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泰来什么意思 否极泰来完整的八字句

更新:07-10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否极泰来”如何解读?

“否极泰来”是另外一个来自《易经》并且和泰卦有关的成语, “三羊开泰” 是对农历新年的祝福,而“否极泰来”则是对处于困难或困境中的人的期望和安慰。

“否极泰来”成语词典解释为:逆境达到极点,就会向顺境转化,坏运到了头,好运就来了。

为什么“否极”表示逆境达到了极点,而“泰来”表示好运就来了呢?

这是因为否卦是《易经》中卦爻辞内涵不好的一卦,而泰卦则是卦爻辞内涵很好的一卦。否卦上九爻辞说:“倾否,先否后喜。”就是说:把否卦颠倒过来,就变成了“泰”卦,就从不好变成了有喜。

泰卦与否卦卦象对照图

泰卦和否卦是《易经》中一组截然相反又相互对应的卦,从卦象上来看,泰卦和否卦正好颠倒,它们之间互为综卦,泰卦是地在上,天在下;否卦是天在上,而地在下。

泰卦的卦辞说:“泰,小往大来,吉、亨。”其意为:通达、安详,施小恩,得大报,吉利、发达。

否卦的卦辞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其意为:“否”不是正常的人道,不利于君子坚守,施舍多,回报少。

泰卦与否卦的卦辞对照图

泰卦的卦辞和否卦的卦辞中有一个对立的词语,泰卦是“小往大来”,否卦是“大往小来”,这一个对立的情形反映了“泰”和“否”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从社会角度来讲,“小往大来”表示人知恩图报,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因此给与他人的虽然少,但他人的回报却非常多;“大往小来”表示人自私自利,礼尚往来只是一种礼仪,更多的是价值的交换,因此给他人的虽然多,但回报却非常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泰卦的现象代表了精神文明,社会崇尚道德;否卦的现象代表了物质文明,社会追求功利。

“否极泰来”从社会角度来讲就是从一个功利的社会进入精神文明的社会。这就像欧洲社会从工业之后进入了功利社会,功利主义大行其道,为争夺利益不断,两次世界大战酿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二战就是欧洲社会的“否极”,二战之后欧洲人对物质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欧洲社会也从功利社会开始进入了精神文明社会,国民素质、道德水准、社会福利、物质文明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就是欧洲社会的“泰来”。

从个人角度来讲,泰卦代表个人精神通达的从容,否卦代表个人执着物质的痛苦。泰卦和否卦的《彖辞》中反映了这一对立的状态。

泰卦《彖》说:“内刚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其意思为:内心刚强而外在温和,内心刚健而外在柔顺,内心保持君子之志,而外在形象却像平民百姓。

否卦《彖》说:“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其意思为:内心阴柔而外表假装光明,内心柔弱而外表假装刚强,内心是个小人而外表装扮成君子。

泰卦与否卦部分彖辞对照图

泰卦和否卦这一对立的状态就是君子和小人的不同表现,而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状态可以从孔子的言论反映出来。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意为:君子谈论事情关心是否符合道义,符合道义就去做,不符合道义就不做;小人谈论事情关心是否有利可图,有利就做,无利就不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意为:君子包容三观不同的人,而小人追求三观统一。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其意为:君子内心光明、坦荡,而小人则愁眉、苦脸。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意为:君子遇到困难和困境首先找自己的问题,而小人遇到困难和困境首先责怪他人。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其意思说:君子帮助他人成就符合道义之事,而不帮助他人做违背道义的事,小人则相反。

综上所说,“否极泰来”从个人角度来讲就是从一个小人转变成为君子,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处于小人时位的人经历一个磨练、修行、提升的过程,有兴趣了解这个过程的人请看《易经与四维人生》一书。

【原创文字,转载请标明出处!】

周易》30个成语,30种为人处世之道!

在中国文化史上,《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六艺之源”。

几千年来,大到安邦,小到家务琐事,人们都习惯于到《周易》中去寻找答案。

在汉语中,有200余条成语源出《周易》。这些成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为人处世策略。

今日与大家分享《周易》里的30个成语,我们一起领略古老的处世智慧。

出处:《周易·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象曰:天地不交,否。”《周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象曰:天地交,泰。”

释义:“否”“泰”为卦名。天地交,即天地相互作用,谓之“泰”,不交谓之“否”;“泰”则亨通,“否”则失利。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就是达到一个关节点,就要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一事物变成另一事物,“否”可以转化为“泰”。后来便常用“否极泰来”形容情况从坏转好。

人们说“乐极生悲”“苦尽甜来”“坏好事”“好坏事”等都是“否极泰来”的意思。它充分体现了辩证法思想,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改变原有的形态,出现新的状况。

