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成语名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成语拼音】:shèng míng zhī xià qí shí nán fù
【成语注音】:ㄕㄥˋ ㄇㄧㄥˊ ㄓ ㄒㄧㄚˋ,ㄑㄧˊ ㄕˊ ㄋㄢˊ ㄈㄨˊ
【成语释义】: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成语出处】:《后汉书·左周黄列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近鲁阳樊君,被征初至,朝廷设坛席,犹待神明。虽无大异,而言行所守无缺。"
解释:《阳春》之曲,和唱的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最近,鲁阳樊君被征召刚到,朝廷设坛席欢迎,如对待神明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才能,但一言一行,没有什么缺点。
【近义词】:名不副实 徒有虚名
【反义词】: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成语造句】:
1、外国的东西并不是都好,就是那些称之为好的东西中,也有些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
2、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皇马队在今年联赛中表现糟糕,皇马的各位顶级球星们给人真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感觉。
【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黄琼的人。黄琼,字世英,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县)人。黄琼出身于宦官世家,他的父亲是尚书令黄香。
在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想要进入仕途,都必须经过举荐和征召。而黄琼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他也非常有才华。到了中年时期,朝廷里很多的公卿于是都推荐黄琼入朝为官。但是黄琼为人比较清高,觉得通过别人推荐或者靠关系来谋求官职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于是非常不情愿通过别人的推荐入朝为官,但是有不好拒绝朝廷的应召令,于是只好硬着头皮赶往洛阳。
到了洛阳旁边的嵩阳县时,黄琼假装得病了,一直不去洛阳。黄琼有一个好友叫李固,他非常了解黄琼。他一眼就知道黄琼这是在装病,他并不想通过别人举荐的形式入朝为官,他想通过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来进入仕途。于是李固给他写信,信里说道:“听说您已经渡了伊水和洛水,近在万岁亭,难道迟迟其行,是顺从陛下的命令吗?君子所谓伯夷狭隘,柳下惠不恭谨。《传》说:‘不要像伯夷那样狭隘,也不要像柳下惠那样降志辱身,可否之间,折衷而已。’这是圣贤立身之宝啊!真正想隐居山林,学习巢父、许由,这样也可以;如果想从政为百姓做番事业,如今正是时候。自从有生民以来,太平盛世少,纷乱的时期多。如果一定要等到有尧舜之君才出世做事,作一个有志之士,那始终没有时机了。曾经听说:‘高峻的东西,容易折缺;洁白的东西,容易弄污。’《阳春》之曲,和唱的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最近,鲁阳樊君(樊英)被征召刚到,朝廷设坛席欢迎,如同对待神明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出的才能,但一言一行,没有什么缺点。而毁谤传播流行,应时折减,难道不是由于吏民观听期望太深,声名太盛吗?最近征聘的如胡元安、薛孟尝、朱仲昭、顾季鸿等,他们的功业都没有什么可取之处,所以时下的舆论都说处士全都是窃取虚假的名声。希望先生弘扬远大的谋划,使大家敬服,洗掉这窃取虚假名声的话啊!”
黄琼看了李固的话,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到洛阳为官,黄琼决心用行动证明名副其实。黄琼到朝廷后,即被任命为议郎,不久后就升任尚书仆射。在朝廷任职,处理政务,黄琼也非常能干,在朝廷里争论什么,没有人胜过他。
有名无实:成语典故
【成语名字】有名无实
【成语拼音】yǒu míng wú shí
【成语释义】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成语出处】《庄子·则阳》:“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
解释:‘或使’的主张过于执滞,‘莫为’的观点过于虚空。有名有实,这就构成物的具体形象。无名无实,事物的存在也就显得十分虚无。可以言谈也可以测度,可是越是言谈距离事物的真情也就越疏远。没有产生的不能禁止其产生,已经死亡的不能阻挡其死亡。死与生并不相距很远,其中的规律却是不易察见。事物的产生有所支使,还是事物的产生全都出于虚无,两者都是因为疑惑而借此生出的偏执之见。
【近义词】空有虚名 名不副实 名过其实
【反义词】名不虚传 名副其实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
1.学雷锋小组成立后,要经常开展活动,不能有名无实,也不能半途而废。
2.如果你对公司的事务一直不闻不问,你这个职位就会变得有名无实。
3.那个国家的女王只是个有名无实的首脑。
4.不要搞有名无实的东西,那不过像兔犬俱敝一样,没有什么用处!
5.他对公司事务毫无决定权,是个有名无实的总经理。
6.这个专家,有名无实,实属一个大骗子。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有个大夫叫羊舌肸[xī],字叔向。叔向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家,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叔向博学多识,善于言辞,曾参与主持晋国外交。在上提倡尊贤使能,重其才而不重其貌;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晋国、楚国等的形势进行过深刻分析;对春秋以来“礼治”的败坏深为痛惜,主张教化为主、刑法为辅;为人正直,因在裁断案件不偏袒其弟,被孔子称赞为“古之遗直”。
有一天,叔向去拜访老朋友韩宣子。韩宣子是当时晋国的六卿之一,职位很高。但他见了叔向,不住地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穷。不料叔向听他这样说,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贺。
韩宣子不解地问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没有卿的实际,无法跟大夫们相比。我正为此犯愁。你为什么要祝贺我呢?” 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为你贫穷才来道贺的呀!穷,不一定是坏事;你只要回忆一下栾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韩宣子很清楚栾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这件事。
最后他又说:“我看你像栾武子一样贫困,就想到您已经有了他那样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贺。不然,我只会担心,哪会再向您表示祝贺呢?” 韩宣子听了叔向的话,顿时愁云消散,向叔向行礼说:“多谢您对我的指教,要不我连自己将走向灭亡也不知道呢。”
【名不虚传造句【名不虚传造句简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