贬为房州(今湖北房县)别驾、黄州安置。这样,张耒就二度走光黄古道贬任黄州。当诗人第二次翻过春风岭后,写下了《下春风岭》诗

东归己过春风岭,度尽千山路渐平。

人事水泡能几日,流光驹隙却堪惊。

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认旧程。

世事饱谙身已老,区区来往笑浮生。

诗人从春风岭下来,自然经中馆驿站前往黄州。这可是诗人第二次重走光黄古道,重抵中馆驿啊!“东归己过春风岭,度尽千山路渐平”,是的,在中馆驿处西望黄州,山路己尽,一马平川。驿站近处呢?“居人落落多新屋,行店依依认旧程”,驿站近旁又多了一些新屋,而诗人又再一次循着旧路来到曾经住过的驿站。这里的“行店”可不是指普通的旅馆,而是官办的驿站。尽管此时张耒的身份是黄州安置的房州别驾,却仍是朝廷命官,自然是要由官办驿站接待的。诗人由此感叹:“世事饱谙身己老,区区来往笑浮生”。是年,张耒年仅48岁,何谓身老呢?是心老了呀!这浮生之笑是看透世事的一声长嘯,是对人生不幸的深沉感叹。

时光流转到大明年间。明朝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曾写下“滚滚长江东逝水”《临江仙》一词的大明翰林院修撰杨慎因在朝廷“大礼仪”纷争中坚持正统触怒皇上,被充军云南。发配途中,杨慎受杨氏宗亲之邀,到其祖籍地麻城西阳镇撰写杨氏族谱中的〈〈升庵公序〉〉。据金仕善先生考证,这次麻城之行,杨慎是从黄州启程,沿光黄古道经歧亭、中馆驿而抵达春风岭下的西阳镇的。来到祖籍地,杨慎在光黄古道 旁,看到了一尊巨大的卧牛石,写下《石牛》诗一首:

怪石生来恰似牛,不知经历几千秋。

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洒周身似汗流。

细草平铺难下口,金鞭任打不回头。

牧童吹笛枉入耳,田地为牢夜不收。

这尊卧牛石,几千年来静卧于光黄古道旁,该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金鞭任打不回头”,不正是诗人自身人格的真实写照吗?至今,卧牛石仍静静地俯卧在西阳镇(杨氏族人后改西阳为西杨)近处的光黄古道旁,静观着历史风云,诉说着这古驿道上的沧桑往事。

还是在大明年间。著名的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也曾走过光黄古驿路和中馆驿。明朝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和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三袁兄弟曾二访寓居在麻城阎河钓鱼台的李贽,为我们留下了古驿道 上的行旅诗篇。

这是三袁之长袁宗道的《宿古驿》诗

丌丌泥途里,饥羸不可支。

灯前慰病妇,梦里见亡儿。

古驿啼新鬼,頽垣走怪鸱。

细寻题壁处,或有惠连诗。

这当是明万历二十一年袁氏三兄弟同往麻城访李贽时袁宗道写于驿站的诗。诗人夜宿于驿馆,感慨于不幸的家事,进而在驿馆影壁上去寻觅二弟袁宏道的题诗。惠连即谢惠连,是南宋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多有文彩。后常以惠连为对从弟或弟的美称。旧时文人游于山水,常喜在影壁题诗,当然不是今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三袁之中,以袁宏道名声最著。袁宏道曾于二年前只身前往麻城访李贽,或许也在这驿站影壁题诗呢?故袁宗道以影壁寻诗作为郁闷心情的排解。当然,也体现了其对二弟袁宏道诗文的推崇。

贬谪文学:古代迁客骚人独有的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特点

要说起古代的贬谪文化,首先想到的便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贬谪文化很早就有了,可以说古代社会国家建立之初,启动了用人政策,贬谪文化就已经萌芽。最初的贬谪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初现端倪,其代表人物有屈原。到了封建国家建立,用人政策系统化之后,遭遇贬谪的迁客骚人就更多了。这些迁客骚人多是文人的代表,就将自己的感受用文章的形式表露出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贬谪文学。所以,对贬谪文学的定义主要依据其独有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贬谪文学在唐朝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北宋时期发展最为明显。为什么呢?首先就是北宋时期的文人队伍庞大。再来,北宋时期冗官冗兵,为了加强维护封建统治,国家大量设立官职。这样一来,官员们就面临着随时被调迁的风险。所以这个时期被贬谪的官员数量也很庞大。又因为被贬谪的官员多为文人,往往他们将自己的经历用文章的形式表述出来,一时间产生了大量关于贬谪的文学作品,因而贬谪文化在这个时期的发展最为耀眼。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贬谪文学发展的历史状况,看一看贬谪文学有什么样的历史特点?了解一下屈原、范仲淹、白居易等几位著名的关于贬谪文学的文家们,看看他们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1、夏商周时期贬谪文学的萌芽阶段