好可能转化为坏,坏可能转化为好,有利条件可能转化为不利条件,不利条件也可能转化为有利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这种事物互变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出处:《周易·系辞下》:“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释义:神:神妙;化:化境,极高超的境界。出神入化 ,超越神妙,入于化境,形容技艺达到极高的境界。

出处:《周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释义:首:头,引申为领袖。一群龙没有一个领头的。比喻众人会集,没有领头人,无法统一行动。

出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

释义:革:《周易》卦名,意为变革。鼎是烹饪器皿,能使食物由生变熟,由硬变软,故引申有更新之意。革故鼎新,意为破旧立新,旧指朝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出处:《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释义:应、顺:顺应、顺从;天:旧指心目中的上帝。顺应天命,顺从人心。旧时常用以颂扬建立新的朝代,中国古人认为朝代的更迭、的变革,是天意和人心共同作用的结果。后应天顺人演变成为封建社会帝王登基时常用的套话。

出处:《周易·系辞下》:“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释义:原作“同归殊途”,意谓通过不同道路,达到一个目标。孔子曾经说过,天下的人,最后都回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本来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种种的思虑。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释义:经纶:治理丝缕,理出丝绪叫“经”,编丝成绳叫“纶”。满腹经纶泛指人很有学问,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释义:夷:平常;匪夷:不是一般人。匪夷所思 ,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也形容所见事物的离奇或复杂。

出处:《周易·坤》:“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释义:积善:积累善举,指经常做好事;余庆:遗留福泽。旧时指经常行善的人家,一定会给子孙留下幸福。也就是所谓善有善报。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释义:对同一事物,因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法不一致,就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简作“见仁见智”。

出处:《周易·说卦》:“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释义:数往知来表示明了过去,可以推知未来,即可以根据过去推测未来。

出处:《周易·系辞》:“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释义:极深研几指的是要探讨研究事物的深奥隐微之处,形容钻研深刻、细致。

出处:《周易•系辞下》:“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释义: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能推知同类的其他事物。

出处:《周易•系辞》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释义:这一段话有两个成语:探赜索隐和钩深致远。赜:幽深玄妙。探赜索隐的意思是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钩深致远也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出处:《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释义:谦尊而光的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出处:《周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释义:改过迁善是表示道德品质和作风的用语,意即:有德行的人见到别人的善良德行就学习、仿效,见到别人有错误就自觉对照改正。明朝王廷相在《慎言·小宗》中有“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表示迁善和改过速度很快且果断。

出处:《周易·坤》:“初六,履霜坚冰至。像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释义:履霜坚冰释义是行走在结霜的大地上,便会想到结坚冰的寒冬即将到来,比喻事态逐渐发展,将有严重后果。

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释义:指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开。现多比喻坏人和坏人常在一起,互相勾结。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释义:见机而作的意思是看到适当的时机就立刻行动。

出处:《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释义:安不忘危表示要在安全的时候不忘记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出处:《周易•系辞下》:“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三个成语:能屈能伸、尺蠖之屈和龙蛇之蛰。能屈能伸,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能适应各种境遇,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施展抱负;尺蠖之屈比喻以退求进的策略;龙蛇之蛰比喻引退。

出处:《周易•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藏器待时和待时而动。藏器待时的意思是怀才以等待施展的时机,比喻不急于表现才干能力,等待施展的机会;待时而动是说等待有利的时机,然后行动。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释义:朝乾夕惕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释义:刚柔相济的意思是刚强的与柔和的事物互相调剂补充,使之恰到好处。这条成语强调的是人们在处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时,必须顺应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注重和谐、协调、平衡,做到不偏执、不过激,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出处:《周易•中孚》:“豚鱼吉,信及豚鱼也。”

释义:信及豚鱼的意思是对小猪和鱼这样微贱的东西也要讲信用,比喻信用非常好,指出做人要诚实守信。

出处:《周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释义:《周易》上述话中包含两个成语:谦谦君子与卑以自牧。谦谦君子指谦虚谨慎、能严格要求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卑以自牧指以谦卑自守,要求人们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出处:《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义:上段话实际上形成了两条成语:一条是“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意思是说两个人一条心,力量很大,像锋利的刀剑一样能斩断铜铁,后常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喻指紧密团结,力量无敌;一条是“金兰之友”,用来形容交情非常深厚的朋友。

出处:《周易•损》:“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释义:惩忿窒欲的意思是克制忿怒,抑止嗜欲(嗜欲指肉体感官上追求享受的要求),它强调的是克己与忍让。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释义:自强不息的意思是自己要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但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出处:《周易·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厚德载物提倡的是一种宽容精神,它要求一个人像大地那样厚实宽广,像大地承载万物、生长万物那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开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来源: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否极泰来什么意思 否极泰来完整的八字句】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否极泰来-否极泰来物极必反 下一篇:否极泰来怎么读、否极泰来怎么读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