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完整版】

更新:07-01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民间故事:千里送鹅毛

朱元璋在南京做了皇帝,消息传到了凤阳县太平乡的孤庄村。孤庄村有个汪氏老大娘一听,顿时乐得脸上像绽开了一朵大菊花,逢人便说:“想不到俺那干儿子重八坐了朝廷了,苦孩子熬出头了!”

朱元璋的小名叫做重八,当年住在孤庄村的时候,汪大娘就很喜欢他。他家里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喊爹叫娘。汪大娘心疼他,就时常地拿块干饼,烧块山芋给他吃,时间长了,感情厚了,朱元璋感激大娘的恩情,就认大娘做了干娘。

这时,村上的人都来看望汪大娘,劝她说:“重八做了皇上,你这个当干妈的,还不赶紧去看看,跟着皇上享享福去。说不定明儿咱们还都能沾沾光呢。”汪大娘笑了:“我咋不想去呢。就不知道人家如今可还认得俺这个穷婆子了。”她说的是担心话,可心里头还是乐滋滋的。邻居们又说:“他怎会不认你?当年,要不是你送他去当和尚,怕早饿死了,还会有今天。”汪大娘叹了口气:“唉一一”接着说:“那年月也是没法子,还不怪他这个干妈也穷,养活不起他。要不”汪大娘说着,不由得掉下两串泪珠来。“好了,好了”邻居们进一步解劝说:“如今已是苦尽甜来了,难过个啥?赶紧收拾收拾,到京师去走一趟吧!”

汪大娘本来就想去,又听了邻居们的说合,当下便拿定了主意:“俺这就去。”把家里粗略的收拾一下,把自己认为最好的衣服换上,准备动身。可是她一想:不行呀:多年没见干儿子了,如今要去看看,还能空着两只手吗?总得要带点子啥,也不枉做干妈的一片心意。

可是带啥呢?买好吃的,好穿的,摸摸身上没有钱。再说人家做了皇上,还缺这些!买好玩的,好看的,在这乡圪旯里又能买到啥呢?就是能买到,也还是没有钱呀。正在为难,忽听门外“嘎!嘎!”两声,两只大白鹅伸着长脖子,一晃一晃地走进屋来。有了!就将这两只大白鹅逮着送了去吧!转眼看看门后头,还有一斗高梁米。再拿这点高粱米,换上一坛子酒去。烧老鹅,下烧酒,也许重八子多少年都没有尝过这乡土地方的鲜味了呢!汪大娘想着想着,笑开了。说办就办,当下就把两只大白鹅逮住,找了一段麻丝,将鹅腿捆了,又把那斗高粱米,扛到就近的槽坊里,换了一坛子老烧酒,然后向邻居们打声招呼,动身上路了。临上路的时候,邻居们都来送她:“见了皇上,多给咱们说几句好话,就说孤庄村的人,等着托他的福哩:”汪大娘笑着回答道:“记着了,只要他还认俺,就短不了你们的福。”

却说汪大娘动了身,带着两只大白鹅,一坛子烧酒,一路上翻山过水,日行夜宿,不两天,便已经赶到了长江边上,过了江,就是朱元璋所住的京师了。可是这长江又深又宽,江水滔滔,怎么过去呢?汪大娘站在江边上,眼望着滔滔江水,又着急了。正在为难,忽见有一只小划子,从江那边划过来。小划子靠了岸,有几十个人跳下来,接着便听划子喊道:“有过江的,快上船了!”汪大娘一听,心里乐了,心想:这么宽的大江,还放了摆渡的,这一准是俺那重八干的好事。随即走下岸去,跳上了小划子。

汪大娘一辈子没见过大江,更是头一回坐上这样的小划子。小划子划动了,随着奔腾的江水,一浪高,一浪低,慢慢地向对岸划去。汪大娘坐在划子上,眼看着一片江水,白浪滔天,小划子一颤一簸,不由得有点害怕,而那两只大白鹅呢,两三天没见到水了,见了那滔滔江水,却像发了疯似的,只顾挣扎着想下水里去。汪大娘心里害怕,只顾两只手紧紧抓住小划子的木板,没注意,大白鹅挣断了腿上的麻丝,“扑”地跳下去一只,游到江里去了。汪大娘被吓了一跳,连忙叫道:“鹅!鹅!”正在喊着,谁知另一只大白鹅腿上的麻丝也挣断了,“扑”地一声,也跳了出去。汪大娘急忙伸手去抓,小划子一颠,没抓着,也游到江里去了,只抓住几根白鹅毛。事又凑巧,她为了去抓大白鹅,身子一动,把带着的酒坛子也碰翻了,一坛子老烧酒,咕,全都淌了出来。汪大娘一看,愣住了;大白鹅飞了,老烧酒撒了,这可还拿啥去见干儿子?顿时,几颗晶莹的泪珠,从眼角上滴了下来。

同划子的人,都看这位老大娘可怜,为她丢了鹅、撒了酒难过。有个嘴快的便问她:“老大娘你到京师,是去走亲戚的吧!”

“是看俺干儿子!”汪大娘随口答应着。

“你干儿子在哪住?是干啥事的?”

