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帙浩繁,20部大部头推荐
大部头的著作,经常都是耗费巨大的工程,耗费一个人甚至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一些经典的作品,不仅有阅读价值,更是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今天就给大家盘点盘点受读者喜欢的几个大部头!
No.1 《中华成立70周年珍藏本》(共10种)
为庆祝中华成立70周年
商务印书馆特别隆重推出了10种图书的珍藏本,分别为:
- 《新华字典(第11版)》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5版)》
-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
- 《国富论》
- 《知识论》
- 《中国社会史研究导论》
- 《文化经济学》
- 《如何阅读一本书》
- 《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图书扉页前,特加“中华成立70周年”精致插页两幅。封面采用压凹、烫金、烫印等工艺,图文完整清晰、印迹牢固。书脊弧度适中、松紧适度。外有红色函套,整体设计庄重、沉稳、大方。
本套图书印制精美,用料讲究,是馈赠亲朋好友的高雅礼品,亦具有收藏价值。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2 《辞源》(第三版·全四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典籍
回归分册传统 致敬阅读文化
在书脊上增加本册部首
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大型语文性工具书
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
阅读古籍必备,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常备
《辞源》(第三版·全四册)四册书脊,标注各自所收部首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3 《张元济全集》
我国五千年文化,巍然居世界第一者至夥,而文籍为尤盛。自甲骨造端,而简牍,而卷轴,而雕版,而活字,相继代兴。典籍恢闳,先民创造之迹乃得赖以久垂。故家乔木,文献系焉,令人油然兴爱国之思。沧桑迭更,五厄随之,抱残守阙,责在后人。
——张元济
张元济先生的后人张人凤先生,将其著作收集、整理,并按体裁分类编辑
出版全集共十卷,分为书信、诗文、日记、古籍研究著作四类;
- 《张元济全集 第1卷书信》
- 《张元济全集 第2卷书信》
- 《张元济全集 第3卷书信》
- 《张元济全集 第4卷诗文》
- 《张元济全集 第5卷诗文》
- 《张元济全集 第6卷日记》
- 《张元济全集 第7卷日记》
- 《张元济全集 第8卷古籍研究著作》
- 《张元济全集 第9卷古籍研究著作》
- 《张元济全集 第10卷古籍研究著作》
No.4 《钱锺书手稿集》
“锺书的外文笔记,除了极小部分是用两个指头在打字机上打的,其余全是手抄。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原文的页数。钟书自从摆脱了读学位的羁束,就肆意读书。他的笔记常前后互相引证参考,所以这些笔记本很难编排。恰逢翻译《围城》的德国汉学家莫宜佳博士来到北京,我就请她帮我编排。”
——杨绛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总索引》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一辑(全三册)》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第二辑(全三册)》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第三辑(全十五册)》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第四辑(全十册)》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第五辑(全十一册)》
- 《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 第六辑(全六册)》
……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第一辑☟
No.5 《徐志摩全集》(全十卷)
由著名作家、学者、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徐志摩研究专家韩石山先生编订,2019年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图书馆珍藏版本。
编者首创分类编年法,最便于阅读和研究,能系统看出徐志摩写作的历史、人格成长的轨迹,共收集了徐志摩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日记、书信、翻译作品七类作品,为目前收入文章最多的一套《徐志摩全集》。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6 《流金文丛》(第1-3辑)
流沙是岁月之花,流金是岁月之果。
18本大家小书:蔡元培,梅贻琦,罗家伦,金克木,黄裳,老舍、胡絜青,鲁迅、许广平,柏杨、张香华……
品味流金文丛。
第一辑
- 苏雪林日记选 苏雪林 著
- 旧时淮水东边月 卢 前 著
- 漂泊者 金克木 著
- 杨宪益诗文 杨宪益 著
- 梓室随笔 陈从周 著
- 金陵五记 黄 裳 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第二辑
- 横眉•俯首 鲁 迅 许广平 著
- 京腔北韵 老 舍 胡絜青 著
- 砚田内外 萧 乾 文洁若 著
- 沉墨幻彩 黄苗子 郁 风 著
- 舞台上下 吴祖光 新凤霞 著
- 击鼓行吟 柏 杨 张香华 著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第三辑
- 蔡元培文录
- 蒋梦麟述怀
- 梅贻琦日记
- 傅斯年札记
- 罗家伦文萃
- 成仿吾往忆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7 《故译新编》
“故译新编”系首次对二十世纪以来的兼具文学家与翻译家双重身份的译者进行的一次代表性译文的整理汇编,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主要文学体裁。
精选五四前后的文学翻译家独具个性的“故译”,收录了开风气之先、勇于创造的翻译家之作、赋予原作以新生命的翻译家之作及开辟思想解放之路的翻译家之作。
许钧、谢天振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国内文学翻译界的一流专家担任选编者,撰写深入浅出的前言帮助读者理解译作特色。
越来越多的人怀念老一辈翻译者的风骨及专业品质。翻译家前辈们的译作到底有着怎样的光彩?“故译新编”丛书为我们揭晓答案……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8 《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是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商务印书馆藏板时隔83年珍贵再版,采用手工宣纸印制,一函六册,传统线装书装订,花绫封面,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9 《中国文库》第3-5辑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文化以及知识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认识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及千秋、传之久远。
屹立在精神山脉上的长城
20世纪的经典名著
中国文库是承载百年文明的一条大河,是一座绿色的文化森林,是一道屹立在精神山脉上的长城。
——中国作协副高洪波
(点击下图查看书目)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第三辑☟
No.10 《中国设计全集》
以中国社会数千年设计事物为载体
