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200字—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200字

更新:07-09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第6集:天府之国奠基者李冰(上)

­

四川历史名人故事音频

第六集:天府之国奠基者李冰(上)

水是生命之源,世界文明无一例外发源于水。然而,水诞生了文明,同时又在毁灭着文明。发源于成都平原北部岷山的岷江就是一条变幻无常、神鬼莫测的河流,它孕育成都平原,衍生江源文明,同时又泛滥成灾,旱涝无常。尽管大禹和蚕丛、柏灌、鱼凫、望帝、丛帝等古蜀王为岷江的治理殚精竭虑,但因为客观原因,岷江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治理,蜀人依然时常过着“几为鱼鳖”的悲惨生活。直到秦朝时期,一个名叫李冰的治水能人横空出世,修建了名震千年的都江堰,从此成都平原一跃成为享誉中外的“天府之国”。《四川历史名人故事》,今天就与大家分享天府之国奠基者李冰的故事!

都江堰,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以其精妙的设计、完美的规划、合理的布局以及简便的取材,在世界水利史上独树一帜,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瑰宝!然而,正如长城的修建不是为了参观游览,都江堰的修建,最初也不是为了四川盆地的农田灌溉。那么,秦朝为何会着手这一浩大的水利工程呢?四川省李冰研究会副会长王国平老师为我们揭示了背后的原因:【录音:秦国灭蜀的战略目的是为了伐楚,而要把蜀地的粮食、士兵和武器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伐楚的战场上,就需要岷江改道,流经成都,进而勾连长江。可以说,都江堰的修建最初是源于的需要。】

公元前316年,秦国大将司马错以雷霆之势征服了巴国与蜀国,将它们纳入秦国版图。随后,秦国在蜀地设立了郡县,并将秦国的老百姓迁移到这里,以巩固其战略地位。鉴于蜀地在统一大业中的关键作用,秦国大力发展蜀地航运,以便迅速调动和物资,实现“浮大舶船以东向楚”的战略构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秦国任命了精通天文地理的李冰为蜀郡太守。而李冰也不负众望,他不仅成功治理了水患,还将蜀地变为了秦国强有力的大后方。

有意思的是,李冰虽然建造了举世瞩目的都江堰,但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关于他的记载却异常稀少。他究竟生于何时何地,是秦人、晋人还是蜀人,至今仍是个谜。而在我国现存的典籍中,关于李冰事迹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中。司马迁在公元前111年实地考察了都江堰,并用62个字概括了李冰的成就:“於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之渠,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司马迁著史严谨,惜墨如金,他介绍的李冰,只有官衔和名,连他的姓氏都未提及。直到班固撰写《汉书·沟洫志》时,在“冰”字前加上了“李”,这个足以辉耀千古的治水者才拥有了完整的姓名。

后来又过了两百多年,到了东晋时期,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才对李冰作了更为详细的记载,为我们勾画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李冰带领众人修建都江堰的故事。据此载,除了都江堰外,李冰还主持了多项水利工程,包括分穿羊摩江,在青衣江凿平溷崖,在灌县通文井江以及在什邡高景关石亭江“导洛通山”等。这些记载内容丰富,地域跨度广泛,显然是基于充分的资料搜集而成的。

1974年3月3日,在都江堰内江河床安澜索桥段下方,人们从4.5米深的地下发掘出一尊完整的石像,这一发现引起了整个水利界、文化界和考古界的轰动。这尊石像高2.9米,肩宽0.96米,厚0.46米,重约4.5吨。它的造型简洁质朴,神态安详从容,双目平视前方,嘴角微扬,透露出淡淡的微笑。石像身着秦代官服,双手自然垂放于胸前,显得格外庄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石像的两袖和衣襟上,刻有浅浅的隶书题记,共计三行三字。题记中明确记载:“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左袖为“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廿五日都水掾”,右袖则是“尹龙长陈壹造三神石人玠水万世焉”。这些文字不仅揭示了石像的身份与制作背景,更为李冰作为都江堰创建者的历史事实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如今,这尊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石像被安置在都江堰伏龙观内,供无数游客前来参观瞻仰,感受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与魅力。

公元前256年,李冰开始着手修建都江堰。岷江出山口那片广袤平原,迅速成为当时中国最为壮观的建设现场,参与修建的民众多达十万人。而李冰,这位兼具蜀郡太守与卓越工匠双重身份的领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项伟大工程的总设计师。

在世界古老水利工程的璀璨星河中,古巴比伦的纳尔-汉谟拉比渠和罗马的人工渠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即便是比都江堰晚建五十年的郑国渠,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干涸断流。而都江堰水利工程却延绵千年在今天依然灌溉着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样一座仅凭凿子、榔头、长锸这些简单工具修建,用石、土、竹、木这些质朴材料铸就的水利工程,在经过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之后,依然能够长盛不衰呢?

