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逝去常言:“含笑九泉”,其中“九泉”为何?又在哪里呢?
人们常说“含笑九泉”,代表着人生未留遗憾,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而“含笑九泉”也是汉语成语,出自清朝著名诗人李汝珍的《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在远古时代,对于死亡,先民一直在探索,充满畏惧,又想揭开神秘的面纱。在那个认知萌芽的时代,会将一切神秘归咎于神明,从而诞生了神、人、鬼,神在九天之上,人居住人间,至于鬼,自然存在于地下。
“九泉”,自然是在地下,人死后的去处,又被称为“黄泉”。古人土葬,需要挖深坑将尸体掩埋,有时会挖到地下水,混合着黄泥,呈现出黄色,就有了黄色的泉水,与埋葬死人相联系,久而久之,“黄泉”也就成了死后世界的代名词。
华夏古代,数字从一到九,“九”可谓极数,代表着极限之意。古代皇帝称之为“九五之尊”,拥有巅峰权力。古医书《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泉”意味着人死后的世界,在深不见底的地下。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老子创“道”,更是其中的翘楚,后人依据道家思想,建立道教,深入人心。道教之中描述阴司为人死后的归处,又被称为阴曹地府。但黄泉的概念,要远早于地府,甚至在地府体系完善后,还保留了鬼门关前黄泉路的设定。
远古大水,大禹治之,从而划分九州。而古人认为,既有九州,九州应各有一泉,即为“九泉”。当然,这只是一种说法。
历史推进,宗教信仰不断发展,道教也随之变革,对于地府的描述,更为清晰。在道藏典籍《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中详细说明了九泉,为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溟泉。
九泉不同,各司其职。酆泉主摄天魔;衙泉主摄不职典祠;黄泉主摄山魈精魅;寒泉主摄江湖水怪;阴泉主摄血食邪神;幽泉主摄山林毒恶;下泉主摄古伏尸;苦泉主摄师巫逆鬼;溟泉主摄刑亡横死。
总之,“九泉”之说,来源于“黄泉”,代表了人死后的归处,处在极深的地下。随着华夏本土道教的发展,地府概念形成,“九泉”的概念也越发的清晰。这是一片人们畅想的神秘之地,存在于信仰和宗教之中。
古人讲“含笑九泉”,与黄泉有何关联?“九泉”分别指的什么?
很多人都听过一句颇具文艺范的话:“来到这世上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虽然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洒脱,但事实上多看几遍就会特别伤感。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如果去掉年幼无知以及老迈无力,那么真正剩下的宝贵时间并不多。
在有限的生命中,人们除了结婚生子之外,剩余的时间基本上都是在工作。因为只有工作才能赚钱养家,辛苦劳累了大半辈子终于盼到退休,却突然发现曾经的美好都已逝去,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老话讲“不求长命百年,但求含笑九泉”, 相信很多人对这句话都比较熟悉。但如果真正问到“九泉”为何物时,大多数人都会一头雾水并不知所云。相信大家都知道“泉”,一般都是泛指泉水或河流。那么加上一个“九”字之后,其涵义就会变得扑朔迷离。
一、“九泉”内涵释义
“含笑九泉”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在《镜花缘》第三回中,写道:
“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如果根据语境去分析“九泉”之意,可以得知“九泉”既有泛指深渊之意,同时也有“黄泉”的意思。
汉到文学家阮瑀,曾做《七哀》诗:“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大意为一旦深陷黄泉之后,那么在漫漫长夜之中,就只剩下烛台陪伴自己了。诗歌中的“九泉”就是黄泉的意思,人如果去了黄泉就说明已经离世。
如果按照古代人的说法,“九泉”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而“含笑九泉”的大意为,表示自己即使在死后也会感到欣慰。笔者认为“含笑九泉”,其实也表达了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既然已经知道人终究有一死,只有去坦然面对才能无怨无悔。
二、“九泉”与黄泉意思相同
古语中“九泉”的释义为“犹九渊”;在神话传说中,“九泉”指九个神泉,分别指的是酆泉、衙泉、黄泉、寒泉、阴泉、幽泉、下泉、苦泉和溟泉;如果从道家思想去分析,可以发现“九泉”是道家先贤的人生境界。
道家将“九泉”比喻为达到终极圆满,而这种圆满需要拥有九种人生境界。虽然看起来玄之又玄,但如果去分析其深意,可以得知“九泉”虽然是境界代名词,但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逐渐演变成了“黄泉”。或者说古人口中所说的极乐世界,因为古代人在迷信思想的影响下,认为每个人在死后都会变成鬼魂。
