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运用成语“叹为观止”,抓住两点就可以了
八下语文《安塞腰鼓》中出现了一个成语叹为观止,原句是“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的意思是:赞美看到的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学这篇文章要注意中考出题时,经常在词语的正确运用时,考查这个词。要正确运用这个词一看是否是看到的事物或景物,二看是否用在褒义的描述方面。
练一下下面面这几道题
1、凭借扎实的诗词积累,快递小哥雷海成功夺得了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为观止。
2、那乐声高亢雄浑,在夜雾中直冲霄汉,令人叹为观止。
3、东江湖面烟波浩渺,两岸青林翠竹,风景如画。但有个别游客乱扔乱吐,其不文明行为令跌眼镜,叹为观止。.
答案和解析
这三道题中,叹为观止的用法都错了。
第1题没有用来形容所看到的事物。
第2题也不是用来赞美所看到的景物。
第3道题,“其不文明行为”,没有用在褒义方面,所以也错了。
我是初中语文123,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转发;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我。
谈“叹为观止”的用法
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好到了极点。
从“赞叹”可知,“叹为观止”的适用对象是“人”。
(1)整个句子是“物”,则那么“叹为观止”之前要加“令+表示人的词语”“让+表示人的词语”“使+表示人的词语”。例如:
A 这篇文章语言清新、流畅,读后让人叹为观止,连声叫好。
B 一幢气势恢宏、格调高雅、功能齐全的县级文化馆,使他们叹为观止。
(2)整个句子的主语是“人”,那么“叹为观止”直接做谓语。例如:
A 人到此,仿佛进入了花果山,水帘洞,不容你不颔首称道,叹为观止。
B 10分钟后一筐信全部分毕,参观的人叹为观止。
(3) “叹为观止”作定语,修饰物时,“叹为观止”前需要有“令+表示人的词语”“让+表示人的词语”“使+表示人的词语”。例如:
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叹为观止”真正想要表达的含义您知道吗?
说到这个成语,必须要聊一聊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叫季札(zha)的公子。
季札(zha)是当时吴国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其他三个儿子分别是老大诸樊,老二馀祭,老三夷昧。吴王寿梦过世后,权力几经更迭,老三夷昧当上了吴王,派季札去拜访中原各个诸侯国,表达一下吴国新政对各国的通好之意。
季札拜访到鲁国,提出想观赏一下鲁国的周乐,我们知道。在春秋时期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鲁国是唯一一个完整保存了周礼的国家。而周乐则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国因此而自豪。季札提出这个要求后,鲁国人很高兴,就立即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
这里要说明一下。周乐是由许多首不同的乐曲组成的。每一首乐曲表现的主题或者是当时的某一个诸侯国,或者是当时历史上的大。季札分别欣赏了《周南》(表现周朝的乐曲),《卫风》(表现卫国的乐曲),《郑风》(表现郑国的乐曲),《齐风》(表现齐国的乐曲)等等乐曲。
季札每听完一首后。都发表了鞭辟入里的观点。继乐曲之后。季札又欣赏了好几支舞蹈!当欣赏完一支歌颂“舜”的舞蹈后,季札站起来说:“舜太伟大了,功德已经到达顶点了,就算再由什么盛大美好的品德,也不可能超越他了。好了。就到此为止吧(观止矣)!下面再有什么表演,我也不欣赏了!
自此,季札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延用千年的词汇”叹为观止“!
我一直理解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事物已经到达了顶点的状态。看完这个故事后。我才明白。其实这个成语的重点不在”叹“一词,而是在”观止“一词。到此为止,已经满足了。不要让自己的欲望永无止境!
【叹为观止的意思、叹为观止的意思解释一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