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寺庙偶闻这首词,下山后读给苏轼听,苏轼听完上山四处寻作者
写诗为文拼的并不是字眼本身的华丽,而是意境之美。文坛有一类不起眼的诗人,对这一点把握得很好,他们就是诗僧。与一般的诗人不同,诗僧对万物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再加上他们久处清幽之境,所以写出来的字句也多空灵绝美。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诉衷情·宝月山作》正是如此。
这首词出自北宋僧人仲殊之手。仲殊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年少时考进士不第,后来在苏杭的承天寺和宝月寺为僧。仲殊平生存世的作品不多,这首《诉衷情》是其经典之作。
关于这首词其实还有一段趣事。南宋文人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记载:“少游宝月游,闻作,念于轼,轼三叹后遍寻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当年秦观游览杭州宝月山时,在一座寺庙内听到有人在念这首词,觉得写得不错,便记了下来。下山后将这首词读给了苏轼听,苏轼听完后连连称赞,后来更是上山四处寻找词的作者。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诉衷情·宝月山作》
北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这是仲殊晚年创作的一首词,于月光下即兴而作,与其早年的作品相比,词风清丽了许多,全词毫无雕琢痕迹,从开篇美到结尾,令人心醉。
词的上片开篇就点明地点,这是在西湖的清波门,上片写的正是词人在春日里游览清波门看见的美景。“拥轻衣”是指风吹着衣袖的样子,此时空中飞扬起片片杨花,给词人送来阵阵春意。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句中并没有出现“风”字,而是用“拥轻衣”、“相送飞”6个字来暗写,可谓十分高明了。
接下来“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两句写的是西湖边的美景,水、树、莺完美地融合在这幅春景图中,有静有动,有视觉也有听觉,美不胜收,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词的下片写自己回寺院时所见的美景。与外面的春暖花开相比,寺院内是清幽的,低垂的帘帐,将它与尘世隔开了。词人用“闲”来形容院宇,用“小”来形容帘帏,形象而又灵动。全词最妙的是落尾部分,词人进到寺庙内时,暮钟声刚敲过,院中的夜间的篆香也刚刚点燃,月光就已经洒在了门前。直到这最后一句,词人才写出了月光,令人回味无穷。月光是视觉,钟声是听觉,篆香是嗅觉,一瞬间寺内就像是给词人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令他内心充满着欣喜。
纵观这首词,写景时毫无雕琢的痕迹,词人是走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句一景,句句不重复。特别是最后的一幕,完全是信手拈来之句,但却神清韵远。更难得的是,全词无一句抒情语,但在通篇的写景中,词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和从容自在早就藏在了字里行间。
一首好词不一定要多用心雕琢,但一定要有感而发,这首词证明了这一点。后来苏轼果然在寺中找到了仲殊,两人一见如故,相交数年。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按天过还是按年过
今天和友人聊起她女儿的高考,我问她希望孩子学什么专业,她说无所谓。因为她早就告诉女儿,不管将来做什么,都得不断学习,因为知识总在更新,以前学的东西容易被淘汰甚至被推翻,吃老本是肯定不行的。
她的话醍醐灌顶,我不禁陷入反思,当生活走向稳定,当上一个目标实现以后,曾经的冲劲和学习热情竟渐渐消失了。
过于稳定的生活,往往会让我们忘记很多,久而久之会变成对生活的麻木,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所以,你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01 珍惜时光,蓄势崭新的未来
今天偶然看到同学的朋友圈,她的小儿子都半岁了。回想我们上一次联系,也有两年之久,原来时间过得这么快。
你有没有同感,若不是看到长大的孩子,我们还总以为时间是静止的,未来的日子还长。可时间,正是在不经意间流逝。
没时间,成为我们不再进步的借口。
可为什么有人两年前和两年后没有区别,而有的人已经实现了目标,正在朝下一个目标前进?
