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一斑是什么意思【实力可见一斑是什么意思】

更新:07-07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娄师德荐狄仁杰

狄梁公①与娄师德同为相。狄公排斥师德非一日,则天问狄公曰:“朕大用卿,卿知所自乎?”对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②,非碌碌因③人成事。”则天久之曰:“朕比不知卿,卿之遭遇,实师德之力。”因命左右取筐箧④,得十许⑤通荐表,以赐梁公。梁公阅之,恐惧引咎⑥,则天不责。出于外曰:“吾不意为娄公所涵⑦,而娄公未尝有矜⑧色。”

  1. 狄梁公:指狄仁杰,逝后追赠梁国公。
  2. 进身:受任用。
  3. :依靠,凭借。
  4. 筐箧(qiè):用竹枝等编制的狭长形箱子。
  5. :表示大约的数量。
  6. 引咎:把过错归到自己身上。
  7. :包容。
  8. (jīn):骄傲。

狄仁杰和娄师德一同担任宰相。狄仁杰排斥娄师德不是一天了,武则天问狄仁杰道:“我重用你,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狄仁杰回答说:“我凭着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无所作为依靠别人才当官的。”武则天过了一会儿,对他说:“我曾经并不了解你,你现在当官受到重用,其实是娄师德的功劳。”于是令侍从拿来箱子,从里面拿了十多篇推荐狄仁杰的奏折给狄仁杰看。狄仁杰读了之后,十分羞愧连忙认错,武则天没有责怪他。狄仁杰出来以后说:“我没想到竟被娄公所包容,然而娄公从来没有骄傲的神情。”

说“许”:“许”的本义是“应允,许可”,如《唐雎不辱使命》:“安陵君其许寡人”。

“许”在文言文中还有以下常见释义。

  • 指“佩服,称赞”。如“赞许”,“称许”。
  • 指“预先答应给与”。如“以身许国”,“许诺”,“许愿”。
  • 指“表示大约的数量”。如上文中的“得十许通荐表”。
  • 指“处所,地方”。如“不知何许人也”。
  • 指“女方接受男方求亲”。如“许配”,“许婚”。

狄仁杰为人们所熟知,他的“神探”形象深入人心,常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之中。

娄师德也是唐朝的一位名臣,文武兼备。他二十岁时考中进士,一开始担任江都县尉。

后来西征吐蕃,八战八捷,立下战功。娄师德被召回朝中后,更是两度担任宰相。

娄师德的人品从上文中可见一斑,下面再通过二则故事了解一下娄公的为人处世之道。

唾面自干

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赴任之前向兄长讨教为官之道。

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的荣宠过盛,难免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

弟弟说:“今后即使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

娄师德说:“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

宽以待人

娄师德巡察屯田,随从人员已经先起程,他因为腿脚不好,便坐在门外的木头上等人牵马来。

这时,有一个县令不知道他的身份,便与他一同坐在横木上,相互聊了起来。

县令的手下看见了,连忙对县令说:“这是纳言。”

县令大吃一惊,连忙跪在地上,说:“小人该死。”

娄师德却说:“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坐在一起,法律又没有规定这是死罪。”然后就叫县令起身。

——《朝野佥载·卷五》

宋·王谠(dǎng)《唐语林》

娄师德面对别人的排挤,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德报怨,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品,令人不得不佩服。而狄仁杰知错能改也是难能可贵的,狄仁杰后来说:“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若是事事计较,反而会失去很多。宽容是一种力量,可以以柔克刚;宽容更是一种成熟和洒脱,不仅显示出气度和胸襟,还能让自己活得怡然自得。

(本文完)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我爱文言文”。

高中语文学习干货!成语积累

专题七 常用成语

移花接木:通过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

耸人听闻:故意言过其实,使人听了为之震惊。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先后依次做的几项工作一次完成,成败寄托在一次行动上。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求食的样子,也比喻处境困难,急需帮助。

浑然天成:①诗文结构;②人才德完美自然。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言不及义:说些无聊的话,不说一句正经的话。

不赞一词:①原指文章写得好加不进去一句话;②一言不发。

不假思索:思维敏捷(褒义)。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技能。

丰姿绰约:女子

泥沙俱下:人,事物

秀色可餐:女子,景色

鱼龙混杂:人(好人坏人)