从时间上涵盖了华夏民族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的8000年文明发展历史
- 国内首部体系完整、容量大、注重学术性的中国设计史学专著。
- 中国设计文化大型丛书,反映中国古代、近代的设计史实。
- 二十卷六大类主题诠释民族集体智慧,填补中国设计史学空白。
- 首创“图解文论”法,对中国设计史3000个经典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
- 值得设计工作者、爱好者研究和收藏的中国设计宝典。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一:建筑类编·人居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二:建筑类编·城垣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三:建筑类编·装饰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四:建筑类编·家具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五:服饰类编·衣裳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六:服饰类编·冠履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七:服饰类编·佩饰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八:服饰类编·容妆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九:餐饮类编·食具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餐饮类编·饮具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一:餐饮类编·厨具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二:工具类编·生产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三:工具类编·计量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四:工具类编·武备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五:用具类编·舟舆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六:用具类编·灯具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七:用具类编·民艺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文具类编·礼娱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十九:文具类编·乐器篇
- 中国设计全集 卷二十:文具类编·书印篇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1 《中国当代设计全集》
中国设计最近的60年,超过了设计史上任何一个变革时期,几乎是一场彻底的造物。
全20卷《中国设计全集》的出版弥补了中国设计学史的空白,《中国当代设计全集》(全20卷)是它的续集。当代设计,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设计,它是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风向标。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2 《罗素文集》(共15卷)
规模最大、学术性最强的一部罗素著作集
伯特兰•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并拥有最广泛读者的思想家之一。中国的学术界和读者对这位思想大家尤其怀有特别的情愫。上世纪20年代罗素的中国之行,不仅给中国学界和年轻学子带来巨大震撼,而且也给罗素本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孙中山先生曾评价罗素为当时“唯一了解中国的英国人”。
- 《罗素文集 第1卷: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评性解释》
- 《罗素文集 第2卷:哲学问题宗教与哲学》
- 《罗素文集 第3卷数理哲学导论》
- 《罗素文集 第4卷:心的分析》
- 《罗素文集 第5卷:权力论权威与个人》
- 《罗素文集 第6卷:意义与真理的探究》
- ……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3 《维特根斯坦文集》(共8卷)
2019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林合主编
精选维特根斯坦不同思考阶段
有代表性或较为成熟的遗稿
基本展现了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脉络
维特根斯坦太重要了,这本书首先是作者太重要了,另外是译者非常权威……维特根斯坦的主要著作过去都有了,但是这套书从各方面还是值得大家重视,因为大部分都是韩林合自己翻译的,他的翻译是以几十年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作为基础的,所以希望大家注意到这套书。
——李超杰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 第1卷 战时笔记(1914-1917)
- 第2卷 逻辑哲学论
- 第3卷 哲学语法
- 第4卷 哲学研究
- 第5卷 数学基础研究
- 第6卷 心理学哲学研究
- 第7卷 心理学哲学笔记(1948-1950)
- 第8卷 最后的哲学笔记(1950-1951)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4 《阿拉伯-文化史》(全8册)
阿拉伯文化成就的鸿篇巨制;
被称为《艾哈迈德·爱敏百科全书》,阿拉伯学术界公认的“划时代的百科全书”,风行全球,迄今已印行九版。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5 《汉译波斯经典文库》(共10种)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绸之路将古老的中华文化、波斯文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成为了沟通文化的桥梁。
代表了波斯文学最高水平,歌德、爱默生、菲茨杰拉德为之惊叹的“诗国”之歌,波斯文学“四大柱石”的代表作之集大成者。
- 《蔷薇园》《果园》(萨迪)
- 《列王纪全集》(菲尔多西)
- 《玛斯纳维全集》(哲拉鲁丁·鲁米)
- 《哈菲兹抒情诗全集》(哈菲兹)
- 《蕾莉与玛杰农》《内扎米诗选》(内扎米)
- 《鲁达基诗集》(鲁达基)
- 《鲁拜集》(海亚姆)
- 《春园》(贾米)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6 《世界最美的书系五种》
商务印书馆“世界最美的书”书系
茶典:《四库全书》茶书八种
楚辞:《楚辞集注》《钦定补绘离骚图》合编
花谱:宋人花谱六种
说砚:《四库全书》砚书七种
《事茗图》(局部)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颂寿:寿亲养老新书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7 《四库全书图典》
以文津阁本为底本,筛选出手绘插图20593幅,基本呈现了《四库全书》所附插图的全貌
其中,含跨页大图812幅,共涉及132部书,共中经部22部,史部39部,子部62部,集部9部。
本图典以《四库全书》原书顺序为序编排,除未收录地图类插图外,所涉题材广泛:
易象、天文、数学、植物、器物、
肖像、服饰、纹样、山水、方志、
建筑、诗词、戏曲、农耕、水利、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8 文津阁《四库全书》(典藏版)
“四库中的四库”、“精华中的精华”
取文津阁《四库全书》之精华,经权威、专家严格审定,共计收书728种
全书规模总卷数逾万卷,总字数超壹亿字。分类、顺序按文津阁本《四库全书》排列,精装二百册,按四合一缩印出版。
何谓“四库”?
