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身体无病,就是在赚钱
作者:洞见muye
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
前两天,看到一张照片,心里莫名一阵酸楚。
一位情绪失控的中年男子,跪在医院的大厅里,抱头痛哭。
他被检查出来患有某种疾病,治疗需要一大笔费用。
之前,他卖力工作,努力赚钱,结果一场病就掏空了他所有积蓄。
人总是有一个错觉,以为攥在手里的,存进卡里的,才是真正赚到的钱。
于是,拼了命的弯腰赚钱,忽略了生活,也忽略了身体。
01
大家还记得《时尚》杂志前编辑原晓娟吗?
原晓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工作特别认真,她曾把一篇105万字、50幅照片的稿件看了20遍。
她平时的工作量,是普通编辑的3倍。
一年数次出国访问,国内出差像坐出租车一样频繁,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长期的透支,让她的身体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差。
2006年7月,原晓娟觉得胃部不适,到医院做胃镜检查,被告知胃癌三期。
事实上,医生当时善意地隐瞒了,她其实已是胃癌四期,出现了27个淋巴转移。
得知病情后,原晓娟每天都在病房里哭,她流着泪写道:
“我感觉我身上的癌细胞在四处流窜,晚上一个人时眼泪忍不住地流。
我想儿子,他才8岁,我至少也要再活10年等他成年啊,我实在无法想象没有妈妈他会怎样。”
为了给她治病,家人尝试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卖掉了房子,花了很多钱。
原晓娟在博客中这样感慨:贫穷和富有就是一场病的距离。
这场病,让她之前所有的努力,瞬间都化为了乌有。
去世之前,原晓娟意味深长地说:
“在现代快节奏、大压力的生活中,有多少人忘记了自己最大的财富——健康和生命,希望我的例子能给大家以警醒。”
人生的财富分为两种,一种是显形的,就像你存在卡里的钱,是你能随时看到的。
但还有一种隐形的财富,比如你的健康,没病的时候,你并不觉得有什么,一旦生病以后,你才会明白,原来看病真的很费钱。
健康的身体就是一笔隐形财富,是无论你花多少钱都难以换回的。
人生上半场要学会努力,下半场请学会惜命。
你要知道,你努力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在医院花钱的速度。
把身体照顾好,少生几次病,少去几趟医院,就是在赚钱。
02
中年人,为了碎银几两,每天忙忙碌碌,拼命工作赚钱。
即便身体不舒服,也强忍着去上班,不敢请假,更不敢倒下。
直到生病被推进医院,才会意识到,花上一生的积蓄,住不起医院的一张病床。
有网友讲了一个关于他父亲的故事。
他的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辛辛苦苦在黄土地种了一辈子地。
农闲的时候,还要外出打工,等到春种秋收的时候再回来。
网友正在上大学,所以父亲总想着多赚点钱,都给他存着,等他毕业以后买房买车能帮上忙。
但其实父亲很早就已经患有严重的风湿,一到阴雨天气或者寒冷的冬天,就会关节肿痛,难以站立。
网友不止一次跟父亲沟通过,说他以后有能力养活自己,让父亲少操劳一点,农闲的时候就在家休息,再不要出去打工了。
可父亲并不听劝,在网友上学离开家以后,父亲就又偷偷跑出去打工了。
在一次外出打工时,劳累过度的父亲因心梗住进了医院。
住进医院后,父亲才发现,他一个月卖力赚的钱,都不够医院一天的花销。
之所以对这个故事动情,是因为网友的父亲,其实就是我们无数中国父母的缩影。
先是拼命赚钱供孩子读书,然后又拼命赚钱帮衬孩子买房买车。
总是把孩子的人生放在第一位,自己的健康放在第二位。
结果自己因为操劳过度,病倒以后,倒地不止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
有段话虽然说得很扎心,但何尝不是现实:
“要抢救的时候才知道,救护车是最贵的车;
住进了医院才知道,原来医院的病床是最贵的床;
医生开药后才知道,药方是最贵的纸……”
真正成熟、有担当的中年人,在照顾好家人的同时,也一定会照顾好自己。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一个人对家庭真正负责任的表现。
03
《圣经》中说:“世上没有比健康更好的财富,没有比内心快乐更大的快乐。”
人生后半场,往往拼的是健康。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身边,让我很感慨的事情。
我认识一位朋友,出身不是很好,小时候穷怕了。
毕业以后,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门心思搞钱。
如今他已经人到中年,拼劲并不比年轻的时候逊色。
经常带着工作回家,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没少落下妻子和孩子的埋怨。
身边的朋友也总劝他,工作不要这么拼,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也给家人。
可他总是以孩子大了,父母老了,身上还有房贷为由,根本停不下来。
前段时间应酬客户喝酒进了医院,结果检查出了身体诸多毛病,不得不住院。
一个月下来,把之前的积蓄搭进去不够,还到处借了不少钱。
