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考前必看:50个精选高频成语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明天就要笔试了,成语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必考考点,今天小编整理了50个高频成语,考前大家可以看看。
1、不可或缺:意思是指非常重要,无法替代或缺少的,稍微缺少一点点都不可以。比喻一点也不能缺少。
例句:具有高度专业水平的内容对任何媒体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
2、相提并论:指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例句:对儒家思想应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将其与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相提并论。
3、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例句:如果仅仅将农村示范点建设当成供人参观、应对检查的门面工程来打造,则与示范点建设的初衷南辕北辙。
4、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例句:容错不是“纵错”。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把“容错牌”变成“挡箭牌”,当成“保护伞”, 突破纪律底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蛮干胡来;不讲规矩规则,独断专行;为一己私利,胆大妄为。凡此种种,与容错纠错机制背道而驰。
5、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常搭配“事情”。
例句: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汽车、高楼、广场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想远离尘世喧嚣回归宁静, 不少时候还得寄望于“诗和远方”。
6、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例句:伟大梦想不可能一蹴而就,“四个伟大”紧密相连,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例句:改革事业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守株待兔就能实现的。
8、理所当然:道理当然是这样的,意为情理之中发生的,合乎情理的,不容怀疑。
例句: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从来就没有什么轻而易举,从来就没有什么理所当然。
9、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例句:一位管理学家发现,世界杯中大部分进球,都是“团队精神”的结果,即使是球星,也需要“打配合”。绿茵场上的竞技规律,与社会发展的内在法则不谋而合。
10、无所适从: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例句:有的听说种蚕桑赚钱,就号召家家户户种植,结果蚕桑价格大跌,又听说种茶叶赚钱, 又要农民挖掉蚕桑种茶树。农民跟着瞎折腾,无所适从,贫穷依旧。
11、应运而生:指随着某种形势(适应时机)而产生。
例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带来了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制造也应运而生,智能制造就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
12、变幻莫测:比喻事物变化迅速,无法预料。
例句:印象主义画家莫奈致力于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 用看似随意实则准确的迅捷的手法,把变幻莫测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各种瞬间的永恒图像。
13、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认真踏实。
例句:他们当中,有的在打击犯罪、维护正义的危急时刻奋勇向前、舍生忘死,有的在走街串户、 定纷止争的平凡工作中兢兢业业,有的用辛劳的汗水乃至宝贵的生命,守护着民众的幸福安宁。
14、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相。
例句:时间倒退回10余年前,恰逢南京的彭宇案,还在扑朔迷离的时候,社会舆论已经沸反盈天,从此以后,“老人倒地,扶还是不扶”成了一个道德拷问。
15、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例句:这些穿越古今的宣传文案,出自《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独树一帜的文物纪录片。
16、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
例句:高德荣不往“高”处走,两回独龙江,奉献三十余载,在人迹罕至之所,带领同胞们顽强跨越,也饱览了人生“奇伟、瑰怪、非常”的风景。
17、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
例句:奔涌向前的历史长河,总有一些沉淀标记来路;时光雕刻的共同记忆,因为一份坚守历久弥新。
18、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会成功 ,即功到自然成。
例句:只有每一位市民发自内心地认同“文明城市”理念,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做文明有礼的城市人,“文明城市”自然水到渠成。
19、未雨绸缪:指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例句:可见,如果能够未雨绸缪、预先防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风险防控在一定范围内,不仅能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游客的舒适度,而且能从根本上杜绝恶性带来的形象损害。
20、精益求精:指好了还求更好。
例句: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值得称赞之处,具备工匠精神的人,往往对工艺品质有着不懈追求, 以严谨的态度,规范地完成好每一道工艺。
21、捉襟见肘: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例句:但是,目前中国仅有四艘综合补给舰在海役,维持日益繁重的远洋训练、护航和演习,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22、望尘莫及:意思是只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
例句:钱先生在人文科学方面的天才固然让人望尘莫及,但他长达 60 多年自得其乐、不求人知的阅读才是常人所不能及的境界,是他如此杰出的基石。
23、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例句:而移动互联时代,更是容易让人沉溺于眼花缭乱的碎片化信息之中,瓦解年轻人的专注力与意志力。
24、针锋相对: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主语应为人。
例句:团结兄弟姐妹,我们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打击共同敌人,我们要针锋相对、毫不留情。
25、有的放矢:放箭要对准靶子。比喻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例句: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
26、比比皆是:表示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
例句:此种突兀的文学语言,在《百年孤独》中比比皆是。
27、积重难返: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例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长期执政条件下,一旦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就会暮气丛生、积弊日深,最终积重难返。
28、源远流长:意思是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例句:传统美德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营养,抛弃了传统,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29、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例句: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微型机器人,只有人类卵细胞那么大,内含二维材料制成的电子线路,可以附着在胶质颗粒上。这与影视作品和大多数人想象中的以人类形象出现的机器相径庭。
30、势在必行: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例句:尽管人工培育和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需求的缺口,起到保护野生中草药的效果, 但是这种做法并非一劳永逸,因为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面对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濒危的现状,启动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大规模普查势在必行。
31、方兴未艾:指新事物发展的势头正好。
例句:近年来,商业赞助越来越多地垂青体育运动,在体育市场化.职业化方兴未艾的当下,如何在追求个人商业价值与体育管理机构利益间取得平衡、是运动员和体育管理机构不能回避的问 题。
32、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
例句:《颜氏家训》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事实上,惟有懂得“知止”的人,才不眼热权势显赫,不嫉妒金银如山,不祈求声名鹊起,不羡慕豪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嫉妒、祈求和羡慕都是不知足、不知止的表现。
