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8位名人的青春故事,让孩子体会成长的力量
文|弥小木
有“中国居里夫人”之称的吴健雄,从小喜欢阅读,阅读的范围非常广。在一次看过《拿破仑传》后,吴健雄的内心有了非常大的触动。读人物传记,能给阅读者带来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在别人的故事中,我们能看见自己。对于孩子们来说也一样,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比起大人的唠叨,或许他们更愿意从阅读中吸收力量。最近给我家老大入的这本《青春第二课》里,有老母亲想对青春期孩子说的话。
《青春第二课》里,讲述了108位名人的青春故事,作者王溢嘉出这本书的初衷是给青春期的孩子们,一份典范的力量。取的书名也很有深意,《青春第二课》,是给青春期孩子们的一份礼物。青春期的孩子,除了身体在成长,精神也需要一些正向的引导。在名人青春期的故事中,发掘榜样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慢慢地发现自我。
每个人对阅读的定义不同,除了消遣,阅读还有很多的层次。懂一些阅读的技巧,对于阅读还是很有好处的。像我家老大阅读量还算可以,却从不做笔记。有一天她对我说,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懂一点,但是却又没什么系统。听到她这样的话,作为老母亲其实有点高兴,在这个年纪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是很幸运的一件事。
阅读量大,是好事,除了扩大视野的阅读层面外,也需要静下心读一些经典内容。就目前来说,我家老大虽然阅读面广,但很多时候追求的是数量,而不是阅读的质量。《青春第二课》里有分享,那些名人在青少年时期的阅读方法。
比如,日本“古文辞学派”创始人荻生徂徕。荻生徂徕在14岁时,因父亲的原因,全家被流放到偏僻地区。在那个贫瘠的年代,荻生徂徕在10年的时间里,将家里的那本《大学谚解》读得滚瓜烂熟,不停地读、写、默。没想到的,这一本书锻炼了荻生徂徕阅读古文的能力,成就了他后来的人生。
荻生徂徕只是10年精读一本书的人之一,很多专业领域有所成就的大师,他们都有自己精读的书本。对于孩子来说,现在也不需要10年读一本书,只是,如果能真正静下心去读一读经典的书籍,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很有益的一件事。
享受阅读,读完后,若能适当做一些笔记,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比如《青春第二课》 里提到的,发明发电机的迈克尔·法拉第,阅读时一直保持着勤做笔记的习惯。这些笔记,在后来还帮了迈克尔·法拉第很大的忙。
做阅读笔记,对于平时阅读,几乎不做笔记的孩子来说,比如我家老大,似乎是很艰难的事情。不知道在看到迈克尔·法拉第的故事时,是否会对做阅读笔记有所触动。
阅读分层次,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时,能适当做一些笔记,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希望孩子能从《青春第二课》名人的阅读方法中,得到一些启发。
青春期阶段,孩子有了很多的梦想,却不太愿意花时间去练习。一提起“练习”,亲子关系就会变得紧张。可是,不付出,梦想就能轻而易举实现了?想和孩子聊“练习”,几乎都聊不下去,话还没开口,孩子的耳朵已经关闭。《青春第二课》里,讲述的人物故事,他们有后来的成就,都离不开勤奋地练习。
比如会魔术的刘谦。孩子们喜欢看魔术,对刘谦也有所了解,却并不知道他的魔术能表演得出神入化,除了热爱,还离不开背后的辛苦练习。《青春第二课》就提到了刘谦的成长历程,因为着迷魔术,8岁时找书籍、节目自学魔术,甚至能两天两夜练习同一个动作。
上台表演失败,刘谦会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之后继续研读相关技巧的书,每天练习。刘谦能成为一名魔术师,靠的可不仅仅是一腔热爱,更离不开不间断地练习。不止刘谦通过练习有了成就,环顾身边的朋友,也会发现他们的成就,都经历过枯燥练习的积累。
经过练习,能有所成就,刘谦不是唯一的一位,在《青春第二课》里,还有其他的名人的青春期故事。希望孩子能了解, 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目标、梦想,为未来做储备是少不了的一个阶段。
有次姐弟俩玩耍,弟弟跪下来,姐姐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刚好我在旁边,问了一句,那女的呢?
没想到这个问题,姐姐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曾经讨论过。她们给出的答案是,男孩不能跪,女孩可以跪。问及原因,觉得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听闻孩子的回答,我又多问了一句,大家都认为的,就一定对吗?