“他”汪大娘想要直说了,又怕被那人笑话,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只紧紧攥了攥手里的那把白鹅毛。

说话之间,小划子已经划到对岸。汪大娘拎了酒坛,跳下小划子,付了划子钱,便准备上岸。忽一想,俺拎了一个空酒坛子又咋办呢?一横心走到江边,灌了满满一坛子江水。白鹅飞了,还有鹅毛;老烧酒撒了,就拿水来代替吧!她心里暗暗盘算着。

汪大娘上了岸,一路打听,不多时,便来到了朱元璋的住地。她来到京城门口,先报给京城守卫。守卫一听是皇上的干妈来了,连忙往上禀奏。朱元璋一听是干妈来了,连忙出宫迎接,一直迎到京城门口。汪大娘见了朱元璋,悲喜交加,一把抱住朱元璋的臂膀就哭,哭着说道:“孩儿,打你投军后,转眼一二十年过去了,可把为娘的给想坏了。不想如今你还能认得我呢···”手里却还紧紧地攥住那把白鹅毛。汪大娘哭诉了一阵子,两人又相互叙说了一阵,朱元璋问道:“老娘,你拿这把鹅毛做啥?”汪大娘便把如何想送大白鹅来,又如何把它弄飞了,如此这般地叙说了一遍。朱元璋听了,笑了起来,说:“好,鹅毛我收下,这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又问那坛子里装的是啥,汪大娘又把始末详细说了,朱元璋说:“也好!水酒,水酒,酒在水中嘛!我也收下。”说得两个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凤阳花鼓、千里送鹅毛的故事,竟然都和朱元璋有关

在安徽省凤阳县明皇陵有一块形制巨大的皇陵碑,碑文为朱元璋御制《皇陵碑》。碑文内容中有朱元璋在孤庄村及於皇寺的悲惨经历。在这个时期,3户村民刘继祖、汪氏老母、赵氏干娘曾给予他无私帮助。

朱元璋 网络图片

待朱元璋称帝,给与了刘、汪、赵三家六种方式的丰厚报答。而实际还不止这“六报”,他还召见他们赴京。

洪武十六年(1383年)八月初二,朱元璋忽然想念孤庄村的亲邻,便下旨遣内官张林,将孤庄村二十家亲邻请至南京相见。

数日后,张林上奏:“凤阳二十家亲邻已接至京城,因衣服褴褛,不能朝见。”朱元璋遂命尚衣监发给每人衣服一袭,靴、帽各一件。第二天早朝后,张林将亲邻们引入谨身殿内,朱元璋一见,喜出望外:“朕与诸父老久不相见!”

凤阳皇陵

于是共叙往年布衣故旧之情,然后在奉天殿左庑下宴请亲邻们。宴会丰盛,颇有剩余,令礼部每人送“黄龙袱”一个以盛食物。宴后送至会同馆内安歇。次日早朝后,宣二十家亲邻入宫,朱元璋亲自带他们游览宫殿,并朝见了“皇太后”(时马皇后已故,当为主政后廷的皇妃),“太后”降旨,赐每人苏木胡椒各一斤,路费五十贯。朱元璋再次赐宴,亦赐每人五十贯。临别时,朱元璋亲自送至西长安门,依依不舍。

赵氏干娘应该参加了这次赴京朝见,据《凤阳新书・赵母传》载:“洪武初,三召母赴京,慰劳备至。遣中官问馈稠,叠赐田宅器具。”这“三召母赴京”大约包括上述这次。

皇陵碑

数日后,即八月日,朱元璋降旨曰:

凤阳亲邻二十家,老的们路途遥远,江河雨雪不便,今后不必来了。都他家里逢着时节,买炷好香烧,献天地。教训子孙读书上,休惜课钱,遵奉乡饮酒礼。东鲁山、西鲁山、马鞍山、万岁山,都与他,教儿孙鞍马出入,行鹰放犬,采猎打围,弓箭我都不禁他们的。(《凤阳新书》卷五)

孤庄村20户赴京一事,后被野史描写成趣闻。嘉靖年间,王文禄《龙兴慈记》云:“季巴巴、王妈妈者,圣祖微时有恩邻人也。登极后召至,命工部造房与居,官其子。携入宫燕之。二人直呼御名而疑曰:‘如何哄我到古庙中来!’ 圣祖笑而不较。盖不知宫殿之高广而帝王之尊严也。”文中的季巴巴、王妈妈者,不知何人;有人疑王妈妈即汪氏老母,季巴巴即汪氏老母之夫曹均。

20世纪70年代初,笔者前往凤阳县燃灯公社金桥村(即朱元璋出生地)采访,听到一位花鼓艺人讲述了如下民间传说:燃灯金桥一带的父老乡亲到南京看望曾在这里放牛的朱皇帝,朱元璋在宴请过亲临们后说,我要叫你们做官享福,你们去大殿里挑选官服,挑到什么样的衣裳就当什么官。亲邻们见有一套衣裳紧身贴体,袖口窄小,穿起来不误干农活,于是纷纷挑选这套衣裳。等他们穿好后来到朱元璋面前时,朱元璋笑道:“这是喇叭响手穿的衣服,好吧,你们以后就唱着过吧。”谁知朱皇帝是金口玉言,从此,我们就打花鼓小锣卖艺为生——唱着过了,凤阳花鼓就这样产生了。

凤阳花鼓

讲述民间传说的人还对笔者说:当初应该挑选那些肥身长袖的衣裳,原来那些都是官服。我们打花鼓卖唱600年,是朱皇帝“封”的,也是命中注定的。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汪氏老母前往南京看望干儿子朱皇帝,临行时从家中带了两瓶白酒、一只白鹅作见面礼。不料过长江时因风浪大,两瓶酒打翻,白鹅也乘机逃走。汪氏老母只挣下一根鹅毛,用空酒瓶装了两瓶江水,来到了南京城,向干儿子皇帝叙述这段经过,朱元璋接过礼物,说了两句话:以水代酒;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内容整编自:夏玉润《 洪武皇帝朱元璋与孤庄村三户农民》《紫禁城》2011年7月刊 ,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完整版】】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千里送鹅毛的意思-千里送鹅毛意思简写100以内 下一篇: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