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志存高远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

更新:07-05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厚积与薄发

图/图虫创意

厚积与薄发

文/刘道玉

发于2022.2.21总第1032期《中国新闻周刊》

成语是汉语独有的语言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是固定不变的,源于神话、历史典故或是约定俗成的名言。成语厚积薄发所描述的,是做学问必经的过程,也是做学问精益求精的精神。

厚积薄发一词,最早出自于宋代苏轼的杂文《稼说送张琥》,其中写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他写这篇杂文的背景,是目睹了士大夫中急功近利、浅薄轻率的风气。他结合自己做学问的体会,认为做学问千万不能自得自满,追求虚名,必须专心致志,做到博观而约取,使自己具有丰富知识的精粹,也方能著书立说。

厚与薄是对应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它们不仅包含着量的概念,而且重要的还体现在质的区别。可是,《汉语词典》和《成语词典》对厚积薄发的诠释并不准确,甚至存在概念上的错误。例如,它们诠释道:“厚积”是指大量地、多多地积蓄或充分地积蓄,这个解释当然是正确的,但对薄发的解释就经不起推敲了。它们解释说:薄发就是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这里的“薄”与少和慢并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说,这里的“薄”是指精,是质的观念。

西晋诗人左思当是古代厚积薄发的学者之一,他并非天赋异禀,小时候甚至有些迟钝,学习成绩平平。成年后,他理想高远,立志如山,决心要创作《三都赋》,即描写魏、蜀、吴三国的都城。但是,消息传出后,一片质疑声,甚至对他冷嘲热讽。左思并没有动摇,而是走厚积薄发之路,他查阅三国史料,实地考察三国旧都。然后,他深居简出,无论走到哪里,把随时想到妙词佳句都记录下来。经过十年的奋发努力,他终于写出了12000多字的《三都赋》,平均每年写1200多字,每个月写100多字。这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锋从磨砺出,功夫不负有心人。《三都赋》印行以后,好评如潮,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

华罗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也是被列入美国芝加哥科技博物馆88位世界数学伟人之一。华罗庚只有初中学历,他的成功就是对厚积薄发最好的诠释。在总结做学问的经验时他说:读书必经过两个过程,第一步是由薄到厚,这就是厚积;第二步是由厚到薄,这就是薄发或约取。意思是经过分析与归纳,以达到把握整体、抓住本质、牢记要点,运用科学规律。他还说过,知识在于积累,天才在于勤奋。这二者也是因果的关系,不勤奋怎么能够做到厚积,如果没有天才的灵感,又怎么能够实现“薄发”式的创造成果呢?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厚积与薄发呢?我们须知,任何书本知识,都是瑜瑕共存,精粗混杂,必须分清优劣,经过大脑进行一番加工,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越是厚积越要精取。

真正的学者,不是要记住许多死的知识,而是要约取知识的精粹,即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和方法。根据我个人的体会,连接厚积与薄发的中间阶段就是创造,而创造需要发挥大脑的反思、联想、归纳、推理、分析等思维能力,这时获得的“薄发”,已经不是简单重复原来厚积中的内容,而是以新的“思想产品”出现的。

大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中,怎样传授厚积薄发的治学方法和精神呢?我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没有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因为我们的教师本身就做不到厚积薄发,又何以培养出具有厚积薄发能力的学生呢?在教学中,必须摒弃“一本教材主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种参考书,向学生介绍各种学术观点,以便进行比较和鉴别,做到“约取”。在科学研究中,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中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提出有创意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过程中,仔细观察,勇于探索,严谨考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和有所创造。我深信,如果我们坚持这些原则,就能够培养出具备厚积薄发能力的杰出人才来。

(作者曾任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武汉大学校长)

夜读丨沉默,是一场厚积薄发

来源:温暖的女子(wennuan-312)

作者:李思圆

编辑:钟莹曈

论语》里有一句话: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形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要多听、少言、谨慎而行,这样才能减少后悔,功名利禄也可收入囊中。

0

沉默,是一场厚积薄发。

不知你是否发现:

一个做事的声调越高,越不会有太大的出息。反而是那种埋头苦干的人,更容易出成绩。

有个很出名的荷花定律。

一池荷花欲绽,第一天它只开几朵,第二天它们会以前一天的两倍速度开放。

如果到了第30天,荷花就开满了整个池塘。请问什么时候荷花开了一半?

通常许多人认为应该是第15天,然而并非如此。到了第29天时荷花才开满了一半,直到最后一天才会开满另一半。

其实真正要想要做成一件事时,一定要学会静心沉淀,持之以恒,才能厚积薄发,获得你想要的成果。

作家亦舒曾说:

“做人凡事要静:静静地来,静静地去,静静努力,静静收获,切忌喧哗。”

2

沉默,是一种自我修养。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被误解、被抨击、被冤枉的状况,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懂得沉默。

因为他们慢慢地懂得了:

与其抱怨,不如心平气和去面对;与其辩驳,不如审视自身的清白和坦荡;与其解释,不如做到问心无愧。

一个人最好的修行,就是无论面对任何外在的境遇,都能做到心如止水,淡定自如,镇定自若。

其实,我们最难做到的,不是取得别人的信任,而是自己可以做到心安和坦然。

因为即便暂时被曲解,被诬陷,被质疑,但水落,终会见石出。拨云,终会见日出。

时间长了,也终会见人心。

3

沉默,是一份内在功力。

老子》里,曾有一句话: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一个人,无须靠过多的言语为自己壮胆,也无须靠装腔作势去故意威慑别人,而是可以从容不迫地去面对一切困境和险遇。

有这样一则故事。

日本江户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主人去京城办事。

当时的日本是一个社会很不稳定的时期,浪人、武士依恃强力横行无忌,于是他挎上一把剑,把自己扮成武士的样子。

有一天主人不在,茶师就一个人在外面溜达。

这时迎面走来一个浪人,向茶师挑衅称,自己是全日本最厉害的武士,想要跟他这个同道的路人比比剑。

茶师跟浪人解释过,自己只是个茶师。但浪人看他的行头装扮,完全不相信他所说的话。

茶师后来想了想,觉得自己逃不过此劫。于是就只得硬着头皮,去进行一场生死的搏斗。

此时,浪人做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还不停地挑衅,讥讽,甚至故意惹怒他。

但茶师全程保持着沉默,既没有向对方求饶,也没有向对方示威,更没有表现出一丝不屑和怯意。

只见他笑着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的把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的放在旁边;

再解开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的叠好压在帽子的下面;又拿出绑带,把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把裤腿扎紧......

他从头到脚不慌不忙的装束自己,一直显得气定神闲。

对面这个浪人越看越紧张,越看越恍惚,因为他猜不出对手的武功到底有多深,茶师的眼神和从容让他越来越心虚。

等到茶师全部装束停当,把剑挥向了半空,此时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说:“求你饶命,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有武功的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志存高远厚积薄发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厚此薄彼【厚此薄彼的拼音】 下一篇:厚此薄彼是什么意思-厚此薄彼是什么意思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