三皇五帝时期,人才通过推举的方式被任用。所以在这个时期,贬谪文学没有存在的条件。到了夏商周时期,国家形成,开始有了固定的选用人才的方式。但是这个时期的臣子大多出自于贵族,他们自身的家族就拥有一定的力量。在国家管理上,实行的分封制就使得王侯的力量相对制衡。所以,帝王没有足够强大的权力去削弱王侯的权力。我们所说的贬谪文学在这个时期虽说没有确切发展的条件,但是对于统治阶级来看,加强自己的权力,削弱臣子力量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而分封制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所以在夏商周时期,加强军权、削弱臣权的思想的出现就表示贬谪文学已经开始萌芽。

2、春秋战国时期贬谪文学初现端倪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第一个长期混乱的历史时期。国家林立,割据势力各占一方土地,每个国家的内部政策或多或少存在差异。在一些国家,占据主导势力的仍旧是贵族的力量,对于统治者来讲,他们对这些贵族的势力都存在一定的依赖,所以很多没有权势的臣子往往成为贵族与皇权之间争权夺势的品,屈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也算得上是一名贵族的后代了,屈原满腹诗书,有着极其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为人刚正不阿,与其他的贵族之辈截然不同,所以遭到了其他贵族势力的排挤和污蔑。顷襄王听信小人谗言,将屈原先后流放到了汉北和沅湘流域。屈原自身才华出众,在被流放之后,创作闻名于世的《离骚》。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离骚》是那个时期的贬谪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屈原也因为其人格志向和爱国情感被世人传颂、铭记。

3、秦汉时期,贬谪文学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前面也说过,贬谪文学的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条件,通俗来讲就是人、制度、文化。人、自然就是指文人骚客了,他们是贬谪文学发展的主力军。再来就是制度,和谐统一的体系使得有官员可以被任免。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每个朝代文化的独特体现。从秦灭六国,统一郡县制开始,就将制度、人和文化统一,碍于秦朝存在时间太短,所以没有很好地发展贬谪文学,但是汉朝时期对贬谪文学的发展就有了,首先汉朝有自己独特的文学形式和选官制度,这就为贬谪文学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4、隋唐科举制对贬谪文学的推动

要说,贬谪文学划时代的发展就要从隋唐的科举制推行算起了。科举制使得寒门子弟有了进入仕途的机会。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古代官员的候选人增多,科举制的考核方式多是通过文章的形式进行,所以筛选出来的人才多是满腹诗书的文人。这就为古代的贬谪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人才基础。文人官员们在经历贬谪之后,往往将自己的满腔热血抒发于书笔之间。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关于贬谪文学的文人骚客,著名的有韩愈和白居易。白居易的《长恨歌》正是他在被贬之后写的。如若不然,《长恨歌》又怎会如此悲情豪壮呢?韩愈的“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将那个时期贬谪现象描写地极致清晰。

5、宋代的贬谪文学发展到了顶峰

在前面也提到过,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学发展成就最为突出。这个时期独特的制度特点,冗官冗兵。文人队伍十分强大,各有自己的建树。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也出现了大量的迁客骚人。要知道,迁客骚人多是指古代失意的文人。这些文人要不然就是遭遇贬谪,在官场失意,又或者是情谊绵绵,远在他乡思念故土、亲人。北宋周围的部落、国家较多,所以对外战事较多,常有驻守边关的文人将士,他们将满腔愁闷抒发于纸上。还有一些遭遇贬谪的官员,每逢佳节,格外思念自己的家人、朋友。读过苏东坡《赤壁赋》的人应该了解,这个时期的文人被贬官是常有的事。总的来说,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学作品很多,大量的贬谪文学作品的出现也表明了这一时期由盛而衰的发展轨迹。