下一期《历史名人故事》,我们将继续与您分享治水天才李冰的故事,为您揭晓这一奇迹背后的奥秘!

本文参考书目:

《巴蜀史志》

《四川历史名人读本》

《李冰传》

《史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成都市广播

文案编辑:兰 馨

录音制作:葵 葵

三国名人小故事

在三国的风云乱世中,

1. 潘凤出身平凡,但却心怀壮志。他自幼苦练武艺,梦想有朝一日能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2. 潘凤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手中的巨斧挥舞起来虎虎生风。然而起初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在各路诸侯的麾下默默等待着机会。

3. 一次偶然的机会,潘凤所在的遭遇敌军突袭。在混乱的战场上,将领们惊慌失措,士兵们四散奔逃。但潘凤却挺身而出,他手持巨斧,大声怒吼,如同一头愤怒的雄狮。他的勇猛无畏感染了身边的士兵,大家纷纷聚拢在他的周围,跟随他一同奋勇杀敌。

4. 这场战斗让潘凤崭露头角,他的名字开始在军中传颂。但他并未因此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不断提升自己的武艺和兵法谋略。

5. 后来诸侯会盟,面对强大的敌军,众诸侯都面露惧色。此时潘凤主动请缨出战,他跨上战马,挥舞巨斧,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他的英勇表现令敌军胆寒,也让诸侯们对他刮目相看。

6. 然而的残酷远超想象。在一次关键战役中,潘凤不幸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但他毫无退缩之意,拼尽全力战斗到最后一刻。虽然最终他力竭倒下,但他的英勇事迹却激励着无数将士勇往直前。为了正义和理想而战,潘凤用他的热血和勇气,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92年借表哥家牛被我弄丢,绝望时村花递给我200块,你得娶我抵债

■作者:菠萝讲故事 ■素材:陈有根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各位朋友,我叫陈有根,是江西省青山县竹林村人。说起我和秀娥的故事,还得从1992年那个闷热的夏天说起。

那年的夏天格外的热,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要把树叶都震落似的。我们村里的庄稼人都说,今年怕是要旱了。可我心里比天气还要烦躁,因为母亲病倒了。

我爹走得早,就留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身子骨一直不太好,可从没像这次病得这么厉害。乡里的赤脚医生说,这病得上县城看看了。可我们家哪有那个钱?这些年,我和母亲就靠着那几亩薄田度日,能吃饱饭就不错了。

说到那几亩田,这可就是我烦心的另一件事了。天旱得厉害,田里的土都裂开了缝,再不耕种,这一季的收成就要泡汤了。我家那头老水牛去年冬天就病死了,这可愁坏了我。

东拼西凑给母亲看了病,家里更是一分钱都挤不出来了。没办法,我只好厚着脸皮去找我表哥陈大柱借牛。说起我这个表哥,在我们村可是个有名的人物。不光养着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还开了个小卖部,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

那天一大早,我就摸到了表哥家。远远地就听见那头牛“哞哞”的叫声,我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表哥正在院子里喂牛,见我来了,抬头问道:“有根,这么早来有啥事?”

我搓着手,支支吾吾半天才说出借牛的事。表哥听完,眉头皱了皱:“这牛啊,可是我的命根子。你也知道,现在正是用牛的时候。。。”

我赶紧说:“表哥,就借一天,我保证天黑前就给你送回来。”

表哥看着我着急的样子,叹了口气:“行吧,你也是个实诚人。不过记住了,这牛可值五百多块钱呢,可得看牢了。”

得了表哥应允,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牵着牛往自家田里走的时候,路过东村的水井边,正巧碰见了李秀娥在打水。

说起李秀娥,那可是我们这一带有名的村花。她个子高挑,皮肤白净,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总是噙着笑意。我每次见了她,心里就像是被蜜蜂蛰了一下,又甜又疼。

那天她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碎花布衣裳,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地扎成一个马尾,甩在脑后一晃一晃的。见了我,她笑着打招呼:“有根,这是借了表哥的牛去耕田啊?”

我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心里直打鼓,生怕她看出我的窘迫。没想到她又问:“你娘的病好些了吗?”

这一问倒让我愣住了,我都不知道她还关心这个。正想回答,她已经提着水桶走远了,只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和一股若有若无的茉莉花香。

来到自家的田里,我扶着犁开始耕作。六月的太阳火辣辣的,晒得人睁不开眼。我一边赶着牛,一边想着家里的事,不知不觉就到了午时。

按说这个时候该让牛休息了,我就把牛拴在田边的老槐树下,自己也躲在树荫底下啃了两个从家里带来的红薯。那红薯是昨晚母亲硬塞给我的,说是干活得吃点东西。想起母亲苍白的脸色,我的眼眶一下子就湿润了。

谁知道,就在我走神的功夫,一声惊雷炸响,把我和那头牛都吓了一跳。这牛突然躁动起来,我还没来得及拉住绳子,它就挣脱了绳索,撒腿往山里跑去。

“哎!站住!”我撕心裂肺地喊着,可那牛早就没了影子。一种不详的预感涌上心头,我跌跌撞撞地追了上去,可那牛像是长了翅膀似的,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翻遍了周围的山头,嗓子都喊哑了,还是没找到那头牛。绝望中,我瘫坐在田埂上,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五百块钱啊,这可咋办呢?就是把我卖了也赔不起啊。

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找了一下午了?”