命运总是充满了戏剧性。
当初那个拼命赚钱的人,因为一场疾病,他后来的日子还没有那些不拼命的人过得光鲜。
《孙子兵法》里说,成大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
一段时间内的用力过猛,赚来的钱,并不能给予你后半生足够的安全感。
唯有细水长流,才能度过往后一个又一个寻常日子。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有车贷房贷,每个人都是在奋力奔跑。
但也请适当地歇一歇,缓一缓,放慢脚步吧。
这么做不是为了偷懒,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正如西德尼所说:“当你没有空休息的时候,就是你该休息的时候。”
学会在人生这场长跑中休息,是每一个中年人的必修课。
▽
叔本华说过:“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人到中年,别拿健康去换钱,身体垮了,一切都会归零。
累了,就歇歇;病了,别硬扛。
点个赞吧 ,从今天起,吃干净的食物,保持充足的睡眠,过有序的生活。
当你开始爱自己,才有能力守护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
成年人最顶级的养生:好好吃饭
前几天,央视新闻官博发文称:
短期内不吃晚饭,确实能减少能量摄入,但效果却并不长久。
消息发布后,很多网友纷纷点赞。
想想生活中,很多年轻人为了维持好身材,坚持过午不食,倡导不吃晚餐。
不吃晚餐,也许能达到一时的效果。
但长期而言,却会导致精神不佳、影响睡眠。
最后,减肥效果不明显,身体还被拖垮了。
其实,想要减肥,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吃饭,规律吃饭。
就像杨熹文先生所说:
“一个人对吃的态度,会折射出他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下半场,拼的是健康。
好好吃饭,不仅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更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好好吃饭,是对身体最大的尊重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一项刊登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的研究发现:
饮食紊乱症患者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罹患自体免疫系统疾病。
饮食不规律,很容易暴饮暴食或者少餐不食,胃部不是在超负荷就是在空运转。
一顿不吃饭会影响到营养的供给;
长期不规律饮食,则会影响身体,从而诱发各种身体疾病。
著名美食杂志编辑原晓娟,曾被誉为美食界的才女。
她曾经庆幸生活的安排,让自己有机会尝遍人间美食,味蕾包容天下。
穿棱往返于大大小小的宴会,有时,一个中午就能吃遍四家餐馆。
暴饮暴食后的第二天,她就只喝水,只吃水果,美其名曰让胃放假。
一次品酒会后,原晓娟感觉胃不舒服。
去医院检查后才发现,自己已是胃癌三期,多个淋巴转移,病情十分严重。
只能通过手术与持续性化疗,维持生命。
后来,原晓娟总结自己身体受损的原因时,说:
“我没有善待自己的胃,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
而且常常节食减肥,这样反复折腾,胃成了身体上最薄弱的器官。”
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原晓娟不经意间种下的苦果。
当疾病来袭,那些曾经引以为傲的成就,其实根本不值一提。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至少三十万人被胃癌夺去生命。
在胃癌患者当中,饮食不规律,尤其是晚餐不规律的人占到了38%。
人生上半场身体埋下的隐患,下半场都会变本加厉地偿还。
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
“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爱,好好休息。”
往后余生,就算忙碌,也千万不要亏待自己的身体。
慢慢吃,按时吃,认真吃,才能吃出健康和愉悦。
好好吃饭,无疑于对生命的最大尊重。
好好吃饭,是提升幸福感最快的方式
德国马普代谢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在人体摄入食物、和食物到达胃部时,自动释放多巴胺:
美食能够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负责传递兴奋和愉悦。
当你感到烦闷、伤心、难过时,不妨好好吃上一顿,心情或许就会明亮起来。
正如《深夜食堂》所说:
“食物是能量,是治愈,是珍贵。”
生活不会辜负美味,用心对待一餐一饮,不止满足你的口腹之欲,还能够治愈你的心灵。
美食电影《小森林》中,女主角市子一心想要逃避城市的喧嚣,她选择回到乡下,开启了一个人种田劈柴的生活。
她开始自食其力,照着妈妈曾经的样子做饭。
亲自做菜后,她才知道,哪怕是一道小小的炒青菜,都需要经过各种尝试才能烹调出好的味道。
那些无人问津的果实,榛子果,板栗,还有蕨菜,香椿等,被她采摘,然后制作成美味可口的食物,或者熬成果酱。