楚楚动人:女子,柳树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

春秋鼎盛:人正当壮年。

龙飞凤舞:①书法;②山脉。

历历在目:①远处景物;②回忆。

隔靴搔痒:说话、作文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关键。

可此一去:将要忍受难以忍受的孤苦凄楚。

千虑一得:愚笨的人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

十室九空:由于灾难等流离失所。

细大不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钟灵毓秀: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指山川秀美,人才辈出。

器宇轩昂:形容人的气度风度出众,不同一般。

活灵活现:描写、叙述十分逼真。

心灰意懒: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惊世骇俗:指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人震惊。

犯而不校:(宽容)别人触犯自己却不去计较。

望洋兴叹:①原指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渺小;②力不胜任,没有条件而无可奈何。

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的错别字很多等。

一发而不可收:(褒义)进展顺利

一发而不可收拾:贬义

述而不作:只阐述前人的理论学说,自己并无创见。

晨钟暮鼓:比喻可以使人警觉惊醒的话。

长袖善舞:①有所依靠就容易成功;②有权势、会耍手腕的人钻营取巧。

反戈一击:从内部调转矛头,向自己原来的营垒进攻。

好整以暇:既严整又从容,事情虽多仍从容不迫。

吉光片羽:①珍贵的文物;②稀少,值得回忆的往事。

甚嚣尘上:原形容军中忙于备战状态,后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多指反动或错误言论非 常嚣张。

脱胎换骨: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人心不古:时代的社会风尚;今人心地不如古人纯朴。

大方之家:见识广博学问深厚的人。

管中窥豹(贬义)只见到事物一小部分。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观察到一小部分可推知整个情况。

宵衣旰食:为处理国家大事辛勤工作。

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师心自用:自以为是

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

居高临下: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崇论宏议: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

匪夷所思:不是常人能想到的。

扣人心弦:言论、表演等深深地打动人心,吸引人。

另起炉灶:①重新开始;②不合群,另搞一套。

轻描淡写:①着力不多的描写、叙述②谈问题把重要问题轻松带过。

额手称庆:把手放到额头上表示庆贺。

弹冠相庆:一人升官后他的狐朋狗友相互庆贺。

守株待兔:①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②不经努力就想取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传授(知识、技能)。

淋漓尽致:①形容文章谈话详尽透彻,②暴露得彻底。

牢不可破:不可摧毁,不可动摇(意志态度或相互关系)。

临危授命:在危难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不名一文:穷到极点。

雅俗共赏: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举步维艰:①行动困难;②生活艰难。

脱胎换骨: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体无完肤:①观点被批驳的文章被删改得失去本来面目;②遭到重大破坏。

一团和气:为了追寻表面的和平放弃自己的观点。

浑然天成:①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②人才德完美自然。

明日黄花:比喻失去新闻报道价值,不应时的事物。

不假思索:形容思维敏捷。

不赞一词:①原指文章写得好加不进去一句话;②现指一言不发。

不学无术:没有学问,没有技能。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作文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关键。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做。

得陇望蜀:形容贪得无厌

夸父逐日:①人征服自然的宏伟抱负和坚强意志;②自不量力。

精卫填海:①深仇大恨要报仇雪恨;②不畏艰难勇于拼搏。

图穷匕见:事情最后完全展现出来。

异曲同工:①不同的人,词章言论同样精彩②不同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置之度外:不把个人利害放在心上。

喷薄欲出: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天马行空:诗文书法才华横溢,气势毫不拘束。

一五一十:①叙述从头到尾原原本本没有遗漏;②检查数目。

冬温夏清:①孝顺②冬暖夏凉。

光风霁月:①雨过天晴;②时世太平,清明;③胸怀坦荡。

呼之欲出:①画像逼真;②事物描写生动。

数典忘祖:①忘本;②对本国历史无知。

如履薄冰:行事极为谨慎,存有诚心。

投闲置散:安排在不重要职位或没有安排工作。

史不绝书:历史上经常有同类事情发生。

求全责备:要求苛刻。

不瘟不火:原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现在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