33、如日中天: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例句:他规划、扶植、策划了那么多名牌林果产品,有的公司效益如日中天,但他从没向企业要过一分钱。
34、同日而语:指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比较。
例句:内燃机动力汽车是第二次工业的产物,这一发明出现后,乘用车在基本原理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但今天的车与一百年前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35、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
例句:在以往研究者看来,散文这一特点无疑成为过于现实、琐屑甚至无聊的代名词,无法与小说、诗歌和戏剧的价值等量齐观。
36、望其项背:意思是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但通常以否定句表示与“望”的对象有一定差距。
例句:新媒体运作得越成功,对通用网络平台的赢利贡献越大,对传统媒体的反哺反馈则没有同步增大。也有的新媒体正在自建平台,但是,其技术、规模、能量与影响力,与通用网络平台相比,都不能望其项背。
37、因循守旧:指的是沿袭旧规,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例句: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务实,我们的一切实践都需符合规律、切合实际。规律指引下的世界变动不居,我们不能因循守旧,应敢于质疑、善于包容、勇于创新。
38、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常搭配“事情”。
例句: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汽车、高楼、广场早已司空见惯。如果想远离尘世喧嚣回归宁静, 不少时候还得寄望于“诗和远方”。
39、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例句:相关统计显示,七成左右的网民有过个人身份信息和网上活动信息被泄露的遭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刻不容缓。
40、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例句:无论是克服根深蒂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攻破思维定势、治疗沉疴顽疾,都需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41、杀鸡取卵 :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例句:一面是整个社会的得不偿失,一面却是杀鸡取卵者赚得盆满钵溢,这样的怪象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资源开采的高额利润,加上没有硬措施让杀鸡取卵者为自己的破坏行为付出足够的代价,都导致了不计后果的乱开采。
42、必不可少:绝对需要的或者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的意思。
例句: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治理环境。实现乡村善治,除了群众自治和依法治理,推行德治建设也必不可少。
43、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例句:俗话说:铢积寸累、日就月将,才能水到渠成、融会贯通。唯有刻苦钻研,才能知其然, 尔后知其所以然。
44、分道扬镳:指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
例句:历史是昨天的新闻,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历史与新闻有如隔世兄弟,一脉相通。历史作为事实的记载,往往和文学相互补充,而文学的天赋是想象、虚构和夸张。因此,沾上了文学的历史与新闻就像到了岔路口,不光是分道扬镳、可能还会走向对立。
45、固步自封:意为只在自己划定的范围内走老步子,比喻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进取。
例句:中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要坚持制度自信,30 多年来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离不开我国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但我们也要认识到制度自信并不是固步自封,中国的制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还有很多问题。
46、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例句:读书是一个人,特别是年轻人心智培养、性格塑造、人生观引导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源泉。电子阅读也好,纸质书籍也罢,尽管形式差异,但殊途同归,关键是要将读者拉回到读书活动中来。
47、标新立异:通常指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也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例句:你发个微信朋友圈说熊猫好看,他偏偏评论说难道斑马不好看?自以为标新立异,叫人好气又好笑。
48、此消彼长:就是这个上升,那个下降的意思。
例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不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概念,而是此长彼长的过程。
49、休戚与共: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同欢乐共悲哀。
例句:在发展的道路上,中非守望相助,携手打造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50、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例句:博物馆的设计别具匠心,建筑外墙的深铜色金属板上全部被打上小孔,1万平方米外墙墙 面形成了8600多种图案,为馆内带来了充分的自然风与自然光,让观众在光影变换中感受馆藏的精美,被人们亲切地叫做“会呼吸的博物馆”。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备考成语归纳
筑室道谋(zhù shì dào móu)
筑:建造。室:房屋。道:路人。谋:商议。自己要造房子,却在路上和过路人商量。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或毫无计划,东问西问,结果人多言杂,不能成事。
《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伯埙仲篪(bó xūn zhòng chí)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意思是指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匪夷所思(fěi yí suǒ sī)
匪:非;不。夷:平常。
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大相径庭(dà xiāng jìng tíng)
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邯郸学步(hán dān xué bù)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招摇过市(zhāo yáo guò shì)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故意在公众场合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造句:那些招摇过市的人,往往都会招来祸患。
《史记·孔子世家》:“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数典忘祖(shǔ diǎn wàng zǔ)
数:数着说。典:典籍,指礼制、掌故、历史故事等。祖:祖先。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籍谈不能对。宾出,王曰:‘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尾大不掉(wěi dà bù diào)
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掉:摇动)。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毛遂自荐(máo suì zì jiàn)
指自己推荐自己。毛遂:人名,战国时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荐:介绍。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白头如新(bái tóu rú xīn)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史记·邹阳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分庭抗礼(fēn tíng kàng lǐ)
原指古代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表示平等相待。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抗)礼。”
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
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造句:这首曲子,堪称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鹿为马(zhǐ lù wéi mǎ)
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暗度陈仓(àn dù chén cāng)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区)。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大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比喻力量(多指军事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披靡:()溃散。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九牛一毛(jiǔ niú yī máo)。