清凉的梅子酒中,每一颗梅子都是自己的精心挑选;
大米用慢火熬成粥,加些酒曲,静静放置一夜,就会变成甜甜的米酒。
秋收时,她去田里割稻子,核桃饭和八月瓜果皮的炒菜补充了田间劳作体力的消耗;
大雪天,她用冻干的萝卜片煮汤做菜,软糯的红豆馅饼还有热乎乎的面片汤,都是除雪之后的味蕾动力。
即使每天只有她一个人吃饭,市子还是非常用心的对待每一道菜。
市子对食物的执着,以及用心烹饪食物的过程,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
她用最自然淳朴的方式记录生活,用三餐四季温暖了自己的人生。
珍惜大自然的每一份果实,珍惜眼前食物,就是善待自己。
越懂得珍惜,越想要力所能及地满足自己,便越能在一日三餐中汲取温暖,疗愈自我。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一段话:
“中国人总喜欢将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美食,呈现在餐桌之上,同儿女分享。”
生活,就要热气腾腾,一间厨房,一个炉灶,有滋味,有烟火气,才会弥散出幸福的味道。
三餐四季,切莫过于匆忙,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件幸福的事情,叫下厨。
认真生活的人,懂得享受厨房里的乐趣,一烹一煮,都蕴育着人间的热爱与温暖。
每一餐的用心,其实,都是昂首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人生一世,约有1/16的时间是吃饭中度过,能把简单的一顿饭菜咀嚼出芳香的滋味,远胜于你狂吃各种保健品。
一日三餐,好好吃饭的人,才足以谈生活,才能将平凡的日子活出滋味。
好好吃饭,才是生活最好的治愈方式。
好好吃饭,是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
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总是步履匆匆,吃饭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专家研究发现:
人类大脑的衰退可能比此前认为的要早得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看似享受着便捷的生活方式,却不经意间任由食品侵蚀着我们的机体,损害着我们的健康。
生活,真的把我们压榨到连好好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吗?
不妨来看一看北漂夫妻杨哥和小妮分享的日常视频,视频之所以引发几十万粉丝的关注,正是因为他们养成了自律的生活习惯。
杨哥和小妮租住在14平米的小开间,打开门,走廊一侧就是厨房,虽然狭小,厨房物品却一应俱全。
每天下班后,他们都会买好烹饪食材,清洗切剁,有时翻炒煎炸,有时清炖烹煮。
那些最常见的食材,在他们巧妙的手里,都被用心制作成各种精致的美食。
杨哥提前下班,会做小妮最爱的红烧肉,色香味俱全;
而小妮腌制的烤肉,每每让杨哥赞不绝口。
饭菜虽然简单,但是干净可口,他们彼此聊着工作或家常,吃得自在又舒心。
自己制作的饭菜,吃出的是情感,吃出的是和睦。
这份家常饭菜,比多少甜言蜜语,都来得更踏实、更暖心。
真正长久的幸福不在风花雪月,而在这一蔬一饭的日常里。
记得《一人食》中有句话:
“我认为擅长做饭的人,也一定是会安排生活的人。”
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往往会折射出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不凑合度日,不将就过活,一日三餐,能够好好吃饭的人,也一定能够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认真吃好每一顿饭,就是对待生活最基本的自律方式。
好好吃饭,看似微不足道,其实却蕴藏着生活的真谛。
如同蔡澜所说:
“人生的意义就是吃吃喝喝,就这么简单和基本,因为简单和基本最美丽。”
吃饭不仅仅是为了裹腹,更饱含着内心种种的期盼与热爱。
即便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我们也要学会照顾自己,取悦自己。
生活是自己的,能够让生活变有趣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好好吃饭,既是对生活的负责,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世间万物,食为天性,静静咀嚼,缓缓回味,确有一种非比寻常的韵致。
该吃时吃,该喝时喝,人生不过一日三餐。
假如你能活到七十岁,这一生不过76000顿饭。
而我们一生真正的福气,就藏在饭碗里。
不用远行,亦能感受平凡生活里的烟火气息。
梁实秋说:
“食一碗烟火,偷半日浮闲。
即使是粗茶淡饭,也能从中寻回对生活的热情。”
慢煮风花,细炖岁月。
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好好生活,不妨试着认真对待每日伙食,一蔬一菜,一餐一饮,皆是舌尖滋味。
好好吃饭,才能用心生活;认真吃饭,才是生活该有的态度。
作者:有书辰槿
【原晓娟(原晓娟 鼠尾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