上下其手:暗中勾结,玩弄手法。

片纸只字:零碎的文字材料简短的书信。

富丽堂皇:①建筑;②场面;③文章词藻。

披沙拣金:从大量东西中拣取精华。

曾几何时:刚过去没多久。

山高水低:不幸的事,多指人的死亡。

人面桃花: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产生的惆怅心情。

人浮于事:①人的才德高过所得俸禄的等级;②人多事少。

木人石心: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波澜壮阔:诗文、水、农民运动声势浩大。

山高水长:①品格、节操、风度影响深远;②恩情深厚。

沧海横流:社会动荡混乱。

空谷足音:难得音信消息言论。

一片哗然:对听到、看到的事不满。

见缝插针:利用一切可能的空间时间和机会。

闭门造车:只凭主观办事不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表里山河: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言无状:说话办事超越自己的身份,十分放肆,没有礼貌。

跃跃欲试:工作、学习等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官样文章:讽刺套话官话空洞的文章。

微乎其微:小、少(前景微乎其微)。

不一而足:不只一次或一种,形容很多。

心劳日拙:废尽心机不但没有获得好处,情况反而越来越遭。

引而不发:①比喻善于引导控制;②作好准备,伺机行动。

倚门傍户:依赖他人而不能自立。

珠联壁合:比喻美好的人及事物凑在一起。

不胫而走:消息传播得快。

三令五申: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用于上级对下级,语气过重)。

匪夷所思:不是正常人所能想到的。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泾渭分明、判若鸿沟:界限清楚区别明显。

木人石心:形容意志坚定,任何诱惑都不动心。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尺布斗粟:形容数量很少,也比喻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贬),东山再起(褒)。

形若无事①在紧要关头镇定自若;②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例行公事:①既指只重形式,不讲实效的工作;②按照惯例处理公事。

难分难解:①双方争吵、打斗相持不下;②关系异常亲密,难于分离。

穷形尽相:①丑态毕露;②刻画十分细致、生动。

如虎添翼:①凶恶的人得到帮助后更加凶恶;②强大的人得到援助后更强大。

沙里淘金:①费力大而成效小;②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四平八稳:①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②缺乏创新精神。

舞文弄墨:①歪曲法律条文,作弊;⑧玩弄文字技巧。

瞻前顾后:①做事以前考虑周密细致;②犹豫不决。

冷若冰霜:①不热情;②严厉。

冷眼旁观:①冷漠②冷静。

奇文共赏:①荒谬错误;②新奇。

不知所云:人说话紊乱、空洞。

休戚相关: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

百身莫赎:一百次生命,也无法抵消或赎回这一次的过错和遗憾。

报乏琼瑶:想要报答却又缺少有价值的东西。

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

砼砼之见:粗鄙、浅薄的意思。

信笔涂鸦:①文字写得潦草;②胡乱写文章。

滥竽齐门:(谦)指本无才能却占据其位。

龙口文学|“莱夷”考证

文/刘玉涛

在胶东这块地方,有不少带有“莱”字的地名,如莱州、莱阳、莱西、蓬莱等等。在昔日黄县(今龙口市)和牟平县(今牟平区)境内,还有两座同名的山莱山。关于“莱”字,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注曰:“莱,蔓华也。从艹来声。”《辞海》中关于“莱”的解释是:草名,即藜。《诗·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还有一个意思是郊外轮休的田。《周礼·地官·县师》:“辨其夫家田莱之数。”郑玄注:“莱,休不耕者,郊内谓之易,郊外谓之莱。”也指田荒废生满杂草。《诗·小雅·楚茨序》:“政烦赋重,田莱多荒。”毛传:“田莱多荒,茨棘不除也。”孔颖达疏:“田废生草谓之莱。” 无论哪种解释,“莱”字似乎都与草有关。它的本意也许就是一种草。有学者撰文指出,胶东半岛上有这么多带“莱”字的地名,都是与古代这里有个莱国有关。

在龙口市驻地黄城镇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海拔619米的山峰,名曰莱山。如今,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已经淹没在崇山峻岭之中,没有多少人关注它的存在了,而在距今约三千年前的西周时期,这座长满莱草的山脚下曾经有一个红红火火的诸侯国莱国。据《史记》《尚书》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三次东巡,周游天下,建了八座庙,祭祀八主,即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其中莱国地盘内就有三座庙,分别是今荣成市成山头上的日主庙,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上的阳主庙,还有一座月主庙就设在今龙口境内的莱山上。秦始皇对莱国的青睐可见一斑。