我回头一看,是李秀娥。她还是穿着那件淡蓝色的碎花布衣裳,只是头发有些凌乱,想必是找了我很久。夕阳的余晖洒在她的脸上,给她清秀的面庞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

她走到我跟前,从衣袋里掏出一叠钱:“这是200块钱,你先拿着。”

我愣住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给我钱。她见我发呆,又说:“我知道表哥那头牛值五百,这200块是我的全部积蓄了。”

我连忙摆手:“这。。。这使不得。。。”

她突然板起脸来:“你要是不要这钱,我就把你弄丢牛的事告诉全村人。”

我一下子慌了神:“别,别。。。”

她的表情突然又软化下来,轻声说:“这钱你拿着,不过。。。你得答应娶我。”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劈在我头上,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啥。。。啥?”

“怎么,我配不上你啊?”她噘着嘴,一副要生气的样子。

我连忙摆手:“不是,不是。。。我是觉得,你这么好,怎么会。。。”

她轻轻叹了口气,在我身边坐下来。夕阳的余晖洒在田埂上,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暮霭中。

“傻子,你真以为我是因为同情你才给你钱的?”她低着头,用脚尖踢着地上的小石子,“我看上你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李秀娥接着说:“记得去年夏天吗?你半夜里还在田里插秧,我偷偷给你送过西瓜。你当时忙着干活,肯定不知道是我放的。”

这话让我想起了去年那个闷热的夏夜。那天我一个人在田里加班到半夜,累得直不起腰来。忽然发现田埂上放着半个冰镇西瓜,当时还纳闷这么好心。

“前年你娘病倒的时候,我让我爹偷偷给你家送了两百块钱,说是借的,其实是我攒的。”她的声音越来越小,“你家门口那棵石榴树开花的时候,我总爱去看,就盼着有一天能住进你家的院子里。”

我的眼眶湿润了。原来这些年,我自以为的孤独背后,竟然有这么一双眼睛一直在默默关注着我。

“那。。。那头牛。。。”我突然想到什么。

她抿嘴一笑:“我让我弟弟把它赶到山里去了,现在就在我家后山的草棚里。”说着,她狡黠地眨了眨眼睛。

“你。。。你。。。”我哭笑不得,“你这是。。。设计好的?”

“不然呢?你这个榆木脑袋,再不给你点压力,我都要等到猴年马月去啊。”她假装生气地瞪了我一眼。

月亮悄悄爬上了山头,田野里升起了一阵阵蛙鸣。我看着身边这个聪明能干的姑娘,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秀娥,我。。。”我正要说什么,她突然伸手捂住了我的嘴。

“别说那些肉麻的话。”她红着脸说,“你就说,娶不娶我吧?”

我点点头,使劲地点头。她破涕为笑,在月光下显得那样美好。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找表哥说明情况。没想到表哥早就知道了这件事,原来这都是他和秀娥商量好的。他笑着拍拍我的肩膀:“你小子有福气,秀娥这丫头能干着呢。”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有人说我是高攀了,有人说秀娥是瞎了眼,但我们都不在乎。半年后,我和秀娥办了婚事。婚礼不大,但格外热闹。

成亲后,秀娥果然像大家说的那样能干。她不但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还张罗着在村口开了个小卖部。没过多久,我们家的日子就红火起来了。更让我感动的是,她待我母亲比我这个儿子还要细心。

日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过着,我时常想,那头差点弄丢的牛,反倒成了我最大的福气。有时我问秀娥,当初为什么非要选中我?她总是笑着说:“傻子,那是老天爷让我赶在其他姑娘之前,把你这块好田给占了。”

现在我们有了一双儿女,儿子像我,老实本分,闺女像她妈,漂亮伶俐。每当看着秀娥在院子里忙碌的身影,看着她把那棵石榴树照料得枝繁叶茂,我就觉得,这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把她娶回了家。

有时我和秀娥坐在月光下,回想起当年的事,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她总说:“你这个傻子,要不是我设计这一出,你现在还在自己家种地呢。”

是啊,也许这就是命运。有时候,看似是灾难的事情,却可能是上天给我们安排的转机。如今想来,那个炎热的夏天,那头调皮的牛,和那个在夕阳下递给我200块钱的姑娘,都成了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

【名人故事200字—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200字】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名人故事,名人故事读书笔记 下一篇:名人故事100字-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