乾隆皇帝主持,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何谓“全书”?
共3500多种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No.19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汝信先生认为:“中国多少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受到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这些重要的外国学术著作的熏陶、教育和培养。可以说,对于推动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恐怕它的作用完全不亚于一个社会科学的大学。”
(点击下图查看书目)
No.20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第一流学人的200部经典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中国首套系统梳理
中华学术百年发展脉络的大型丛书
(点击下图查看书目)
END
《资治通鉴》的历史观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修撰的一部卷帙浩繁的编年体史学名著。自《史记》《汉书》以后,断代纪传体史书越来越流行,也逐渐确立了其作为“正史”的地位。我们通常所谓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等“正史”,无一例外都是纪传体,而且除了《史记》之外,其他“正史”都是断代史。但在纪传体之外,编年体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体裁,先秦时期的《春秋》《左传》《竹书纪年》等编年体史书可以说奠定了中国传统史学的基础。但秦汉以后,编年体史书逐渐消沉,难以与纪传体正史争锋。直到北宋时期,《资治通鉴》才重新举起了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和“通史”这两面大旗。不得不说,中国传统史学中编年体之所以能与纪传体并峙成为两座高峰,悠久深厚的“通史”传统之所以能够形成,《资治通鉴》功不可没。
若要明白《资治通鉴》的历史观,那么作者出于什么目的而编撰此书,是不可不知的。知道了撰写此书的目的,则此书的基本观念就可得其要领了。如上所述,司马光之所以编撰《资治通鉴》,最核心、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帝王阅读,给帝王提供一个了解前代历史的优秀读本,从而起到“以史为鉴”的效果,司马光也因此成为读书人里的“帝王师”。这样看来,《资治通鉴》最为根本的历史观,还是秉持了中国史学的悠久传统,把历史当成是前代善恶行迹的汇总,后人可从中找到各种成败善恶的范例,并且阅读之,领会之,运用之,从而学习古人的成功经验,避免重蹈古人的覆辙。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实用的“以史为鉴”的历史观,所以《资治通鉴》一书特重之变迁、制度之沿革、礼乐之兴废,因为这些内容最能体现历代之兴亡成败,也最易成为善恶的典型。
如果我们往更深一层思考,就会发现《资治通鉴》蕴含着司马光等史学家更为理想化的一种历史观。《资治通鉴》编年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三家分晋。虽说是为了上接《左传》,但并没有和《左传》完全接续起来。那么,司马光为何要以三家分晋作为此书的起点呢?他自己就有很清楚的说明:
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制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枝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枝叶之庇根本,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
司马光所说的“礼”,就是君臣名分、尊卑之别,也就是一整套的社会秩序。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希望君有君的样子,臣有臣的样子,父有父的样子,子有子的样子。在儒家所设想的君臣尊卑之社会秩序背后,还有一个更为远大的道德理想。现实世界中的尊卑秩序,其实就是这个道德理想的具象化。礼乐为道德之器具,群史为六经之延续。后世的礼乐兴废、治乱兴衰,也可以看作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道德秩序在现实世界中的浮沉隐显。《资治通鉴》历述周秦汉唐之盛衰,具陈礼乐刑政之兴废,也是为了考察儒家的道德理想在历史中的实践过程。
以上所述《资治通鉴》的历史观,可能与我们现代人对于历史的观念有着相当的距离,但如果要想理解《资治通鉴》,要想理解中国的史学传统,则这些知识不妨略知一二。抛开这些历史观不谈,《资治通鉴》考证严密,叙事精准,本身也是很值得一读的史书。
范云飞 来源:中国青年报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卷帙浩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