关于莱国的记载,流传下来的文字很少,它的疆域和它的都城所在,都成了历史学家探讨的课题。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和范文澜曾撰文认为莱国的故都就在莱山北麓的山脚下。两位史学泰斗的话不是随便说说,而是有充分根据的。莱山的山脚下,有一块小小的盆地,四周丘陵环抱,沿盆地外围的山脊、残存的旧城墙断断续续,隐约画出了一座古城的轮廓,这便是郭沫若和范文澜认为的莱国故都归城城址。除了沿山脊构筑的外城,还有一座构筑坚固的内城,现残存的城西南角一处长60米、宽10多米,高6米的土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而巍然屹立,仍让人们依稀可见古都城的雄伟。这里曾出土过数十件珍贵文物,有力地证明莱国昔日的辉煌。与莱国相联系的,古代称生活在这里的人为“东夷”、“莱夷”。

中国古代将中原一带称为中国,而将离中原较远的地方称为东夷、南蛮、西羌、北狄。“东夷”是对生活在泰山以东这片区域的人们的称谓,而“莱夷”则是“东夷”的分支,特指生活在莱国地区的人们。当时,这块土地上的先民是被中原的人们称为“莱夷”的。关于“夷”,许慎的《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清代的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列举了南蛮从虫、北狄从犬、西羌从羊之后,这样注释:“惟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按天大、地大、人亦大。大象人形,而夷篆从大,则与夏不殊。夏者,中国之人也。从弓者,肃慎氏贡矢石之类也。”从许慎和段玉裁的注解中我们可以看出,“夷”字从大,而“大”字,在甲骨文中是一个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人形。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夷”字的造型,是一个腰佩一张弓,身材高而大的魁梧之人,他们居住在东方,故称“东夷”。而“莱夷”则是“东夷”的一个分支,他们居住在如今的胶东半岛这一带。

关于“莱夷”,《史记·夏本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与太公争国。”《史记》中的这段文字记载了这样一个史实,姜太公在赴齐国上任途中,行动迟缓,后在旅店老板的提醒下,日夜兼程赶往封地,刚进营丘,刚好莱夷的也到了。不过,“莱夷”终于未能战胜能征善战且足智多谋的姜太公,吃了败仗,退回了莱国,却为世人留下了“莱夷”雄心勃勃,不甘蜗居一隅,企图西进发展的战略意图。在公元前567年,日益强大的齐国终于吞并了莱国,大大地增强了国力,成为春秋时期称霸一方的强国。

胶东考古发掘证明,在烟台白石村遗址发掘的先民生产工具中,一期文化(距今约6000至7000年,中加工籽粒作物的磨盘、磨棒较少,而工具如石球、骨镞却较多;到了二期文化(距今约5000年)时,磨盘、磨棒的数量大为增加,而工具有所减少,两相比较,农业的发展是明显的。这一点,在《史记》中也得到了印证,《史记·秦本记》中记载,“莱夷为牧,其篚丝。”秦统一后,胶东属青州,那里畜牧业比较发达,还出产一种野蚕吐出来的丝。

史料和今天的现实,都证明这一记载是可信的,柞蚕丝制品至今仍是胶东的特产。有关“莱夷”佩弓的故事史料中未见记载,倒是秦始皇第三次东巡,到达今天的烟台市芝罘岛时,“见巨鱼,射杀一鱼”(见《史记·秦本记》),记下了这位千古一帝张弓怒射的壮举。“莱”是蓬蓬勃勃的草,“夷”是高大魁梧的佩弓之人。无论是“莱”也好,还是“夷”也罢,都说明胶东这地方古代曾是一片长满蒿草的蛮荒之地,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居民是被中原之人看作地处一隅的化外之人。然而,星转斗移,沧海桑田,当年的蛮荒之地如今成了新中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成了的前沿地区,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莱夷”的后代们历经磨难,已经成为这块土地上真正的主人。“莱夷”已成过去,莱夷的后代们正创造着新的辉煌。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可见一斑是什么意思【实力可见一斑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可见一斑、可见一斑怎么造句 下一篇:可见一斑的意思;可见一斑怎么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