而鬼魂一般都会飘荡至“九泉”,也就是大家比较熟知的黄泉。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人文思想比较禁锢,再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没有上过学。所以他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其实都充满了非常严重的惧怕心理。
事实上在谈到生死大事时,即使是现代人会非常害怕。但由于人们思想比较开放,所以对生死之事早已经看淡。但是在古代社会由于思想比较贫瘠,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人死之后一定会进入黄泉,所以才会有“含笑九泉”的说法。
三、“黄泉”的另一种说法
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低,老百姓要想吃到生活用水,就需要在自己家的院子中找一个水井。但在打水井的时候由于挖掘深度的影响,很容易从地底下冒出含有泥浆的水,老百姓们就会将这种水称作“黄泉”。
这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黄泉”传说,但由于这种传说比较贴近老百姓的生活。而且黄泉水主要源自地下深处,所以人们就会认为,黄泉就是人死后去的地方。久而久之,黄泉就被当做死亡的代名词,在不同历史时代得到广泛流传。黄泉其实还有另一个名字,那就是“皇泉”,人们认为这是地狱的另一种叫法。
但人们为了说得更加文雅一些,才会将黄泉称作九泉。至此“含恨九泉”、“含笑九泉”应运而生。相信说到这里大家就已经,九泉与黄泉之间的关系了。之所以会有“含笑九泉”的说法,笔者认为这其实也是一种聊以慰藉的借口。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但由于每个人的生命都比较脆弱,再加上岁月匆匆催人老,几乎在转眼之间就变成了白头翁。大家能做的事情就是珍惜自己的人生,以求在临死之前不要后悔,并且能够真正做到“含笑九泉”。
看完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什么是含笑九泉了!
今晚一直在笑,笑,笑。突然想到含笑九泉这个词,觉得蛮有意思的,所以和大家分享一下!祝大家哈哈哈哈。
这个词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古时候人们根椐迷信传说认为有鬼、人、神,三阶。而这三阶分别是:第一阶为最上层,是神的领土,第二阶为人的活动范围,第三阶就是土地以下为鬼的活动领域。而三阶又分为九层,所以最下层也是鬼居住的地方。
九泉是指: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 含笑九泉,表示人死后对人生没有遗憾,与其相关的人(包括亲人,朋友,等等)都能使其欣慰,九泉之下受苦受难也能含笑。 “九泉”这个词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冥冥九泉室,漫漫长夜台。”
“九”是个位数中最长的数字。因此我国古代常用“九”表示多、大、极的意思。古医书《素问》中说:“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泉便是指深不见底的地下,极言其深。 这个“九泉”词也是有来历的。古代劳动者从打井的经验中获知:当掘到地下深处时,就会有泉源。地下水从黄土里渗出来,常常带有黄色,所以古人就把很深的地下叫做“黄泉”。
古时有种迷信,认为人死后要到“阴曹地府”去,“阴曹地府”在很深的地下,于是就把“九”字和“泉”字相搭配,成为“九泉”。 含笑九泉即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在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还有一种说法,古代犯了死罪的人,需要被砍头,而这个时候就需要刽子手来执行,刀法好的刽子手,在砍下人头后,死者的头颅会掉在地上转九圈,然后嘴角上扬带着笑容。这就表示,死者在接受刑法时受到的痛苦最少,“含笑九圈”的说法也就成了现在的含笑九泉。
如果翻译成英文,那么含笑九泉的英语就是:to smile in the underworld
但是九泉之下真的有阴曹地府吗?因为在现在的阴曹地府是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在中国,大量的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在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地府概念,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层地狱。
阴曹地府是掌管万物生灵生命的地方。凡天地万物,死后其灵魂都在被黑白二常拘到阴界,其在阳间的一切善恶都要在此了结。正所谓是活人在阳间,死人在阴间,阳间一个世界,阴间一个世界。世人都说阴间阴森恐怖,到处是孤魂野鬼。其实,又有谁亲眼见过呢,称为一个世界,就有美有丑,阳间是这样,阴间也是如此。
【含笑九泉的意思;含笑九泉指的是哪九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