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知识点
一、会组词
延:yán(延安、延长、延迟)
昔:xī(昔日、往昔、今非昔比)
笋:sǔn(春笋、竹笋、笋干)
茅:máo(茅屋、茅草、茅舍)
炕:kàng(火炕、土炕、上炕)
旦:dàn(元旦、一旦、危在旦夕)
媚:mèi(妩媚、明媚、一笑百媚)
二、多音字
厦:shà(大厦)xià(厦门)
露:lù(雨露)lòu(露怯)
三、近义词
昔日一一往昔 茁壮一一繁茂 犹豫一一迟疑
明媚一一明净 奥秘一一奥妙 温热一一温暖
满目琳琅一一美不胜收 顶天立地一一威风凛凛
四、反义词
破旧一一崭新 辉煌一一暗淡 昔日一一今朝
首壮一一柔弱 明媚一一昏暗 犹豫一一果断
美妙一一丑陋 顶天立地一一低头折节
五、理解词语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往日;从前。
茁壮:(动植物、年轻人、孩子)强壮;健壮。
叮咚: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或水滴落下的声音。
清香:清淡的香味。
开荒:开垦荒地。
镢头:刨土用的一一种农具,类似镐。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茅屋:屋顶用茅草、稻草等盖的房子,大多简陋小。
犹豫:拿不定主意。
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概雄伟豪迈。
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六、句子解析
1.像翩翩归来的燕子,在追寻昔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第一小节通过两个比喻句,把我对延安的追寻比作是燕子对春光的追寻和小树对雨露和太阳的追寻。从而表现了我对延安追寻的急迫和必要。
2.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岁月。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等在这里从事的活动。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和毛对中国的正确。
3.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等方法描写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作者忘不了、丢不掉的是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
七、问题归纳
1.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2.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么样?
如果我们丧失了延安精神,就会变成没有灵魂的人。这样的人当然不可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为什么要追寻延安精神?
因为追寻延安精神就是追寻信念、温暖、光明。
八、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首诗,诗的第一、二两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该诗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扬和对人们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扬延安精神的希望。
我是@赵老师大语文小课堂 ,致力于大语文的学习和拓展,培养兴趣、提升素养!欢迎关注我,让我们结伴同行!
和你一起学习,每天一个成语故事(31)
安然无恙,汉语成语,拼音是ān rán wú yàng ,安然:平静,安定,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指经历危险的没有受伤。
示例
1、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2、经历了这么危险的事,看到你安然无恙,我就放心了。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成语辨析:近义词:平安无事、安然无事、安然如故。
反义词:九死一生、在劫难逃、危在旦夕。
成语故事: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继位即赵孝成王,由太后赵威后执政。秦国进攻赵国,赵威后把小儿子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换取齐国的军事援助。危机过后,齐王派使者到赵国。赵威先问齐国收成,然后再问齐王的身体是否无恙 。
【危在旦夕的反义词(危在旦夕的反义词成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