权威、大众的观点未必是唯一的答案。就如《青春第二课》里,分享的15岁的胡适。胡适不认同孟子、荀子对人性的主张,继而展开自己的论述。15岁的胡适,对于知识有自己的思考。
除了胡适,对于权威有自己的思考,还有于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阿尔伯特·史怀哲。虽然阿尔伯特·史怀哲的家里,有很浓厚的宗教氛围,甚至他的父亲和外祖父都是牧师,阿尔伯特·史怀哲依然能对《圣经》的内容,提出质疑。
胡适也好,阿尔伯特·史怀哲也罢,他们对任何一种观点,都有自己的思考,哪怕是权威、经典。在信息泛滥的时代,有独立思考的大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对于一些刻板印象也要有所察觉,比如“男儿膝下有黄金”这句话,思考后,孩子们得出的结论是,男女是不一样的,这其中有对女性的一种刻板印象。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我找了不少的书,期望孩子对于性别会有不同的认识。可是,目前来看,远远不够。
《青春第二课》特别打动我的,是里面的名人们,包括很多的女性,她们有的所处的环境,并不友善,有的并不具备良好的条件,可是她们都突破了自我。所谓的女性刻板印象,在这些女性的生命中,是不存在的,她们更多地展现了女性力量。希望孩子在阅读《青春第二课》里,能看到关于女性刻板印象的突破。
从阅读,到练习,再到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这些是希望孩子在阅读《青春第二课》 时,能体会到的一部分内容。《青春第二课》 里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内容,比如关于勇气、境遇等等。
想对孩子说的话有很多,可孩子已经到了嫌我唠叨的年龄。那么就少说话,孩子喜欢阅读,那不妨从阅读《青春第二课》 里的名人故事中,懂得一些,感悟一些吧。
《青春第二课》里,108位的名人青春期故事,背后有不同的成长主题,至于具体能读出什么味道,只能将书交到孩子手中,让他们自行体会。
也许,《青春第二课》里108位名人故事中的某一位,能带给孩子一些力量。就如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在病中读过《居里夫人传》之后,看到居里夫人和自己相似的经历,有了走出困境的勇气。
我是弥小木,家有两娃,爱阅读。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重温几位英雄青年时期的奋斗故事
1915年,22岁的毛在一份征友启事中写道,但有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者,修远求索,上下而欲觅同道者,皆吾之所求也。
能耐艰苦劳顿、不惜己身而为国家——这是青年毛对同道中人的描述,也是无数中国有志青年的真实写照。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总对青年工作念兹在兹,他强调,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
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重温几位英雄青年时期的奋斗故事,感悟青春力量。
2021年5月12日,湖北全媒记者专访老战士毛兰成。 (湖北全媒记者 魏铼 实习生 周锦婷 摄)
青年毛兰成:
我永远离不开党,要一步不落跟着党
“批准啦!共青团员。”
1957年6月8日,15岁的毛兰成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那天,他光荣加入共青团,同学们都向他道喜。
武汉市离退休干部第四服务管理中心宣讲团成员毛兰成,在宣讲中经常提起,从小爱听故事、的故事。入团后,他在日记里憧憬,再过几年,也要同样有一次比这还高兴的大事。什么事?。
没想到,之路一波三折。
18岁,毛兰成递交申请书,却因家庭出身问题没有得到批准。满心期待落了空,他顾不上失落,在国家征兵扩展到高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参军。
在,他严格要求自己,训练勤奋刻苦,成为学雷锋标兵和学毛著作标兵。这时,他再次递交申请书,依然没有被批准。
得知结果后,排长问他,对党是不是没有了信心。他回答:绝不是!
“十几年培养,使我下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我永远离不开党,要一步不落跟着党。”他在日记里说。
就这样,毛兰成一边坚定信仰为党工作,一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1965年,他第三次递交申请书,终于得到批准。“现在想来,这些考验都是党给我的财富。”他说。
【青年感言】
一心向党、千锤百炼,青年毛兰成的初心历经考验愈发赤诚。
作为预备党员的我,定要向毛兰成爷爷学习,不论遇到什么挑战和挫折,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将所有磨砺化作前进动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二学生 李亚珂
中国黄旭华。(湖北全媒记者 张朋 摄)
青年黄旭华:
隐姓埋名30年,我的一生属于
1958年,34岁的黄旭华接到通知赶赴北京出差。
报到时,他才知道要参与新中国研制。这项工作必须严格保密,对家人也不能透露丝毫。
尽管内心煎熬,但从小在中颠沛流离、艰难求学成长的黄旭华深知,落后就要挨打。只有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才能打破封锁。
他很快投入工作。从那以后,30年没有回过一次老家。
在辽宁的荒岛葫芦岛上,黄旭华带着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科研队伍,从一片空白开始摸索。
没有技术参考,他们只能用算盘、过秤的方法来解决最尖端的技术问题,日复一日,使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吻合。
1988年初,我国第一代首次深潜试验,危险性极高,黄旭华是世界上第一位亲自参加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
从此,中国劈波斩浪,成为保卫祖国和世界和平的“大国重器”。隐姓埋名30年的黄旭华,这时才敢给母亲寄去一封信,求得家人的谅解。
“我的一生属于,属于祖国。”2019年,中华国家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黄旭华如是说。
【青年感言】
国防科技事业,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青年黄旭华虽隐姓埋名,却做着惊天动地的事,这样的情怀与操守,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青年科研人,我们也要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敢于创新创造、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船舶第七一九研究所青年科研人员 钱家昌
警长刘五桥(资料照片)
青年刘五桥:
哪里最拥堵去哪里,哪里最难管就管哪里
准备去武昌火车站警务区担任警长时,刘五桥39岁。
过去的武昌火车站,人多、车多,情况复杂。去还是不去?
“我是一名,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刘五桥说,既然穿上这身,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要直面一切困难。
来到武昌火车站警务区,他给自己定下规矩,要敢管、敢拼,哪里最拥堵去哪里,哪里最复杂最难管就管哪里。
那时,火车站饱受“”困扰。
刘五桥上任一周,就带领加班加点开展巡控,收扣非法营运“”20余台。
整治工作不断升级,他遇到的工作阻力也不少,传话的、送礼的、求情的……各式各样的压力他都顶住了,丝毫不为所动。
一次,一辆“”司机抗拒执法,争斗中将刘五桥的左手食指咬得血肉模糊、深可见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没有松手,忍着剧痛坚持查扣车辆,将该司机行政拘留7天。
在他的努力下,武昌火车站周边交通面貌大为改观。
“该抓的一个都不放过,该罚的一个都不手软。我头顶的是,守护的是公平,维护的是正义!”刘五桥说。
【青年感言】
头顶,肩扛道义。
青年刘五桥面对党和交给他的任务,不仅勇敢承担,更主动挑最硬的骨头啃,这是每位都应学习的品质。我要学习刘五桥,立足本职工作,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全心全意守护群众的岁月静好。
——武汉市江岸区大智街派出所副所长 邵玉春
(湖北全媒记者 曾雅青)
湖北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名人青春故事、名人青春故事5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