1、战国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

屈原、浪漫主义诗人的开创者,《离骚》就是在他被人诬告,遭遇贬谪之后的作品。屈原在整个诗章中自述了自己的身世,描述了所经历的遭遇,也表露了自己顽强不屈、对国家忠贞不渝的心志。特别是他在被贬谪之后的心情被描写出来,他写作的方式受到了后世的模仿和推崇。诗中,屈原大量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来描绘。比如用摘香草来表示应该加强修养的培养,用佩戴香草来比喻那些有高尚修养的人或者行为。他自创的骚体诗也成为后世文人模仿的典范。尤其是唐宋的律诗更是继承了他的这种写作手法。在文学内容上,屈原的《离骚》开创了古代贬谪文学的先河。唐宋时期发展的贬谪文学很多都会借鉴屈原的生平来暗喻自己的遭遇。

2、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

白居易也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深刻描述的诗人。他流传于世的作品有很多,要说到关于贬谪文学的作品要数《长恨歌》了。虽说《长恨歌》主要是描写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但是从更深的层面来看,全诗更多体现的是白居易作为一名诗人对国家的安危以及对自己人生命运的担忧。开头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就将诗人的心情表露出来。在国家开始衰落的背景下,像自己这样的文人也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随着王室的衰微,国家更多的弊端开始表露出来,所以《长恨歌》也是对这一时代现象的深刻描绘。应该说,这首诗借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来反应国家和社会的弊端,衬托诗人的国家情怀。

3、宋代诗人范仲淹、代表作《岳阳楼记》

北宋中后期,内忧外患的局面日益加剧。内部阶级矛盾突出,外有契丹、西夏等国家的侵扰。所以在这个时期里,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改革推行新政,史称“庆历新政”。其中的举措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这就严重侵犯到了很多地主阶级的利益。由于统治者迫于保守官僚之辈的压力,新政没有很好地坚持下去,范仲淹也被革职。在这之后,他创作了《岳阳楼记》来表露自己的心志。通过《岳阳楼记》,范仲淹明确地诉说了自己虽然被革职,但还是心系天下,他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这也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概意思。

1、从作者自己的经历来看,他们都有一颗爱国情怀和远大志向

在皇权至上的社会,是没有法律可讲的,皇帝的心意便是为官之人的行动指南。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学会去迎合皇帝。也不能太过于锋芒毕露,否则会招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所以处于政坛之中的文人们时刻要警惕小人的暗算。纵观历史的长河,有多少的忠义之士惨遭陷害,被贬谪还算是比较轻松的处罚了。所以,很多的文人骚客在被贬之后虽然心里有落差,但是没有十分的绝望,他们还有生命、还有斗志。所以他们所创作的贬谪文学作品也多是包含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和爱国情怀。

2、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期国家状态或社会状态

每个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被称为经典,被广泛传颂,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所蕴含的价值,就包括其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时代价值体现在这些经典作品是对那个时期社会状态的反应和描述,诗人们通过短短几行字,将国家面临的状况描写地淋漓尽致,这对于后世之辈去了解这个时期的发展状态有很大的意义。再来,就是它的文学价值。贬谪文学是一个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形式,不同时期的贬谪文学作品采用的文学形式也有所差别。所以,从贬谪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文学价值来看,就反映了那个时期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状态。

3、从描写手法上来看,都喜欢用象征的形式

因为皇权至上的社会里,官员大臣们说话要格外的小心。隔墙有耳就是这个原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遭受贬谪的文人们就不能随意地发表言论,即使心中有万般委屈,也不能平铺直述,要委婉地表达。所以,我们会发现古代的贬谪文学作品多是采用象征的手法来描绘。这样既提高了文学作品的品味价值,又免于太过直白,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贬谪文学是伴随古代的官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在封建官僚体质形成之初就有了贬谪文学作品。隋唐的科举制让古代的官僚体质的发展有了时代性的意义。在人才队伍上,科举制给于了足够的资源,随着封建国家的发展,官僚体质也在不断完善。北宋时期的贬谪文化发展成就高,主要得益于这个时期特有的环境和文化环境。

虽然封建国家已经不存在了,但是这种贬谪文化依然存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调职也是一种贬谪表现。总的来说,古代贬谪文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文化氛围,用不同的文学风格创作了“贬谪”这个主题的诗章,丰富了每个时期的文化内容。贬谪文学的存在,也是我们考究古代社会的有力材料,根据这些诗章,体会文人骚客的的精神追求和人格豪志,对于我们今天来讲也具有很大的意义。

【千客骚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翻译】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千姿百态的意思、千姿百态在黄山奇松文中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千家万户【千家万户对仗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