很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微不足道。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受诛;若九牛之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夜郎自大(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汉代时西南部的一个王国。比喻妄自尊大。
西汉·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东汉·班固《汉书·西南夷传》
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各自以一州王,不知汉广大。
后来居上(hòu lái jū shàng)
居:处在。原表示用人不当,不满于资历浅的人反居资格老的人之上。现多用来称赞后来的人或物超过了先前的。
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
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
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也说一发千钧。
造句:在千钧一发之际,能够挺身而出的就是英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有志者事竟成(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做事终究会成功。
《后汉书·耿弇传》:“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得陇望蜀(dé lǒng wàng shǔ)
东汉光武帝刘秀下命令给岑彭:“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叫他平定陇右(今甘肃一带)以后领兵南下,攻取西蜀(见于《后汉书·岑彭传》)。后来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画虎类狗(huà hǔ lèi gǒu)
比喻模仿得不到家,反而弄得不伦不类。也作画虎类犬。
《后汉书·马援传》:“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乐此不疲( lè cǐ bù pí)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也说乐此不倦。注意:不能说“乐此不彼”。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造句:对于科学研究,我乐此不疲。
梁上君子(liáng shàng jūn zǐ)
汉代陈寔的家里,夜间来了一个窃贼,躲在屋梁上,陈寔把他叫做梁上君子(见于《后汉书·陈寔传》),后来就用“梁上君子”做窃贼的代称。
《后汉书·陈寔传》:“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以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
不胫而走(bù jìng ér zǒu)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播迅速。
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
髀肉复生(bì ròu fù shēng)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
求田问舍(qiú tián wèn shè)
田:田地。舍:房屋。指只知道买田置房经营而没有远大的志向。
《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
如鱼得水(rú yú dé shuǐ)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乘车戴笠(chéng chē dài lì)
乘车:比喻富贵。戴笠:比喻贫贱。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乌鸟私情(wū niǎo sī qíng)
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释义: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吴牛喘月(wú niú chuǎn yuè)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疑心遇到不利的情况而害怕。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枕戈待旦(zhěn gē dài dàn)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中流击楫(zhōng liú jī jí)
击:击打;楫:桨。中流,指长江。祖逖率军北伐,船行至长江时,祖逖击桨立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人遂以中流击楫比喻比喻立志进取,不成不罢,也用以比喻为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激昂壮志。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东山再起(dōng shān zài qǐ)
《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来用“东山再起”指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晋代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才高八斗(cái gāo bā dǒu)
才:指文才、才华;斗:器具名。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
造句:我们的语文老师不仅才高八斗,而且品德高尚。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力透纸背(lì tòu zhǐ bèi)
1.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
2. 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一视同仁(yī shì tóng rén)
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
唐·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异曲同工(yì qǔ tóng gōng)
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也说同工异曲。
唐·韩愈《进学解》:“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泰山北斗(tài shān běi dǒu)
泰山为五岳之首,北斗星为众星中最明亮之星。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踔厉奋发(chuō lì fèn fā)
指精神振奋,情绪高涨。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们下,交口荐誉之。”
一字之师( yī zì zhī shī)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额手称庆( é shǒu chēng qìng)
两手在胸前相握,举到额头,表示庆幸、庆贺。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七回:“文公至绛,国人无不额手称庆。百官朝贺,自不必说。”
注意:额手称庆无贬义,弹冠相庆是贬义词。
路不拾遗(lù bù shí yí)
路人看见道路上的失物而不会据为己有,用来形容社会风气良好。
一叶蔽目(yī yè bì mù)
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也说一叶障目。
《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梦笔生花(mèng bǐ shēng huā)
传说李白年少时曾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也说笔底生花、妙笔生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九天九地(jiǔ tiān jiǔ dì)
九天:极高的天空;九地:极深的地。
九天九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形容差别极大。
《孙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
不三不四(bù sān bù sì)
①不正派:不要和~的人来往。②不像样。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在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
乘风破浪(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形容办事一帆风顺,发展迅猛,也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程门立雪(chéng mén lì xuě)
形容尊师重道,恭敬求教。
《宋史·道学传二·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两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指做官廉洁。
近义词:廉洁奉公。
明·于谦《七绝·入京》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首诗的白话文意思:绢帕、蘑菇、线香本是供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带来了灾难。所以我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以免遭来百姓的不满。这首诗恰恰反映了于谦为官廉洁的高尚品格。
童叟无欺(tóng sǒu wú qī)
童:未成年的孩子;叟:年老的男人;欺:蒙骗。既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指买卖公平。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名声大振的意思—名声大振的意思解释词语】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