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怎么造句)

更新:07-08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论语易读」9·15 各得其所

【原文】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才使音乐变得规范,使《雅》《颂》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注释】

(1)《皇疏》:“孔子去鲁后,而鲁礼乐崩坏。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从卫还鲁,而删《诗》《书》,定《礼》《乐》,故乐音得正。乐音得正,所以《雅》《颂》之诗各得其本所也。《雅》《颂》是《诗》义之美者。美者既正,则余者正亦可知也。”

(2)《朱注》:“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自卫反鲁。是时周礼在鲁,然《诗》《乐》亦颇残阙失次。孔子周流四方,参互考订,以知其说。晚知道终不行,故归而正之。”

(3)李炳南《论语讲要》:“古人注解,有的说是正乐词,有的说是正乐曲。其实音乐不能只要词不要曲,也不能只要曲不要词。因此,解释孔子正乐,应该是将乐曲与诗章配合来讲,才算完全。”

【解读】

在8.8中,我们曾谈到儒家的乐教,这里讲“乐正”,应该也是乐教的一部分,但这里既然还提到《诗经》中的《雅》《颂》等篇,可见儒家的乐教和诗教并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的。

有意思的是,这里还出现了“各得其所”一词,表面看来这和乐词、乐曲之间的配合有关,但推展来看,这应该和儒家重视万事万物各安其分、各尽其职应该也有关系,此即《乾文言》所谓“各从其类”是也;因为万事万物只有“各从其类”、彼此相安,才能“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乾卦·彖传》)也。另《周易·系辞下》还曾直接提到过“各得其所”,原文是:“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说的是神农氏开辟市场,让老百姓学习交易,从而使得人和物均“各得其所”的伟大功绩。由此可见,“各得其所”的意义还真是不小呢!李贽曾点评此章说:“《雅》《颂》得其所,仲尼不得其所极矣!”(《四书评》)或许正是从这个角度来看问题的。考虑到上章“子欲居九夷”之内容,如果说《雅》《颂》在孔子的主持下终于可以“各得其所”,是天大之幸事;那么孔子本人面对春秋衰世却不能施展其远大抱负,的确是“不得其所极矣”,则此岂非又为天大之不幸乎?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大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精神逐章解读《》,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各得其所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译文】

大国甘处下流,天下河流交汇于此,为天下之母。母性以宁静胜过雄性,因安静而自处低下。所以大国谦下小国,从而让小国归附。小国对大国谦下,从而获得大国支持。所以,有的谦卑取得信任,有的谦卑获得支持。大国无非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想依附大国。于是,大国小国各遂所愿。可见,大国应该谦下。

【解读】

低下则能聚集包容,如海纳百川;宁静则能以阴制阳,包养万物。物理使然,也是大道所在。老子正是看到此物理,所以主张做人要谦卑退让守柔守静,这样才合乎大道,才能以下制上,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以静制动。

无论,保持谦卑总是好事。大国君主谦卑包容小国,爱养万物,就能获得小国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自觉来归附;小国君主谦卑向上,则能获得大国的支持,从而保全自己,发展自己。两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相安无事,取得共赢,天下太平。

有真智慧和真本事的人,往往不是盛气凌人,难以让人接近的,而是谦卑自处,意气平和,宽容大度,安静从容,不与人争,不与人辩,低调而默默,看去毫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又能显示超凡的智慧和能力,从而脱颖而出,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国家谦和、卑下才能够长久,人类也是如此。人类如果不能做到谦和、卑下,就会引火上身,导致毁灭。所以,我们作为人类的个体,就应该从自我做起,对待周围的人要谦恭、柔和、甘居下位;对待周围的物应该友善、包容,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自然的大道,这样才能“两者各得其所欲”,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不愧为万物之灵,才算真正拥有聪明才智。

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如果能保持谦卑处下的心态,那么就能得到更多人欣悦的帮助和支持,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成长进步,人生之路越走越宽。相反,一个骄傲自满、自作聪明的人,因其骄会刺伤人,也会伤到自己,自己的人生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阴阳交泰,天地感而为孕,抱合乾坤,而真成矣。谓之天下之交。天下昏昏默默,不知己有,而有自现。虚能实,空能有。玄妙而久,自能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者,乃得于玄而通于道也。心者虚中不昧,杳杳冥冥之中,存一真性。养和万物,蓄气于中,贯通于外,各得其宜,皆是玄妙的宗旨。如此行之,清静,外妄不生,内欲不动,去其意,灰其情,则小人不敢犯。

【各得其所(各得其所怎么造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