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天地同悲

更新:07-12 现代故事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毛选集》成语典故(171):呜呼哀哉

原文:“这样讲来,岂不是“呜呼哀哉"了吗?事情是这样的困难,宪政是没有希望的了。那也不然。宪政仍然是有希望的,而且大有希望,中国一定要变为新主义的国家。"

《新主义的宪政》(《毛选集》第二卷)

出处:“呜乎哀哉"最初写为“于乎哀哉",见于《诗经.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于乎哀哉,维今之人,不尚有旧。"这是周朝的一位臣子对于当时国政衰败的感叹,赞扬先王盛世,对当时周朝受外患侵扰,国土沦丧,表示痛心,怨恨周幽王治政不用过去先王的制度。“呜乎哀哉"又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诏策曰:‘……如何不吊,事临垂克,遘疾殒丧!朕用伤悼,肝心若裂。……呜乎哀哉!呜乎哀哉!’",这是蜀后主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所下诏书中,最后表示对诸葛亮的伤悼而用的语气词。

浅解:“呜乎哀哉"除用作表示哀叹的语气词外,后来人们还用以指一个人死了或某件事物完蛋了。毛在《新主义的宪政》一文中使用“呜乎哀哉"就是完蛋和毫无希望的意思。在这里,毛批评某些人对实行新宪政表现的悲观失望和畏难情绪,并指出,顽固派或灭亡,或变化,实行新宪政是大有希望的。

黄苏02 为谁,苏轼连喊五声“呜呼哀哉”?

黄苏02 苏轼为谁连喊五声“呜呼哀哉” ?

元丰三年(1080)正月初一日,苏轼离开汴京,南行逾300里,即为陈州(今河南周口下辖淮阳区)。

一年前,苏轼的表兄、亦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文同(与可)在从洋州(今陕西汉中下辖洋县)赴任湖州,途经陈州,入住驿馆后,沐浴更衣后端坐在屋内,不久,就停止了呼吸。

(至陈州宛丘驿,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

元丰元年(1078)底,文苏两家已经结为姻亲,苏辙将长女嫁与文同四子文务光。

文同逝后约一周(正月二日),身在徐州的苏轼还未接到悲讯,但早先也从另一位朋友蒲宗孟处听说,文同身体状况欠佳,多有担忧。遂寄去一封简札,上书“得蒲大书云,尊貌颇清削”。

苏轼与文同,一来是蜀中家乡的表兄弟,二来在人生情操上有着高度的默契与交集,三来在书画艺术上彼此引为知己,如此深重的情谊,二人一生中却仅有过两次聚会,一次在凤翔,一次在汴京。

命运的诡谲正在于此。

文同人生的下一站本应落于湖州,却被无情地阻隔于陈州而卒。

新任湖州太守文同在履新途中生了这个意外,两个月后,苏轼便收到了朝廷将其调往湖州的一纸调令。

如果苏轼没有去湖州,也不会写出《湖州谢上表》,自然就不会有“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收养小民”这样一句令御史台眼前一亮的治罪妙语。

当然,这一切的空想,愈加显出历史的虚无,人生的荒谬,世事的无常。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文同生前的最后时刻,应该是在陈州留下了一些墨迹。此刻,身在陈州的苏轼睹物思人,想着与老友文同已经阴阳两隔,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一篇《文与可飞白赞》,是苏轼对老友寄出的最后一缕哀思。

所谓飞白,是一种书法表现形式,传为东汉蔡邕所创,视觉上,笔画中呈现枯丝白缕,如缕缕白发,形如墨尽笔枯。

再见到文同遗迹上的飞白,苏轼不由得感慨,直到此时,他才感受到这位老友的笔力竟然已经如此深厚。

文同笔下的飞白,就像轻云遮住明月,又似狂风吹起了旗帜,更如蛛丝缠绕着柳絮,还像流水在荇菜间飞舞。

(其尽万物之态也,霏霏乎其若轻云之蔽月,翻翻乎其若长风之卷旆也,猗猗乎其若游丝之萦柳絮,袅袅乎其若流水之舞荇带也。)

苏轼在这篇赞文的首尾,各用“呜呼哀哉”相呼应,更感此间悲凉。

苏轼一生写过很多篇祭文,“呜呼哀哉”是古人在祭文中的常用感叹短语,其中用情最深的,就是《祭文与可文》,文中的“呜呼哀哉”共出现了五次之多,实所罕见。足见苏文交谊之深厚。

文同去年在陈州病逝后,文家苦无路费盘缠,无法将灵柩运回故乡蜀地,只好在本地停留。这一停就是一年。

苏轼祭拜老友灵堂后,在陈州给身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的老弟苏辙写信,约其即赴陈州相见。苏辙受诗案所累,亦将被贬赴筠州(今江西高安),此前,苏轼的家眷都寄住于小苏府上,这一变故,再不能拖累老弟。

待苏辙赴陈州,兄弟二人必须商量家眷迁移之事,又要商议如何帮助亲家归蜀。

文同四子文务光,是苏辙的女婿。当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后,苏轼与文务光于陈州河堤之上饮酒作别,

望着眼前这位老友后人,苏轼诗如悲歌:

无言饮下浓郁润滑的美酒,我在河堤上微醺而行,只想消散心中的忧愁。

时未入春,料峭寒风吹过,眼前的河水像瓜蔓一样蜿蜒曲折地流动着。

文郎一定常常梦到故乡的巴峡,我却没办法回去了,只能前往一个叫黄州的地方。

人生聚散何时才能到头啊,我就像春秋楚国的钟仪一样,被囚禁在晋国,每日里怀念家乡。

诗成。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

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

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黄州。

此身聚散何穷已,未忍悲歌学楚囚。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重新认识苏东坡》是我自2021年起之日更文章,以地点或为节,每月讲述苏轼人生片段,不求全,但求心与坡公片刻共鸣。

苏学已是显学,我不乞更多新颖之贡献,但求世人了解、理解苏轼这样一具历千年而不朽之伟大灵魂,已不枉余生每日之“苏写时间”。

是为日跋

【呜呼哀哉、呜呼哀哉,伏惟尚飨,天地同悲】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呕心沥血造句、呕心沥血的意思 下一篇:呜呼哀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哀哉是什么意思呜呼哀哉是什么