你和别人的区别,在于有人按天过,你在按年活。
一年是由三百多个日子组成的,三百多个日子每天都做一点点改变,积累起来的变化也足够令人震惊。
富兰克林曾说过:“你热爱生活吗?那就请你不要挥霍时间,因为生活正是由时间组成的。”
当你找不到努力的方向时,不妨从自己喜欢的事入手。用爱好填补那些被手机和泡沫剧占用的时间。假以时日,你会遇见一个崭新的自己。
02 追寻热爱,成就非凡的人生
人人都有喜欢的事,有人说,我就喜欢玩。
我听过一个爱玩的老人的故事,他的传奇之处就在于,半路出家,却凭借精益求精的韧劲,“玩”成了非遗传承人。
今年73岁的单孟渤原本是一名教师,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就在43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观摩到刻瓷现场创作。从此,他便对刻瓷着了迷。只要有时间,他就把自己关在工作室,没有合适的刻刀,就找来十几种不同质地的硬铝合金反复试验,兴致浓时,就把自家的烟灰缸、碗、盘子都刻满图案。果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出了令人惊叹的作品。后来他又开始尝试原材料更难把控的蛋雕。如今,他已是济南蛋雕、刻瓷的“双料”传承人。
他付出了30年时间将刻瓷和蛋雕技艺提升到新的高度,而热爱了30年的雕刻艺术也成就了他不凡的人生。
看到老人的励志故事,让我想起网友的调侃,“有些人30岁就死了,80岁才埋。”有多少人正在被迷茫和空虚消耗着,直至掏光我们所有的热情。
与其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不如搭乘着爱好的风帆,去享受久违的幸福,去体验新鲜的人生。
03 持续前行,抗衡无情的岁月
我一直很喜欢一部叫《实习生》的电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近七十的老人。因无法忍受枯燥的退休生活,他选择重回职场,成为一名实习生。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不懂网络公司的运营逻辑,不熟悉在线交易,所以他比年轻人更加努力,每天来得早,走得晚,不懂就学,不会就问。
到最后他用他的学习精神征服了大家,更成为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从电影开始到结束,我一直没有感觉到电影主人公是一个老人,因为总在进步的人,从来不会老。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时光能让我们变成中年人,但只有我们能决定是否油腻;时光能让我们白头,但只有自己能决定是否要前行。
精进专业也好,发展爱好也罢,只愿你不虚度时光,成为你想成为的自己。
作者简介:美文杂货铺,80后职场女性、宝妈。爱读书,喜欢分享读书笔记;爱生活,心思细腻,善于思考。
餐饮不好干?那为什么创业还都首选餐饮?中。听老板告诉你
现在全民创业,人人都想当老板,不想打工受气。很多人创业首选餐饮。也有人半路出家,意思就是其他行业做了很久,后来改行做餐饮。
为什么都愿意做餐饮?我认为以下几点。
1,大家都认为餐饮好干,民以食为天嘛,谁都得吃饭。
2,餐饮门槛低,投资少,现金流,来钱快还不欠账。
3,技术上又没太大要求,技术含量可高可低,高低都能开店。
4,好招工,工资低。其他行业招工得会技术的,比如按摩店招工得招会按摩的,理发店得招年轻的会理发的,有技术的师傅的不好招,工资还高。餐饮店招工就不一样了,不需要技术,会干家务活的手脚麻利就行。工资相对少一些。
过后,选择做餐饮的朋友,要学好技术,用好食材,做好味道,做出自己的特色,也要有心理准备。
做餐饮真的很辛苦,没有什么个人休闲时间,除了睡觉、吃饭,剩下的时间几乎全是干活,摸哪儿哪儿都是活儿,干不完的活儿,我说的是小餐饮店,如果是大老板投资大店,那不一样,杂活卫生可以多招员工做。说的不周全的地方,欢迎大家加入讨论。
【半路出家的意思-半路出家的意思是指什么动物生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